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世间万物一切皆由心发,心在世界便在,心不在便一切皆无。人人生而赤子之心,起初没有善恶对错的念头;当这个童心进入滚滚红尘时,受到世事的纷扰,便有了善念与恶念;能够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便是良知;能在行动上始终坚持良知,便是真理,便是圣贤之道。

    这率真活泼、真理实用的阳明心学,仿佛一缕和煦的阳光,照亮这个一天天生动起来,却被理学阴霾笼罩的社会,使人为之兴奋,使无数精英士子,抛弃了虚伪陈腐的程朱理学,拜倒在他的门下,甘愿重新接受心学的洗礼。

    一时间,天下书院无不以教授阳明心学为荣,其中最著名的是阳明公所创立的稽山书院,还有位列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也都成为宣讲心学的大讲坛。

    眼见着心学的风潮逐渐兴起,官方权威的程朱理学家终于无法容忍了,在他们看来,王守仁的‘异端邪说’就如同洪水猛兽,会荡涤一切规范与秩序,把他们的骄傲与地位统统扫到茅厕里去。

    于是在嘉靖初年,掌握国家大权的大学士杨一清、桂萼等人,开始策划者攻击王阳明。没想到的是,刚刚说动皇帝,阳明公客死南安的消息便传来。按说两位该消停了吧?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心学仍在,王学门人仍然列于朝堂之上、环伺陛下左右,不除掉他们,理学一派寝食难安……桂萼说:‘即使他死了,我也要参他擅离职守、江西军功滥冒。’他要全盘否定阳明的战功。

    杨一清则要从思想上彻底否定阳明心学,他说:‘即使他死了,我也要说服圣上查禁他的新学。若不查禁,大明江山非亡在这些异端邪说上不可。’他们提议开会,清洗之。

    王学门人自然要奋起反抗,然而其学说天生不如程朱理学那么讨帝王欢心,于是嘉靖皇帝在反复观望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利于他朱家统治的理学,于是王学门人纷纷下野,理学之士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嘉靖十六年,皇帝以‘书院倡邪学’下令禁毁天下私创书院。

    嘉靖十七年,时任礼部尚书严嵩,揣摩上意,反对自由讲学,借口书院耗财扰民又一次尽毁天下书院。

    然而今时已不同于以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明已非只有朝廷之官方,还有民间之市井,那些在野的士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既然王学一时被压倒,我们就私下里讲学,暗暗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跟你理学掰一掰手腕。

    这艘鉴湖上的画舫,便是稽山书院被捣毁后,王阳明的两位嫡传弟子,建立的流动课堂。

    ----------------------------------分割-----------------------------

    这是非常之重要的一章,也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三条主线之一。但本书是故事书,不是哲学书,所以只是略略讲一下心学是什么,其与理学的关系,不做深入探讨。当然若是不了解什么是阳明心学也无所谓,把他们当成一个在野的政治集团就行了……
------------

第一一九节 小三元之府试案首 (中)

    对于被稀里糊涂拉上贼船,沈默心里十分不爽,但因为老师是铁杆王学门人,所以不管他愿不愿意,身上都已经被打上王学的烙印,洗也洗不掉的。

    他心中甚至开始埋怨徐渭,好好的把自己带来这种非法集会作甚?却也不想想,若是没有沈炼那层关系,人家徐渭、王畿、唐顺之这些人,理他个嘴上没毛的小童生作甚?

    在浑浑噩噩中,沈默结束了自己师门的第一堂课,说句实在的,除了听出王畿是徐渭的老表哥之外,他是一句也没听进去。

    等回去后,沈默接连做了好几晚上的恶梦,老是梦见自己正考试的时候,一群凶神恶煞的官差就冲进来,拿个戳子往他头上一盖,然后便绑了拖出去,吓得他一边挣扎,一边哇哇大叫道:“我就去了一次,我下次不敢了……”

    这时,他的身子突然被使劲摁住,人一下子就惊醒了。沈默睁眼便看见长子,一脸焦急的望着自己道:“拙言,快起来吧,要迟到了。”

    沈默惊魂未定的喘息道:“什么迟到?”

    “今天府试啊!”长子瓮声道:“还有半个时辰。”往常沈默的自律姓很强,根本不用人叫早。长子他娘便做好早饭在下面耐姓等着,谁知今天这么重要的曰子,他就偏偏睡过头了呢?

    “啊!”沈默一下子便惊醒过来,一个鲤鱼打挺跳下地,洗脸刷牙漱口穿衣,动作快的让人眼花缭乱,长子还没反应过来,他便已经拎起考篮子,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下楼去。

    屋外仍是满天繁星,姚老爹早就套好马车在等他,一见沈默出来便道:“早饭在车上呢,公子上去吃吧。”

    沈默钻上车,还不忘嘱咐道:“大叔,快点走啊!”

    在姚大叔的拼命催动下,马车飞速的行驶起来。沈默本想在车上吃点东西,无奈车厢里太过颠簸,他怕不幸咬舌自尽,只要忍住了。

    大概行了一刻时间,马车便停了下来,沈默心说神速啊,便探出头去道:“大叔,到了啊?”

    却听姚老爹无奈道:“堵了……”沈默闻声向前望去,便见前方的灯笼火把,汇聚成一条粗壮的长龙。他的第一反应是好壮观啊,但接着就意识到,竟然遇到了这年代极为罕见的堵车现象。

    如果目能夜视,你会看到位于绍兴城南的投醪河畔,密密匝匝的挤满了轿子、马车,甚至是驴车、牛车,还有骑大马的……连河道中也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这其实并不奇怪,绍兴下属八个县,除了会稽山阴之外,还有余姚萧山、新昌诸暨、上虞嵊县六个县,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考生,为了同一个目的汇聚于此,人数是会稽县试的五倍还多,不堵车才怪呢!

    时间紧迫,他来不及多想,便拎着考篮跳下车道:“大叔,我走过去,你先回去吧。”姚大叔从怀里掏出个银锭给他道:“昨天我来打听了,里面什么吃的都卖,公子进去买点吃吧。”

    沈默将信将疑的接过银子,来不及多说,便游鱼一般钻进车水马龙之中,闷头往府学宫前跑去。

    看到他下车往里跑,很多考生也跟着跑起来,大伙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终于在点名入场前的最后一刻,赶到了警戒线前。

    跑了这么一大段路,累得沈默腰都直不起来了,他突然看到左脚一阵凉飕飕,低头一看,鞋子竟然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沈默不由一阵眩晕,心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但这时考生开始往里进,他不由自主的被裹挟着进去,险些连另一只鞋也被踩掉。

    像县试一样,送考的一干人等,都被官差隔在外面,只有应试童生才能进入学宫前街。

    但考生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因为不光是今年县试录取的,还有往年过了县试,却考不中府试的。按照规矩,这些人可以不再参加县试,而直接入围府试……这个人数是今年才录取的四倍还多,所以考生总数大概是……五千人。

    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五千考生熙熙攘攘的挤在考场前,却不能立即进场。因为府试的点名入场是县为单位――这个县的考生点完了,下个县再入场的。

    可是即使事先组队而来的,也一定会在人山人海中被挤散的,何况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来的,那么该如何找到自己县里的领队――教谕大人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县在考前都会精心制作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灯笼,事先告诉考生,看到那个样子的就集合过来。

    比如说会稽教谕就事先告诉本县考生,见到牛头灯笼便靠过来。

    那些灯笼用长竹竿挑着,在黑咕隆咚的天色中十分显眼,沈默找了一会儿,便看见半空中的牛头,便提着考篮挤过去,终于见到了面熟的考生,第一句话就是:“谁有多余的鞋?”

    大家一看是本县案首,不论长幼都一起朝他行礼,口中称呼‘师兄’,这也算是案首的小小福利吧。待听明白沈默的意思,大家理解的笑笑道:“师兄也被踩掉鞋了。”有不少人七嘴八舌道:“我方才也是。”“我的帽子被挤掉了。”“我的笔墨摔坏了”

    “那你们怎么办的?”

    有人说是“现买的。”这是第一次考府试的。

    有人说是“还有备用的。”这是有经验的。

    沈默吃一惊道:“这里还有货郎吗?”

    有那考过几届的童生笑道:“师兄有所不知,每年府试都有这么多人,被挤掉鞋子帽子、摔坏的笔墨砚台不知多少,考场偏偏又规定‘衣冠不整不得入内’。差役看到有利可图,便购进一批,高价贩卖。”便有人自告奋勇,给他去找买东西的,不一会便领过一个穿着号服,挑着货郎担的过来。

    接着那人手中的灯光,沈默果然看到食品文具、鞋子帽子一应俱全。一问,一双布鞋竟要一两银子,这价钱在外面可以买五双上好缎面布鞋了。但他也知道稀缺就是资本,只好乖乖挨宰。

    看着那人卖肉火烧,他又问问价钱,两钱银子一个,沈默已经麻木了。他干脆把姚大叔给的二两银子扔给他,拿了五个火烧,一双布鞋。

    别人都说他不该买火烧,有经验的考生告诉他,往年考场的官差,会从外面买饭菜到考场贩卖,虽然同样高价,但好歹还是热腾腾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877 21878 21879 21880 21881 21882 21883 21884 21885 21886 21887 21888 21889 21890 21891 21892 21893 21894 21895 21896 21897 21898 21899 21900 21901 21902 21903 21904 21905 21906 21907 21908 21909 21910 21911 21912 21913 21914 21915 21916 21917 21918 21919 21920 21921 21922 21923 21924 21925 21926 21927 21928 21929 21930 21931 21932 21933 21934 21935 21936 21937 21938 21939 21940 21941 21942 21943 21944 21945 21946 21947 21948 21949 21950 21951 21952 21953 21954 21955 21956 21957 21958 21959 21960 21961 21962 21963 21964 21965 21966 21967 21968 21969 21970 21971 21972 21973 21974 21975 2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