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克武看着眼前的两个年青人,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悲凉,自己堂堂上将曾几何时沦落到如此地步,迎接自己的居然只是两个年纪轻轻的军官,当年自己督军四川带甲数十万,所到之处无不前呼后拥,而如今的场面…。
看看身后的部队,熊克武心情复杂的向庄继华和杨剑峰说:“多谢大本营诸公,也多谢朱司令。”然后向身边的副官说:“进城吧。”
熊克武在接到孙中山的信后,在滇黔两省交界处犹豫了很久,到广州就意味着寄人篱下,需要看人脸色,可是不到广州,云南唐继尧屯驻重兵于滇黔边界,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嘴馋就把自己这点人马给吞了。再说就算他不吞,贵州贫瘠,根本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
随着孙中山在燕京病重,唐继尧通电宣称有意下广州接任大元帅,熊克武立刻敏锐的察觉到危险,唐继尧下广州肯定不会留下自己这支部队窥视他的老巢,所以走之前必定先拿自己开刀,他当机立断率领部队离开滇黔边界,沿黔桂边界经湖南南部进入广东。
在进入广东前,熊克武再次犹豫,孙中山已经死了,现在的大本营是否还会接纳自己呢?他拿不定主意,所以他派喻培隶到广州,可时逢刘杨叛迹已露,廖仲恺本着多分力量胜利把握更大的打算,热情接待了喻培隶,请他回去告诉熊克武,请他立刻出兵,与朱培德合兵一处,参加平叛,喻培隶回去向熊克武报告后,熊克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在他看来滇军的战斗力不弱,大本营要平定杨希闵代价肯定不小,如果等他们两败俱伤时,自己再择优加入,获得利益岂不是更大,可他没想到,仅仅三天杨希闵就完了,数万雄师灰飞烟灭,而他也落得鸡飞蛋打。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痛痛快快的加入平叛,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般冷清,熊克武不禁在心里埋怨自己。可谁知道杨希闵会败得这么快,这还是自己知道的那个杨希闵吗?当初在四川和自己率领的川军打得难分难解,好不容易才把他们赶回云南,怎么才几年功夫就变成窝囊废了。唉,人算不如天算,是天不助我呀;熊克武又在心里安慰自己道。
熊克武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下进入广东连山。他没注意到,在城门迎接自己的那个年青的少校一直在观察他和他的幕僚、他的军队。
庄继华来连山是奉蒋介石和廖仲恺的命令来的,目的就是观察熊克武,同时与熊部官佐接洽,看看他们有什么反映,特别是思想动态。之所以派庄继华来,是因为蒋介石对熊克武来广东的目的非常怀疑。
东征攻克兴宁时,在林虎的司令部查获熊克武的副手但懋辛写给林虎的信,平定刘杨叛乱时,在杨希闵的司令部又查获熊克武写给杨希闵的信,同时据埋在杨希闵司令部的内线的情报,杨希闵叛乱前,熊克武的代表喻培隶曾经与他进行数次密谈,具体内容不知。
掌握这些迹象的蒋介石本力主拒绝接纳熊克武,可廖仲恺认为当初总理已经同意接纳熊克武,熊克武才率部前来广东,查获的两封信虽然言语嗳昧,却难以以此作为罪证,还是应该接纳熊克武,在他来了之后我们再查其言观其行。蒋介石最后妥协了,不过他推荐庄继华为大本营代表,前去迎接,廖仲恺开始还感到有些轻慢,可是重要的军衔高的人物都不愿在这个时候离开广州,不重要的军衔低的人物,他们又不相信他的判断,想来想去,廖仲恺最后还是选择了庄继华的能力。由于连山是朱培德的防区,按照惯例他也应该派出代表,可他正努力争取能在广州分杯羹,没心思应付,干脆就命令驻连山的部队最高长官当他的代表。
熊克武进入连山时,大本营行辕里,孙夫人宋庆龄回到广州依然居住在这里,今天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们齐聚一堂。宋庆龄还没从孙中山去世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她平静的看着坐在前面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宋子文等人。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一个女人对国家大事也不是很明白,加上先生走后,我身体一直不好,我还是休息一段时间为好,你们都是先生的左膀右臂,先生走了,该怎么作他以前也说过,列明了商量办吧。”
“总理没有指定继承人,本来展堂是代理大元帅,总理去世应该由他接任,可党内同志有不同意见。”伍朝枢为难的说道。
屋里气氛凝重,宋庆龄也不敢轻易表达意见,轻轻的说:“有党章在,应该按照党章办。”
“夫人说得对,总理创建了这个党,制定了党章,我们作为总理的学生就应该按照党章办。”蒋介石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也知道他们为什么为难,他明白不管怎么样,现在还轮不到他来接替孙中山的位置。
“总理去世前对成立国民政斧有什么具体指示没有?”胡汉民问道,他的心中有些不满,本来他是代理大元帅,孙中山去世后,自然应该由他接位,可没想到,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等人就是不提这个,邹鲁、伍朝枢虽然有心帮忙,可是他们的力量太小了。
收复广州后,宋庆龄回来前已经开过两次会了,可是接任总理的人选始终不能确定下来,邹鲁提出由胡汉民接替大元帅,可是在中央全会上表决时就是通不过,所以胡汉民头上的代字始终拿不下来。
国民党上下都知道孙中山的接班人不出三个人之外: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特别是前两人,胡汉民和汪精卫都是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胡汉民在孙中山北上时出任代理大元帅,在任期间领导了东征和平叛;而汪精卫呢,是总理遗嘱的起草人,也是很多青年人心目的偶像;二人资历难分上下;二人唯一的差别在两人的政治观点大相径庭,汪精卫对三大政策是鼎力支持;胡汉民却[***]颇有微词,对[***]戒心颇重。
广州城内三大焦点:滇桂军留下的财税、成立国民政斧、孙中山的接班人;吸引了广州各派的全部注意力,相比之下第一问题还好说,谁的兵在广州谁就拿滇桂军留下的财税;而另外两个问题才是广州目前的焦点。奔走联络,暗室交易,广州的政治生活顿时丰富起来。
也就是同一天,英国巡捕爱伏生摸摸嘴上的两撇胡子,褐色的眼珠冷冷的看着巡捕房门外千多抗议者,“一群肮脏的猪。”盎格鲁撒克逊人创造的世界次序是不容挑战的,对这些野蛮人只能用一种方法才能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铃…铃…”办公桌上的电话响,爱伏生离开窗前,抓起电话,“yes,sir,yes。我会给他们个教训的。”说完他放下电话,嘴角流露出一丝冷笑,拿起帽子盖在他几乎已经秃顶的脑袋上,然后整整警服,带着惯有的骄傲出门走出他的办公室。
巡捕房门口头上裹着厚厚头巾的印度巡警正紧张的举枪瞄准门外的示威者,爱伏生走到这些印度人身后一股浓烈的酸味通过嗅觉系统闯进他的大脑,可是极度兴奋的脑神经没有发出以往的那个厌恶信号,发出的是另一种信号,嗜血。就像非洲草原的上的豺狗、秃鹫,一种生来对血腥的向往。
“ready,”所有枪口向上抬起。
“fire”
火焰从枪口喷出,抗议人群倒下一遍,剩下的人在惊慌中四散而逃。
爱伏生冷冷的笑了。
这才是与这些下等人的对话方式。
让他们记住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世界。
肮脏的野蛮人就应该接受高贵的白人的统治。
血会告诉他们,血会让他们明白,大英帝国的利益不容侵犯。
可是爱伏生不知道,所有西方人都不知道,中国人从来不怕死,中国人信仰的是舍生取义,中国人信仰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人信仰的是虽千万人吾往也;百年屈辱在中国的土地上早已经是遍地干柴。
黄浦江畔的枪声迅速传遍全中国,血没有吓到中国人,更多的中国人站了出来,大革命的风潮席卷中华大地。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夺军(一)
上海的抗争震动了国人本已有些麻木的心,广州率先发起支持上海工人、学生的运动,在[***]广东区委领导下,广州各工厂发起支持上海工人、抵制英国产品的运动,中山大学,广州师范学校、广州政法大学等学校学生相继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广州工人经过酝酿之后,发起支持上海的工人的罢工,华资工厂罢工一天,英资工厂则是持续罢工,于上海罢工同步。
抵制英国商品和英资工厂罢工使英方恼怒万分,向大本营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大本营制止目前的广东的反英行为,否则大英帝国不会容忍此等事件的蔓延。随着外交照会到来的是二十余艘英法美军舰,这些军舰就停泊在白鹅潭,炮口直指广州城。
英国照会送到大本营负责外交的陈友仁手中,回复这样的照会按照常理应该由最高负责人亲自定夺,可是现在胡汉民不知道该怎么办。
事态的发展使国民党中央有些准备不足,本以为数千里之外上海发生的事情在广州引起些反应是正常的,没想到抗议的规模越来越大,走上街头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商家主动互相串联准备罢市。
面对这样的情况胡汉民决不敢轻易下令接受英国的要求,但白鹅潭的军舰又是现实的威胁,他也不敢轻易拒绝。
“友仁,你是负责外交的,你对这个照会怎么看”胡汉民思前想后感到不好办,于是先征询陈友仁的意见。
“威胁,讹诈;这是英国的威胁和讹诈,应该予以拒绝。”陈友仁毫不含糊的回答道,他是在1918年才开始追随孙中山的,可由于他对国际事务的熟悉很快就曾孙中山的重要助手,不但代表孙中山参加了巴黎和会,还参与了孙越会谈,成为孙中山在外交上的重要助手,孙中山的致苏俄遗书也是他起草的。
前世在孙中山去世后,陈友仁还留在燕京一段时间,不过你是有了些微改变,陈友仁的人生旅途也有些微改变。孙中山去世后,他在燕京《民国曰报》上发表了几篇反对奉系媚曰和穷兵黩武的文章,让张作霖大为气恼,被迫回到广州,回到广州就被一致推举为外交事务的负责人。
“你说他们会不会真的开炮。”威胁,讹诈,胡汉民当然知道。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英国人会不会发动进攻。
“这,不好说,不过不管他们开不开炮,我们都应该拒绝这个照会,这涉及国家最基本的权力。”陈友仁答道。
胡汉民感到很失望,他对外交不熟悉,对国际法更是陌生。
看到胡汉民的样子,陈友仁感到有必须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国家的基本权力。
“国家的基本权力是保障国民的安全,读力处理国内事务;此次事件是由于上海巡捕枪杀我国国民导致的,因此能否解决,完全要看上海事件的解决,上海解决了,广州也就解决了。”
“那如何回复呢?”
“当然是拒绝。”
胡汉民摇摇头,感到就这样回复不妥,他想想还是不要只听陈友仁的意见,于是他叫进秘书,让通知汪精卫、廖仲恺、邹鲁、伍朝枢、谭平山下午开会,讨论如何回复英国照会;犹豫片刻又加上军事部长许崇智和卫戍区司令蒋介石,要真的打起来,军人会怎么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0554
150555
150556
150557
150558
150559
150560
150561
150562
150563
150564
150565
150566
150567
150568
150569
150570
150571
150572
150573
150574
150575
150576
150577
150578
150579
150580
150581
150582
150583
150584
150585
150586
150587
150588
150589
150590
150591
150592
150593
150594
150595
150596
150597
150598
150599
150600
150601
150602
150603
150604
150605
150606
150607
150608
150609
150610
150611
150612
150613
150614
150615
150616
150617
150618
150619
150620
150621
150622
150623
150624
150625
150626
150627
150628
150629
150630
150631
150632
150633
150634
150635
150636
150637
150638
150639
150640
150641
150642
150643
150644
150645
150646
150647
150648
150649
150650
150651
150652
1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