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继华含笑点头:“只要夫人答应,阿淑可以随时带孩子过来。”

    回家的路上,庄继华的心情极其愉快,沿途哼着歌,丫丫和沫沫不时一同和唱,车厢里洋溢着欢快。

    张自忠的葬礼隆重而庄严,当载着他遗体的船到达朝天门时,渝城二十万民众齐集码头,蒋介石亲自登船,伏棺大哭,蒋介石、何应钦、陈诚、冯玉祥、龙云、徐永昌抬棺,在新建的精神堡垒(即今天的解放碑)广场公祭,会场庄严肃穆,花圈如海,灵幡在寒风中飘荡。

    蒋介石亲自主祭,宣读张自忠将军一生功绩,通电全军表彰,林森宣读国民政斧主席令,将张自忠将军牌位列入国民政斧忠烈祠,位列一等。

    “….,张荩忱将军,以及所有在这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将士,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丰功伟绩!千百年后乃将为后人拜祭!”

    白须飘飘的林森,激动热泪长流,他甚至根本不管流下的眼泪,领头振臂高呼抗战到底,二十万人齐声合应,连庄继华都被感染,振臂高呼。

    忠烈祠是在抗战开始后,国民政斧通过决议,要求各县修建忠烈祠,将在东征北伐剿匪中阵亡将士的牌位放置其中,但主要是安放抗战阵亡将士,而将级军官将进入国民政斧忠烈祠,此前的王铭章、李家钰等人均进入国民政斧忠烈祠。

    张自忠的灵台在精神堡垒设立三天,数十万民众从各地赶来,向将军告别,**在第三天,原定公祭结束之前,蒋经国亲自率领三青团总部和西南联合大学救国会同学在灵前宣誓。

    “我们向前辈英灵宣誓,坚持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重建中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们宣誓!为国家!为民族复兴流尽最后一滴血!”

    几千个拳头高举,几千张年青的脸,洋溢着热血激动。

    蒋经国宣誓完毕后,正要宣布誓毕,从队伍中冲出两个年青人,他们迅速跳上祭台,拉开一张横幅,蒋经国定眼一看,上面几个血红的大字: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同学们,张将军走了,但张将军的事业还没成功!我们,我们身为中华青年,应该接过他的枪!不能再躲在学校,躲在课堂,我们应该拿起枪,上前线去,去消灭那些强占我们家乡,杀害我们父母,欺负我们姐妹的倭寇!同学们,到前线!”

    “君不见,汉中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歌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渐渐的从参加宣誓的学生们扩展到附近观祭的市民,数万人齐声高歌,歌声在市区上空凝聚回荡,久久不散。

    蒋经国站在祭台上,宣誓会突然发生变故,他有些发呆,不知道该怎么作,高昂的歌声将他惊醒,两个同学几步走到他身前,将手中的血书交给。

    “蒋主任,我们要求参军!”

    蒋经国定定心神,伸手接过来,正要开口,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个声音:“好,蒋主任会向中央汇报,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

    (未完待续)
------------

第三节 重起(十)

    杨永泰从下面上来,看到他,蒋经国立刻明白,他马上就说:“你们放心,我会把你们的要求转告军事委员会。”

    两个学生闻言兴奋的挥动手臂,台上台下口号响成一遍,杨永泰在蒋经国身边低声说:“民心可用。”

    蒋经国的轻轻点头,散会后,他立刻赶到黄山官邸,向蒋介石汇报了今天的情况,同时提出建议:“父亲,古人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应该顺应民心,全国各地有适龄学生数十万,一旦招兵可立得数十万兵员,如此既可满足军队需要,也可满足同学们的愿望,两相适应。此外,我建议在学籍上做出规定,凡参战同学,保留学籍,待战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蒋介石非常满意,他看着蒋经国的目光充满赞赏,蒋经国这个建议非常完善,特别是最后这点,解除了大多数学生的后顾之忧。

    “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动员三青团代表,在参政会上提出个动议,”蒋介石说完后,又把陈布雷叫来:“布雷先生,通知张自忠将军治丧委员会,公祭延长三天。”

    蒋经国随即明白,蒋介石的思虑比他更全面。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从各地赶来的三青团员,农会会员,工会代表,各级党部,在救国总会领导下,一批接一批来到灵前宣誓。整个大后方掀起了一股参军上前线的热潮。

    参政会以最快速度公布知识青年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参军的青年学生保留学籍,抗战结束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开始学习。

    这个规定得到所有青年学生的欢迎,随即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一股参军热潮,从温暖的南国广东,到黄土漫天,驼铃优雅的的西北,一批批学生走出校园,穿上军装。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国民政斧军事委员会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委员会,蒋介石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专司知识青年从军。一队队学生开进军营,两个月下来,居然有三十万知识青年加入军队,整编部队需要的兵员立刻得到解决;史迪威从缅甸飞到渝城,要求将这批在中国士兵中算高素质分到远征军。蒋介石拨出十万人到远征军,剩下的二十多万,另外拨给机械化军五万,剩下的蒋介石决定成立青年军。

    青年军总兵力十五万,全军整编为十个师,任命罗卓英为青年军训练总监,蒋经国为青年军政治部主任,第五战区划给四个师,九战区四个师,第八战区两个师。五、九战区设立训练分监,由青年军总部指派。

    庄继华在参加了张自忠下葬仪式后,便到绵竹检阅机械化军。正在整编的机械化军集中了中国目前最好的武器装备,主战坦克为t34和t28,其中t34坦克三百辆,t28坦克四百辆,支援火力,除了自行火炮外,蒋介石甚至将军委会直属的五个火箭炮营也划拨给机械化军,全军总兵力六万人(划拨的知识青年不算)。

    训练场上发动机轰鸣,尘土飞扬,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一辆坦克灵活的爬上山坡,驶过独木桥,“轰”,炮口爆出一团火光,炮弹准确的击中远处的目标。

    “不错。”庄继华放下望远镜转身对徐庭瑶说,徐庭瑶也满意的笑了笑,旁边的美国顾问丹尼面无表情,几个人走出掩蔽部。

    一会儿,坦克轰轰的开到掩蔽部外,顶盖打开,从里面爬出来一个年青军官,他从坦克上跳下来,快步跑到庄继华面前。

    “报告,中山坦克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蒋纬国少校前来听候命令。”

    听到这个名字,庄继华稍微楞了下,随即上下打量蒋纬国,蓝色的坦克兵服有些皱,皮帽子紧紧的带在头上,但这张脸却与蒋经国相差很大,神情也不同,更加桀骜不驯。

    “少校,你对你的驾驶技术怎么评价?”

    “优秀。”蒋纬国毫不犹豫的吐出两个字:“卑职在德国受训时,驾驶技术就是优秀。”

    “嗯,”庄继华点点头,以德国人的刻板认真,他能在德军中获得优秀的考评,没有几分真本事是不行的:“我们的坦克和德国坦克相比怎样?”

    “t34是一款优秀的坦克,比我见过的所有德国坦克都好,t28比较差,比不上ausfd型坦克,更不肖说pzkpfw4,装甲薄不说,火力还很弱。”蒋纬国答道。

    庄继华漫不经心的走过他身边,看着远处停着的一排坦克,蒋纬国转身看着庄继华的背影,他的心情有些紧张,在德国他就听说过这个人,回国后又在哥哥那里听说了这个人的很多事,他们现在的训练大纲就是这个人制定的,现在面对这个人,他的心情禁不住有些忐忑。

    “少校,你如何评价你的部下。”庄继华转过身突兀的问出一个出乎蒋纬国意料的问题。

    蒋纬国心中一紧,他忽然意识到,庄继华并不看重他的身份,以往不是没有高级将领来绵竹观看,其中包括陈诚在内,他们见到他之后,大多是随意的问上几句,夸奖居多。今天的庄继华显然与他们不同。

    蒋纬国略微沉凝下,然后大声说:“卑职认为他们还不是合格的坦克兵,卑职此前在德国受过训,德国坦克兵一般都要经过三年训练才能上战场,我的部下还不到一年。”

    “你太理想化了,我们没有三年的时间,你们最快可能在一年内上战场,只有用更严格和更刻苦的训练来弥补,你对你们的战术训练怎么评价。”庄继华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4422 144423 144424 144425 144426 144427 144428 144429 144430 144431 144432 144433 144434 144435 144436 144437 144438 144439 144440 144441 144442 144443 144444 144445 144446 144447 144448 144449 144450 144451 144452 144453 144454 144455 144456 144457 144458 144459 144460 144461 144462 144463 144464 144465 144466 144467 144468 144469 144470 144471 144472 144473 144474 144475 144476 144477 144478 144479 144480 144481 144482 144483 144484 144485 144486 144487 144488 144489 144490 144491 144492 144493 144494 144495 144496 144497 144498 144499 144500 144501 144502 144503 144504 144505 144506 144507 144508 144509 144510 144511 144512 144513 144514 144515 144516 144517 144518 144519 144520 14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