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微微摇头,显然他不赞成尼赫鲁的意见:“尼赫鲁先生,我长期从事军事活动,不过我不认为你们的机会在消失,相反,如果和平到来,你们的机会会更大。”

    尼赫鲁有些惊讶,他与真纳交换个眼色,真纳疑惑的问:“委员长先生,我不太明白。”

    “从世界大势来看,民族读力是世界潮流,不可阻挡,”蒋介石严肃的说:“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和英国要面对曰本德国的威胁,战争结束后,我想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可以给贵党提供更多的支持。”

    尼赫鲁轻轻松口气,他听懂了蒋介石没有明说的意思,现在是战争时期,中国和美国除了在道义上支持印度外,不会提供更多的支持,但战争结束后,共同的敌人消失了,那时情况便不一样了,中美可以给英国施加更大压力。

    “读力运动是阶段姓的,我们在追求民族读力和自由的道路上也曾遭受无数挫折,我们的经验是坚持,不放弃,一步一步的来,最终我们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尼赫鲁和真纳同时点点头,蒋介石这又是暗示他们,不要急于一下就得到读力,可以和英国谈判,给出读力时间表,那么就算取得阶段姓胜利。

    双方的谈话始终非常融洽,蒋介石说服了尼赫鲁和真纳,暂时不要与英国对抗,双方谈判,以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尼赫鲁接受了蒋介石的建议,但交给蒋介石一份文件,希望蒋介石能在三国首脑会议上宣读。

    这个要求让蒋介石有些为难,因为三国首脑会议是规定了议题的,这个会必须获得成功,如果丘吉尔坚持反对,那么很可能会影响会议结果。

    “好,我接受。”蒋介石思前想后决定还是接受,缅甸代表要跟随中国政斧代表团去开罗,如此拿出一天时间来讨论殖民地民族的诉求,也没有什么。

    蒋介石接受之后,尼赫鲁和真纳的神情更加轻松,尼赫鲁说:“委员长阁下,我们希望,三国首脑会议,能发表一个关于殖民地民族读力的宣言。”

    这个问题是在不好保证,蒋介石神情凝重,宋美龄这时插话:“尼赫鲁先生,我们可以设法在首脑会议上宣读这个声明,但我们不能保证首脑会议能发表这样个声明,毕竟丘吉尔也会参加会议。”

    “我们能理解,”真纳点头答道:“我们只是希望阁下能尽力促成这事,对此我们会终生铭记委员长和中国人民的友谊。”

    宋美龄还想说什么,可蒋介石却挥手打断她,断然说道:“好,我收下,我一定尽全力促成。”

    尼赫鲁和真纳大喜,来之前,他们对这个要求最没把握,可没想到事情居然如此顺利,蒋介石几乎接受了他们的全部请求。

    西南开发顺利推进,中国对外界的依赖远不如前世那样强,随着贵州开发成功,四川云南深入进行,国内工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能满足全部军队60%的要求。直接反应在战场上,就是两次缅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鄂北会战的连续胜利,国内光复武汉、郑州,东南亚光复仰光,重新打通滇缅线。

    这一系列胜利,让蒋介石的信心空前强大,他不再对美国或英国完全唯唯诺诺,有意识的开始按照中国利益来引导国际事务。

    也正是这种信心,他今天接下了尼赫鲁的要求,要在三国首脑会议上,为印度说话,为殖民地民族说话,要促成首脑会议通过一个关于殖民地民族读力的声明。

    (未完待续)
------------

第四节 九天之上(八)

    接下来的两天,蒋介石夫妇在国大党领袖的陪同下游览了新德里周边的名胜古迹,印度同样是文明古国,周边名胜古迹无数,这些名胜古迹主要是宗教,蒋介石夫妇这才发现,印度宗教之多,简直数不胜数,不过大致分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这些教派下面还有分支,这些分支多如牛毛,供奉的神也多如牛毛,连尼赫鲁都搞不清。

    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张道藩居然对这些却非常清楚,如数家珍,在尼赫鲁等人面前大大露了把脸,也让蒋介石宋美龄惊讶万分。

    蒙巴顿在总督府宴会之后,就没再露面,缅甸的事已经不是他所能管的了,这已经提交到开罗首脑会议,由双方政治领袖来决定。

    在这些游览中,蒋介石进一步说服了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同意在战争期间支持盟国反法西斯战争,不与英国政斧作对,不过他们也要求尽快释放甘地,这点上蒋介石也同意了。

    在印度盘桓五天后,蒋介石乘上去巴格达的飞机,然后转到开罗。当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时,蒋介石饶有兴趣的打量下面的城市,黄蒙蒙的漫天黄沙,看不清下面的景象。

    开罗,中东最著名的城市,有记载的历史超过了世界任何一座城市。沙漠就在离城几十公路的地区,尼罗河穿城而过,沿河两岸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每到晚霞降落,便传来清扬的钟声和祈祷。

    一座座金字塔沉默的矗立在漫天黄沙中,狂风刮过,黄沙漫天飞舞,露出下面青色的岩石。金字塔庄严而沉默的守护着这遍土地。

    从远处开来一队轿车,车头飘着各色旗帜,轿车在金字塔下停下,侍从立刻散开,悄没声的在周围布置一道警戒线。蒋介石宋美龄从车内下来,抬头看看巍峨的金字塔,心中震慑不已,感慨片刻,蒋介石首先回过神来,扭头看看另一辆轿车。

    那辆车的车门已经关上了,从一辆轮椅在众人簇拥下正向这边走来。蒋介石轻轻碰了下还在震惊中宋美龄,然后率先走向轮椅。

    “总统先生。”

    罗斯福抬头看看蒋介石,露出笑容:“委员长先生,每次看到这古老的金字塔,我心中都充满感慨,埃及的那些杰出的长老们,就住在这里面,看世事沧桑,人间痛苦。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多少灾难。”

    这时从后面的车上也下来一队人,中心的是个叼着雪茄的大胖子,周围是群穿着英[***]装的军人。

    “总统先生深有天主的悲天悯人之心。”宋美龄微微一笑,略有些讨好的说道。

    “历史总是历史,”罗斯福的神情有些懒散,靠在轮椅上,眯着眼睛仰头看着阳光下的塔尖:“我们在这金字塔下,召开一个这样的会议,这古老的金字塔将成为我们衷诚合作的见证。”

    到开罗两天了,从会议一开始中英两国便陷入激烈的争执中。缅甸问题,殖民地民族读力问题,下一步进攻方向问题,殖民地民族读力问题;蒋介石和丘吉尔各持己见,寸步不让,罗斯福居中调节,可这次蒋介石表现得极其强硬,坚持认为,战后应该给予所有殖民地民族以读力;在缅甸问题上,他则认为英军战斗力低下,将缅甸交给英军是对整个战局的不负责任,现阶段应该由中[***]队暂时驻守缅甸,将来则应该交给缅甸读力政斧。

    丘吉尔对蒋介石**裸干预英帝国极其殖民地事务感到极其恼火和耻辱,极不客气的告诉蒋介石,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中国应该将包括仰光在内的缅甸领土交给英方;此外,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地是英帝国自己的事务,用不着外人来说三道四。在下一步进攻方向上,盟国应该继续向印度支那半岛进攻,中[***]队可以分兵两路,一路越过中越边境向越南老挝进攻;另一路则从缅甸东进,同时还武断的决定应该由英国将领韦维尔担任总司令。

    眼见双方争执激烈,罗斯福心中无奈,建议暂时休会,大家来看看埃及著名的金字塔。罗斯福已经预想到开罗会议会很激烈,可没想到,居然如此激烈。

    在筹备开罗会议时,原计划是中美英苏四国首脑会议,但斯大林感到德军夏季进攻已经展开,库尔斯克地区战斗激烈,他无法参加这个会议,但又不愿意派莫洛托夫代替他出席,建议将会议延后,到43年底或44年初,在德黑兰或莫斯科召开,原因是他不能离开国内的时间太长。

    这个时间被中国战场的进展打乱,中[***]队一次次胜利,中英在缅甸的冲突,让罗斯福迫切认为,应该尽快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既然斯大林暂时没有时间,那么中美英三国首脑先开,把会议结果通报斯大林,反正对曰作战现阶段指望不上苏俄。

    罗斯福把这个决定通报了斯大林,希望得到他的谅解,斯大林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我同意,”丘吉尔圆乎乎的脸上,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直转,两腮上的肥肉一抖抖的,活像冰淇淋上快要融化的奶酪:“总统先生,委员长先生,我们在这里商议的结果,将影响世界一百年。”

    罗斯福目光一闪,嘴角挂出个笑意:“是这样吗?我希望如此。你看那金字塔,它在那已经两千年了,两千年里,这里来过很多征服者,希腊人,罗马人,迦太基人,法国人,可最后留下的只有这座金字塔。”

    丘吉尔心中咯噔一下,罗斯福没有提现在这片土地的主人――英国人,希腊人走了,罗马人走了,迦太基人走了,法国人、拿破仑走了,英国人呢?能长久占领这块土地吗?

    在这个会议上,不,不仅仅是这个会议,丘吉尔深知,经过这场大战之后,世界将彻底改变,要想保住大英帝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他就必须死死拉住美国,不仅在这场战争中,而且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都必须与美国站在一起。

    他用眼角瞟了眼旁边的蒋介石和宋美龄,俩人都带着笑意。看着他们的笑意,丘吉尔心中有些恼怒,可他偏偏无法发作出来,刚才罗斯福的话实际已经传递了个消息,他实际支持殖民地民族的读力运动,至少是同情。

    一群人慢慢在金字塔下散步,在金字塔的对面是斯芬克斯巨大呆板的头像,几个人都没有进入金字塔的想法,在金字塔下面有几个工地,现在这些工地却毫无人迹,只有负责安全的士兵。

    “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以及我们中国文明,何在一起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可惜的是,现在只有我们中国还有读力,其他的都沦为殖民地,可正如总统先生说的,无论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最终都是这片土地的过客,最终这片土地还是会回到他的真正主人,埃及人,手中。”宋美龄语气柔和,仿佛在感慨历史。

    “可惜的是,历史不能重复,夫人,”丘吉尔冷冷的说:“历史发展证明,西方国家才是领先世界的,近百年来,大英帝国为了帮助世界进步,不惜余力,正是由于大英帝国的努力,世界才有今天的自由文明。”

    “夫人,先生们,”罗斯福见两国又要争执起来,便立刻打断他们:“我想,我们还是先讨论对曰作战,战争应该怎样进行呢?委员长先生,我和丘吉尔先生认为,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您是否赞成这个意见?”

    “当然,我非常赞成这个意见,他们必须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的态度非常坚决。

    罗斯福满意的点点头,在北非战役结束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面,随后发表声明,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苏俄和中国随即发表声明,支持这个提议,今天蒋介石再次亲口证实。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2625 32626 32627 32628 32629 32630 32631 32632 32633 32634 32635 32636 32637 32638 32639 32640 32641 32642 32643 32644 32645 32646 32647 32648 32649 32650 32651 32652 32653 32654 32655 32656 32657 32658 32659 32660 32661 32662 32663 32664 32665 32666 32667 32668 32669 32670 32671 32672 32673 32674 32675 32676 32677 32678 32679 32680 32681 32682 32683 32684 32685 32686 32687 32688 32689 32690 32691 32692 32693 32694 32695 32696 32697 32698 32699 32700 32701 32702 32703 32704 32705 32706 32707 32708 32709 32710 32711 32712 32713 32714 32715 32716 32717 32718 32719 32720 32721 32722 32723 3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