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徐阁老,是微臣的授业恩师。”沈默道:“沈炼沈青霞。”

    “沈炼?”嘉靖皱眉回想道:“似乎听过这个名字。”下一刻恍然道:“就是那个上书辱骂严阁老的家伙吧?他怎么了?”

    沈默哭诉道:“我师父谪居保安州,去岁俺答入寇应州,连克我四十余堡,然宣大总督杨顺畏敌怯战,对虏寇不敢发一矢。待俺答退后,他唯恐失机被查,竟纵吏士杀兵及百姓,取其首级谎报战功!那巡按路楷也被他收买了,帮着他一道瞒着朝廷。”

    嘉靖的脸色阴沉下来,紧抿着嘴唇听沈默接着道:“我老师虽然已是白身,但不忘忠义,眼见杨路二贼如此丧心病狂,蒙蔽圣听,不由五内俱焚,直奔总督府面叱杨贼,并作文祭奠死者!又收集上千人的证词,送到京城状告此二獠!杨路二贼自然恨之入骨,竟诬告我师与白莲教谋乱,将其下了总督府大狱,并捏造口供呈刑部批决,要除我师而后快……”说着又伏地哭泣起来。

    “再哭就滚出去!”嘉靖不耐烦的低吼一声,好在却没望别处想,沉声道:“你这一说,朕倒想起来了,上午时勾决了几个白莲教徒,是有那么个叫沈炼的。”

    沈默失声道:“皇上,可不能冤杀好人啊……”

    “放肆!”嘉靖哼一声道:“朕怎可能听信你的一面之词?”

    “微臣不是一面之词。”沈默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状纸,递给黄锦道:“这是宣大数千百姓的联名状,请皇上御览。”

    黄锦便将那摞状纸送到嘉靖面前,嘉靖拎起一张来,看上面写的内容,与沈默所说的大差不差,只是更加详尽而已,又随手翻了几页,便看到后面的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指印,令他触目心惊。

    沉吟片刻,皇帝轻声问道:“谁在内阁值守?”事情涉及到宣大总督,另一面又是这沉甸甸的联名状,他不可能轻易表态,必须找大学士咨询一下。

    事实上,这也是朱元璋当年设立大学士的初衷所在。

    徐阶对嘉靖的了解,绝对超过沈默,准确的预见到了这次召见。所以当太监来请,他不慌不忙的整好衣冠,跟着就去了玉熙宫。

    叩拜完毕,嘉靖命平身,徐阶便站起来,看到了对面低着头的沈默。

    嘉靖的目光在徐阶与沈默之间巡梭,看得沈默心中忐忑,脊背直冒冷汗,但徐阶却十分坦然,安之若素。

    良久,嘉靖方冷冷地问道:“阁老可知朕唤你何事?”

    “回皇上。”徐阶躬身答道:“微臣斗胆妄测,是国子监祭酒沈默,来您这告状了。皇上忧心边关,垂怜子民,故召微臣垂询。”马屁来去无踪,却又随时随地,真高手也!

    “知道怎么不拦着他?”嘉靖的目光笼罩徐阶,似是要透视他内心深处道:“莫非他来哭诉,也是你的主意?”

    “他也来您这哭了?”徐阶错愕道:“真是狗胆包天!”说着赶紧跪下请罪道:“他确实找过微臣,但微臣让他先回去,说定会禀明皇上,查清此事,给他个交代的……原本打算明曰奏事时,向皇上说明呢,他竟然直接来了!”气得摇头道:“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见徐阶跪了,沈默赶紧跟着跪泣道:“阁老恕罪,学生等不到明天,须知我那可怜的老师,已经落入杨顺的魔掌三天了,多耽搁一刻,都可能就是诀别……”说着给嘉靖磕头道:“皇上,这事儿跟徐阁老没关系,确实是罪臣擅作主张,请皇上责罚!”这就是他一直哭泣的原因,没有之前的情绪铺垫,现在突然走悲情路线,就会让皇帝感觉是在演戏……哪像现在,哭啊哭的,就把皇帝给哭习惯了,就很顺滑的把徐阁老撇清出来,不然怎么帮自己说话。

    做事如下棋,高手都是多想几步的。

    “哭哭哭,就知道哭!”嘉靖简直要被沈默烦死了,恼火道:“再哭一声,就赏二十廷杖!”

    沈默赶紧捂住嘴,不敢再出声。

    沈默的哭肉计奏效了,嘉靖果然不再怀疑徐阶,缓缓问道:“徐卿家,你看过那状纸了吗?”

    “微臣看过。”徐阶微微点头道。

    “看了感官如何?”嘉靖问道。

    “兹事体大,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有无。”徐阶沉声道:“其实此事微臣早有耳闻,也已经调阅相关文档在查此事,现在沈祭酒提出来,微臣正准备连夜写奏章,将初步结果禀明皇上呢。”意思是,这就是我为什么明天才报告。

    嘉靖看一眼沈默道:“多学着点,什么叫老成持重……你那个沈老师教不了你。”

    沈默知道皇帝入彀,心中一喜,但面上还是唯唯诺诺,抽泣不止。

    “你查的怎么样?”嘉靖又问徐阶道。

    “很不乐观……”徐阶轻叹一声道:“这些年,朝廷的战略向东南倾斜,难免放松了对九边的要求和支持。起先有杨博镇着,尚且可以维持局面。但两年前杨博丁忧,杨顺上任,局面开始恶化,边将愈发堕落,鞑虏愈发嚣张,边疆惨遭践踏,百姓复陷苦海……仅去年一年,倭寇入寇的次数,便是前面五年的总和,到了今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九边从东到西,处处都见蒙古人劫掠的铁蹄,其侵略之势竟呈燎原之势!微臣浏览一遍东南的奏章,只见到一道道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但奇怪的是,具体战报竟如凤毛麟角,难以寻觅,仅有偶尔几张报捷的文书,却远不及告急的十中之一。”

    “这是为何?”嘉靖不解道。

    “兵部的解释是,没有发生交战。”徐阶道:“前线过度紧张所致。”

    “胡说八道。”嘉靖不信道:“难道鞑虏在跟我们藏猫玩吗?”

    “皇上圣明!”徐阶奉承一句道:“微臣也不信,便用了别的法子,间接调查此事!”

    “什么法子?”嘉靖好奇问道。

    “微臣秘密查阅了近两年,九边文官的任职更迭情况。”徐阶道:“又查阅了兵部的官兵世袭备案,通过这两方面的数字,便能得出边军乃至文官武将的阵亡情况,再对应那些个告急文书,又能得出每次鞑虏来袭,我方的真实损失了。”

    “阁老有心了。”嘉靖赞许的点点头,轻声问道:“结果如何。”

    “触目惊心!”徐阶吐出四个字道。

    (未完待续)
------------

第五九四章 断头饭

    听到皇帝问询,徐阶心中一喜,他要显示自己强过严嵩,就得靠着这种机会露脸。

    徐阶当年可是神童,本就记忆力超凡,清清嗓子,便给皇帝一口气背诵道:

    “仅去年一年为例――正月戊申,虏自偏头关入,掠寺坞等堡,杀指挥以下军官十余人,兵丁近千人。”

    “四月己丑,俺答亲率数万骑入应州,攻毁四十余堡,我方折损一知府、两知县、两指挥,三千户,十四百户,卫所兵丁四千人。”

    “七月戊子,虏数千骑由朔州移营而南,攻山西大掠,我阵亡两知县,三百户,卫所兵丁一千人。”

    “十一月辛己,虏数百骑犯山西神池等处,大掠数曰,我阵亡一百户,兵丁七百人……”

    烛光幽幽跳动,嘉靖的脸色愈发难看,终于忍无可忍,暴躁的打断徐阶道:“够了!够了!上百鞑虏竟能长驱直入三百里!那些吃朕俸禄的文臣武将,就是这样替朕抵御鞑虏的吗?开国百七十年,闻所未闻!”

    精舍中所有人赶紧俯身请罪。

    “是谁在替他们打掩护?”嘉靖阴着脸问道:“为何没有战报,还得靠这种方法去查,许纶那老朽想干什么?”因为东南战事归胡宗宪全权负责,所以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宣大蓟辽一线的经营,现在出了这种事,当然要向兵部尚书问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7301 117302 117303 117304 117305 117306 117307 117308 117309 117310 117311 117312 117313 117314 117315 117316 117317 117318 117319 117320 117321 117322 117323 117324 117325 117326 117327 117328 117329 117330 117331 117332 117333 117334 117335 117336 117337 117338 117339 117340 117341 117342 117343 117344 117345 117346 117347 117348 117349 117350 117351 117352 117353 117354 117355 117356 117357 117358 117359 117360 117361 117362 117363 117364 117365 117366 117367 117368 117369 117370 117371 117372 117373 117374 117375 117376 117377 117378 117379 117380 117381 117382 117383 117384 117385 117386 117387 117388 117389 117390 117391 117392 117393 117394 117395 117396 117397 117398 117399 11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