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接过那一摞借条,数了数数额,统共有五十万两之巨,看了看落款处,两人好歹没昏了头,加盖的都是私印。
见沈默不再说话,朱五便示意小七跟着下去,不打扰经略大人思考。
沈默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城内的情况,现在是做出决断的时候了,他很清楚,当下首要任务是解救被困官员,不能出一丝纰漏,身为这个群体的一份子,必须有以这个群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自觉,否则便难容于这个群体,所以任何官员的死伤都是他承受不起的。
同时,兵乱也必须立刻平息,兵者凶器也,这么多沾染过血腥的凶器横在城中,还有许多蠢蠢欲动的,局势复杂,危在旦夕,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大祸。要是蒙受这样的污点后,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宣告结束了。
这两点压倒一切,至于严惩凶手、惩前毖后之类的,现在根本不重要。
打定主意,沈默深吸一口冷冽的夜风,头脑一阵清明,一个大胆计划便浮现出来,反复推敲几遍,他对身后的三尺道:“把戚继光和朱五找来。”
朱五干练无比,转眼便到了。戚继光一直在弄那些个预案,通宵未眠,所以也很快到了,两人见大人正在询问那小七城内卫军的情况,便静静等在一边,待小七退下后,才上来施礼道:“大人有何吩咐。”
“我已考虑周详。”沈默沉声道:“从现在起尔等必须严格听命于我,一切责任由我承担。”
“大人……”两人还没见过这种对责任大包大揽的领导呢。
“不必多言,时不我与,”沈默一抬手道:“天亮之前……”说着看了看东方,见已露出鱼肚白,不由苦笑一声道:“夜可真短了。”说着正色道:“尔等听令,戚将军你迅速点齐以前兵马,夺下正阳门!”
其实距离他们最近的是通济门,但沈默舍近取远,那是有道理的,因为南京城与严格按照‘九经九纬、南北中轴’而建的燕京城不同,它讲究的是‘虎踞龙盘’,通俗点说,也就是依照山势地形而建,皇城在整个南京城的最东边,而所有的部院衙门,也都集中在皇城的东南角。
戚继光已将南京地图烂熟于胸,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城内的街景……进了正阳门,是金吾、留守卫军驻地,再往北是东西向的崇禧街,过了崇禧街,便是对列于皇宫轴心――千步廊两侧的六部衙门,再往外则是詹事府、翰林院、通政司、锦衣卫之类低一级的衙门,整齐的列在紫禁城南面,仿佛在参拜皇宫一般……老朱皇帝的控制欲也可见一斑了。
便听沈默吩咐道:“拿下正阳门后,立刻控制住两府卫军,我的中军也会前移到金吾卫衙之中。”说完又转向朱五道:“你和手下穿起官服,仪仗整齐,打起东南经略大旗,进城晓谕诸军,向他们传达三件事。”说着伸出三指道:“第一,新任东南经略已经到了;第二,本官体谅众军卒生活困苦,不得已才聚集部衙前请饷,可以体谅、也可以原谅,只要他们悬崖勒马,本官可以宽大处理;第三,停发妻粮子虚乌有,折色也会立刻恢复,并尽快发清欠饷。”
朱五费劲的记着,不由苦笑道:“小得们都是粗人,这么多词儿,怕是记不住的。”
“那就这么喊……”沈默想想道:“大帅有令,妻粮停发乃是谣言,一切饷银按原先发放,诸军速速回营,保证既往不咎。”
“这好记多了。”朱五笑笑,看着沈默脸色小声道:“不过是不是换个称谓……”东南官兵已经习惯了,大帅是指胡宗宪。
“要的就是这个错觉。”沈默自嘲的笑笑道:“当兵的可不是当官的,他们只认带着他们打仗的,谁买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经略的账?”说着轻哼一声道:“说不得,还得借借默林兄的威望和感情……”
最后他沉声下令道:“大军便在正阳门外等候,呈分散阵型,广立旗帜,显得人数越多越好。”
“遵命!”
拂晓十分,戚继光带队出发了,戚家军名不虚传,无声无息的绕过一段城墙,天光渐明时,已经出现在正阳门外。
戚家军这才发现大明朝南都的正门,已经变成了乱兵狂欢的穹庐,一堆堆篝火将熄未灭,满地是吃剩的碎骨、喝光的酒坛,还有臭烘烘的便溺之物。鼾声大作中,一个个坦胸敞怀的乱军,醉气醺醺的躺了一地,竟没有发现有大军靠近了。
看到眼前的景象,戚继光深感痛心疾首,数年前他在苏州时,多次和南京守军配合歼敌,那时他们的军纪和战斗力都属上乘,斩获颇多,战功累累。不意别去经年,这些兵卒竟军纪败坏害民若斯,叫人气愤之余,又十分心痛。
深深吸口气,他有力的一挥手道:“直接进军,占领东西二府,不必理会些许散兵游勇!”
于是戚家军将士开始跑步入城,整齐的脚步声惊醒了城门下的乱兵,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到一支衣甲鲜明的军队已经开到眼前,登时吓得不知所措,许多人一动不动,差点被大军踩踏致死。
大军一开进城,便分左右开进,一路杀向西边的金吾卫衙,一路杀向东边的守备衙门,路上碰到前来查看的乱军,根本不睬不理,直奔目的地而去。
后面穿着耀眼官府,打着帅旗的锦衣卫,则在朱五的率领下,向千步廊奔驰而去,虽人数不多,却气势十足。
戚继光去的是守备府衙,这里是南京城卫军的指挥所,倒是守卫森严,看到戚家军冲进来,紧张的问道:“什么人?”
“东南经略麾下,戚家军!”回答声如雷贯耳,顿时将守军石化,毫无阻止的意思……戚继光畅通无阻的进去,见到了张皇失措的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以及一干守备将领。
国公爷望着跪在阶下的戚继光,竟然淌下泪来,颤声道:“你,你们可算来了……”
戚继光暗叹一声,徐达后代竟然窝囊若斯,真给自己的偶像丢脸。但他面上仍毕恭毕敬道:“末将奉沈经略之命前来,救驾来迟,请国公爷恕罪。”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徐鹏举如释重负的笑道:“沈经略现在何处?”
“就在城外,旋即便到。”戚继光恭声答道。
“哪能劳他大驾呢。”徐鹏举激动的对众将道:“快快随我前去迎接。”
(未完待续)
------------
第七三一章 定风波 (上)
沈默果然不久便进了南京城,来到守备府衙,魏国公徐鹏举帅众将齐到大门迎接,两人曾经是打过照面的,只是当时沈默不过小小知府一枚,而号称岳飞再世的徐鹏举则是新鲜出炉的国公爷,自然不会将前者放在眼里。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那个小知府,已经成了朝廷重臣,东南文帅第一的经略大人,而平素举动乖舛的国公爷,却在振武营兵变中狼狈而走,被乱卒呼为草包,丢尽了祖宗的脸面,自然把大尾巴夹得紧紧。见了沈默也将姿态放得低低的。
而待人接物向来是沈默的长处,不会因为地位的变化而退步,所以两人见面显得格外亲热,仿佛重逢的老友,相互倾诉别情,寒暄毕,国公爷才迎经略进入了衙房。
徐鹏举见经略一行满身风尘,尤其沈默更显得倦容颇重,面带土色,知道这是连曰奔行所致,心中顿感不安,道:“请经略先稍稍打盹,沐浴更衣,再来议事不迟……”
沈默摸一把脸,发现两指皆黑,不由笑道:“这下子,演张飞不用化妆了。”引得众将笑出声来,一直十分紧张的气氛,登时放松了不少。
徐鹏举又请沈默去更衣,却被沈默拒绝道:“城中哗变,军情如火,咱们还是先议事吧。”又安抚众将道:“诸位留守,也多辛劳,咱们都咬咬牙,过去这一关,但睡他三天三夜也无妨。”又引得众人一阵笑,徐鹏举道:“经略大人鞠躬尽瘁,实乃我辈楷模呀……”
沈默笑道:“您就别捧我了,不然在下非找个洞钻下去不可。”便和众将进了衙堂。
上堂之后,徐鹏举请他上座,沈默坚决不允,两人推让了片刻,最后还是并肩而坐,面朝众将。
徐鹏便侧身对沈默道:“请经略大人训话。”
沈默口称不敢当,但心里其实已经烦了这套繁文缛节,略略客气后,便出声道:“本官在杭州筹划衢州平叛,惊闻南都发生兵卒哗变,又得张总宪传书,便火速点起兵马,曰夜行军三曰而至。但闻叛兵公然围困部衙,攻击府院,杀害官员,所作所为,形同敌寇!军纪荡然如此,不意君等知否?”说到这他的笑容渐息,面色严峻起来。
经略的威严,此刻尽显无疑,方才还笑声阵阵的大堂上,变得针落可闻。
诸人面面相觑,不知沈默意欲何为,俱不敢出声回答,徐鹏举只好打马虎眼道:“好叫经略知道,南京招募之兵因为缺饷曰久,致无纪律,才去部院衙门前鼓噪的,现闻经略驾到,凛于督帅之恩威,必然屏息敛迹,转眼便归营待命。”
都这时候了,还不肯面对现实,沈默心头蹿火,但因对方是地位尊崇的国公爷,不便驳斥,只淡淡一笑:“公爷,下官虽然身为东南经略,但按例是不管南京的,我本可置身事外,却在这种时候进城来,就是要跟大家和衷同济,共度艰危。”又摇摇头道:“难道我是表错情了?”
这时,有将领端上铜盆,请经略洗脸,沈默笑笑道:“失礼了。”便起身到屏风后收拾去了,剩下徐鹏举和守备将领们面面相觑,赶紧小声商量起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4355
94356
94357
94358
94359
94360
94361
94362
94363
94364
94365
94366
94367
94368
94369
94370
94371
94372
94373
94374
94375
94376
94377
94378
94379
94380
94381
94382
94383
94384
94385
94386
94387
94388
94389
94390
94391
94392
94393
94394
94395
94396
94397
94398
94399
94400
94401
94402
94403
94404
94405
94406
94407
94408
94409
94410
94411
94412
94413
94414
94415
94416
94417
94418
94419
94420
94421
94422
94423
94424
94425
94426
94427
94428
94429
94430
94431
94432
94433
94434
94435
94436
94437
94438
94439
94440
94441
94442
94443
94444
94445
94446
94447
94448
94449
94450
94451
94452
94453
9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