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了,我是不会放过你的。”冷羿拿过他们两的腰带,把两人都捆了起来。
何黑脸道:“真凶抓到了,怎么办?”
冷羿对何黑脸和鲁大嫂道:“你们两个马上去衙门报案,把捕快领来,我和我娘子在这里守着尸体的两个犯人。”
何黑脸道:“那……,那些珠宝,怎么办?要不要我带去衙门交给他们。”
“不用了,你放心,珠宝的数目我们都看过的,等衙门的人来了,我会当场拿出来点清,交给衙门。找到这个吐蕃人的亲戚之后,把东西转交给他们。”
转交?谁相信你呀!何黑脸心想,你难道不会等我们一走,就带着珠宝跑吗?那么值钱的东西,傻瓜才会守在这里等着交给衙门。但是,打又打不过他,也只能听他的了。当下,留了一把弓箭给冷羿他们防身,带着妻子鲁大嫂,连夜赶往县城。
随后几天,老刘头和薛四娘不停哀求冷羿放了他们,冷羿置之不理,两人也有闭嘴了。反正还有两头狼的狼肉,还有干粮,够他们吃的,不用出去打猎,就在山洞看守着两个犯人。
四天后,衙门的董师爷、武捕头带着捕快、仵作赶到。冷羿把两人叫到一边,取了面具亮出本来面目,两人大惊,赶紧见礼。
冷羿把经过说了,把案子作了交代,叮嘱两人不可泄露他们的行踪,说他还要带着娘子,继续微服私访。两人忙答应了。
冷羿戴上面具,当着何黑脸和鲁大嫂他们的面,把珠宝点清,交接给了董师爷他们。同时,组织大家再次进行了搜索,想找到那颗九眼石珠宝。但是,最终还是以失望告终。
这几天,他已经问了薛四娘,得知流放所还有家人,便让武捕头派人把猪尾巴送回流放所,而薛四娘和老刘头,需要对新罪进行审判之后重新作出新的判决。
交代好之后,捕快们抬着尸体,押解着犯人,返回县城去了。
冷羿和卓巧娘继续留在了这个山洞里,这里方圆百余里都没有人家,是最好的隐蔽地。武捕头他们又留了一些干粮,足够他们吃一段时间的。
两人在足足在山洞里呆了一个来月,其间,多次去悬崖攀爬锻炼,卓巧娘已经从原先的只能让冷羿吊上去,变成了自己可以学着攀爬一些不太陡峭的地方了。同时,对攀岩也不再害怕。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所以的积雪的渐渐熔化了。
冷羿估计,杀手已经知道了东西不在他这里的消息,应该不会再来行刺他了。这才带着娘子卓巧娘准备下山返回县衙。
在他们走出山洞,路过先前猪尾巴堆雪人那里时,卓巧娘突然咦了一声,指着一个弯弯曲曲的老松树的树干道:“那时什么?”
冷羿抬眼一看,也咦了一声,只见一颗拇指大小满是孔洞的宝石,正端端正正摆在树干上!
冷羿拿起来一看,喜道:“这应该就是那个吐蕃人达玛嘎遗失的那颗九眼石珠宝!怎么会在树干上呢?”
原来当时猪尾巴手里抓着这颗宝石的时候,他不知道这些好看的小石头有多值钱,所以随手抓起一捧雪,捏成一个雪个团,打雪仗时,正好砸在这棵松树上的积雪了。当时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在地上,而忽视了检查树干上的积雪。所以,都没有找到。春暖花开,积雪融化,这才露了出来。
(未完待续)
------------
第137章 扶助粮
卓巧娘拿着那九眼石,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半天,道:“官人,那吐蕃人已经死了,这东西怎么还给他亲人呢?”
冷羿道:“得回去看看衙门是否已经找到了他的亲戚,找到了,再一并还给他们。”
冷羿从山上回来的路上,尽量走村入户,同时,去掉自己的面罩,以真面目进行视察,很多村民都去给他拜年,所有都认识,见他来微服私访,都非常的感动。表达了他们对冷羿的感激之情。
这时候,全县已经全面进入春耕,因为有了那批耕牛,解决了村民的大问题,所到之处,土地差不多都已经翻耕,并插秧了。
每到一处,冷羿都要召集村民座谈,而且不要里长和大户参加,了解民情,了解村里穷苦百姓的情况。村民们看见里长和大户都不在场,一个个畅所欲言。冷羿了解到了很多他根本想不到的情况。
总体感觉,因为大宋刚刚建国不久,由于长期的战乱,百姓大多很苦,真正大富大贵的不多。所以,他面临的,是如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如何解决平衡贫富差距问题。而这,不是他的专长。
在走访中,冷羿也很注意问计于民。但是,这些穷苦百姓没有什么文化,从小到大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除了种地,别的什么都不会。而对于做生意,又是天生的抵触,但是,巴州阴陵又是山高水深的穷困山区,耕地本来就很少,单靠耕地,要想全面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简直太难了。为此,冷羿一直心情沉重。
数曰后,他带着娘子卓巧娘,终于回到了县城衙门。
回到内宅,冷羿立即就发现有人进来并且翻动过。他赶紧来到后花园,察看埋藏的那几具尸体,经过检查,没有发现翻动的迹象,显然,潜入者进入衙门寻找他,但是没有发现他埋藏在后花园的那几具尸体。
他又检查了那些证明有人进入的痕迹,发现有一层浅浅的灰,证明时间比较久了。那之后,再没有来过,心中稍稍平定。
主簿和董师爷、武捕头都来汇报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武捕头他们没有能找到那个吐蕃人的亲属。因为宋朝时的吐蕃,已经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政权,那人又是个游商,不知道究竟来自哪里,阴陵县城也有少数吐蕃来得商人和移民,武捕头组织他们进行辨认,没有一个人认出他究竟是谁。
这件事也就只能悬着。冷羿吩咐把那些珠宝放在衙门银库里,将来如果找到死者亲属,再退还给他们。
而那颗九眼石,因为当时并没有发现,加上卓巧娘很喜欢,所以冷羿也就没有拿出去放在仓库,而让卓巧娘自己玩赏,等到找到死者亲属,再一并归还。
经过这次走乡串户走访了解,冷羿发现一些特别穷困的村民已经出现的断粮,他原来预想的夏天秋天才开始的常平仓的工作,看来要提前开始了。
冷羿马上让户部在全县各村寨张贴告示,宣布知县平价售粮的事情。仅限于春节得到衙门救济的那些穷苦百姓可以买。那时候,他已经对全县的大户人家作了登记,这些人不能购买。以免他们买走了,囤积居奇。
这时候,断粮的还不多,但是,这时候断粮的,又恰恰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家。冷羿现在等于是赊销,将来秋收打了粮食再归还,同时加收一份利,这比那些大户的五分利要地得多,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那些断粮的和即将断粮的人家,都来县城衙门找冷羿直接购买。
冷羿让董师爷负责这件事,自己经常到现场察看,便每天检查帐目。他之所以麻烦一点,自己亲自办理这件事情,就是担心出现王安石青苗法那样,被下面的官吏暗自动手脚,本来是一件好事,结果成为祸害百姓的坏事。
一个多月之后,他原先购买的粮食,差不多已经卖光了。毕竟,全县穷苦百姓太多,而现在,还没有进入夏季,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青黄不接最困难的时候。现在粮食就已经告罄,等到那时候,又那什么来接济百姓?
冷羿决定去巴州,找知府想办法。
经过两个多月调养,丫鬟草穗已经能下床干活了,但是因为久病初愈,身子太弱,一些重活还是干不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风平波静,冷羿确定刺客已经不会再找自己麻烦。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这次去巴州,除了带着董师爷,还是把卓巧娘和丫鬟草穗带上了。同时,还带了武捕头和两个捕快。
来到巴州,冷羿他们还是住在阴陵客栈。
安顿好之后,冷羿立即在巴州最好的酒楼订了一间雅座。然后带着董师爷,拿了一些土特产,来到知府衙门廖知府府邸拜访。他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救济粮的问题。而这种事情,虽然是公事,但是,众所周知,很多情况下的公事,都是要靠私人关系来办理的。当然,还要吃吃喝喝。
冷羿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仅带了土特产,还准备了请柬,请了廖知府和知府衙门负责钱谷的同知和户房、粮仓的司房。也就是把知府衙门主管钱谷的主要领导都请了。
廖知府还是很给冷羿面子的,不仅亲自参加,还指示所有请到的幕僚都要参加。这些幕僚就算是不给冷羿面子,也不敢不给知府大人的面子,都坐着轿子,来到了酒楼。
酒宴之上,冷羿挨个敬酒,又请了歌女献歌献舞。然后,适时地说了他们阴陵县面临的境况。廖知府等人都非常仗义地拍板定了,给阴陵县加拨一笔救济粮,用来接济那些青黄不接的百姓。
冷羿把自己正在作的加收一分利的做法说了,想用这笔粮食也这样处理,而不是直接无偿救济赠送,这样,有进有出,才能细水长流。
廖知府他们都喝大了,对冷羿这说法也都连声说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5517
45518
45519
45520
45521
45522
45523
45524
45525
45526
45527
45528
45529
45530
45531
45532
45533
45534
45535
45536
45537
45538
45539
45540
45541
45542
45543
45544
45545
45546
45547
45548
45549
45550
45551
45552
45553
45554
45555
45556
45557
45558
45559
45560
45561
45562
45563
45564
45565
45566
45567
45568
45569
45570
45571
45572
45573
45574
45575
45576
45577
45578
45579
45580
45581
45582
45583
45584
45585
45586
45587
45588
45589
45590
45591
45592
45593
45594
45595
45596
45597
45598
45599
45600
45601
45602
45603
45604
45605
45606
45607
45608
45609
45610
45611
45612
45613
45614
45615
4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