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进是各种艹作教学间,沈默一间间看过来,缫丝间、纺纱间、织布间、丝织间、提花间等等……棉纺、丝织各占据半壁江山,别的行业却几乎看不到。
“目前只开了这两类课程。”欧阳必进道:“主要是地点的原因,苏州的工场,不是棉纺、就是丝织,而且这两个行业需要人最多,工人收入也最高。”说着自嘲的笑笑道:“我现在是开口不离收入。”
“这不正是‘民本’思想吗?”沈默微笑道:“只要能让老百姓自食其力,过上好曰子,种地和做工,有什么区别吗?”
“呵呵,就你会说话……”欧阳必进捻须笑道,有时候他自己想想都好笑,堂堂大明吏部尚书,竟然被这小子忽悠的主动辞职,然后跑来心甘情愿的给他白打工,像自己这样的怪人,估计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不过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他乐意,要不谁还能强迫他干?欧阳必进长期做父母官,深知百姓生活不易,一直以来都想尽力帮助他们。尤其是在郧阳担任巡抚的时候,那里土地贫瘠,百姓贫苦,盗匪横行,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否则朝廷也不会在一府之地设立巡抚……但他发现,凭自己的力量,动不了压在百姓头上的捐税劳役、官府欺压、养老看病这些沉重负担。
在苦恼与自责中,他的治下恰好遇到牛瘟,大量的耕牛都病死了,眼看春耕在即,老百姓急得团团转,压力层层上传,最后汇集到当时欧阳必进身上。
一般遇到这种问题,官员们便会继续往上推,反正是天灾嘛,又没自己什么责任,请朝廷免税,请省里赈济呗。但欧阳必进没有这么干,他平时平时喜欢动手、善于思考……牛死了,耕不了地,能不能想办法替代一下呢?
他想到有部古书上,似乎有人力耕地机的介绍,一找还真找到了,但中国文字的传统特点,便是言简意赅……说难听点就是语焉不详,很难依葫芦画瓢。但天才在此刻迸发,欧阳必进就凭着寥寥百十字的描述,会同几个老工匠,打造出了十分实用的人力耕地机,一经实验,效果好极了。马上全力打造了上千具,帮助百姓度过了危机。
大获成功后,他有将其几经改进,已经推广到了很多地方,而且因其胜利高效,许多地方甚至不再依赖耕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
欧阳必进一看,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帮百姓打造趁手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节不了流就开源嘛,百姓当然能过得好一些。
自此,他便一头扎进了发明研究之中,对科技的兴趣,已经超过了对仕途的追求,这才是他能来苏州的真正原因。
不过这次,惹祸的也是他的发明……欧阳必进带着沈默来到了最后一进,这里是他的办公房、藏书阁,和院里的库房。原先他是在苏州研究院待着的,但那个院在城外二十里处的上方山上,现在这边草创、离不开人,两头跑老爷子实在吃不消,索姓把瓶瓶罐罐全都搬过来,在空闲的库房里搞他的研究。
他要向沈默展示的,正是他的成果之一,行云流水。
当库房门打开,那台模样有些怪的机械,便出现在沈默眼前,据欧阳必进说,是纺纱用的纺纱机;但沈默觉着这个铁坨坨,倒像个用来爆米花的工具……对纺织业,沈默还是很了解的,毕竟是苏州的支柱产业。
丝绸和布匹的原料是蚕茧和棉花,但不能直接就用,蚕茧要经过缫丝,才能变成用来纺绸的生丝;而棉花也需要先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样才能用来织成布。而纺纱机,就是用来把经过杆、弹等工序处理过的棉花,变成纱线来的机器。
沈默知道,目前通用的纺纱机,还是黄道婆发明的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纱,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因为在这之前,纺纱都是有人手完成,即便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纺两根纱的人都非常不容易,三纺车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产量增加,大大的促进了苏松棉纺业的发展。
但现在三纺车却成了阻碍行业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人们对织布机进行改进,使织布变得更高效快速时,纱锭的需求已经超过供应量许多了……毕竟这样三根三根的纺纱,速度还是太慢了。
加上外国商人们也开始在丝绸之外,大量的采购价格更低、更适合平民使用的棉布,大量的订单涌入各个棉纺工场,但工场主们却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境。
也就在那时,苏州设计院开张了,且有大名鼎鼎的欧阳必进坐镇,棉纺业的巨头们喜出望外,拿着厚厚的银票来到上方山,请求帮助改进纺纱机,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欧阳必进也希望设计院能一炮打红,便接下来这个委托,集中力量进行纺纱机的改造。其中沈默给他的简单物理学、几何学的教材,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力学的了解,让他工作如虎添翼,最终用了两年时间,研究出这样一台机械来。
欧阳必进给它起个名叫‘行云流水’,可见还是很满意的。
面对这样一台东西,沈默其实是两眼一抹黑的,他根本不懂其中的原理结构。每当此时,他都会涌起深深的自责,心说我要曾经学理工科就好了……不过实际效果如何,他还看得出来……欧阳必进让人给他演示,在一头的圆筒中,填装上弹过的棉花,然后,一边旋转铁筒,一边拉起筒中棉花的一小部分,棉纱便源源不断的拉出来,确实挺快,而且拉出的丝线质地均匀,完全不逊于熟练工用传统方法所制的。
“但是……”沈默轻声道:“看不出有多大的提升?”
“这只是整个纺纱机的一部分……”欧阳必进的眼中放射出光芒道:“如果把上百个这样的玩意儿,用几根联动杆连起来,然后再用水车驱动,你还觉着没什么提升吗?”
(未完待续)
------------
第七三七章 礼物(上)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沈默还是让老欧阳给出的数字吓了一跳,一部机器最少可以同时带动六十个纱锭,如果在材料、工艺上再尽心改进,甚至能达到一百个!而且是无时无刻都在运转!
而且这样一部机器,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照顾过来,在大幅增加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绝对是革命姓的发明。
那一刻,沈默觉着眼前站着的,就是鲁班、就是墨翟、就是牛顿、就是瓦特!真是打心眼里崇拜,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你也是穿越来的吧?”
“川岳?”欧阳必进很老实,道:“我是江西人。”
“你不是人。”沈默越想越是激动,心跳都加速起来,嘶声道:“你是天才,无与伦比的天才!无中生有的神人啊!”只有知道未来的人,才会理解他为何失态。
欧阳必进起先以为沈默也要骂他,后来才明白是夸他,有些不好意思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首先这东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的;然后没有你弄来的那些泰西人,我也解决不了好多难题。”
“以前就有这东西吗?”沈默吃惊道,这个他可真不知道,而且也没听说过,在棉纺织业出现过水力纺纱机。
“有,而且一直有。”欧阳必进点头道:“有了原先在郧阳的经验,我一开始便从前人书籍中入手,想找到点思路……其实原先就有些印象,好似在什么书上,看过一种纺车。找了一个月,最终让我在王祯的《农书》中找到了!”想起当时给他的惊喜,老欧阳现在还有些激动道:“那是南宋后期发明的,名叫水转大纺车!装有锭子三十二枚,通过两条皮绳传动,使枚锭运转。”
“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复原出这东西来,功效一下就提高十倍!”欧阳必进道:“便兴冲冲的给那些委托人讲,结果被浇了一头冷水。”
侍卫拿过两把椅子,又端来茶几,请两人大人坐着慢慢唠,沈默问道:“想来人家也知道这东西,但没法派上用场。”
“人精就是人精!”老欧阳赞许的方式都这么独特,点头道:“是啊,他们告诉我,这东西其实现在也有,但是用来纺麻线的,若是改纺棉线,不仅会时粗时细,时松时紧,还容易断头,根本没法用。”
“哦,想来您不信这个邪。”沈默端起茶杯来一尝,不由愣了,道:“什么味?”
老欧阳得意的笑道:“尝尝,能喝的惯不?”
“太能够了。”沈默笑眯了眼道:“你从哪弄的可可?”心说大航海真的开始影响百姓生活了,先是烟草,后是可可,也不知下一个惊喜是什么?
“你竟然知道……”这下轮到老欧阳吃惊了,不管旋即又释然道:“也对,你沈大人什么稀罕玩意没见过?”
“我还真稀罕。”沈默笑着伸出手道:“要是有多余的,分我一些呗。”他马上就想到儿子,心说得给他们尝尝。
“还是你找来的人送我的。”欧阳必进笑道:“他说这个在泰西,也是稀罕玩意呢。”
“接着说吧。”沈默点点头,品一口醇香的热可可,真怀念这种感觉。
老欧阳也很喜欢这种饮料,端着茶杯抿一口道:“你没猜错,我不死心啊,心说既然能纺麻线,就说明基本原理是对头的,纺不了棉线,应该只是力道的问题,至少肯定很有参考作用。”
“于是就让人带着我,去二百多里外,看那种大纺车,确实很震撼,”欧阳必进比划道:“有一件磨坊那么大,结构复杂、体型庞大,但因为用水车驱动,干活又快又省力,三十二个纱锭同时转动,一天就可纺两百多斤麻纱。”
“它用水车作动力,通过传动皮带,牵引锭子和导纱框,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而且为了避免各纱条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装置了同等数量的小铁叉,可以分勒绩条,还能使纱条成型良好。”谈到兴趣所在,欧阳必进两眼放光道:“这些工具之间,由导轮和皮带联动成一整体,带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说着一脸钦佩道:“绝对是天才的设计。”
“那为何不能纺棉呢?”沈默凑趣问道。
“主要是因为棉没有麻的坚韧,”欧阳必进答道:“通过仔细观察,当时我认为,一个是因为传动皮带的运动不够规则,不能保证纱锭的均速转动;另一个是,没有个机关可以调整转速,但棉纺生产时,需要随时调整……这样纺出来的纱肯定时粗时细,时松时紧,而且还容易断头。”
“这些缺陷能克服吗?”虽然明知已经克服了,但沈默还是凑话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8127
98128
98129
98130
98131
98132
98133
98134
98135
98136
98137
98138
98139
98140
98141
98142
98143
98144
98145
98146
98147
98148
98149
98150
98151
98152
98153
98154
98155
98156
98157
98158
98159
98160
98161
98162
98163
98164
98165
98166
98167
98168
98169
98170
98171
98172
98173
98174
98175
98176
98177
98178
98179
98180
98181
98182
98183
98184
98185
98186
98187
98188
98189
98190
98191
98192
98193
98194
98195
98196
98197
98198
98199
98200
98201
98202
98203
98204
98205
98206
98207
98208
98209
98210
98211
98212
98213
98214
98215
98216
98217
98218
98219
98220
98221
98222
98223
98224
98225
9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