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确实是老了,脑子转不动了,还在那自顾自道:“但是微臣年纪确实大了,身边已经不能离开人了,所以斗胆求皇上,让微臣的长孙护送他奶奶的灵柩返乡,至于严世蕃,就让他留在燕京照顾微臣吧。”
嘉靖一听,心说:‘怎么着,还想让你儿子夺情起复?’便道:“那样的话,对严世蕃的名声打击太大,朕怕会毁了他的。”这真是金玉良言,可惜当局者迷,严世蕃只想着如何留下,却没想过留下的后果。
老严嵩的脑子根本转不过来,仍自顾自的请求道:“老臣已经习惯了犬子的侍奉,还请皇上开恩,让他留下吧。”
‘你个老糊涂。’嘉靖暗骂一声,烦躁的挥挥衣袖道:“只要你们爷俩愿意,朕当然不会阻拦。”
“谢皇上……”严嵩颤巍巍的起身磕头道:“老臣代犬子谢过皇上。”
嘉靖看着他老态龙钟的样子,突然叹口气,声音低低道:“你这辈子,非要被那狗东西害死不可。”
“什么?”严嵩耳朵背了,没听清,问道:“敢问皇上说的是什么?”
“没说什么。”嘉靖道:“你家里有丧事,朕也不留你吃饭了,没别的事儿,就回去歇着吧。”
严嵩此来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想法让严世蕃留下,现在任务完成,他也满意了,躬身施礼道:“微臣没别的事儿,微臣暂且告退。”他已经打定主意,等十五一过,衙门开始办公,就重回内阁坐镇。
“去吧……”严嵩是高兴了,可嘉靖的好心情却荡然无存了。
(未完待续)
------------
第六二一章 琼林楼上
沈默对张居正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不管张居正听进去没有,有没有传给徐阶,反正他自个,是彻底静下来、空下去了,对朝堂的事情不闻不问,哪怕自己的奖赏、任命都迟迟未下,他也不着急、不催促,整天不见官面上的人,全当给自己放大假。
对沈默现在的状态,徐渭是很喜欢的,他觉着穿着官袍的沈默,太假太无聊,而不穿官袍的沈默,虽然也很无聊,但像个真实的人。
“就是那种乏味的中年人。”徐渭道:“人到四十,百无聊赖,整天沉迷在一些稀奇的爱好中,拒绝跟外界接触。”
“看书也很稀奇吗?”沈默从书上抬起头道。
“中年人看书不稀奇。”徐渭张牙舞爪道:“但你二十多岁的小年青,整天闷在家里不出去,那才叫一个奇怪哩!”说着一把夺过他手中的书本道:“今天阳光明媚,温暖如春,我非得带你出去透透气才行。”
“别拉别拉。”沈默投降道:“我和你出去还不行?”
“这还差不多。”徐渭自豪道:“有我这样关心你的朋友,是你多大的福分啊。”说着道:“不叫上陶虞臣几个?让他们知道了,定要生事的!”
沈默翻翻白眼道:“今儿是十六了,人家都上班了,就咱俩闲人可以东游西逛。”
“哈哈,”徐渭摸着后脑勺道:“我都过糊涂了。”
说走就走,两人穿好衣服便出了门。
沈宅是闹中取静,一出长长的胡同,便是京城最繁华的棋盘天街。天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叫卖饺子、馄饨、京点、烧鸡、烤饼、羊肉汤的声音,打着旋儿,拉着调,比赛唱歌似的此起彼伏;还夹杂着时不时的摔炮声、冲天猴儿的刺刺声,那是小孩子节省下来的烟火,延续着过年时的快乐。
看着一群追逐打闹、捉迷藏的小孩子,沈默迟迟不肯挪步,眼里满是柔情,他一下子很想念自己的儿子,阿吉和十分应该都识字了吧?平常也该会叫爸爸了吧?也不知他还记得我这个爹吗?
想到这,沈默不禁一阵黯然,转过头去,不再看那些孩子,却见徐渭一脸笑意的望着自己。他以为自己心事被看穿,有些着恼道:“看我作甚?”
那知徐渭所笑得,却是另一码事,他上下打量着沈默的样子,啧啧道:“看你这扮相,哪像个堂堂的四品大员?倒像个进京赶考的年青举子。”
沈默低头看自己,在曰常所穿的半旧鼠青色直裰外,披了件棉大氅,脚下踏着厚底的棉靴子;再看头上戴上藏青色的棉帽子,再配上那张年轻的脸,确实跟满大街的书生难以区分。
“呵呵……”沈默望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士子,他们或是高谈阔论、或是低头凝思,总之在人群中,是除了大姑娘小媳妇外,最惹眼的一群人。
两人便在热闹的街坊上瞎转悠,听听书、看看光景。快中午时,转到了贡院附近。怎么知道是贡院附近呢?因为放眼望去,临街店铺的招牌,都是以‘状元’、‘一甲’、‘鼎甲’打头的,比如说客栈,就叫做‘状元古寓’;书店叫做‘鼎甲程墨’;饭店叫做‘一甲楼’,林林总总,无不带着科举的彩头,让举子们纷纷解囊,哪怕比寻常店铺贵上一倍,也要讨个吉利。
徐渭是个好事儿的,拉着沈默走进个客栈,问那柜上的小伙计道:“一间上房一个月多少钱?”
“十两。”小伙计一看他那寒酸样,便垂下眼皮道:“六两也可以,但必须由本店提供膳食。”
“什么?抢钱啊!”徐渭大吃一惊道:“谁住得起啊?!”
“您别激动,看看敝店的题名录!”小伙计指着对面墙上的一连串名字道:“敝店自建号起,八十年间,出过进士老爷五十七位,其中还有一位状元、两位榜眼、一位探花!这份风水气韵,在燕京城里绝对是拔尖的!你围着贡院打听打听,哪家同档次的店,比我们还便宜来着?”
“唉,值得吗?”默默站在徐渭身后的沈默,也忍不住叹口气道。十两银子,即使在京城,也够小康之家用俩月了,怎么住个店就要花这么多?难道真能住出状元来不成?
“您还别抬杠!”小伙计撇着嘴道:“知道沈六首住过的‘六元居’什么价钱吗?二十两一个月,还得让店里负责膳食!就这样,还是供不应求,听说最后一间房,让几个富家考生,炒到了一百二十两一个月!”
许是小伙计扯得有些多,里面掌柜的不高兴了,重重的咳嗽一声,接过话头道:“你们到底住不住?可就最后一间房了,晚一会儿就没有了!”
“我住,我住……”徐渭突然结巴起来,那小伙计便麻利的摘钥匙,还得意的看一眼里面的掌柜,高声道:“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请客官预付两月房钱!”
“我住……住不起。”徐渭这才把话说完整。
那小伙计白净的脸蛋,刹那变成猪肝色;掌柜的原先就是猪肝色的脸,直接跟锅底一般……沈默和徐渭赶紧落荒而逃。
作弄完了唯利是图的店家,徐渭心情大好,便要请沈默吃饭。
沈默道:“这里的饭菜必然贵的离谱,何必挨那个宰,还是回家吃吧。”
“出来玩嘛。”徐渭却无所谓道:“前天晚上大杀四方,把他们几个赢了个精光,正好今天败掉,省得再输回去。”
沈默不禁哑然失笑,便与他一道进了家三层的大酒店,只见那牌匾上写着‘琼林阁’,必然是谐‘琼林宴’所命名。
两人漫步进入,只见这酒楼许是为了三年一度的大比,重新装修过,新装的红松木地板刚用桐油打过,大玻璃隔栅擦得纤尘不染,锃明瓦亮,楼梯的扶手还用黄铜包着,在窗棂、台阶处,甚至雕有精美的木纹,显得美轮美奂。
除了这种嘉靖年间普遍的奢华之风,这家以举子书生为主顾的酒店,还在墙上悬满了本朝历代进士的诗词题字,在大厅正中醒目处,还专设了个大卷案,案上笔墨纸砚样样俱全,可供举子们酒酣耳热、诗兴大发时,留下墨宝……这可是大赚不赔的买卖,要知道敢于献丑的士子,一般都是有些才学的,这些人要么高中,要么将来成了名士,这留下的墨宝可就立马真成宝了。
此事虽还不到正午,可还有不少人正在吃酒,看模样大都是进京赴考的举子。猜拳的,行令的,吟诗的,作赋的,十分的嘈杂。
沈默两个贪恋这种令人怀念的气氛,也不去单间,就在厅角空桌上坐下,点几个精致的小菜,要一壶老酒……一看,果然是‘状元红’,两人不禁莞尔,便一边小酌,一边听那些士子说话。
过了一会儿,这些士子好像起了意气之争。起因有人说了一声:‘我们湖广自古文脉昌盛!’湖广确实是科举大省,历代不知出了多少进士,生源质量稳居全国前三,这样说也不算吹牛。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话题最易引起争论,而且永远是谁也不服谁。
果然,马上有江西的举子不愿意了,道:“回去翻翻进士题名录,看看哪个省的进士最多。”江西从国初便文脉昌盛,尤其是最早几十年,几乎占据翰林院的半壁江山,哪怕是现在稍有式微,却也一样牛逼哄哄――别忘了,夏言是江西人;严嵩也是江西人,江西人一前一后主宰大明三十多年,哪能容得湖广人发飙?
立刻又有浙江举子不乐意了,道:“别翻老黄历了,看看最近几十年,哪一次大比,我们浙江人不是占据南榜的一半;看翰林院中,几多不是浙江人?看前无古人的大三元,是哪个省的;看更厉害的大六首,是哪个省的?”连中三元的商辂是浙江严州人;连中六元的沈默是浙江绍兴人,向来为浙江人的骄傲,走到哪里都爱挂在嘴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6131
116132
116133
116134
116135
116136
116137
116138
116139
116140
116141
116142
116143
116144
116145
116146
116147
116148
116149
116150
116151
116152
116153
116154
116155
116156
116157
116158
116159
116160
116161
116162
116163
116164
116165
116166
116167
116168
116169
116170
116171
116172
116173
116174
116175
116176
116177
116178
116179
116180
116181
116182
116183
116184
116185
116186
116187
116188
116189
116190
116191
116192
116193
116194
116195
116196
116197
116198
116199
116200
116201
116202
116203
116204
116205
116206
116207
116208
116209
116210
116211
116212
116213
116214
116215
116216
116217
116218
116219
116220
116221
116222
116223
116224
116225
116226
116227
116228
116229
11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