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告蚌埠多贺哲四郎少将,他必须死守蚌埠,必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西尾寿造的语气十分严厉。守在蚌埠的读力混成第七旅团旅团长多贺哲四郎少将,一般这种读力混成旅团兵力只有五千多,不过第七旅团不一样,他的辖区太大,总兵力达到七千人。
不过,现在蚌埠只有四千人,而包围蚌埠的有十四万支那军,增援蚌埠的援军才过滁州,而在明光还有一个军的支那军在进攻,板垣几乎可以肯定,蚌埠将在两三天内失守。
西尾寿造作出了他最大努力,剩下的就只能靠冈村宁次了,靠皇军士兵的英勇了。南京的天空热气腾腾,空气中却有股紧张。那些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的汪伪政斧的官员们都在公共场所消失,街上的警察伪军态度又变得和蔼了许多,敏感的南京市民很快发现其中奥秘,从短波收音机中传来的消息在街面上悄悄传递。
让西尾寿造失望的消息传回来了,首先东京大本营严厉训斥,刚刚给派遣军提供了十二个师团的援兵,恢复了玉碎的四个师团,重建了被打残的三个师团,大本营等于从紧张的兵员中向支那派遣军提供了二十六万人,现在战役刚刚开始即就求援,“….,该司令官是不是有畏敌怯战之意,帝国武士当在任何状况下,不畏任何困难之意志…。”语气之严厉,前所未见。
西尾寿造没有被这严厉的言辞吓倒,相反他对电报的潜台词感到忧心忡忡,这封电报的潜台词很简单,没有援兵,你们必须取胜。西尾寿造从来没有如此憎恶东京那帮官僚,那帮自以为是的家伙。
这一棒的打击还没过去,第二个打击又到了,淮南秋山敏夫来电请求战术指导,没等西尾寿造作出反应,蚌埠的多贺的电报也到了,电报很短,“职部已战至一兵一卒,军旗已毁,大曰本帝国武运长久!天皇陛下万岁!”
“命令秋山敏夫放弃淮南,南下合肥,命令藤田进,接应秋山敏夫,而后全军回撤芜湖!”
西尾寿造将多贺的电报在手心里揉成一团。
“报告,总参谋长石原大将有封私人电报给司令官和参谋长。”
西尾寿造有些意外,板垣连忙接过来念道:“江南战区为佯攻,可大胆调兵北上,勿须担心江南安危!”
板垣越念声音越低,俩人的目光对视,都明白石原莞尔的意思,石原莞尔这是在建议他们放弃江南,把兵力一步一步撤到华北,虽然东京大本营不同意放弃江南,但被打出去,总没什么吧。
可石原莞尔在发这封电报时还不知道蚌埠已经失守,北上的道路已经被切断了,部队已经无法北上,除非通过海路。
可海路行吗?海军会出动那么多军舰,在没有大本营同意的情况下将江南二十多万部队运到华北?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想到以后江南三十多万部队将被隔绝在主战场之外,西尾寿造心中就阵阵刺痛,战争进行了六年,六年完成了一个轮回。六年以前,三十多万皇军武士,从上海一路追杀支那军,一直攻克首都南京;五年前,三十多万皇军武士,可以南北对进,横扫华东,打得支那军丢盔卸甲。可六年过去了,三十万皇军却只能勉强守住江南。
板垣征四郎已经感觉到西尾寿造的悲观,不过,说实话,他也乐观不起来。作为中国派遣军参谋长,他很清楚徐州地区皇军的实力,两个师团一个读力混成旅团,总兵力不过五万人,对着支那军绝对优势兵力,还有空军、火力优势,更重要的是,无论十七师团还是六十师团,更不消说读力混成第十旅团,他们的战斗力都无法与在鄂北损失的精锐师团相提并论。
事实也很快证明了,西尾寿造和板垣征四郎的判断,很快,宿县失守的消息传来,固镇和平救[***]反正,西进的四十七军攻克泗县,随后兵不血刃夺占灵璧,与第一集团军会合,中[***]队迅速扫清淮河以北敌军。
随后蓝运东以新编第三军和四十七军为右翼,直扑睢宁,五十九军和五十五军则取道宿县和灵璧之间北上,从西南迂回徐州。
五十集团军进攻的淮北遇上点小麻烦,淮北曰军收缩迅速,得到中[***]队出动的消息,淮北守备队的冈部中佐立即放弃濉溪和城外的所有据点,将兵力集中在淮北。
冈部是个很有战斗经验的中年军官,要不是在第二次津浦路会战中腿部负伤,他也不会转到地方守备队,这个一瘸一拐的中佐在战略上很有一套,中[***]队占领河南后,他立刻在淮北大兴土木,将整个淮北防御划分成两块,城北的相山和城内。
城内的防御分成两部分,城墙和核心区域;兵力配置为,相山上有六百人,负责防御城墙的是一个大队的曰军和两千救国[***]军,冈部知道这些伪军不能信任,但他也没其他办法了,只能将伪军司令扣在指挥部,所有伪军配属给曰军,由曰军指挥官负责指挥,凡是作战不力,临阵退缩的,一律就地处决。
这个配置将伪军逼上了战斗一线,暂时弥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不过这一切都还不足以给张力辉带来困难,真正给张力辉造成麻烦的是,相山的六百人。
(未完待续)
------------
第五节 突击(九)
守住相山便能守住淮北,冈部将他仅有的几门七五山炮和九二步兵炮拖上了相山的简陋坑道,在这里建立起炮兵阵地,派自己的副手武藤亲自镇守。
张力辉冲到城外后,没有重视相山,他只派了一营部队攻击相山,主力则从三面冲击。张力辉清楚曰军没有援军,也就毫无顾忌的将自己的全部军队投入进攻,三个师从三个方向,一股作气冲进城内,一路打到冈部的核心阵地前。
就在这时,相山上的武藤开炮了,冈部一直在忍,张力辉出现在城外,他没有开火;张力辉突破城墙,他也没有开火;当张力辉开始向核心阵地突击时,他下令开火了。
核心阵地是由一连串坚固的暗堡和堑壕构成,淮北盛产煤和水泥,冈部充分利用了这大特产,水泥负责浇铸暗堡火力点,矿工挖坑道和堑壕将这些暗堡和火力点连通起来,整个核心阵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堡垒。
当炮弹在攻击的人群中爆炸时,张力辉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立刻将进攻相山的部队增加到一个团,调动军105重炮压制山上的炮火。
尽管六十军将士奋勇突击,可首次进攻还是在冈部的坚固防线面前败下阵来,张力辉气急,重新调整部署,调一零一师全力攻击相山,一零二和一零三师则专心攻击核心阵地。
这次中[***]队集中炮火,一零二一零三师各派出一个团,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里打。炮火足足准备了二十分钟,整个曰军阵地被烟雾和火光笼罩,就像失去光明的黑夜;炮火过后,整个曰军阵地一遍狼藉,被炸断的堑壕和暗堡,残肢断臂四下横飞。
炮击过后,中[***]队开始进攻,这时,相山上的曰军炮兵又开始,炮弹准确的落在进攻的中国士兵人群中,六十军炮兵团随即开炮压制,可曰军炮弹依旧准确的落在进攻的士兵中。
两个团的中国士兵冒着相山曰军的炮火展开攻击,曰军火力点全面复活,冲击的中国士兵损失惨重。进攻再次失败,一零二师和一零三师各损失了六百人。
张力辉清醒过来,他开始仔细审视这座城市。整个城市的大部分已经落在他手中,就剩下这块核心阵地。他把俘虏的伪军军官叫来询问,伪军军官为难的告诉他,冈部在构筑核心阵地核心阵地时没有让他们参与,从设计到施工,全部是曰军亲自掌控。
听到这些,张力辉心里明白了,他遇上新课题了。以往作战,全部是野外,曰军构筑的也是野战工事,从来没有过进攻曰军既设阵地的经验。
杜聿明接到进攻受挫的报告,只是淡淡的哼了声:“窝囊!”
张力辉羞愧不已,六十军五万劲旅,一个小小的淮北城,区区一千多曰军,不足十门炮,便挡住了他的进攻,这只能用窝囊二字来形容。
“六十军负责进攻淮北,其余各部绕过淮北,七十七军沿津浦线向徐州方向进攻,新编第七军取道皇藏峪,向徐州发起进攻。我们一定要抢在第二集团军之前,攻抵徐州城下。”
杜聿明没管淮北,留下张力辉强攻攻淮北,主力依旧向徐州挺进。对庄继华的部署,杜聿明心中略有不满,他认为应该由五十集团军作为进攻徐州的主力,宋希濂的第二集团军和三十六集团军在战斗力上根本无法与他指挥的五十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相提并论。可庄继华规定的却是由宋希濂来进攻徐州。五十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在夺取宿县和淮北后,绕过徐州,向邳县进攻,清除徐州北面曰军,切断山东来援道路。
进攻,各路中[***]队从来没有如此畅快,不考虑预备队,不考虑侧翼掩护,只管进攻,只管向前就行。各级将领只管督促部队高速挺进,沿途曰军据点在这股铁流下纷纷崩溃,砀山的三千曰军在罗奇的坦克加大炮的轰击下,仅仅坚守了一天,便被轰开城墙,在中[***]队的呐喊声中全军覆灭。
宋希濂采取了与杜聿明相同的方式,他命令部队不管沿途坚守苦撑的曰军守军,主力部队绕过敌军向徐州冲去。
第八军进攻砀山时,跟在后面的七十八军绕过砀山,沿陇海路南下,攻击徐州。而第二集团则向北横扫丰县、沛县一带的曰军。
可是让庄继华意外的是,邱清泉在鲁西北卷起的钢铁风暴如同一场强台风,将曰军所有抵抗碾得粉碎,在这场钢铁风暴面前,曰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有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去抵抗蜂拥而来的坦克。
曰军严重缺少反坦克武器的状况让庄继华深感惊讶,要知道,中[***]队在五年以前的虞城反击就曾经动用大量坦克,可曰军居然没有警惕,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没有研制反坦克武器,况且就算中国严守火箭筒技术秘密,曰军通过缴获的战利品也可以仿制,可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作呢?
这个问题让庄继华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战场进展让他非常满意,从进攻发起到现在,可以说进展非常顺利,王j山冲进菏泽,与驻守菏泽的曰军第17师团南次联队展开激战,邱清泉的坦克则绕过菏泽,向巨野冲去。
庄继华衡量整个战局后,对八路军的战斗力还不放心,命令第二集团军改向北上,徐州地区由三十六集团军和五十集团军共同攻去,由杜聿明负责指挥,宋希濂则率领第二集团军北上。第一集团军和西进的关麟征部配合越过徐州,进攻邳县。
宋希濂对这个命令大为不满,可他却不敢抱怨,只得遵命北上;杜聿明则心满意足,严令张力辉尽快攻克淮北,自己则专心指挥徐州攻略。
为了更稳妥,庄继华命令已经攻克蚌埠的二十二集团军,全军北上,蚌埠交给九十二军守御,电令占领淮南的李文田率部北上增援蚌埠,电告正在进攻明光的四十六军停止进攻,立刻北上蚌埠。
“这个庄继华是不是太小心了。”蔡廷锴轻轻看到庄继华的一连串部署,此刻他对庄继华的担心抛得无影无踪,在他看来,目前战局形势大好,完全可以命令二十二集团军青年军南下,威逼南京。
“现在你不担心骄兵必败了吧。”北上的路况不好,吉普车颠簸得很厉害,徐祖贻的身体禁不住重重的撞在椅背上:“文革作战一向小心,就算有八成把握,他也要防备剩下的两成意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0943
40944
40945
40946
40947
40948
40949
40950
40951
40952
40953
40954
40955
40956
40957
40958
40959
40960
40961
40962
40963
40964
40965
40966
40967
40968
40969
40970
40971
40972
40973
40974
40975
40976
40977
40978
40979
40980
40981
40982
40983
40984
40985
40986
40987
40988
40989
40990
40991
40992
40993
40994
40995
40996
40997
40998
40999
41000
41001
41002
41003
41004
41005
41006
41007
41008
41009
41010
41011
41012
41013
41014
41015
41016
41017
41018
41019
41020
41021
41022
41023
41024
41025
41026
41027
41028
41029
41030
41031
41032
41033
41034
41035
41036
41037
41038
41039
41040
41041
4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