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请您给荆川公行个礼吧。”沈默将书本搁到桌上,闪开一边道:“部堂是荆川公的前辈,鞠躬即可。”

    欧阳必进却摇头道:“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既然我要向荆川公学习,那这个师徒之礼,是必须要行的。”说完毕恭毕敬的向那本书磕了三个头。

    他这种谦逊的表现,让一边的沈默好感大生,不由暗暗点头道:‘看来我这次是找对人了。’赶紧上前,扶欧阳必进起身,道:“您可以把这本书拿回去看,如果对那东西感兴趣,请尽快回来与下官见面;若是不感兴趣,那就没有必要回来,全当今天我们没见过面吧。”

    欧阳必进点头道:“我知道了。”便将那书小心包好,塞到怀里,朝抱拳道:“无论什么态度,我都会第一时间让你知道的。”

    “那样最好。”沈默点头笑道:“我送部堂大人。”便将欧阳必进一直送出门去,转身回来时,不知猫在哪儿的徐渭,坐在那流马的背上,朝沈默摇头道:“我看算无遗策的沈江南,这次要失策了。”

    “本来就心里没底”沈默笑骂一声道:“你少咒我。”

    徐渭捏着个半成品的柿饼,咬一口吐出来道:“呸呸,还不中吃。”

    “你还能不能更馋点?”沈默怒道:“这些柿饼是我要捎回绍兴的。”

    “尝一个怎么了,小气鬼。”徐渭将剩下的半个丢给沈默道:“还给你。”

    沈默侧身让开,好险没被打倒,气得不理他,径直进了书房。

    徐渭却颠颠跟进来,问他道:“谈得什么结果,他答应早退了吗?”

    “不知道。”沈默摇摇头道:“你指望这种人物,能当场答应?那定然是忽悠我哩。”

    “切,那你就让他回去了?”徐渭晕菜道:“花这么大劲儿造出来的木牛流马,他都没再看一眼,我们的功夫岂不是白费了?”

    “我不是把那书给他了吗?”沈默道。

    “你指望他能被那本书感化了?”徐渭嗤笑道:“何况那还不是唐荆川的原本,而是你沈江南加了料的。”

    “真真假假,你懂什么?”沈默没好气的看他一眼道:“就指望着那点料搞定他呢。”

    “就凭你那个……蒸汽机?”徐渭摇头道:“那玩意儿能说服他?”

    “谁知道呢。”沈默闭上眼睛道:“骑驴看账本吧。”让他遗憾的,就是自己只知道个原理,甚至是皮毛,没法提供更多的资料。

    “走着瞧?”徐渭道:“好,走着瞧。”

    (未完待续)
------------

第五六五章 暴风骤雨前

    第二天中午,不用三尺提醒,沈默走进烤房中,将用微火烘烤的烤屉打开,看到里面的柿饼已经稍呈白色了。他便到隔壁,找厨房的大师傅道:“周伯,柿子已经发白了,下面怎么办?”

    那周伯是山东人,烧一手好菜,也会制作各种点心蜜饯,对柿饼自然不在话下,闻言笑道:“要想柿饼有嚼头,三捏三捂少不了。大人,您得每天捏它一次,然后放回烤屉里头捂着,这么三回之后,就成啦。”

    “想不到做个柿饼,”沈默笑道:“还挺麻烦呢。”

    “这还麻烦?大人有烤屉,三五天就成了。”周师傅大摇其头道:“老百姓家里没这条件,都是放在外面晾,得一个月才成呢。”

    “那我这种速成法,”沈默关切问道:“会不会影响味道啊?”

    “不会。”周师傅摇头道:“这种法子制出来的柿饼,又黄又亮又甜,香味浓出霜好,比风干的强多了。”

    沈默这才放心了,便到隔壁,按照周师傅传授的要诀,开始捏第一遍。第一遍讲究轻轻捏一捏,和一和,但不能把外层干皮捏破。饶是他右手有写字的功底,轻重拿捏还不错,也有耐力,但等捏完最后一个,还是累得抬不起胳膊。

    第二天中午还没歇过来呢,又得去捏。好在这一遍讲究‘匀’,就是把柿子通体捏个遍,把它捏软,要的是力度,不用把握分寸;然后第三天再去捏,这一遍讲究捏簿,给柿饼定型,特别有成就感。

    沈默正在那爽着呢,外面三尺禀报道:“大人,欧阳部堂来了。”

    沈默闻言松口气,手上一使劲,便把个柿饼捏成团了,赶紧揉揉、重新展平了搁回烤屉,不忘嘱咐一句:“别给我乱动,我回来还要捏呢。”这才出去了。

    望着大人的背影,三尺不由笑了,跟了沈默这么多年,他是头一次见大人动手干活,还干得这么投入,恐怕除了想为远方家人亲手做点美食外,还有很大原因,是在用这种方法排解压力吧。

    沈默来到前厅,刚要问安,却被欧阳必进的形象吓一跳,只见老尚书眼圈乌黑,满脸倦容,却又眼珠通红,精神抖擞的样子十分诡异。

    没等沈默开口,欧阳必进便急切问道:“那书上说的是真的?真有那么神奇的蒸汽机?”

    “虽然没见过实物,但我相信那是真的。”沈默点头道:“因为我觉着很有道理。”很羞愧的,沈默是个文科生,只知道瓦特和茶壶的故事,以及蒸汽机的基本原理,甚至未来的为好前景,唯独不知道的,是如何把这玩意儿造出来,甚至于连个简单的模型都不会,他真恨自己当初的物理老师,为什么就没教教我怎么做的?

    所以这时候,他只能寄希望于欧阳必进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了。但让人惊喜的是,欧阳老先生在这方面,的确比沈默灵光多了,只听他兴奋道:“岂止是有道理呢?我看绝对能行!”说着献宝似的从脚下拖出个木箱子,道:“我琢磨了半天,做了个最简单的模型,你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哦?已经做出来了?”沈默惊奇道:“这么快。”

    “因为都是现成的。”欧阳必进笑道:“你看!”说着将那盒子打开,献宝似的拿出两样东西。

    其中一样硕大的壶身、细长的壶嘴,是个泡大碗茶用的大铜壶。另一样就比较奇怪了,像一个木质的宫灯,仅在一侧面留着个小圆洞。

    “生炉子了么?”欧阳必进问道。

    沈默当然知道他的用意,吩咐道:“快拿一炭炉来。”三尺赶紧出去。

    趁着这个空,欧阳必进给铜壶里装上半壶水,坐在炉子上,拿起壶盖,言归正传道:“我在壶盖的下沿上,加了一圈皮子,这样扣上去,壶口密封好,气全从壶嘴冲出去。”见沈默点头表示理解,他就将那壶盖往壶口上盖,费了老大劲儿才严丝合缝的扣上。

    这时候,三尺将个煮茶用的红泥小炭炉端来,里面已经点着了上好的无烟木炭。

    “真有钱啊……”欧阳必进随口感叹一句,便将那铜壶坐在炭炉上。

    等水开的功夫,沈默指着那个宫灯似的木头匣子道:“这是什么?”

    “里面是个风车。”欧阳必进将同样用皮子镶边的木板拆下一块道:“这东西不稀奇,你们浙江就有很多,这是我当年比照着做的玩具。”

    沈默知道,风车这种古老的工具,已经被应用至少上千年了。山阴县的盐场就有很多,用于抽出盐田里的卤水。高度大概两丈有余,直径超过两丈五。以坚木为干,干顶平插横轴八根,下端与顶端相同,也如车轴一般,四周共挂布帆八扇可受八面来风。中间是粗大的木轴,木轴上面的横轴上,共挂布帆八叶,可受八面来风。

    而在主梁的底端,附设一巨大的平行齿轮,与一具或者两具水车的竖齿轮相咬合。当风吹帆上,风车转动,大齿轮自然跟着转动,并与竖齿轮相搏,使其跟着转动,则水车腹页周旋,引水而上,便达到了将风能化为己用的效果。

    眼前这具艺术品般的模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与那巨大的风车是一样的,道理也自然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风帆的用料是防水油布,显然是为了避免蒸汽对帆布的破坏。

    便听欧阳必进道:“我将这个风车,装进这个盒子里,盒子底下有个洞,可以将风车的干轴伸出来,”说着给沈默看了看盒子底部道:“我又从盒子外面,往轴上拧了个齿轮。”又给沈默看盒子侧面的小洞道:“然后把壶嘴从这个小洞插进去,蒸汽就能直吹帆面,如果能让盒子底部露出来的齿轮转动,就说明‘蒸汽’能利用,”说着便将那木盒插在壶嘴上,还看沈默一眼道:“你明白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8349 98350 98351 98352 98353 98354 98355 98356 98357 98358 98359 98360 98361 98362 98363 98364 98365 98366 98367 98368 98369 98370 98371 98372 98373 98374 98375 98376 98377 98378 98379 98380 98381 98382 98383 98384 98385 98386 98387 98388 98389 98390 98391 98392 98393 98394 98395 98396 98397 98398 98399 98400 98401 98402 98403 98404 98405 98406 98407 98408 98409 98410 98411 98412 98413 98414 98415 98416 98417 98418 98419 98420 98421 98422 98423 98424 98425 98426 98427 98428 98429 98430 98431 98432 98433 98434 98435 98436 98437 98438 98439 98440 98441 98442 98443 98444 98445 98446 98447 9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