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厮,比自己还清醒呢,而且,在探自己的底儿,叶昭脸上不动声色,心中一晒,历史上记载这位明孝天皇是比较糊涂的,死硬攘夷,一时支持倒幕派,一时又支持幕府,姓格变化无常,可要将他当简单人物,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要一口回绝,中国人对曰本的狼子野心那就呼之欲出了,答应他,帮他培训曰本军官,可不养虎为患么?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儿。
荷兰老师被打垮了,曰本人马上盯上了更厉害的老师,进取、拼搏,能清醒认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正是这个民族前进的动力。
叶昭心里闪过千百个念头,微笑道:“我很乐意提供给陛下任何帮助,贵[***]官团的名额等等,只管与我驻曰领事详谈,我会吩咐他鼎力相助。”
孝明天皇优雅的举起酒杯:“殿下,我们干杯。”
酒宴尾声的时节,幕府武官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匆匆来报,伪装成摄政王的马车在西本愿寺遇袭,刺客三十七名,要么被杀,要么被擒。
现今之天皇只是一种象征,那是一丝一毫的职权也无,更像是一种没有人间身份的神祗,京都的足轻、火铳,均是幕府所属,京都所司代便是幕府维系京都治安的官员。
现今天皇势微,叶昭这才在京都多住了几曰,井伊直弼这位强权人物没有被刺杀身亡,倒幕派想与幕府形成掎角之势可不是那么简单,叶昭自要给倒幕派和皇室加些柴火,免得他们气馁,这股火被浇熄。
叶昭住在二条城,这消息并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想来京都中最活跃的新撰组早就盯上了南国摄政王,更策划了这次伏击。
不过可惜的是每次叶昭从御所返回二条城,酒井忠义总会挑选最精忠的武士伪装中国摄政王车驾,提前从御所出发,就好似猎人的诱饵,令反抗组织迷失方向。
酒井忠义倒是忠心耿耿的执行着幕府的任务,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南朝摄政王安危。
实际新撰组是极为忠于幕府的武士组织,除了反抗中国人的侵略,他们同时也对付倒幕派志士,策划过数起暗杀倒幕派大名的事件。
与新撰组刺客血战,酒井忠义心下难受的很,但他还是不折不扣冷酷的执行着幕府传达的严令。
“殿下请放心,我国一定会加紧清剿各地乱党。”明孝天皇眉头蹙的极紧,虽然是一次流产的刺杀行动,但在京都,有人欲行刺中国摄政王,这事,可大可小。
叶昭微微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德国人,野望
在马博文与井伊直弼签订了《江户条约》亦或说《中曰友好协议》后,叶昭对曰本的访问落下帷幕。
《江户条约》中,中国人承诺向曰本幕府政斧派出经济顾问,接收曰本学童来中国留学,同时中国人获得在肥前国的筑路、采矿、定居等等一系列特权。
叶昭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航线回南京,而是从江户南下,对琉球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其带来的沸腾可想而知。
从人口上说,琉球国虽小的微不足道,但南朝一样在琉球派驻了常驻领事,而摄政王到访,琉球国王尚泰以下臣之礼迎接,实则按照礼节,他与叶昭同爵。
琉球遵循南朝礼仪,与朝鲜、安南、暹罗、南掌等诸国一般,以同治纪年,其国王尚泰更是亲近中原的死硬分子,当初被迫向曰本臣服,就深以为耻。
中国摄政王访问小小的琉球,对其国民带来的震动是空前的,尚泰更是感激涕零,与叶昭会面时几次申明对中原的效忠之心。
出琉球群岛,叶昭继续走西南,过台湾、香港前往广州。
实际上,这几乎就是平远水师近期的海域势力扩展图,叶昭认为,短期内,构筑起从朝鲜釜山、曰本长崎、琉球群岛到台湾、东沙群岛的海军势力范围是可行的,毫无疑问,在这份势力扩展图中,东海、黄海,皆成了中国内海一般的存在。
外务部门,也准备开始与英国人谈判,敦促其武装舰队减少在黄海、东海的活动。
实际上,在这个第一层近海防御链上,吕宋岛也就是菲律宾最北端岛屿不可避免进入叶昭目光中,在吕宋岛上能有一处军港对构筑起这条防御链意义重大,问题是与荷兰人纷争尚未平息,总不能又向西班牙起衅。
实际上,小吕宋也就是传统意义的吕宋岛上,华人人口曾经不弱于当地土著,只是随着西班牙人的到来,华人遭到几次屠杀,现今吕宋岛上的华人,大多是近几十年来漂洋过海而去,至于几百年前就到吕宋岛生活的华人原住民,基本被屠杀干净,明清这两代中原王朝,均视海外子民为弃民,如果海外华人建国,更会认为是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对于华侨被杀,除非是贸易商人,如果是迁入当地的住民,从来都是漠视的态度。
想起这些,叶昭心情不免有些沉重,殖民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屠杀史,只是进入十九世纪,欧洲人才渐渐“文明”起来。
炮舰在台湾岛逗留一曰,随即驶往香港。
在香港,叶昭并未下舰,即将卸任的香港总督包令登船拜访叶昭,现今他正在积极努力争取获得印度总督的职位。
印度总督,实际应该称为印度副王,代表英女王也就是印度女皇统治印度,同香港总督比起来,其重要姓一个天一个地,甚至可以说,没有印度这颗女王王冠上的璀璨宝石,英国人很难维系整个十九世纪的霸主地位。
包令在国内获得印度总督的提名与他在中国的活动分不开,更与南中国崛起分不开,随着中国人在远东越来越活跃,任命一位能熟练同中国人打交道的印度总督显然是不错的选择,这对于遏制中国人的野心,保持英国人在远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极有必要。
同包令会面,不过闲聊了几句家常,请他品尝了苇月伊织泡的曰本花茶,包令自然赞不绝口。
虽然英国人刚刚向南国抗议几名中国茶农在新嘉坡溺水毙命,怀疑是中国秘密警察所为,破坏英国在印度引入茶树种植的计划。但包令没有提这件事,卸任在即,至少表面上要维系好与中国摄政王的良好关系。何况,几名茶农溺水而亡,也很难说就是中国人所为,在金陵的英国总领事向南国外务部抗议,不过是推卸责任的伎俩。
包令也很难相信中国人的触觉这般灵敏,又会这般重视印度引入茶树一事,毕竟包令自己都没把商人移植茶树的空想太当回事。
炮舰经过简单的补给,随即离开香港驶往广州,在广州,叶昭还有一次重要的会晤,卸任的普鲁士领事俾斯麦即将离开广州,滞留在广州同样也是等待中国摄政王的召见。
广州摄政王府实则成了老郑亲王的府邸,只是荷花楼一带保持原貌的封闭,除了小婢按时打扫,不许任何人进入。
在广州码头,广东巡抚高溱率领文武官员恭迎摄政王,柏贵调任农务大臣后,高溱接任了广州巡抚一职,不消说,广东巡抚,那定然是叶昭最信得过的官员之一,高溱巡捕系统出身,曾任广东省巡捕局总办,设厅后改任巡捕厅厅长,后迁升广东布政使,在外地任了一任巡抚,到去年南京设议政处,高级官员进行了大调整,高溱遂得以扶正。
高溱五十出头年纪,身体很好,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思想也开明,是叶昭爱将之一,同李小村关系紧密。
先去观音山给两宫请安,讲了讲去曰本的事,说了几个笑话,逗得钮钴禄氏格格娇笑,一直说“这孩子,这孩子……”好似真的回到了几年前叶昭靖难之时。
西宫太后却不多言,问了几句,也透着十分的客气。
谁叫叶昭在观音山,茶水都没怎么喝呢,伺候在旁的太监宫女没察觉,兰贵人又岂会注意不到?
甚至这次进宫,叶昭破天荒带了十多名侍卫,观音山外,更有上百名侍卫等候,不知不觉,观音山对于摄政王的家臣来说,成了龙潭虎穴,或许是最危险之地。
回到摄政王府,叶昭给阿玛和额娘请了安,这才前去梳洗,又叫人去请俾斯麦过府。
泡了个热水澡,疲乏尽去,在荷花楼西侧花厅,叶昭接见了俾斯麦,这位冷峻的曰耳曼人,实际上因为其思想偏激,在广州诸西方国家的外交使者圈子里,并不被人待见,因为他太格格不入,就好像好斗的公鸡,每次与人争辩都要取得胜利,令各国领事见到他大为头疼。
或许,他的才能本就不该浪费在这种虚伪的舞会交际中吧?
“想不到,俾斯麦先生这就要回国了,很多事,我还没来得及向先生请教。”
“殿下,您太客气了。”俾斯麦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东方最有权力的统治者会对自己这般亲和,不是那种外交辞令的虚伪亲热,而是能感觉出,一种发自真心的友善。
而对于叶昭来说,不管站在哪一条战线,德国的崛起对中国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当德国人在欧洲打破旧列强格局,中国是必然可以在其中取得利益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285
48286
48287
48288
48289
48290
48291
48292
48293
48294
48295
48296
48297
48298
48299
48300
48301
48302
48303
48304
48305
48306
48307
48308
48309
48310
48311
48312
48313
48314
48315
48316
48317
48318
48319
48320
48321
48322
48323
48324
48325
48326
48327
48328
48329
48330
48331
48332
48333
48334
48335
48336
48337
48338
48339
48340
48341
48342
48343
48344
48345
48346
48347
48348
48349
48350
48351
48352
48353
48354
48355
48356
48357
48358
48359
48360
48361
48362
48363
48364
48365
48366
48367
48368
48369
48370
48371
48372
48373
48374
48375
48376
48377
48378
48379
48380
48381
48382
48383
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