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那就好。”客商们笑道:“其实沈县令人很随和,有时来码头上巡视,跟咱们老百姓都能聊到一块去,有时候还教咱们唱歌呢。”
“唱歌?”沈默好奇道:“唱什么歌?”
“叫,叫爱什么鸟,”客商们笑道。
“爱情鸟?”沈默福至心灵道。
“对对,就是那只鸟。”客商们点头道:“怪怪的,不过挺好听的,对了,您怎么知道是那只鸟的?”
‘废话,’沈默暗笑一声道:‘就是当年我教给他的。’
说话间,船捱着终于进了城,便见上海城内的码头上,千帆云集,遮天蔽曰,商贾喧嚣,挥汗如雨,分明是一派商埠中心的景象。
沈默的心中更加热烈,一时却无暇顾及这些景象,他迫不及待的与那群善谈的徽商告别,让人问明了方向,便上岸向县衙去了,心中暗叫道:‘久别的兄弟,你还好吗?’
(未完待续)
------------
第六七零章 沈县令
上海县的马路,全都用青石铺就,但不是水乡普遍用的那种青石板,而是用三寸见方,一尺多长的石桩子,密密麻麻的楔在地上,组合成一条条平整的马路,可以想象其所耗工作量,该有多大。但整个上海城的主要路面,全都采取这种方式铺就。当初看过这种路面后,士绅们十分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还不如青石板铺出来的路美观,真不知干嘛费这个劲。
但沈默力排众议,坚持用这种方法,铺就了上海城所有的主要路面,而且极其宽广,干道可以并行六辆马车、支路也可以四车并行,为此多花费了几十万两银子、直到今年,有些支路还没完工呢;非但如此,他还命令建造与街道、房址相配套的地下排水道,在上海城所有建筑出现之前,便已经建成了密密麻麻的排水管网,其花费又不知几凡。
但当新城启用后,大家立刻体会到了莫大的好处,首先是路面,原先的青石板路,很容易被过往的马车压得不平整、甚至把石板压断、结果坑坑洼洼,积水积土,结果晴天过车尘土飞扬,雨天过车泥浆四溅,甚至时常会因为马车陷进坑里,造成交通堵塞;但这上海城的路面,下雨不积水、晴天不积尘,过再重的马车也安然无恙,用了几年还完好如初,令人大为惊奇。
更让人感到舒适的,是城内的地下排水系统,江南多雨,内涝稀松平常,时常就水淹七军,让人出不得门,但这上海城就神了,甭管雨多大、下多长时间,地面上都不积水,雨一停路就干,一点都不耽误事儿,让人的心情也特别舒畅。
许多富户在城中购置产业,甚至举家都搬到上海居住,恐怕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沈默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十分的舒畅,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他在京城数年的时光里,所未曾感受过的。
一路走一路看,马车不知不觉停下来,上海县衙到了,与处处不计成本、精心打造的城市、街道相比,这座青灰色的县衙却显得很不气派,甚至有些寒碜,若不是那醒目的‘县衙’牌匾提醒,怕很多人会走过路过、直接错过……此时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大伙踮着脚往里张望,似乎里面有什么热闹可看。
沈默跳下马车,让三尺去打听打听,不一会儿,回来禀报说,今儿是县老爷断案的曰子,大家一早都凑来看热闹。
沈默奇怪道:“县太爷断案?在衙门口就能看到?”天下所有的衙门,都是在二堂问案,从大门进去,还有两道门呢,在门口能看到什么。
“是啊,我也觉着奇怪,”三尺道:“结果人家说,他们县太爷的风格,就是这么……拉风。”说着嘿嘿笑道:“这不是您常用的词儿吗?”
“还拉面呢。”沈默看他一眼道:“走,咱们也去看看。”
在三尺和另一个强壮护卫的帮助下,沈默还是费了好大劲儿,才挤到了最前排。整整被挤乱的衣襟,无视旁人的白眼,便往县衙院里看去。
只见两排抱着水火棍的衙役,列班站在院子里,还有两个衙役,合力打着个硕大的罗伞,为伞下的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年轻人遮着阴凉;那年轻人相貌极有特点,脑袋小小的,戴着官帽像头上扣着个铁锅一样;眼睛小小的,下巴尖尖的,偏又留着两撇小胡子,像极了十二生肖之首,看那相貌就滑稽好笑……这要是去吏部大挑,一辈子都别想出头。
偏生他还没个坐相,一边翘着二郎腿,一边摇头晃脑,那官帽的纱翅便跟着颤巍巍,明明是坐在椅子上,却好像在坐轿一样;他手里还端着个紫砂壶,不时抿一口,显得极为惬意。
看到他这副模样,沈默便忍不住想笑,又恐惊动了他,看不成好戏,赶忙憋住笑,把目光移向立在他面前的一排人身上,只见那些人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商人打扮的、有穿短衫的力气人,甚至还有穿长袍的外国人。
“这都是来打官司的?”沈默问边上人道。
“是的。”边上人答道:“县尊大人五天接一次案子,一般都是当场断案,除非不服的,否则很少有过夜。”
沈默数了数,将近二十个人,问道:“这得**个案子吧。”
“八个。”边上人答道:“已经断了这多么了,再把这八个断完,县尊大人又可以歇上三四天了。”
“呵呵,这县令当得清闲。”沈默不由笑道。
“那是这庙小,容不下沈大人这尊大菩萨,”另一边的看客忍不住为县令辩解道:“区区一个上海县,沈大人用两分力就能管好,干嘛还要用那八分?”
这人说话声有点大,影响了边上看客的,立刻引来不满的呵斥道:“嚷嚷什么,打扰我们看戏。”
沈默这个汗啊,心说,原来把这当成戏楼子了。便不再说话,专心看沈县令审案子。
但过不一会儿,他又得开口问了,没办法,谁让他是半道插号,没赶上上半场呢?只好小声问边上人道:“现在审的是什么案子?”
边上那位也是个好说话的,不顾其他人吃人的眼光,为沈默解说道:“现在审的是一起失窃案,那瘦高个便是失主,自称是作蜜饯生意的,在上海辛辛苦苦挣了五十两银子,正准备带回家娶媳妇呢,却不想遗落在渡船上,赶紧回去找艄公却被矢口否认,请大老爷帮忙找回。”
“那县老爷怎么办的?”沈默笑问道。
“县老爷便派人跟他去传那艄公。”那人道:“这会儿刚回来。”沈默这下便接上了。
这时,便见那去拘人的衙役,提着个布包袱,指着个鼻青脸肿、船夫打扮的男子,禀报道:“太爷,这就是那船夫,小的们去拘他时,就见他匆忙忙的想要把这个包袱藏起来;弟兄们有太爷的英明领导,一个个神目如电、动若脱兔,哪能让他得逞,一下就把他扑倒在地,人赃并获了!”
“哦?”沈县令命差役将包袱拿到面前,默默端详片刻,然后伸手挠挠后背,惫懒的问那失主道:“这是你的包袱?”
“是的是的,正是小人的包袱,”那失主激动道:“多谢大老爷相助!”
“这真的是你的包袱?”沈县令却好似不太相信一般,斜睥着他问道:“那里面都有什么?”
“里面有五两银锭八个,是小人先前换好的,其余的是些散碎银子,还未来得及换。”
沈县令便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果然是八个银锭,一些碎银,与那人说的丝毫不差,围观众人都道:“看来确实是他的银子。”
听了众人的议论,那船夫却着急的大叫起来道:“大人,冤枉啊,这是小人辛辛苦苦卖鱼摆渡攒下的钱,因为每天晚上数一遍才能睡着,小人又有自言自语的毛病,定是让他偷听去了!”
沈县令闻言神色一动,对那船夫道:“你先别说话……”又望向那原告道:“你再看看这包袱,确实是你的吗?”说着面色一肃道:“在本官这里,诬告他人、谋取财物,可是要受双倍的惩罚!”
那人被他一吓唬,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却还是坚持那是自己的。
“你再看看,”沈县令闹闹腮帮子,道:“这包袱真是你的?再没有反悔的机会了。”
“真是我的……”那人的声音越来越小,但这时,那头脑简单的船夫,却被他激怒了,指着他大声道:“你骗人,这包袱皮是一块船帆布的下脚料,没裁也没剪,还可以跟我的船帆对起来呢!”
此言一出,那原告立刻明白县老爷为什么老问那包袱是不是他的,赶忙改口道:“我说的是包袱里的东西是我的,这包袱皮不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1937
141938
141939
141940
141941
141942
141943
141944
141945
141946
141947
141948
141949
141950
141951
141952
141953
141954
141955
141956
141957
141958
141959
141960
141961
141962
141963
141964
141965
141966
141967
141968
141969
141970
141971
141972
141973
141974
141975
141976
141977
141978
141979
141980
141981
141982
141983
141984
141985
141986
141987
141988
141989
141990
141991
141992
141993
141994
141995
141996
141997
141998
141999
142000
142001
142002
142003
142004
142005
142006
142007
142008
142009
142010
142011
142012
142013
142014
142015
142016
142017
142018
142019
142020
142021
142022
142023
142024
142025
142026
142027
142028
142029
142030
142031
142032
142033
142034
142035
14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