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琢磨着,有人叫他道:“老王,少宗伯叫你呢。”

    他赶紧颠颠的过去沈默的签押房,一脸恭敬道:“少宗伯,您找小得。”

    “嗯,”沈默点头道:“帮我发几份请柬,今晚我要请客。”

    “是。”

    (未完待续)
------------

第七零二章 宗藩

    十一月初八是冬至,过了冬至便入九,也就是俗话说的‘数九寒冬’,得过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把这个冬天熬过去。

    但今年这个冬天冷得邪姓,注定要比往年难熬许多……才刚二九便天寒地冻,又纷纷扬扬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雪,直下得京城积雪三尺、滴水成冰,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路断人稀。每天早晨,顺天府的兵丁,都得拉着车沿大街小巷走一圈,总能找到十个八个饿死冻死的乞丐,堆到车上,送去城外化人厂烧了。

    老百姓愁着严冬难过,可不少的文人雅士,甚至翰林词臣,见此多年未遇之雪景,却都喜不自胜,纷纷组织茶围饭局,对着白雪红梅,吟诗作赋,顿觉人生境界提高不少,似乎可与魏晋风度比肩了……“这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面对着一桌的请柬,风尘仆仆的林润,一边伸直了手臂,让下人打扫袍子上的灰土,一边不屑一顾道:“一班蠹虫。”

    “那小人把这些全扔了,”随从是当初陪着他单刀赴会的两位,说起话来自然随意。

    “扔了干什么,”林润走到水盆边,浸泡湿洁白的毛巾洗脸道:“这么硬括的纸壳子,给夫人打鞋底,她一准喜欢。”

    随从这个汗啊,人家巴巴送来请柬,您却用来打鞋底,这也太……太不把人当回事儿了吧?不过他也知道老爷的脾气,二话没说,便开始收拾请柬,把所有的归拢到一起,却独独剩下一本淡蓝色封面的,问林润道:“您那位贵同年的,也要打鞋底?”

    “谁的?”林润走到桌边一看,原来是沈默派人送来的请柬,便笑道:“这次就饶了他吧。”说着打开一看,道:“今曰申时,一品居。”再看看天色,已经渐黑了,赶紧吩咐那走到门口的随从道:“顺便告诉夫人,老爷我有局了,晚上让她自己吃吧。”

    看着时候不早了,林润命人备轿,麻利利的换身衣服,披上大氅,戴上棉帽、手套、围脖,全副武装的出了门,坐上他那顶通风良好的轿子,往西直门外一品居去了。

    到了冬天,北方人都很喜欢吃火锅子,这家坐落在西直门外大街的一品居,就是专营此道的。火锅子,江南人叫‘暖锅’,实际不如北方的叫法恰当,因为它不单纯是暖,而是实实在在生了火的。

    南北方用的器具也不一样,南方多用砂锅,而北方的火锅则是铜制的,中间是炉膛火口,四周是盛汤放菜的锅槽,上面是有圆洞的锅盖,正好套在‘火口’上盖锅子。锅子中装好锅底高汤后,把点燃的木炭从‘火口’放进去,扇子煽旺炭火,木炭噼噼啪啪地火苗从火口窜出来,锅子中便‘滋滋’作响。烧开了端上桌子,一掀锅盖白气四溢,便可以涮着吃了,不仅味道十分鲜美,还有动手的乐趣。

    当林润到时,天已经黑了,大堂里高朋满座,热气蒸腾,一口口火锅子,都冒着火星子,人们的注意力全都在锅里,忘情的大快朵颐,谁都没注意这位晚来的客人。

    当然,店小二不会那么没眼力劲儿,他迎上来一脸歉意道:“小店已然客满,您老要是有约,那就里面请……”

    林润还没说话,一个声音响起道:“这位爷有约了。”小二一回头,见是早先进去的客人,便笑着让到一边道:“小人多嘴了。”

    那人便朝林润行礼,林润一看,是沈默的侍卫长,便笑着点点头,跟他穿过大堂,往楼上的雅间走去。

    一上楼,楼下的喧闹声便仿佛在很遥远的地方,登时安静了许多,跟着那侍卫到了走廊的最尽头,那里早已经站了好几个打扮各异的随从,显然是不同宾客带来的。

    那侍卫走过去,一掀帘子,对立面道:“林爷来了。”

    “哈哈哈,若雨兄,你可来迟了。”里面传来几个爽朗的笑声,林润加快几步走进去,便见里面除了沈默外,还有张居正、徐渭、殷士瞻、诸大绶几个,都是他比较看得起的人物,不由抱拳笑道:“来迟了,来迟了,我领罚就是了。”

    “我就说吧。”沈默一边招呼他在身边坐下,一边笑道:“这家伙上道的很。”

    林润倒也痛快,二话不说,连干三杯,引得众人一片喝彩,这才把帽子大氅一股脑除下,松缓一下身子道:“我可是刚回来,老婆都没见就来这儿了,你老兄可真行,就不怕我赶不会来?”

    沈默得意笑道:“那你就别管了,反正我是有把握,才把大家都请来的。”说着对外面道:“可以上锅了。”很快便有三个伙计,将刚烧滚了的仨火锅端了进来……楼上雅间的火锅,跟楼下是不一样的。楼下是给一高汤锅子,然后你点一盘盘的肉、菜、豆腐,自己夹着涮,痛快是痛快了,可太狼籍,不高贵。

    而楼上的锅子,则是厨房早就配好了食材,整齐的装进火锅里,一端上来就可以吃了,省去一道工序,登时斯文许多,却也少了很多的乐趣。所以一般将锅里的东西吃完后,还会再涮一些东西,聊作补偿。

    三个伙计掀开了锅盖,登时热气蒸腾满屋,待那白气散去,领头的伙计脆生生道:“三白锅子、三鲜锅子、什锦锅子,几位爷请慢用。”三个锅子里都是用肉丸子、龙口细粉、酸白菜垫底,区别在于上面铺的东西。三白锅子上面铺的是白鸡、白肚片、白肉;什锦锅子则铺清酱肉、薰鱼、猪腰花等十来样玩意儿,至于‘三鲜锅子’,铺的乃是海参、卤肉、鸡蛋,风味迥异,却都鲜美无比,再配上一品居自酿的烧刀子,真是神仙都能勾下凡。

    美食当前,众人无心说话,便甩开腮帮子大饕起来,屋里本来就热,吃火锅又更热,一个个吃得面红耳赤、汗流浃背,也顾不上形象了,敞开怀,拿着毛巾一边擦汗,一边还不停的往嘴里送。

    六个人里,竟数林润吃的最猛,一个人几乎消灭了整个三白锅,还不停的夹羊肉片往里涮,惹得跟他同吃一锅的徐渭,终于忍不住道:“老弟,你几天没吃饭了?”

    林润一边咽下口中的食物,一边伸出三根指头,想一想,又改成两根道:“两天,前天早晨吃过一碗白菜粥,打那到现在,一粒粮食都没吃过……”

    他的样子有些滑稽,可众人却笑不出来,殷士瞻轻声问道:“赈灾形势很严峻吗?”

    “嗯。”林润终于感觉有些饱了,便擦擦嘴道:“是很严重,原先估计只有几万灾民,可现在看来,最少得有十几万。”说着叹气道:“这贼老天又不开眼,偏偏遇上多年未见的大寒,让赈济灾民更是难上加难。”

    原本今年北方旱涝不均,许多地方秋收绝产,老百姓交不起税,留在家里也得被官府抓起来,很多人为逃避纳税,背井离乡,成了流民。到冬天时不能再流窜了,便聚集到京师一带,等待官府的救济。

    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皇帝不能眼睁睁看着子民挨冻受饿,所以委派大员赈灾――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便落在了新任左副都御史林润身上,皇帝命其务必安顿好灾民,不能出现大规模的死亡。但谁也没想到,灾民数目竟远远超出意料,加上今年这数年不遇的寒冬,原先准备的救灾物资根本不够,林润他们绞尽脑汁、节省了又节省,也没法保证灾民安然过冬,只好回京求援,请求更多的粮食和棉被。

    众人这才发现,林润的双目布满血丝,显然好些天都没合眼了。

    听完林润的话,众人的目光都转向殷士瞻……他已经离开王府,前往户部担任左侍郎半年了。身为户部二当家,殷士瞻自然对国库清楚无比,面对着林润期盼的目光,他轻叹一声道:“若雨兄,不瞒你说,当初那笔赈灾的钱粮,便是户部勒着裤腰带,硬挤硬省出来的。现在库里是有钱,但一小部分是百官的过年俸禄,还有大部分,是宗室们的禄米,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银子了。”

    “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林润有些上火道:“殷大人知道吗?就现在这鬼天气,每天都能冻死好几百人,好几百人懂吗?”

    沈默赶紧出面打圆场道:“咱们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筹集到物资,帮城外的灾民过冬。”

    “这就是你叫我们来的目的?”徐渭看他一眼道,这两个人狼狈为歼惯了,见话题被林润带到城外去了,徐渭便拉回到沈默的轨道上来。

    “那到不是,我起先也不知灾民的事情,”沈默缓缓摇头道:“把大伙儿都请来,其实是想跟大家,就宗禄改革的事情,交换一下看法。”又轻声道:“按例每年腊月赐给宗藩年俸银子,可今年说是要改革,宗人府只好先不开清单,一切等着结果出来再说。”

    “我也知道这种讨论无休无止,没个一年半载,甭想论出个丁卯来。但那些宗室老爷的脾气,你们也能想象得到,天天到我那大吵大闹,甚至还动手打人,弄得衙门乌烟瘴气。我费了老鼻子劲,才把他们安抚住――我告诉他们,年前就会有个结果,现在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沈默说着苦笑一声道:“不能再拖了,好歹得先有个对策,把这个年关过去。不然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滚刀肉,还指不定干出什么事儿来呢。”

    见沈默愁成这样,林润颇不好意思道:“当初上疏的时候,只想着让百官集思广益,拿出个解决之道来,却没想着给你添堵。”

    沈默摇头笑道:“大水冲了龙王庙,谁想到稀里糊涂就让我赶上了呢。”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笑过之后,殷士瞻轻声道:“拙言老弟,实在不行,就先按照去年的常例,把今岁的俸银发了吧,反正太仓里已经备好这份银子了。”

    沈默还没说话,张居正却开口道:“这件事,已经廷议过两次了,朝臣们虽然争执特别大,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一定要节减宗禄,只是在途径方法上有分歧而已。”说着看看沈默道:“这也是拙言没法因循旧例的原因。”

    沈默点头笑道:“正是如此啊,但凡有识之士,都已经感受到宗藩问题,势成痼疾,已经危及我大明的根基了。所以若雨兄这奏疏一上,百官才会纷纷上疏附和,提出处理宗藩问题的建议。”说着伸出双手道:“我把百官的建议汇总了一下,不下十余条――如限制亲、郡王子女受封的名额,超额者不给爵禄;允许宗室任官或者从事士农工商等业;撤销宗人不得出城越关的禁令;展开全国范围的核查,裁减冒滥领取岁禄者;示意亲王带头奏减部分岁禄;将部分岁禄折钞等等……”

    “办法还真不少哩……”徐渭喝口烧刀子,哂笑道:“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用。”

    沈默不理他,继续道:“正因为办法太多,每个人都各执己见,才吵成一锅粥,我的意思是,咱们先小范围达成共识,然后回去分头做工作,向一个方向推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992 35993 35994 35995 35996 35997 35998 35999 36000 36001 36002 36003 36004 36005 36006 36007 36008 36009 36010 36011 36012 36013 36014 36015 36016 36017 36018 36019 36020 36021 36022 36023 36024 36025 36026 36027 36028 36029 36030 36031 36032 36033 36034 36035 36036 36037 36038 36039 36040 36041 36042 36043 36044 36045 36046 36047 36048 36049 36050 36051 36052 36053 36054 36055 36056 36057 36058 36059 36060 36061 36062 36063 36064 36065 36066 36067 36068 36069 36070 36071 36072 36073 36074 36075 36076 36077 36078 36079 36080 36081 36082 36083 36084 36085 36086 36087 36088 36089 36090 3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