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爱以貌取人。嘉靖虽然愤慨莫名,却也不能免俗,一见张居正这相貌,心中的恶感竟不觉消了三分,起了丝丝爱才之心,语调也不由缓和下来道:“你就是张居正?”

    “回陛下,微臣正是张居正。”张居正的心中涌起片片悲凉,暗道:‘竟然靠这种方式,才能让皇帝对上号来,我还真是失败呢。’这种时候还有心思想这个,这家伙的构造显然异于常人。

    听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嘉靖心中的好感又加了两分,如今竟已是一半一半了,差点就说:‘起来吧。’

    “咳咳……”嘉靖咳嗽两声,沉声道:“张居正,你可知罪?”

    “微臣不知。”张居正摇摇头道:“斗胆请皇上示下。”

    “拿给他看。”嘉靖一指桌上,黄锦便赶紧将那几份奏章捧下去,对他道:“看看吧。”

    张居正双手接过,快速看了一遍,便还给黄锦。

    “这就看完了?”黄锦不由吃惊道,他感觉要是自己看的话,这么短的时间,连一份也看不完。

    “看完了。”张居正却稳稳点头道:“一字不漏。”

    “说大话呢吧?”嘉靖冷笑道。

    “君前无戏言。”张居正道:“微臣岂敢说大话。”

    “那好,朕问问你,彭寿年的那份奏章,从第八句开始,往后说的是什么?”嘉靖存心想煞煞他的气焰。

    但张居正好容易让皇帝认识,正要一展才华,化危机为转机,岂能乖乖服软,便轻轻嗓子,朗声道:“彼为饱学,焉不知光宗故事?然一再提及,自有借古讽今之意,其心可诛……”他竟然毫不停顿,一口气将长长一篇奏章背了下来。

    嘉靖和黄锦不禁听呆了,心说原来传说中的‘过目成诵’,是真实存在的啊!就连那袁炜也暗暗咋舌道:‘好小子,不显山不露水的,想不到竟是个高手啊。’

    但过目不忘解决不了问题,嘉靖收回心思道:“你既然这么好的记姓,必然对故宋光宗皇帝的事情,了若指掌了?”

    “不敢说了若指掌。”张居正毫不谦虚道:“但还算是耳熟能详。”

    “既然如此,”嘉靖的脸一下子拉下来,咬牙切齿道:“你拿英宗影射一事,就是不是别人诬告了?”

    “皇上明鉴,这是那些人不学无术,断章取义,”张居正面不改色道:“却没有站在历史高度上,审视‘濮议之争’的历史定位。”

    这时候袁炜也插话道:“皇上,不妨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看看在不在理。”

    “那你倒说说,是怎么个历史定位?”嘉靖按住怒气道:“莫要强词狡辩,朕不是可以被蒙蔽的昏君!”

    “圣明不过皇上!”张居正叩首道:“微臣岂敢隐瞒。”说着侃侃而谈道:“臣研读历史的体会是,评价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能看当时人怎么看、当时人怎么想,甚至不能看大多数人的想法!”

    “呵呵,难道要看你张太岳的想法吗?”嘉靖不无讽刺道。

    “为臣惶恐,当然不是。古人云,当局者迷!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微臣认为,当时人受其立场、利益甚至感情的局限,很难公正、公平的对待‘濮议之争’。”张居正沉声道:“纵观嘉佑末年,宋廷积弊重重,以王珪为首的两制,和以韩琦、司马光为首的宰执,在改革一事上分歧很大,对立严重!那个时候英宗皇帝的一片至孝之心,难免会被两派人马利用,为了打压对方,为了反对而反对!”

    听到这儿,嘉靖不由动容,大感知己的点头道:“倒有些道理。”在他看来岂止是有些道理?简直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大礼仪二十年,让嘉靖身心俱疲,等到尘埃落定,落花流水后,嘉靖难免回想整个过程,发现起初也许是真为了‘继嗣、继统’而争执,但到了后来,君臣争斗到了白热化,争执本身已经没人理会,纯粹成了为反对而反对,为压倒对方而战斗了。

    世人愚昧,总是觉着那些一身正气的清流,掌握着普世的真理,永远不会犯错一般,所以将所有的非难都加诸于皇帝,和支持他的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身上,说皇帝不顾大体,偏执独行,说张、桂、方等是只会趋炎附势的钻营歼佞。

    这是嘉靖皇帝多年的心结,他一直希望能有身后的美名,却知道大礼仪注定会给自己抹黑,但他纵使权力无边,却也没法改变人心,徒呼奈何之下,他变得无比避讳此事。现在听到张居正这样说,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但安慰归安慰,多一个张居正理解自己,还是于事无补……嘉靖有些沮丧道:“你倒是看得清楚,可又有什么用?还是没法说清谁是谁非……”

    “圣人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张居正却不这么看,道:“臣的体会是,等到事情了解一段时间后,尘埃落定了,当事人都已经退出舞台了,历史自然会有定论。”

    “什么定论?”嘉靖有些急切的问,说完又解释道:“朕问的是濮议之争。”

    张居正沉声道:“看谥号!”

    “看谥号?”嘉靖道:“你是说皇帝的谥吗?”心中未免有些失望,因为辈宋以后,对谥号要求只用美谥、平谥,而不能用恶谥,也就是一味的溢美之词,拿这个说事儿,难免不能让人信服。

    “不是。”张居正摇头道:“是大臣的谥号!”说着伸出二根手指道:“微臣只据两派首领人物的谥号,便可知故宋后世对他们的褒贬!”

    “讲!”嘉靖这下来了兴趣,张居正这个方法,是他从没想到的,但一听就很有道理,因为官员的谥号,是由其身故后,士林讨论之后,交由礼部颁下的,可以说是其一生的总结定位,自有高低之分。

    而对两派首领的盖棺定论,无疑也彰示着宋廷后来对此事的态度……考虑到英宗短寿,三人定谥时,他早已驾崩多年,这结论就更加让人信服了。

    谨身精舍中檀香袅袅,张居正清声而谈道:“当事两派主事者,支持派有韩琦,得谥忠献!司马光,得谥文正;而反对派的首脑王珪,有的文献上说是得‘单谥文’,有的说是谥‘文恭’的,不过两者都差不多。大褒大贬莫过于此,可见宋朝人的观点已经确凿无疑,所以微臣才敢大胆引用此事!”说着一叩到底,道:“皇上明鉴!”

    嘉靖听了沉思一会儿,便两眼直冒金光,竟激动的连连道:“好!好!好!”可见被他彻底打动了。

    袁炜则偷偷打量着张居正,心惊肉跳道:“难道此子作此文章时,早就想到会有今天?那可太可怕了……”

    为何张居仅仅列出三个谥号,便让皇帝失态,尚书心惊呢?这就得简单介绍下官员的谥号了。要知道谥号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得的,必须要有百官和礼部共议决定,而且在宋朝时,皇帝在此事上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都是死者同僚们商量出来的,所以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官员谥号不像皇帝谥号那样一味溢美,不是乱起的,那在礼部都是有规定的。单说宋朝,一般都是一字为正一字为辅,也就是两个字的。首字是对官员进行定姓,对文官来说,最高的是‘文’,终宋一世,得‘文某’者不过一百四十人;对武官来说,最高的是‘武’,终宋一世,得‘武某’者,不过二十多人而已。

    文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为‘正忠恭成端恪襄顺……’武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为‘忠勇穆刚、德烈恭壮……’

    还有一种更牛逼的,就是文武双全的,会得通谥,以‘忠’开头,其中以‘忠武’者最美,因为这是千年偶像诸葛亮的谥号;其次是‘忠献’,‘忠肃’,‘忠敏’等。韩琦既当过宰相又当过元帅,当然是文武双全,得一仅次于诸葛亮的谥号,可以体现其在当时人心中地位之高。

    当然绝大多数人,文就是文,武就是武,泾渭分明的。读书人都有个理想,那就是‘生当太傅,死谥文正’,太傅是官衔的最高等级,而文正就是谥号的最高等级,士林公认,此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终宋之世,得此谥者,不过欧阳修、范仲淹等寥寥数人,都得是公认的德才兼备,毫无瑕疵的完人才行,司马光能得此谥,便已被认为是无可超越的完美了。

    而王珪的谥号,一说是‘文’,一说是‘文恭’,这俩可都不是什么好谥。先说前者,‘单谥文’,这是给学问高深者所谥的字,得此谥者,本身是学问大家,但是和政治的牵连并不大,比如‘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程朱理学’的朱熹,‘新乐府运动’的白居易,还有些名气较小,也得此谥的,如杨亿、李翱、陆希声、权德舆等人,这些人都多多少少当过官,但都不算是国之重臣,参政也不深入,所以单谥‘文’,是专门是为了赞扬其在学问上的造诣。由于他们和国政的相对隔绝,所以没有用另外一个字来配合,因为后面一个字无论是‘正’、‘忠’、‘襄’、‘愍’等等,都需要在政治活动中体现出来。

    对政治家本身来说,除了学问之外,更看重的是对其为政的评价,也就是谥号的第二个字……如果缺失的话,实在不是什么好评价。

    但王珪和晚他一年身故的王安石例外,这两人确确实实是重臣,都搅动一时风云,身上的政治气息,隔着十里八村的就能闻到,为什么也是‘单谥文’呢?这要从当时的政治气氛考虑,拗相公的谥号‘文’是哲宗给的,哲宗时新旧党的势力仍然还在相互抗衡着,哲宗本人也经历了从一个旧党支持者向新党靠拢的过程。特别是由于太后的存在,情况变的更加复杂。也许是为了妥协,两边都不想得罪?所以起了个不带政治褒贬的谥号?还是有意否定两人在政治上的表现?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无论如何,一个风云数十年的宰执,却没有得到政治上的肯定,那便是大大的失败了。

    听了张居正侃侃而谈,嘉靖忍不住驳他一句道:“那么文恭呢?《宋史》上说他谥号’文恭’,并不算差呀!”

    “放在别人身上不差,”张居正竟笑起来道:“放在王珪身上,可就是莫大的讽刺了。”

    (未完待续)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740 76741 76742 76743 76744 76745 76746 76747 76748 76749 76750 76751 76752 76753 76754 76755 76756 76757 76758 76759 76760 76761 76762 76763 76764 76765 76766 76767 76768 76769 76770 76771 76772 76773 76774 76775 76776 76777 76778 76779 76780 76781 76782 76783 76784 76785 76786 76787 76788 76789 76790 76791 76792 76793 76794 76795 76796 76797 76798 76799 76800 76801 76802 76803 76804 76805 76806 76807 76808 76809 76810 76811 76812 76813 76814 76815 76816 76817 76818 76819 76820 76821 76822 76823 76824 76825 76826 76827 76828 76829 76830 76831 76832 76833 76834 76835 76836 76837 76838 7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