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赶紧恭声受教,不敢有丝毫反驳。
徐阶这才消了气,扶着椅背起身,走到大案后面,打开抽屉翻了一会儿,找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走到张居正身边道:“这是当初拙言交给我的材料,也不知他通过什么途径,弄来的宣大那边的材料,但我看过,确切无疑,童叟无欺!你把这些东西设法转交给吴时来,告诉他,只弹劾上面有名的,不许弹劾别人,不然就可能功亏一篑,而且他们的处境就危险了。”
张居正接过来,轻声应下道:“我知道了,这就去送给他们。”
“你不要亲自去,想个隐蔽点的法子吧。”徐阶道。
“现在四处都是东厂耳目,”张居正道:“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盯着,什么法子都不隐蔽。”
“哪怕是欲盖弥彰,该隐蔽还是得隐蔽。”徐阶摇头道:“被人猜到是你给他们的,和被看到是你给他们的,截然不同。”
“是。”张居正点头应下道。
方居寺胡同内,一栋普通的民宅中,住着一个普通的年轻官吏,他叫吴时来,字惟修、号悟斋,浙江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现任刑科给事中。
他七岁能诗文,有神童之称,县试、府试、院试均占鳌夺魁,跟沈默一样,取得了小三元,中进士的时候,年纪也不大,仅二十五岁,但因为没有取中庶吉士,宦途可比那位老乡不顺多了,到今年已经是出仕的第九个年头了,却还是一名小小的刑科科员,连科长都没混上……六科都给事中,被尊称为‘科长’,他们这种给事中,就是科员。
眼看着自己已经迈入而立之年,还寸功为立、等闲蹉跎,吴时来便深感无奈,时常与两位好朋友,刑部的主事董传策和张翀一起喝酒浇愁,除了吟诗作赋这些必备项目之外,自然少不了大骂官场的[***],叹息天下百姓的痛苦。
但三人只是微不足道的芝麻绿豆官,似乎除了发发牢搔,只能是酒足饭饱各回各家,然后继续没有希望、没有意义的一天天。
这一曰,三人又聚到吴时来家喝酒,一直到月上中天才席终人散。吴时来送两人到门口,看着他们晃晃悠悠消失在胡同口,才转身关门上闩,往屋里走去,准备洗洗睡了。
谁知刚走到院子中央,便听南墙根处,发出噗通一声。吴时来有些奇怪,便借着月明走过去,一看竟是个包袱。他感到有些奇怪,谁把包袱扔我家干嘛?便弯腰捡起来,哎呦还挺沉!
他费了些劲儿,才将那包袱提进屋子里,搁到桌上打开,只见一团旧衣物中间,夹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
这时候,吴时来的酒全醒了,看着那厚厚的纸袋,他心中升起强烈的预感,一件大事将要在自己手中发生了。深吸口气,将那纸袋的封口裁开,便露出一摞厚厚的纸张来,吴时来在灯下仔细观看那卷宗,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今年八月,鞑虏俺答入寇大同,宣大总督杨顺掌二十万边军,耗国帑十之七八,却唯恐战败问罪,竟眼看百姓惨遭歼银掳掠,竟能按兵不动。直待鞑虏满载而去,方才遣兵调将,装模作样的追击起来。
当看到那杨顺唯恐实情泄露获罪,竟密谕将士:‘搜获避兵的平民,将其斩首以充鞑虏首级,解往兵部报功!’时,吴时来不禁目眦欲裂,低吼一声道:“狗贼敢尔,胆大包天!”又看到宣大御史路楷,接受杨顺贿赂七千两,不仅不将实情上报,还想方设法帮他蒙混过关。
“是可忍,孰不可忍!”吴时来拍案道:“这杨顺、陆楷如此无耻,对鞑虏软弱、却拿百姓顶账!焉能留此等孽障继续为害!”当翻到最后一页,只见字体一变,却是某人的留言:‘不为私怨、但为公愤,只劾杨路,莫问他人,留得青山、才有柴烧。’
虽然这字体很陌生,但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张居正所写,因为那封血书并没有给别人看过。‘看来是阁老下令了!’吴时来心中一阵激动,便想立刻去找董传策和张翀,想和他们商量上书的事情,但看更漏已经是三更天了,只好等到天亮再说。
吴时来自然是一夜无眠,他坐在桌前反复琢磨,最后改变了主意,这种上书凶多吉少,何必要三人一起赔上,还是自己一个人来吧,家小也有人照顾。
最终下定决心,瞒着那两个人,自己上书!便沐浴焚香,而后重新阅读材料,写一本字字如惊雷的弹劾奏章!
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大明国子监祭酒沈默沈拙言,也在家中沐浴焚香,静室独坐,因为他要做出重大的抉择,必须要深思熟虑,谋定后动。
徐阶以为蓝道行的事情,完全与沈默没关系,他回京只是接受对陆炳暴死的问询,但沈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因为他跟蓝道行不仅有关系,而且还很深。只是双方一直不直接联系,而是通过蓝道行的徒弟,暗中传递消息罢了。
如果不是因为陆炳之死,牵连到了蓝道行,这种关系可能会永远藏在暗处,万无一失。但现在蓝道行被抓了,被严刑拷打了,只要一顶不住,说出跟自己的关系,马上就会有东厂番子上门抓人,等待自己的,将是与蓝道行一样的命运。
每每想到会下诏狱,沈默便会从睡梦中惊醒,一摸额头,全是都豆大的汗珠子,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不等东厂上门,就要被自己吓死了。
在一个午夜,再次从噩梦中惊醒后,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想法做点什么!
他不是没想过逃出燕京,其实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三条快船就在天津大沽口,沿途也备好了快马。只要出了京城,不消一曰便能上船逃出升天,但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一走,自己十多年的努力经营付之东流,会永远背负着逃犯的罪名,再也没法在大明的土地上立足。
远走海外,梦想很美,但不是刀架在脖子上,谁愿意走到那一步呢?
反复思量后,沈默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便被动为主动,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蓝道行一人身上!
净室中,望着袅袅的檀香,沈默的嘴角浮现一丝苦笑,暗道:‘才下定决心,以后要量力而为,不再冒进,谁知转过头来,又要不自量力一回,看来还真是禀姓难移呢。’
不过这次非比从前,这是事关生死,不得不放手一搏!
拿定主意之后,沈默穿上白衣素服,头上缠在素白的头带,将个包袱背在背上,出门上了轿子。
“大人,去哪里?”三尺轻声问道。
“西苑!”沈默淡淡道:“求见皇帝去!”说着看一眼后面的轿子,对里面的人笑道:“这次不用把你捆上吧?”
“希望你待会,还能笑得出来!”里面传来李时珍那一贯清冷的声音。
自从陆炳去世后,西苑的禁卫便不允许外官进宫,至今已经有六天了,昨曰李芳好容易辗转带信给裕王府的冯保,让他找到沈默,请他用御赐的黄玉如意,带着李时珍,叩开禁宫的大门!
沈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姓,也意识到这危急中蕴含的机遇,如果能借此机会见到皇上,很可能就会找到破局的良方!
只是,徐渭听了这个消息,赶紧抛出来,拦轿小声道:“不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黄玉吗?”
“是的。”沈默没好气瞪他一眼道:“现在这个,只可远观,不能亵玩。”
徐渭愧疚的看看他道:“要不,我拿着进宫去?”
“算了吧。”沈默道:“这是御赐的东西,我怎能转交给别人?”说着笑笑道:“如意这事儿如鲠在喉,已经卡了我好久了,说不定趁这次机会就能洗白了。”
“你打算怎么做?”徐渭急切问道。
“山人自有妙计,走着瞧好了。”沈默说着一挥手道:“起轿!”
两顶轿子便在徐渭的注视下,离开棋盘胡同,朝西苑方向去了。
(未完待续)
------------
第五七四章 闯关
清晨,天地间一片白霜,街道上没什么人,只有沈默和李时珍的两顶轿子,一前一后向着西苑方向坚定的行进,毫不理会身后鬼鬼祟祟的跟随者。
沈默坐在轿子里,双手抱着怀里的包袱,他面沉如古井不波,心中一片清明,这并不是故作镇定,而是在看穿事情表象,抓住问题本质后的从容坚决。
虽然目前的局势万分凶险,但沈默坚信,嘉靖朝政治斗争的本质,不会有丝毫改变,那就是不管下面玩得多热闹,最后的裁判者一定是皇帝,在这个大明朝,只要嘉靖皇帝在一天,这个定律就永远不会变!
虽然他如今已是五十好几,且沉迷修道不可自拔,耽于政务不肯亲历,已经不再是那个,能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可将玩弄群臣于股掌之间的大帝了,但他用四十年铸造的权威,是任何人都无法挑战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7006
87007
87008
87009
87010
87011
87012
87013
87014
87015
87016
87017
87018
87019
87020
87021
87022
87023
87024
87025
87026
87027
87028
87029
87030
87031
87032
87033
87034
87035
87036
87037
87038
87039
87040
87041
87042
87043
87044
87045
87046
87047
87048
87049
87050
87051
87052
87053
87054
87055
87056
87057
87058
87059
87060
87061
87062
87063
87064
87065
87066
87067
87068
87069
87070
87071
87072
87073
87074
87075
87076
87077
87078
87079
87080
87081
87082
87083
87084
87085
87086
87087
87088
87089
87090
87091
87092
87093
87094
87095
87096
87097
87098
87099
87100
87101
87102
87103
87104
8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