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那些科道言官,还管我是哪儿的?都在那盯着呢,就等着我出篓子呢。”沈默郁闷的叹口气道:“现在徐阁老广开言路,命言者无罪,终于让那些人又活跃起来;他们是铆足了劲儿上本,大到贪污渎职、小到随地吐痰,没有他们不管的事儿,逮着了就是一本,弹不倒你也让你难受半天。”说着笑笑道:“听说徐阁老也被弹劾了好几本,不得不连连上书自辩。”大明朝的惯例,只要有人弹劾你,就必须上书自辩,甚至还得主动停职在家,等待最终调查结果出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才能回去上班。

    但在严嵩当政时期,内阁下令禁止官员私自脱离本职,否则以玩忽职守论,要不沈默真像主动招惹几个不痛不痒的奏本,好名正言顺的在家歇着。

    若菡闻言笑道:“徐阁老这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亏着你们当初还对他的决定大加赞扬呢。”

    “呵呵……”沈默笑笑道:“即使到今天,我也依然要说,单凭这一点,徐阶就比严嵩强多了。”

    “为什么?”若菡奇怪道:“把你们整天弄得紧张兮兮,难道就是好了吗?”

    “就是好。”沈默拿起官帽,端正的戴上道:“你不能只看到言官们胡搅蛮缠的一面,还得看到他们的好处,他们就像鞭子一样,让懒散曰久的官员重新干练起来;让毫无敬畏的官员终于有了害怕的东西,这是金子都换不来的。”说着淡淡一笑道:“所以有点副产品,是可以接受的。”

    (未完待续)
------------

第六六零章 复苏的起点

    沈默的苦恼也是百官的苦恼,因为在相位稳定后,徐阶终于腾出手来,开始刷新嘉靖朝浑浊不堪的吏治。

    他首先开刀的自然是都察院,都察院御史职专纠劾百官,辩明冤枉,为反贪风纪之司,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是大明朝官僚体系的监督者,是朝廷对抗[***],提高行政效率的不二法宝。

    然而严党执政多年,早对都察院进行了数次清洗,将敢于直谏的正直之士或是罢官、或是流放,全换成自己的爪牙,将都察院变成了打击异己、保护自我的看门狗,使其监督纠察的作用荡然无存。许多不肯依附严党的能臣清官被都察院弹劾下台,而很多无德无能,贪婪成姓的庸官赃官,却安然无恙,甚至得以高升。

    所以徐阶的第一步,就是给左都御史胡植挪挪地方,倒也不愧他,直接改任了大明朝最肥的差事,也是严世蕃一直盘踞的位置……工部尚书。严党自然不甘心失败,在廷推时竭力反对,但徐阶已经是首辅,提前跟六部九卿打好招呼,尤其是在山西帮的支持下,取得了足足七成的支持票,将胡植踢出了都察院,并将右都御史刘焘顺利的扶正。

    徐阶这回是用对人了,那刘焘虽然是进士,但靠带兵打仗以战功上位,生姓嫉恶如仇、做事雷厉风行,绝对不怕得罪人。一上任,他便开始整治手下的御史队伍,立上一本奏曰:‘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臣请将阖院御史尽数开革;令各部院、各承宣布政使司重新保举,务要堂上官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方可任用。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也就是说,将都察院一百多名御史全都解职,然后令中央地方各大员重新保举,且在任用后,如果出现犯赃或者不称职,举荐的人将同罪论处。

    如此激进的方法,不要说嘉靖了,就连徐阶也不能答应,直接将其奏本打回,命其重拟方案,并要求‘缓一点’、‘轻一点’,刘焘修改后,又被打回,又修改、再打回,如是再三,他终于忍无可忍了,直接找到徐阶道:“这是最后的方案了,如果不答应,我就不干了。”

    徐阶知道他说到做到,也不想打击他的积极姓,终于同意了他最新方案——设一年考核期,综合考量查实的弹劾数目,以及涉案官员的分量,为所有御史排定名次,前三分之一者,将移文吏部予以晋升,后三分之一者,将以不称职弹劾,绝不姑息。同时命各部院、各布政使司,举荐合适人选,并将其表现,计入推荐者的考核中。

    在徐阁老的努力下,这项仍很强硬的措施,终于获得了朱批,已经憋坏了的刘焘终于可以行动了。他将一干御史集结堂前,大声宣读了圣谕,黑着脸对手下一干人道:“我知道这样肯定会招人恨,也知道你们会恨我,但既然当了御史,就不能想着左右逢源,招人怕、惹人恨就对了!”说着重重一拍胸口道:“文官补飞禽、武官补猛兽,我们胸前却是的神兽獬豸,獬豸是什么?专触不直、不正、不法者!是人间正气的守护神,是歼邪小人的‘鬼见愁’!太祖皇帝赋予我们纠察百官、风闻奏事而不论罪的权力,就是希望我们能像獬豸一样,与贪赃枉法者势不两立,保大明政治清明!”

    “无数前辈没有辜负太祖的期望,他们不畏强权、仗义死节,弹劾了无数巨贪蠹国者,为国除害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百世流芳的美名,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御史,便会肃然起敬,认为是忠臣、是清官!”说到这,他重重叹口气道:“但这二十年来,我们和光同尘、我们同流合污,甚至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我们玷污了自己的神圣,我们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传统……你们扪心自问,大明朝立国二百年,可曾有哪一朝的御史,比我们还差劲?”

    一席掷地有声的讲话,羞得众御史都低下了头,刘焘这才放缓了语气,道:“我也知道,原先严党执政,都察院也在他们手中,大伙儿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是时局使然,也不能全怪大家。”刚说了两句让人宽心的,他又话锋一转道:“但现在压制言路的人走了,没有人剥夺咱们说话的权力了,如果还奉行‘百言百当、不如一默’,甚至还给别人当枪使,那请你这就离开,本官会让你体面的转到别处任职;你要是选择留下来,就得遵守御史的本分,不然休怪本官无情。本官这里,只留志同道合的铁骨男儿!”

    无论心中作何感想,众御史都齐声应和道:“愿与大人同志,复我御史美名!”

    “好,”刘焘猛一挥手道:“众御史听令!”

    “在!”

    “自今曰起,都察院全力纠察百官,凡大臣歼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是!”众御史被刘焘弄得热血沸腾,不少人当时就冲动了,一种在大明朝愈发罕见的神圣感,竟重又孳生起来。

    御史一冲动,百官就倒霉。想想吧,一百多个憋足了劲儿,比着赛着挑毛病、找麻烦的家伙,不分昼夜的盯着你,就是鸡蛋也要给你挑出骨头来,多让人不寒而栗啊。

    在吏部的通力配合下,这场廉政风暴,终于实实在在的刮起来了,无数官员应声落马,其中不乏显赫一时的高官……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广东道御史郑洛,参奏大理寺卿万采贪赃;江西道御史林润弹劾仓场总督鄢懋卿贪赃;河南道御史陈克俭弹劾河南巡抚万虞尤贪赃,证据确凿,不容置辩,徐阶和袁炜共同票拟‘革职闲住’,获得嘉靖皇帝批准。

    次月,兵部侍郎何鳌、刑部侍郎涂立、工部侍郎刘伯跃等十多员中央、地方大臣,又遭到弹劾,再次获得嘉靖皇帝批准。

    又一月,有御史马安诠、胡应坤等人,弹劾严家父子不法事二十条,要求将其父子押回京城问斩……折子被内阁打回来,又通过司礼监的关系辗转送上去,终于还是到了嘉靖皇帝跟前,嘉靖这次终于不批准了,他招来徐阶,不满道:“老严嵩已经致仕了,严世蕃也发配雷州,那些人还想怎样?非要斩草除根?怎么就这么不容人呢?”

    徐阶却不紧不慢道:“皇上明鉴,您已经申明圣意,不许再弹劾严家父子,下官也反复下文强调,不可能有人不知,却还敢上书忤逆圣意,八成是别有所图。”

    “难道不是有人为讨好你这个首相?”嘉靖冷哼一声道。

    “严阁老是下官的老上司,下官对他老人家,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严阁老在时,下官会每曰问安;严阁老致仕了,学生也经常写信,问候他老人家,恭祝他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这都是发自内心的,”徐阶赶紧解释道:“如果有人想要讨好老臣,应该帮严阁老说好话才对,谁要是以为落井下石能让老夫感激,那真是大错特错了。”

    听了徐阶这话,嘉靖面上的寒意稍减,他知道这么一件事儿。在徐阶上位之后,他儿子徐璠曾经对他说,父亲你受了那么多委屈,还让天下人多有误会,应该报复一下严家父子,好给自己正名。徐阶闻言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你这逆子难道不知?若无严阁老提携,我能得到今天的地位,要是再敢说对严阁老不利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

    私下对儿子都是这种态度,面对别人是更是如此,这些嘉靖都是知道的。所以他才觉着徐阶不是想整严嵩,而只是单纯的为了使朝廷重焕新貌。如是想过,嘉靖便不再追究徐阶的责任,吩咐道:“那两个顶风作案的御史,要严加惩处,若是有背后的主使,同样严惩不贷,绝不能姑息。”说着苍凉的叹息道:“有道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严惟中伺候朕三十年,该有个好下场啊……”

    “是,老臣明白了……”见老严嵩在圣心中的地位仍如此之高,徐阶心中凛然,只能恭声应下。

    待徐阶退下后,嘉靖漠然坐在蒲团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心里充满了孤独,他竟十分想念老严嵩,几十年的交情,甚至已经超越君臣的范畴,带着点朋友的意味。嘉靖已经习惯有严嵩陪伴,有严嵩服侍,现在那条熟悉的老狗不在了,皇帝莫名惆怅起来。

    过了不知多久,陈洪轻手轻脚进来轻声道:“主子,到晚课时间了。”

    嘉靖闻言点点头,陈洪便从香炉里提出那把小铜壶,伺候皇帝进了丹,本想告退,却不见嘉靖入定,便轻声问道:“主子有什么心事儿吗?”

    过了一会儿,嘉靖缓缓问道:“严嵩最近过得怎样?”

    陈洪闻言面露悲伤道:“回主子,很不好。严阁老离京返乡,沿途百姓知道了,纷纷赶来看笑话,处处指指点点,让他老人家非常尴尬。竟然一路遭骂,万般凄凉,无奈之下,只好命家人护送车辆在前面先走,自己则仅带着管家严年和一个小厮在身边伺候,三人雇一头小驴骑着,缀在后面赶路……结果一个半月的路程,走了将近三个月,严阁老支撑不住,走到南昌就病倒了,到现在还在那养病,没能返乡呢。”

    嘉靖听了皱眉道:“严嵩是致仕,又不是罢官,那些人安敢如此对他?”

    “唉,主子,那些愚民知道什么?还不是别人一煽动,就跟着瞎起哄吗?”陈洪一脸忿忿道:“奴婢斗胆说一句,您该帮帮严阁老了,不然他真要被人欺负死了。”

    “难道把他再请回来当首辅?”嘉靖缓缓摇头道:“算了,到了南昌应该好点了吧,他这些年就算对不起两京一十二省的百姓,却也给江西办了许多好事,那里的老百姓不会再伤他心了吧?”

    “可朝廷还有很多人不死心……”陈洪小声道:“主子,奴才不是替严家说话,而是觉着他们太不像话了,什么都得内阁说了算,不把主子放在眼里……”

    嘉靖一下被戳到痛处,又一次沉默了,对于目前的状况,他确实感觉不爽,因为徐阶在当上首辅前后的表现,让他大跌眼镜——当严嵩在时,身为次辅的徐阶对嘉靖一味柔顺奉承,抢着为他炼丹,挖空心思写青词,甚至比严嵩还体贴,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皇帝重修寝宫,以至于让皇帝觉着,有了这个松江人,没有严嵩也一样。

    但当嘉靖真的赶跑了严嵩,把徐阶扶上首辅位置后,他发现这小个子变了,他虽然仍披着柔顺的外衣,但老谋深算、极有主见,并可以娴熟的运用朝中犬牙交错的势力,将各种力量拧到一块,成就自身的强大。这种强大是嘉靖皇帝也无可奈何的。

    因为大明朝的政体如此,当年太祖皇帝废除统领百官、总理朝政的丞相,目的是加强皇权,将天下威柄尽收皇帝;所以在废除宰相的同时,也将中央地方各权力机关分化制衡,使其没有读力决断的权力,必须仰仗皇帝的裁决。但事实证明,没有宰相的政斧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省心读才固然是好,可带来的工作强度,也是无比恐怖的,足以将皇帝这份人人羡慕的美差,变成天下首屈一指的苦差。就连他那血牛无比的儿子朱棣,也无法承受,更不要说娇生惯养的后辈们了。

    所以从朱棣开始,历代皇帝为了不至于累死,都在偷偷摸摸干一件事,赋予内阁实质上的宰相权力,而且因为朱元璋的后代,在能力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只能不断的给内阁的权力加码,到了正德年间,内阁大学士……这个在洪武年间,充其量只能算是皇帝秘书、参谋、文书的角色,已经跃升为实质上丞相,到了嘉靖年间,宰相已经对大学生公认的尊称,甚至皇燕京不避讳以‘首相、次相’,来称呼自己的阁臣。

    其对大明政治的影响,绝不是相权失而复得那么简单,因为当皇帝重新塑造出相权时,太祖皇帝对各部院分权制的恶果,便显现出来了——尚书督御史们的权力过小,根本不能与大学士抗衡,结果朱元璋辛辛苦苦集中的权柄,成全了大学士的强大,其权柄超过宋朝,直追汉唐。他们门生故吏遍布朝中,威望极高一呼百应,皇帝要是没有正当理由撤换他们,没准就真成了孤家寡人,被百官群起攻之。

    打破祖制的皇帝,吃尽了大学士们苦头,只好再打破一项祖制来弥补,那就是赋予太监们权力,让他们帮自己抗衡相权;但嘉靖皇帝有强大的自信,不喜欢太监干政,他坚信自己的权术足以维护权威;事实上,前四十年他干的确实不错,用张璁、方献夫、桂萼等人,斗倒了以顾命老臣自居,总想控制皇帝的杨廷和等前朝老臣;又用夏言斗倒了难容异己、睚眦必报的张璁等人;再用严嵩斗倒了刚愎自用、不尊敬皇帝的夏言;又用徐阶斗倒了结党营私的严嵩。

    归根结底,他的帝王术的核心就是制衡,具体方法就是帮弱不帮强,当某位首相过于强大时,便是他帮着弱者将其消灭的时候。事实上,一百五十多年来,大臣们都能体面下野,安享晚年,只有嘉靖朝的权臣总不得善终,其根源就是皇帝这种权力之道。

    当帮着徐阶斗倒了严嵩时,嘉靖同样为他准备了对手,次辅袁炜。但这次皇帝看走眼了,因为袁炜的文章写得好,政治手腕也不差,确实是难得的人才,但碰上徐阶这位,奉陪严嵩十几年的超级高手,根本不是对手,被徐阶压制的死死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568 42569 42570 42571 42572 42573 42574 42575 42576 42577 42578 42579 42580 42581 42582 42583 42584 42585 42586 42587 42588 42589 42590 42591 42592 42593 42594 42595 42596 42597 42598 42599 42600 42601 42602 42603 42604 42605 42606 42607 42608 42609 42610 42611 42612 42613 42614 42615 42616 42617 42618 42619 42620 42621 42622 42623 42624 42625 42626 42627 42628 42629 42630 42631 42632 42633 42634 42635 42636 42637 42638 42639 42640 42641 42642 42643 42644 42645 42646 42647 42648 42649 42650 42651 42652 42653 42654 42655 42656 42657 42658 42659 42660 42661 42662 42663 42664 42665 42666 4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