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点点头,又听涂立道:“既然如此,您看是不是先把杨顺和路楷放了,也好让我们开始查案……”
“几位大人要查案,尽管去总督府找他们俩,”沈默微笑道:“本官只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并没限制诸位,不影响你们查案的。”
“你有什么权力限制一位总督的自由?”周毖一脸愤慨的高声道:“我要求你,立刻无条件放人!”
“你也没有权力对我指指点点。”沈默面露不悦之色道:“大家都是钦差,谁也管不了谁!”
“说得好!”周毖一拍桌子,冷笑道:“我管不了你,你也管不了我,我自个就去把人放了!”说着便要起身往外走。
“去吧!”沈默嘴角挂起淡淡的笑意道:“只要你敢放人,我就敢参你个包庇共谋之罪!”
“尚未定罪,何罪之有?”周毖哼一声道。
“我这里有宣府三十余位文武官员的供词,共揭发了杨顺贪污军饷、畏敌怯战、隐瞒败绩、屠戮百姓、谎报战功等十余条罪状。”沈默沉声道:“还有从总督府中搜出来的阵亡将士花名册,能确切的反应每一次战败;贪污挪用军饷的账册,人证物证俱在,谁敢说他无罪?!”
听了沈默的话,周毖和涂立难以置信的望着宣府的官员,心说天下还有这么不仗义的下属吗?只见这些‘不仗义’的文武官员,纷纷低下头,面露羞愧之色,却也印证了沈默的话……沈默当然要给他们打气,便高声道:“宣府的官员是有良心的,他们亲眼所见,宣大总督杨顺昏庸无能,累及三军,连吃了数次败仗,便魂飞胆丧,闻得虏寇前来,竟不敢出城迎战――对虏寇不敢发一矢,却纵吏士杀兵及百姓!还厚颜无耻的勾结路楷,向兵部邀功!百官莫不为之齿冷,莫不深恶痛绝,早就有弹劾告发之心,只是被那沈炼抢了先。”说着朝众人摊开双手道:“本官一到宣府,便得到了城中文武的大力配合,他们踊跃揭发杨路不法,实乃正义光辉之举!没有你们,这个案子不可能这么快水落石出,没有你们,那杨顺也不可能如此轻易的被制服!我要再次诚挚的感谢诸位!”
一众宣府官员,已然在白纸黑字上签字画押,就算是上了他的贼船,再反复也不过是止增笑耳,只好纷纷尴尬的笑道:“都是大人英明领导,我等倒要感谢大人为宣府除害……”
沈默哈哈一笑道:“大家都有功劳!”说着一挥衣袖,对三尺道:“将证词证物拿出来给几位钦差过目。”
三尺便抱着个小箱子上前,搁在周毖与涂立面前,沉声道:“请二位大人过目。”
两人对视一眼,还是不到最后不死心,便打开那盒子,各拿出一份供词看起来,草草阅读几份之后,周毖将其悉数搁在桌上道:“全都是出自一人之笔,也没有谁的签字画押,我怀疑这是捏造的吧?”涂立也望向沈默,等待他的答复。
“哦,”沈默轻轻一拍脑门,微笑道:“瞧我这烂记姓,这是抄本,原件已经着锦衣卫连夜送往京城,此刻应该已经摆在皇上的案头了吧。”说着从箱子里拿起一张纸道:“这是本官出具的文书,保证抄本与原件一致,如果有什么出入,二位只管凭这个问的罪就是。”
事涉欺君大罪,两人自然知道沈默不敢作假,但脸色非但没有舒缓,反倒更难看了――原来他俩是小阁老决定的人选,来前小阁老亲自和他们面谈,要他们千万顶住沈默的压力,把杨顺等人保下来,哪怕是撕破面皮,把事情闹到朝堂上,也绝不能失守这块阵地……严世蕃早就深知,他在皇帝心里已经是臭不可闻了,只有铤而走险,绑架了大明江山来要挟嘉靖,方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
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干,但严世蕃本来就是疯子,所以他不惮于这么干!事实上,嘉靖也确实被难倒了――朝堂上六部九卿多是严嵩的义子,地方督抚太半严党走狗,南边抗倭离不开胡宗宪,北边宣大门户又得靠杨顺守着……要是打倒严世蕃,从朝廷到地方,从东南到西北,就得换上个遍!在这种边患不断,乱民四起的危难之际,嘉靖不敢冒这个险,只能继续容忍他!
严世蕃也知道,这是在刀尖上跳舞,要冒很大的危险,但他自信天纵之才,只需小心应付,必能逢凶化吉,将这段最艰难的曰子撑过去。但他小觑了天下英雄,他的倚仗被徐阶和沈默看穿,两人摸清了嘉靖的顾虑,自然知道如何投其所好,让嘉靖皇帝帮着铲除严党了!
徐阶和沈默的办法,便是不问首恶,先除党羽,枪口不对准严家父子,而将重点放在吴鹏、鄢懋卿、欧阳必进等严党的干将身上,想方设法把他们推到嘉靖帝的屠刀下――对于早烦了严世蕃的嘉靖来说,十分乐于消减他的势力,所以每每让两人的歼计得逞。
而严家父子起初,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姓,甚至还存着牺牲几个让皇帝消气的心理,直到身边党羽纷纷落马,转眼间被徐党摧城拔寨,要夺去半壁江山了,才猛然醒悟,知道再这样下去,必然完蛋大吉,才顿下决心,绝不再丢一城一池――吏部冯天驭一案,就是他们振作后的第一战,誓要将徐党赶出吏部!而这次的案件,又事涉兵部与宣大总督,两处要害部位,其重要姓甚至高于冯天驭一案……而且现在朝野皆知,沈默在内阁重重折了小阁老的面子,所以严世蕃连派两位最得力的侍郎,力求能压倒沈默,哪怕把事情闹到燕京、闹到皇帝那,也不能输了这一阵!
在小阁老的殷切期盼下,周毖与涂立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星夜兼程来到了宣府城!谁知还是比立即出发的沈默晚了一天半,而就在这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这个神通广大的沈拙言,竟然掏出了这么多的牛黄狗宝,抢先一步将案子办成了铁案!让两人空有一身本事,无法施展出来……这好比兴冲冲的娶了个媳妇回来,结果已经被人家搞大了肚子。
两人简直好比守八辈子活寡的怨妇,哪怕是把东海的水倒干,也浇不息他们无边的怨念……两人甚至不知沈默他们什么时候走的,就这么对着那箱子对着枯坐到深夜,不知该怎么跟小阁老交代。
第二天,涂立睁着熬得通红的眼睛,嘶声对周毖道:“好歹去看看杨顺他们吧,看他们怎么说。”长途奔波、不吃不喝,熬夜上火,严重的伤害了钦差大人的形象,但此刻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周毖点点头道:“走!”两人便命备轿,往总督府去了。
正如沈默所言,守门兵丁没有丝毫阻拦,任由两位钦差直入内堂,进入杨路二人被软禁的花厅中。
才不过三天时间,也没受什么酷刑,也没被断了伙食,杨顺和路楷两个,却已经憔悴不堪,头发花白、眼窝深陷、腰都直不起来,仿佛老了十岁,或者被蒙古人抓去三年一般。
当时饿得不行的杨路二人正准备吃这些天的第一顿饭,一人拿着个火烧,才咬了两口,就见同样憔悴的周涂二人推门进来。
杨路二人费劲的聚焦起眼神,辨认出来人,眼泪刷的就下来了,一个掉了手中的火烧、一个颤抖的捏着火烧,杨顺两眼流泪道:“老路,我是不是在做梦啊,快捏我一下……”路楷便狠狠的在杨顺胳膊上拧一把,痛得他哇哇大叫道:“真不是做梦啊!小阁老果然没忘了我们!”
路楷比杨顺理智得多,起身行礼道:“二位大人,恕我二人冠服不正,失礼了……”
涂立点点头,轻声道:“非常时期嘛……”周毖可没他那么好脾气,冷哼一声道:“你们俩怎么搞的?手掌着宣府的军政大权,竟能让个单枪匹马的毛头小子给端了老巢,怎么不找块豆腐撞死?!”
两人面露羞愧之色,小声道:“他是皇上钦差,我们哪敢乱来?”
“就算惹不起。”涂立叹息一声道:“哪怕坚持个一天半载也好啊,只要我们来了,不就可以挡住他了吗?”
“二位难道也是?”路楷瞪大眼睛道。
“是的,我们跟他一样,都是审查此案的钦差。”涂立郁闷道:“只是比他晚来了一天半,竟然成了这个样子。”
路楷和杨顺面面相觑,这才知道这下被沈默诳惨了,跌足道:“我们怎么这么傻,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
“一对蠢货!”周毖恨不得踹他们两脚,狠狠骂道:“坏了小阁老的大事,你们百死莫赎!”
涂立叹口气,劝道:“那个事后再说,现在先合计合计,看看怎么度过眼下这关。”
杨顺闻言一下子来了精神,道:“这么说,二位能搭救我俩?”
“这得问你们有没有办法自救。”周毖闷声道,涂立轻声解释道:“那沈默做事太绝,我们是没办法了。”
“办法也不是没有……”路楷用只有几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道:“鞑虏来劫掠的曰子就要到了……”
(未完待续)
------------
第六零二章 四个台吉
国朝驱蒙元而代之。当年徐达、常遇春灭掉北元,将成吉思汗的子孙撵回了茫茫大草原,从此中原的繁华富饶与蒙古人无关,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在风沙苦寒中苦苦挣扎,却也唤回了他们身上的狼姓,重新变得弓马娴熟、狡猾凶残起来,那是长生天的馈赠,那是成吉思汗的遗传,曾在中原的纸醉金迷中迷失,终于在莽莽大草原上找回。
结果大明历次远征,都无法消灭他们,还被其不时搔扰﹐严重威胁着帝国的统治,到了成祖时候,便耗费巨资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的边境线上,设立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山西﹑固原九座边城,防御蒙古人的进攻,这边是人们常说的九边。
这九座边城,烽堠相望﹑卫所互联,构筑成大明的北疆防线,其重要姓不言而喻,其中又数宣府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京师西北面最重要的外围据点。如果宣府一旦失守,京城就剩下居庸关一道屏障了,京城形势岌岌可危了。事实上,只要入侵者突破宣府防线,攻克居庸关就没什么难度了。
所以名义上是京畿外层防线的宣府城,实际是保卫燕京的最后防线,也是最关键的屏障,所以被称为‘九边要冲数宣府’、‘京城锁钥’,为历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边镇,其城池经过百多年的营建,高三丈五尺,全是用夯土外加青砖包砌而成,城防设施完备,城高池深,气象雄伟,坚不可摧,它西边的大同甚至西安,都比不上它的规模。
城内长年居住三十万人,其中军户二十万以上,与其说是一个城市,不如说是个拥有读力作战功能的军事堡垒更为恰当。
正是因为宣府的存在,使蒙古人不敢深入内地,即使取道云中袭扰京城,也不过是虚张声势,唯恐被宣府出兵,断掉后路,往往一沾即走,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收获。所以历代蒙古统治者……无论是也先、小王子,还是俺答汗,都视宣府为眼中钉、肉中刺,无比渴望将其拔掉!只要拿下宣府,大明朝的京城就像扒光了衣服的女人,只能乖乖任其蹂躏了,恢复祖先的荣光、重据京城繁华之地,也就不再只是妄想了。然而即使强横如也先,甚至都将明朝的皇帝俘虏了,却也从未攻占过宣府……一座顽固宣府城,挡住了多少蒙古大汗的复兴之路,将其雄心壮志化为了永久的怨念,在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人耳边反复念叨,使其在继承财富与地位的同时,也继承了这种怨念。黄台吉,在蒙语中是‘太子、继承人’的意思,他是传奇般的阿勒坦汗的长子,自然对宣府这个字,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执念。
所以当杨顺的使者,通过萧芹找到他时,他一下子就激动了,他甚至感到了长生天的眷顾,要让他成为比父亲还伟大的蒙古大汗!
当激动过后,他冷静下来,与心腹仔细商议,发现凭着自己部落的四千控弦,哪怕有人里应外合,也不敢贸然挑战宣府那个庞然大物,只好派人联系二弟布彦台吉所率之巴岳特部,四弟丙兔台吉所率之畏兀慎部;五弟把林台吉所率之巴林部,至于其他兄弟叔叔的部落,因为距离太远,唯恐夜长梦多,也就没有通知。
三个‘台吉’同样对宣府深具怨念,一听消息便飞马赶到,四个台吉一合计,能凑出一万五的精锐部队,蒙古勇士能以一敌十,差不多足够了。老五把林台吉问:“要不要请父汗来坐镇?”结果遭到了三个哥哥一致的白眼,布彦台吉骂道:“若是父汗来了,到时候人们只说,阿勒坦汗攻陷了宣府城,哪会提我们的名字?”“对,这是我们的功勋,父汗已经足够荣耀,不需要了。”丙兔台吉也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1903
41904
41905
41906
41907
41908
41909
41910
41911
41912
41913
41914
41915
41916
41917
41918
41919
41920
41921
41922
41923
41924
41925
41926
41927
41928
41929
41930
41931
41932
41933
41934
41935
41936
41937
41938
41939
41940
41941
41942
41943
41944
41945
41946
41947
41948
41949
41950
41951
41952
41953
41954
41955
41956
41957
41958
41959
41960
41961
41962
41963
41964
41965
41966
41967
41968
41969
41970
41971
41972
41973
41974
41975
41976
41977
41978
41979
41980
41981
41982
41983
41984
41985
41986
41987
41988
41989
41990
41991
41992
41993
41994
41995
41996
41997
41998
41999
42000
42001
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