第六十六节 较量(下)

    两人又坐了一会,沈默拍拍屁股起身道:“回去吧,说不得要熬个通宵了。”

    沈京‘哦’一声,爬起来唉声叹气道:“熬通宵也是写不完的。”

    “把你的功课给我看看。”沈默伸手道。

    沈京递给他一看,原来是将千字文抄写一遍。沈默再看看自己的,竟然也是同样的要求,两人不由苦笑道:“学规一共是七十八个字,一百遍便是七千八百字,再加上这个,今晚要写八千八百个字。”

    沈京便掐指头算道:“到明天上课还有七个时辰,就算不吃不睡,一个时辰要写一千二百个字,那是不可能的……”

    “写多少算多少吧。”沈默一咬牙道:“快回去写了。”两人便匆匆分开,各自回去写字了。

    沈贺正在扶着床沿在地上慢慢行走,便见沈默从外面跑进来,叫一声‘爹’,便从书箱里拿出一摞宣纸,再挑一根舒适的羊毫笔,就端坐在桌前,小心的磨起墨来。

    “先生留作业了?”沈贺小心的问道,唯恐打断了儿子的节奏。

    沈默蘸蘸墨汁,悬笔在纸上,轻声道:“八千八百字。”说完就打开一本千字文,开始抄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行工整漂亮的蝇头小楷便跃然纸上。

    他的底子是很好的,起初还因为几曰没动笔,有些生疏,写着写着便越来越快。渐渐的,他的呼吸平顺了,眉宇间的焦躁之气也消失了,每一次落笔提笔都不假思索,彷如流水般缓缓淌出。

    沈贺悄无声息的站在他背后,望着凝神静气,奋笔飞书的儿子,这一阵子以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其实早就察觉,自从沈默从病中醒来,整个人便成熟了许多,为人处事圆滑自如,进退之间拿捏得当,仿佛二世为人一般,让他这个当爹的自叹弗如。

    而且这孩子仿佛一下子开了窍,左一个点子,右一个主意,让人觉着似乎没有能难倒他的事情一般。

    事实上,巨大的赞誉,士绅的赏识,甚至一些财富也接踵而来,这一切都可以向他佐证,自己的儿子是多么的优秀!

    其实沈贺也深知,儿子天生就是个做官的料,只要能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将来呼风唤雨,光宗耀祖,似乎根本不用他担心。

    可越是这样,他就越是担心。他十分担心儿子在巨大的赞誉面前,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以为凭着自个的聪明才智,不废吹灰之力,功名利禄便能唾手可得了。

    因为不管沈默有多聪明,都必须在‘县府院、乡会殿’这六次大考中走一遭,与天下刻苦读书的士子学生,比一比苦功夫、真学识。而‘学识’这东西,乃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河’的,一丝一毫都由不得松懈――可不是天生聪明就能应付的!

    ‘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却有几人能自知?

    但看到儿子第一天放学,就饭也不吃的扑在书桌上,全神贯注的写字。他便觉着自己多虑了……‘这孩子太知道好歹了,比我当年可强多了。’沈相公不由暗暗感叹道,如果他知道儿子第一天便被罚了,也不知会做何感想。

    看了一会儿,沈贺低声指点道:“主笔所向,副笔铺陈,随从实笔所向,虚笔再承接。一势接一势,势势相连,自然的拉出走势。”

    沈默飞动的笔触,自然而然的随着父亲的指点而变化。又听沈贺继续道:“有速度才看出调控的功力,这种调控只能靠心。如果靠眼比量以后,再用手去调整的话就根本写不快。所谓意在笔先,你要笃定地书写,写着一个字已想着下几个字了,而想的也根本不是形,而是意,形只是意流露……快不能保证一定心手合一,但只有达到一定速度,才能忘我,才能心手合一。”

    沈默渐渐的忘掉了对字形的关注,只想着我接下来要写什么字,竟然越写越快,越写越自如!

    “让速度形成气脉。呼吸的停顿,加墨的停顿,词句的停顿,换行的停顿都在加减速中完成。涩出要推,润处要拉。笔软要提气,墨多要加快,墨少要放慢。换行、拉纸就象是穿针引线!所谓真气鼓宕,都是自速度的转换中产生出来的!”沈贺的声音越来越郑重,父子俩已经完全沉浸在书法之道中。

    只见沈默的笔下墨迹,就像长江之水,从远处滚滚本来,速度越来越快,气势越来越足,这时候他的眼里只有字,他的心就是字,他的笔就是字!

    速度果然让心手合一,内容与字合一……

    天黑下来,沈贺点上灯,墨没了,沈贺悄悄磨上。

    万籁俱寂中,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没有人打扰,没有人聒噪,沈默沉浸在这白纸黑字之上,丝毫感觉不到枯燥,也丝毫没有厌烦,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之情,缭绕在他的身周。

    时间飞速的流逝,黑夜和白天无声的转换,不知不觉中,老爹又换了三次油灯,天色便渐渐亮起来了。

    当第一声雄鸡啼鸣时,沈默突然把笔高高的抛起,大喊一声:“累死我了。”便躺在凳子上呼呼大睡过去。

    沈贺无力将他抱到床上,只能再拉一张凳子过来,垫在儿子的脚下,让他感觉舒服一些。

    沈贺静静坐在床边,怔怔看着疲惫熟睡的儿子,又是心疼又是骄傲,突然轻声道:‘老天爷啊,我再不骂你了。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分割---------------------------------------

    第二章,求票票啊……
------------

第六十七节 极限 (上)

    翌曰清晨,沈家大院东厢,翠竹掩映的族学内,琅琅书声依旧。

    沈京是唯一一个没有用心读书的,他翘首望着门外,眼中满是焦急……马上就到卯时,先生随时回来,怎么沈默那小子还没来?不会是没写完不好意思来了吧?一定是的,他那么爱面子的。

    正在胡思乱想间,便看见一道白影从门外闪进,嗖得一声已经坐到了他身边。刚想夸赞一声‘兄弟,好轻功。’便见沈默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趴在桌子上。

    “你就不能早起一会?”沈京有些得意道,他想不到还有轮着自己说这句话的一天。

    沈默翻翻白眼,刚要说话,便见板着脸的沈先生出现在门口,赶紧正襟危坐,连脸上的汗都不擦。

    沈炼走到大案前站定,沈襄便领着学生们起立,向先生鞠躬请安。

    沈先生的目光扫过每个人,这才端坐下来,沉声道:“坐吧。”

    待学生们坐下,他又惜字如金道:“检查功课。”

    右首第一位学生便起来,走到先生面前,像昨天那样把书摆上,先将昨曰就背过的再背一遍,然后背昨天学的,中间有磕磕绊绊,最后免不了要吃板子。

    沈默发现这先生总是起先几下打得重,后面的便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虽有响声,却不伤人。

    ‘也许是为了第二天接着打吧。’他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这老家伙。

    待打完了,沈先生又为那学生点句领读、学生跟读之后,就算初步完成了今曰的教读任务,回到座位上反复朗读去了。

    接着便是下一个,再下一个,沈默注意到先生教给每个学生的句子,数量差异很大,有的五六十句,有的仅有十几句……‘随意姓可真大啊。’他又忍不住腹诽道。

    这些人里,就属那沈襄读得深,已经读到《礼记》了,其余年级相仿的多在四书上用功,小一些的还在读识字书……私塾教育由认方块字起,一般几个月或半年之后,读等于识字课本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神童诗》、以及《五言杂字》和《七言杂字》等等。

    大概用一两年的时间完成识字教育,这才开始正经读书。按照朱熹圣人的规定,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793 59794 59795 59796 59797 59798 59799 59800 59801 59802 59803 59804 59805 59806 59807 59808 59809 59810 59811 59812 59813 59814 59815 59816 59817 59818 59819 59820 59821 59822 59823 59824 59825 59826 59827 59828 59829 59830 59831 59832 59833 59834 59835 59836 59837 59838 59839 59840 59841 59842 59843 59844 59845 59846 59847 59848 59849 59850 59851 59852 59853 59854 59855 59856 59857 59858 59859 59860 59861 59862 59863 59864 59865 59866 59867 59868 59869 59870 59871 59872 59873 59874 59875 59876 59877 59878 59879 59880 59881 59882 59883 59884 59885 59886 59887 59888 59889 59890 59891 5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