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垕端着饺子汤,瞪着朱载圳,他都能猜到,这家伙会提出什么要求。
毫不意外的,果然见朱载圳扶着肚子,艰难的跪下道:“儿臣,恳请父皇,为虎头赐名吧?”虎头,是他给自己儿子起得小名,据说是虎头虎脑的意思,但也有人说是牌九术语。只听朱载圳面露悲戚道:“那可怜的娃娃,眼看就周岁了,还没个大号,入不了宗谱呢。”
嘉靖帝沉吟起来……
(未完待续)
------------
第六一六章 大典
有道是虎老不咬人,虎毒不食子,嘉靖帝终究没法对自己唯一的孙子决绝起来,便缓缓道:“今儿个是新年新禧,把朕的孙儿抱来看看吧。”
朱载圳差点乐疯了,赶紧吩咐下去,让人将他的虎头送来,朱载垕则面色如土,他知道一个弄不好,自己就要输在这一场了,但这时候又没法去求助高师傅和沈师傅,只能六神无主的坐在那,看朱载圳得意洋洋的样子。
“都去休息一下吧,”嘉靖轻挥下手道:“待会儿陪朕一起上朝。”两人赶紧起身,恭声道:“儿臣遵旨。”
此时殿外天还没亮,此次大典的相关守卫、仪仗、司乐人员却已经各就各位了——皇帝的亲军锦衣卫,在朱大的率领下,陈设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设明扇于殿内,列车辂于丹墀。身着黄金甲、手持金瓜斧钺、皇帝龙旗的大汉将军,从正殿丹墀一直排列到午门内。还有四个持着丈余长鞭的鸣鞭者,在殿前广场上左右各二,均面北而立;教坊司的乐队也都面朝北,在丹陛东西两侧准备好。
典牧所把平时豢养的仪仗专用的骏马和大象也牵出来了,面对面排列于皇极殿两侧的文楼、武楼以南。
专司报时的司晨郎位于内道东;专纠百官仪表言行的两位纠仪御史来到丹墀北;内赞二人,位于殿内,外赞二人,位于丹墀之北,至于传制、宣表等官员也都各自站好。
到了卯时初刻,五凤楼上响起了厚重悠扬的钟鼓声,午门缓缓打开。
一名教坊寺的鼓手,率先敲响了奉先门侧的晋鼓,他先击鼓框一声,再用双棰连续敲击鼓心,一重击一轻击,节奏由慢转快再由快而慢,鼓声也由弱转强,再由强而弱。直到另一名乐手重击另一侧的大钟一下,鼓声才结束,这叫‘鼓初严’。
此时百官与公侯们早已齐聚在午门外,他们的服饰与平常不同,头上戴着梁冠,胸前没有补子,且不论品级都穿着红色的赤罗衣、青缘的赤罗裳、赤罗蔽膝、白袜黑履。不过仍能从革带、佩绶上区别品级,但最显眼的,还是梁冠的梁数——公冠八梁,侯、伯七梁,冠上都加雉尾;驸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在场所有官员都是五品以上,所以都用象牙笏。
当听到‘鼓初严’,身穿正式朝服的公侯百官们,开始列队于午门之外。
过得片刻,鼓声又响起,只是击鼓、击钟、头尾处都改成两响,第二次通知所有人员必须端肃。听到鼓再严,百官由左、右掖门入,来到丹墀东西,朝北肃立。
然后鼓声再响起,这次变成了三响,听到鼓三严,担任执事官的李春芳来到中极殿,嘉靖早在这里穿戴好衮服龙冕,端坐于大殿御座之上。李春芳向皇帝行五叩之礼,再向二位王爷行三扣之礼,请皇上驾临皇极殿。
黄锦便拉长音高喊一声:“皇上起驾……”教坊司开始演奏‘中和乐’,尚宝司官员手捧御玺走在皇帝前面,跟在导驾官的后面,向前殿走去。
当嘉靖在皇极殿上端坐,二位王爷在御阶下立定,殿内明扇徐徐打开、珠帘缓缓卷起,尚宝司官员将御玺置于宝案之上,‘中和乐’止。
那立于丹墀四角的四名鸣鞭者,便齐刷刷的奋力甩动长鞭,发出整齐而响亮的‘啪、啪’声,令人浑身发紧。待鞭声一停,两名外赞官员便高喊:“排班!”站立在丹墀东西的百官赶紧转变为入殿的队形,很快整齐排列好。
赞礼官又高喊道:“鞠躬!”韶乐声响起。百官朝大殿内的皇帝行四叩之礼。
然后是进贺表,乐曲声中,四名给事中,抬着口蒙红布的大箱子,来到大殿门前,四叩首道:“具官臣某,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身后的百官也向皇帝行四叩礼。
这时嘉靖道:“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就有四个太监出来,接过装着百官贺表的箱子进殿,音乐渐渐停止,同时百官起身。
然后由执事官李春芳跪在皇帝面前向请示旨意,皇帝的新年致辞自然早就拟好,由黄锦交给传制官,然后由传制官出大殿东门,来到丹陛前,代表皇帝向臣民宣读新年致辞,无非是‘去年干得不错,感谢老天保佑;今年继续努力,希望老天保佑’之类,冗长华丽、令人生厌。
百官自然跪听,一些年迈的官员公卿,此事已经体力不支,双膝酸麻,真想一跪不起。不知道怎么撑到赞礼官高喊:“山呼!”的,便条件反射似的把双手举到头顶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此时,在场所有人等都必须齐声呼应,地动山摇、余音绕梁,经久不停。
然后百官起,继续进行那冗长而繁复的仪式。群臣寅时便爬起来,到现在两个时辰,浑身早抖凉透了……沈默看见徐阁老冻的鼻涕都出来了。
皇极殿前的广场上,众大人正精疲力竭、苦苦支撑时,突然响起一声‘哇哇……’的啼哭,许多身居喜感的大人,当场就喷了,心说:‘这时谁啊?被折腾的返老还童了?’便纷纷循声望去,一看,原来还真是个婴孩。
只见一个王妃打扮的女子,在两个太监的陪伴下,抱着个襁褓婴孩跪在丹陛之下,众大人不禁大吃一惊,像这种元旦大典,是不准女子和孩童参加的,大内侍卫怎会将她们放进来?
但也有懂行情的,一看那女子的打扮,和怀中襁褓的颜色,便意识到定然是景王妃和他的世子爷,顿时醒悟过来,看来有好戏上演了。
便听大殿中传来太监那拉长的声音道:“宣景王妃携景王子进殿!”
太监接过襁褓,景王妃款款起身,然后再小心的抱回孩子……虽然这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却关系着她将来能否母仪天下,所以她完全视如己出,表现出了一个母亲应有的慈爱。
迈步进入金殿中,景王妃又抱着孩子跪在御阶之前,口称父皇万岁,便听一个清冷的声音道:“载圳,把孩子抱来给朕看看。”景王赶紧过去接过孩子,捧在手里,让他面朝着嘉靖。
嘉靖一看那孩子,眉眼间竟能见到自己的样子,不由露出难得的慈祥,伸手道:“给朕瞧瞧。”
景王赶紧将他的虎头凑过去,嘉靖伸出手来,抓鱼似的将那娃娃抱住,孩子还没到认生的年纪,却被他抓得生疼,便哇哇大哭起来,让嘉靖帝好不尴尬,赶紧将孩子送回景王的手中,讪讪道:“这孩子……哭得挺有劲儿啊。”
景王道:“有劲好,有劲才能长成个男子汉。”
嘉靖被他逗笑了,点点头道:“不错,你是有功的,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景王连声道:“儿臣不要赏赐,儿臣请父皇为虎头赐名。”来前袁炜已经嘱咐他了,别的啥都不要,只要在元旦大典上赐名,就赚大发了。
“好吧……”嘉靖颔首道:“我太祖皇帝已经为子孙后代赐下辈份字,‘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你是载字辈,这孩子名字的第二个字,自然是‘翊’了;至于第三个字,火土金水木,你是土字旁,土生金,孩子应该是金字旁。”这相当符合朱元璋先生,一切为子孙着想,想把子孙的活都干完的老黄牛精神,就连起个名字,他老朱家的子孙,都只能自由发挥半个字……原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为他自己就有二十六个儿子,便意识按照传统的一辈一字排行法,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二十六个儿子每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二十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用作名字的第二个字;至于第三个字也有规定,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周而复始。
比如太子朱标家的,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一听就是帝系,然后他儿子叫朱允炆、孙子叫朱文圭。但不幸的是,火生土之后,便再没生下去,因为朱棣夺了侄子的位,所以朱棣家的二十个字成了帝系……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玉、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一直到这一辈的朱载垕、朱载圳,无不严格按照祖训命名。
现在,朱载圳轮到的儿子,自然是‘朱翊’加个金字旁的字了。虽然朱棣的儿子也有很多,所以宗室里早就有不少‘翊’字辈了,已经占了不少的字,但这难不倒嘉靖皇帝,只见他从袖子里亮出三枚金钱……果然不愧是道君皇帝,穿上龙袍也没忘了他的专业工具……随手起一课,见是个‘艮’卦,便道:“那就用艮字,去配金字吧。”
“金字旁加个艮……”虽然不学无术,朱载圳也知道这个字念啥,当时就不高兴了,心说‘好么,俺原本是金,给直接降成银了。’
“朱翊银……”嘉靖却根本不看他的脸色,在那自顾自道:“不错,不错!”如此便成了金科玉律,谁也不能改变。纵使朱载圳有多不甘愿,也只能磕头谢恩了……给娃娃起了名,今儿又是大年初一,肯定要赏点什么压岁,嘉靖一时想不起来,便随口道:“朕该怎么赏这个小孙孙呢?”
其实皇帝也就是随口一说,但那边朱载圳闻言一阵激动,马上有了想法——既然名字上掉了成色,那就得在赏赐上挣回来了。金银有价、玉无价,比金子还贵的那就是玉了,而天下最值钱的玉,莫过于——那柄黄、玉、如、意了。即使倾尽四海之水,也浇不息景王殿下对那玩意儿的无比渴望。
朱载圳知道,在这种场合下,皇上是万万不会拒绝这个请求的。心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世上可没卖后悔药的,顿时将袁炜的叮嘱抛到脑后,大声道:“请父皇把那黄玉如意赏给虎头……哦,不,翊银吧。”
嘉靖面色有些难看,心说仗着个屁孩子,还要挟上了?看看不争气的朱载垕,嘉靖暗骂一声‘笨蛋’,但至尊的体面在那里,还是点点头道:“陈洪,那如意现在何处?”
陈洪想了半天才道:“奴婢收在内库了。”他那次接过玉如意,便交给了随堂太监,然后就被打了个半死,关了整整一个月,前几天才刚放出来,完全把那玩意儿给忘死了,至今还没查看呢。
“去取来。”嘉靖下令道。
“是。”陈洪赶紧一瘸一拐的出去,虽然西苑和皇城仅一墙之隔,但也有老大一段距离呢。
所以景王妃将朱翊银抱到边上候赏,然后仪式继续进行……如果是在太祖成祖年间,该皇帝在宫中宴请群臣了,无奈乎现在大明国库空虚,这一福利也被削减了,只是赐一杯春酒、一碗水点心罢了,连点蘸醋都不给,理由是‘以节钱钞’。
但百官早已经精疲力竭,只求赶紧结束这繁冗的仪式,回家钻热被窝,好好睡个回笼觉;况且在这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站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喝冷酒吃凉水饺,与其说是享受,还不如说是受罪……沈默看到,张居正的鼻涕也下来了……大家三两口吃到肚子里凉飕飕,然后磕头谢恩之后,便算是完成了所有的仪式。却还不能散伙回家,因为陈洪还没把那如意取回来,所以大家只能在寒风中傻等。只有沈默一个人,额头竟然隐隐见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0156
90157
90158
90159
90160
90161
90162
90163
90164
90165
90166
90167
90168
90169
90170
90171
90172
90173
90174
90175
90176
90177
90178
90179
90180
90181
90182
90183
90184
90185
90186
90187
90188
90189
90190
90191
90192
90193
90194
90195
90196
90197
90198
90199
90200
90201
90202
90203
90204
90205
90206
90207
90208
90209
90210
90211
90212
90213
90214
90215
90216
90217
90218
90219
90220
90221
90222
90223
90224
90225
90226
90227
90228
90229
90230
90231
90232
90233
90234
90235
90236
90237
90238
90239
90240
90241
90242
90243
90244
90245
90246
90247
90248
90249
90250
90251
90252
90253
90254
9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