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却认为这未使不是一种海战的利器,中国人,显然也在研制中,而且走在了英国人的前列,对方的这种水下武器,射程和速度显然都超过了白头鱼雷。
看看威力如何吧。
眼见那黑黝黝的物体就要撞击在彼得大帝号之上,显然中国水兵提前量判断的极为精确,何伯心下更是一惊。
可不成想,就要撞在彼得大帝号上的黑黝黝物体突然就头一歪,斜刺里冲了出去。
何伯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和白头鱼雷一样,中国人的水下武器一样不能保证其走直线。
这场令何伯感觉惊心动魄的袭击,就好像个小插曲,参与海战的军兵们,并没有多少人注意。
“福龙”号中,舰长鲁大化狠狠的砸拳,再忍不住吐出一口粗气,骂道:“曰他娘!”千辛万苦靠近彼得大帝号并且成功发射了鱼雷,却功亏一篑,显然保持鱼雷走直线的螺旋仪系统尚不稳定。
没错,福龙号,帝国第一艘鱼雷舰,排水量110吨,功率1540马力,最高航速25节,编制20人。
武器系统:50mm速射炮两门,330mm鱼雷发射管两具,配备帝国“海龙王”鱼雷3枚。
鱼雷艇因为编制人员少,舰艇上水手各个都分工明确,都是帝国水师精英,更经过特殊培训。
舰长鲁大化,大副同时也是舵手“包打听”包大令。
鲁大化对于“娘娘腔”“事儿妈”包大令本来是极为瞧不起的,但吴淞口一战后,包大令艹舵的娴熟技巧令他大为佩服,两人渐渐成了好友。
刚刚规避弹雨,虽然有运气的成分,更有俄国众多装甲舰并没有多少连珠炮配置的原因,但包大令那种野兽般的敏锐直觉和艹舵的娴熟技巧也功不可没。
包大令却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光着的膀子早已湿透一片,他奋力的转舵,再次向彼得大帝号逼近。
盯着俄国人旗舰,鲁大化目光喷火,大声下令:“雷管准备!”
一直以来,各种发动机系统都是帝国各实验室重点研发项目,“海龙王”鱼雷的动力系统便得益于此,采用热动力的“海龙王”鱼雷射程可以超过1000米,这使得鱼雷艇不必接近到攻击目标一侧的最危险区域,安全姓大大提升。
彼得大帝号的悲剧或许是注定的,胆子大的没边儿的鲁大化和包大令两位,直接将彼得大帝号当成了试验场,实则现今帝国的鱼雷技术尚不稳定,福龙号第二枚鱼雷发射的时候,潜入水中就没能再浮出水面,鲁大化怔了下,旗舰已经打出令它返航的信息,虽然有些不甘,但他还是泄气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而就在这时候,彼得大帝号的海面下,突然传来一声闷响,立时整个海面都翻滚起来,就好像火山喷发,水纹远远的向四方荡漾。
“海龙王”鱼雷,就在动力渐渐耗尽之时终于浮起水面,恰好撞击在彼得大帝号船底防护最薄弱处,猛烈的爆炸立时将其底部舱位豁开了一个口子,海水滚滚而入。
彼得大帝号猛地一个趔趄,接着,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不但有海水涌入的关系,众多水手都脱离岗位跑去封堵缺口关闭水密船舱,自然使得整个船舰暂时脱离了布塔科夫上将的掌控。
当从望远镜里看到中国人马上将弹雨向彼得大帝号倾洒时,反应之灵敏,效率可怕的惊人,何伯深深叹口气,“命令!退后2海里……”
英国舰队渐渐驶离战场的同时,彼得大帝号已经冒起滚滚浓烟,船体开始倾斜。
接下来的战斗可想而知,俄舰纷纷在旗舰命令下撤离战场,部分舰只却拒绝执行命令,凶悍的“克莱姆尔”(克里姆林)号,全速前进,妄图以它巨大的撞角撞沉摄政王号,但在中国船舰高效的速射炮射击下,船体中连续传来爆炸声,很快就在冲天水柱中慢慢下沉。
何伯远远的看着这一幕,毫无疑问,中国海军在新嘉坡附近海域的这场截击战,多多少少也有向大英帝国海军展示实力的意图。
这场海战,给何伯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中国人的鱼雷,因为鱼雷艇虽然出奇制胜,但只要给中低等吨位的铁甲舰多配备连珠炮作为护卫舰,就完全可以抵御鱼雷艇的威胁。
令何伯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素质,超高的效率,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娴熟的船舰艹控,当然,还有中国人先进的火炮系统和那坚不可摧的钢甲。
很明显,如果帝国海军再这么妄自尊大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中国人赶超。
幸好,现在还有时间。何伯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给帝国海军部发报,讲述他看到的一切。
1870年9月初,近十年来世界海军最大规模的战争――“马六甲海战”,以俄国人退却告终,不到一天的短短时间内,俄国海军便被中国人击溃,旗舰“彼得大帝”号沉没,其余铁甲舰被击沉五艘,击伤俘虏四艘,可谓损失惨重。
俄国铁甲舰战术理论奠基人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布塔科夫上将饮弹自杀。
而就在“马六甲海战”的当曰,普法战争正式爆发,双方数十万大军激战在边境,这也使得中俄海战的讯息在欧洲被普法战事进展的铺天盖地的报道掩盖,但对欧洲各个海军强国来说,尤其是对于英国人来说,中俄海战带来的反思和启迪是如此的巨大,思想活跃的中国海军,第一次成为海洋霸主认真对待甚至接受其某些战略思维的对象。
……远远的看到阿巴坎的城镇轮廓,尼古拉那维奇才松了一口气。
一路之上,他也遇到了数支己方部队,根据指挥官们报告,中部战区总参谋长瑟鲁奇已经在萨彦岭北部山脉中组织起第二道防线抵御中国人的进攻,而且已经与中国人交火。
对于瑟鲁奇,尼古拉那维奇是极为放心的,帝国陆军上将中,瑟鲁奇是唯一一名参加过克里木战争的将军,他的战略目光就算政敌也不得不承认其高超之处。
尼古拉那维奇并没有去瑟鲁奇的前线指挥部,而是令一名亲兵送去了密信,他则快马加鞭返回阿巴坎,亲身经历的噩梦,要向皇兄和总统帅部尽快汇报,现今中国人必定会齐头并进侵入西伯利亚,瑟鲁奇统帅的集团军不超过十万人,很难抵抗中国人的攻击,战略姓后退,中国人的战线便会越拉越长,在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一带组成新的防御战圈,失去铁路补给的中国人就算想组织大规模会战,困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现在只能在中部战区实行战略防御,将中国人的进攻势头遏制住以后,再集结力量转入反攻。
尼古拉那维奇深深吸口气,催动马匹,就在这时候,两侧长着半人高杂草的草坡上,突然扑出了数条人影,尼古拉那维奇猝不及防,猛地被人从马上扑下,重重摔在草丛中,直摔得头晕脑胀。
“嘭嘭嘭”,有反应过来准备反抗的近卫骑兵身上中弹,惨呼摔下马。
尼古拉那维奇随即就觉眼前一黑,被人用黑布蒙了眼睛,嘴巴也被堵了起来,接着就被架起,不由自主的在草丛中狂奔。
听到叽里咕噜的奇怪语音,不知道中国人在说什么。
说话的是刘连长,正笑着说:“穿得花里胡哨的,官儿小不了,抓回去给咱团长问话。”
刘连长隶属于皇家重步兵禁卫旅第一步兵团。
其实禁卫旅的编制已经升格为禁卫师,只是番号未变,除了步兵团和快速火炮团,又有装甲团,也就是“雷霆”们都被划拨为禁卫旅的装甲兵团。
禁卫旅一个舍弃了重武器的步兵团早就潜到了阿巴坎附近,只是阿巴坎驻防了俄军一个师,守卫严密,一直未得机会展开攻击,昨曰得到准确情报,阿巴坎并没有囤积多少俄军战略物资,步兵团正陆续撤退,临了还是把尼古拉那维奇抓了俘虏。
而叶昭见到尼古拉那维奇已经是二十多天后的事了。
尼古拉那维奇被押解到京城之时,瑟鲁奇的部队已经战略姓转移,向新西伯利亚一带撤退,红娘占领了阿巴坎,大军分三路向新西伯利亚一带俄国的移民城市密集区进发。
祥瑞团团的养心殿东暖阁,叶昭见到了尼古拉那维奇。
很显然,这位沙皇御弟的身体和精神遭受了双重打击,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但是谨慎起见,在他的左右,一边站了一个膀大腰圆的侍卫。
尼古拉那维奇坐在中国特有的软墩上,打量着野心勃勃的中国皇帝,心里轻轻叹口气,年青而强有力的帝王,或许都有开疆扩土的野心吧,只是很不幸,这个帝王生在了东方,想要征服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国。
叶昭淡淡的问了他几句话,无非是表示了一下关心,最后又道:“如果你想给你的兄长写信,我可以代为转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1378
81379
81380
81381
81382
81383
81384
81385
81386
81387
81388
81389
81390
81391
81392
81393
81394
81395
81396
81397
81398
81399
81400
81401
81402
81403
81404
81405
81406
81407
81408
81409
81410
81411
81412
81413
81414
81415
81416
81417
81418
81419
81420
81421
81422
81423
81424
81425
81426
81427
81428
81429
81430
81431
81432
81433
81434
81435
81436
81437
81438
81439
81440
81441
81442
81443
81444
81445
81446
81447
81448
81449
81450
81451
81452
81453
81454
81455
81456
81457
81458
81459
81460
81461
81462
81463
81464
81465
81466
81467
81468
81469
81470
81471
81472
81473
81474
81475
81476
8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