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编的,还能是真的吗?”高拱笑道:“那些不凡,大都是后人穿凿附会捏造出来的,一是为了显示神圣,二是为了愚民尔。”

    “也不能说是编的吧……”这时,陈以勤有不同意见了,道:“遍览史书,生具异象者,帝王将相,先哲圣贤,不计其数,难道全都是编的?我觉着还是确有其事的……不然没法解释,这些大人物的大运气,大不凡。”

    老实人殷士瞻也道:“是啊,我也觉着,也许有一些是穿凿,但还是有些确有其事的,远的不说,就说我那同乡戚继光,出生时也是红光满屋、云霞满天,十里八乡都能看到……现在证明了,他果然是位不出世的名将。”

    “八成当时正火烧云吧?”高拱不以为然道,于是四人分成两方,为生具异象的真假争执起来。

    裕王连忙劝住他们,对沈默道:“沈师傅,你觉着呢?”

    “也可能有,”沈默道:“也可能没有……”众人心说,这不废话吗?一齐问他道:“那到底有没有?”

    “这个谁都不敢说。”沈默笑笑道:“正因为如此,咱们才好干点什么……”

    “你是说?”张居正沉声道:“造个异象出来?”屋里一下没了声息,陈以勤和殷士瞻心说:‘这人可太大胆了,也不怕万一走露了风声……’

    裕王变了脸色道:“风险太大了吧?”

    “王爷放心,”所有人都紧张起来,沈默却没事人似的道:“这种事情风险小得很,自古多少这么干的,也没见谁演砸过。”说着笑笑道:“只要手脚利索点,不会有事的。”

    沈默说完,屋里沉默了,裕王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目光最后落在高拱身上道:“高师傅,您说呢?”

    高拱捋着坚硬的胡子道:“我看中……”一不留神,家乡话都出来了。

    “太冒险了……”陈以勤却害怕道:“你们疯我不拦着,可别扯上王爷。”

    “那你有什么办法?”高拱看着他道:“人心似水,大臣们越发向景王那边靠拢,不给他们信心,谁还会支持我们?今年元旦大典上,你们也都看到了,皇上是怎么对景王世子的,要不是那黄玉如意莫名其妙断掉了,那天就大局已定了!”

    “高部堂说的没错。”张居正道:“那次真是老天庇佑,才让我们过了那一关,但陛下的心思可见一斑,确实已经偏向景王爷了。”

    “如果我们能好好谋划一下,做到天衣无缝,绝对事半功倍……”见张居正也支持,高拱精神一振道:“值得冒这个险!”

    五个人里,一下子有三个同意的,裕王又看看殷士瞻道:“殷师傅,您说呢?”

    殷士瞻是个实在人,道:“下官不赞成,不过也不反对……不赞成的原因是,这样有违君子之道;不反对的原因是,非常之时做些非常之事,也是迫不得已的。”说着笑笑道:“但不管怎样,算我一份吧,出了问题咱们一起担着。”

    他这话太让陈以勤郁闷了,心说:‘你什么意思?怎么就扯到愿不愿担责任上了?’

    这时,高拱又状若无意的挤兑道:“陈大人不愿意掺和也无所谓,只是请看在王爷的份上,为我们保守秘密。”把陈以勤这个气啊,闷声道:“你们是英雄,就我是怂包?”说着一拍桌子道:“格老子地,干就干,谁怕谁?”

    沈默与高拱若无其事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满意的笑……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大家开始讨论具体的细节,裕王爷虽然心里不踏实,但他的意见向来无足轻重,一切以几位老师的商谈结果为主。

    过了没两天,在家赋闲近半年的沈默,终于接到了圣谕,命他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进入严世蕃一案的调查。

    “不会吧?”刚返城不久的徐渭道:“难不成要你领导三位部堂高官?”

    “瞎说什么呢。”沈默从他手中拿过那上谕,端正的放入盒中,然后收进抽屉里,还上了锁……自从被这家伙摔了如意后,他就防火防盗防徐渭,唯恐再惹出什么麻烦来。把东西收好,他才接着道:“你刚回来不知道,内阁对三法司会查进行了解释,说会审才需要堂官出面,会查要比会审低一个档次,不必堂官出马,由次一级官员充任即可。”

    “那刑部和大理寺都派谁?”徐渭问道。

    “涂立和大理寺少卿周淮安。”沈默道:“还算好对付吧。”

    “那你打算怎么办?”徐渭又问道。

    “不是我打算怎么办,而是皇帝如何打算。”沈默道:“都察院左都御史以下,还有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我满打满算排在第五位,用我而不用他们,无非就是为了省心。”

    “那你怎么让皇帝满意?”徐渭道:“还不让自己失望?”

    “这次我跟皇帝又想到一起去了。”沈默笑道:“我满意,皇帝就满意。”

    第二天,沈默应邀去刑部,跟涂立和周淮安开准备会,虽然他的品级比涂立低,资历比周淮安浅,但人的名、树的影,尤其是涂立早领教过他的厉害,哪敢在他面前托大?客客气气的请他进签押房就坐,又上好茶,又十分热情的寒暄,那姿态摆得要多低有多低……他是个厚道人,想着沈默当初不计前嫌,帮他和周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让他俩免于处罚,便觉着应该这样对沈默。可让一边的周淮安心里直犯嘀咕,不知沈默有什么独门密器,竟让涂侍郎如此忌惮。

    闲话少叙,直入正题。涂立简单开了个头,便对沈默和周淮安道:“这个案子牵动了皇上的心,之所以从正印官手中,降到咱们这里,并不是说其重要姓低了。恰恰相反,正是皇上慎重的表现,咱们必须把握好其分寸,既要对天下人有交代,又要让皇上满意。”

    沈默看看涂立,心说能干到副部长的,确实都有两把刷子,把事情看的真通透。

    周淮安却不甚上道,道:“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咱们秉公查案,只求问心无愧便好。”

    沈默和涂立同情的看着他,心说:‘万采给他什么好处了,让他这么死心塌地?’但凡有些头脑的,便该知道,皇帝必是对起先的调查不甚满意,所以才中途换人,警告各方不要抱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像涂立这样的老油条,立刻就警觉起来,任凭顶头上司威逼利诱,也不愿得罪皇帝。他在嘉靖朝为官近三十年,岂能不知谁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然后沈默也表明态度道:“周大人说的不错,严部堂是肯定有问题的,但我估计问题不会太严重。涂大人说的更对,咱们查案的目地是什么?无非是给所有人个交代……”就当两人以为他想和稀泥,等于什么都没说时,却听沈默轻描淡写道:“交代过去便可以了,不必太过较真儿。”

    涂立听了捻须微笑,因为他也觉着最好谁都不要得罪。

    周淮安愣住了,他原本以为,应该是自己和涂立一起针对沈默的,谁知竟反过来了,自己倒成了被挤兑的那个。

    “如此,咱们便分分工,各自行动吧。”涂立道:“我来查工部账目,请沈大人调查严部堂是否在居丧期间,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至于周大人,请你坐镇衙门,居中协调吧。”三言两语,便把不上道的周淮安排挤出去了。

    他们三个里涂立官儿最大,所以得听他的,沈默自然没意见,周淮安倒有意见,可也不敢当面质疑上官,于是三人约定三天后再次碰头汇总案情,便各自散了。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三位大人重新坐在一起,亲热的互道辛苦,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几天谁也没干什么,全都闲得无聊,还真累不着。

    但还是要装模作样的,涂立问道:“沈大人,你那边查的怎样了?”

    沈默笑笑道:“我这边基本没问题,严部堂确实不拘小节,但没那么禽兽不如,居丧期间还是挺守规矩的。”严世蕃给欧阳夫人守孝期间,整曰大开筵席,用美貌歌记拉拢大臣,这在京城都是传开了的,所以沈默是睁着眼说瞎话。

    但听了涂立的话,他才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还有脸皮更厚的呢……

    (未完待续)
------------

第六四四章 帝王心

    只听涂立道:“本官三天来查看账目,也没有查出问题。”顿一顿道:“看来严部堂是被诬告的。”

    沈默心中一沉,暗道:‘严党这么快就软下来,想要退一步不了了之了。’按照严党原先的方向,是想把事情闹大,从而实现大翻盘,但涂立现在要息事宁人,显然是退求不胜不败了。

    如果沈默是个纯粹的政客,接受这个局面倒也无妨,但他的良知毕竟还没让狗吃了,怎能眼看着严党继续为祸国家?无论如何,都得让严家父子下台,这是他的底线,所以他才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徐阶,并义无反顾的接下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219 50220 50221 50222 50223 50224 50225 50226 50227 50228 50229 50230 50231 50232 50233 50234 50235 50236 50237 50238 50239 50240 50241 50242 50243 50244 50245 50246 50247 50248 50249 50250 50251 50252 50253 50254 50255 50256 50257 50258 50259 50260 50261 50262 50263 50264 50265 50266 50267 50268 50269 50270 50271 50272 50273 50274 50275 50276 50277 50278 50279 50280 50281 50282 50283 50284 50285 50286 50287 50288 50289 50290 50291 50292 50293 50294 50295 50296 50297 50298 50299 50300 50301 50302 50303 50304 50305 50306 50307 50308 50309 50310 50311 50312 50313 50314 50315 50316 50317 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