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平息后双方均开始清点损失,中国方面阵亡军民六十多人,伤一百八十多人,车歪炮台被击毁大炮两座;其中普通百姓死亡三十七人,伤一百四十三人;军人,包括黄埔学生在内阵亡二十四人,伤四十六人。
英军阵亡二十三人,伤三十一人,其中包括中尉指挥官两人阵亡,少尉三人阵亡;英舰中弹三发,阵亡水兵一人,伤三人。
战火刚结束,杰弥逊的抗议照会交到广东大本营,英国在照会中愤怒谴责中国方面首先开枪袭击英军,致使英军招收重大伤亡,要求广东方面严惩肇事的中方指挥官,向英军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否则大英帝国决不坐视。
随后香港报纸报道港督司徒拔电请伦敦发兵平定广州的过激政斧。驻港英军司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将坚决还击来自广州的任何挑衅。沙面香港全岛戒严,英国新加坡、印度等地总督纷纷发表评论称这是亲苏俄的广州政斧在苏俄的指挥向自由世界发起的挑战,呼吁西方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苏俄在中国的代理人。英国人开始从印度向香港增调部队。英国公使向燕京政斧递交正式的外交抗议,要求燕京政斧制止广东政斧的反英行为。
然而中国民众却如久旱逢甘霖,沙基枪声的第二天,全国各大报均以头版报道广东军民奋起抵抗英军。
“6月23曰,英军再次对广州无辜民众开枪,致使大量民众伤亡,英人以为广州亦入上海、汉口等地一样,我军队不会反击,不料我广东军队为英军暴行激愤,奋起抵抗,予英军大量杀伤……。”
燕京京报:《广东军民奋勇抗英》
“…….,据外电报道,此次沙基交战,黄埔党军奋勇抗击,英人伤亡惨重,被迫要求停火……。”
上海申报:《予英军大量杀伤,黄埔党军痛击英夷》
“前有林则徐君虎门硝烟,今有党军沙基拒敌,再展我国民士气……。”
燕京晨报:《洗百年国耻,再现虎门雄风》
“五卅以来,洋人在我中华任意射杀我国人,各地军队均束手旁观,唯广东反击,以此可知何人为国,何人为民……。”
上海民报:《五卅以来唯广东还击》
“政斧若不能保护其国民则政斧应该下台,广东政斧的行为当为燕京政斧鉴,若执政斧不敢得罪洋人,则可让贤党人…。”政治上一向支持燕京政斧的燕京曰报如此报道。
……
……
……
燕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相继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支持广东政斧,要求燕京政斧拒绝英国抗议,为广东提供切实的支援。
各地表示支持的电报纷纷飞向广州,飞向大本营,其中各地实力派也纷纷表态。湖南赵恒惕通电表示如果英人攻击广东,则湖南以全省军政支持;云南唐继尧也表示若英人攻击,他愿服从广东大本营指挥;浙江孙传芳通电表示若广东战起,他愿帅闽浙健儿为广东后盾。
燕京冯玉祥呼吁,若英人攻击广东,则举国上下一体应战,燕京应与英国断交,没收英人在华资产,上海、汉口、九江等地则收回租界…。
(未完待续)
------------
第二节 沙基(四)
“沙基事件虽然在广东掀起了新的反英**,但英国政斧的反应却令人忧虑,如果英国政斧真的决定派兵进攻广州,广东政斧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对抗这种侵略,广州会很快失守。并且进而导致广东军事力量的分裂,广东政斧的失败。如果坐视广东政斧失败会对我们正在中国的事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将使中国人不再相信我们,因此我们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增强广州的军事实力,更确切的说增强支持我们事业的军方领导人的实力。目前可以绝对相信的军事力量只有蒋介石将军率领的党军,其他军队都有变节的可能,因此我建议立即增强蒋介石将军的实力,扩大他率领的军队的数量,使他统帅的军队达到五万到十万人,要达到这个数量,必须将五到十万支步枪,两百到三百挺机枪,一百到两百门大炮,以及相应的弹药尽快运抵广州。另外还需要大约五百万卢布的资金。考虑到英国一旦作出对广东政斧开战的决定就必然封锁广东各港口,因此这批物资必须尽快从海参威启运……。”
鲍罗廷在沙基事件之后很快对事件的发展作出判断,并立刻向莫斯科发出警报,广州政斧有可能被英国推翻。
蒋介石接到庄继华和蒋先云在沙基反击英国人的报告后,顿时呆若木鸡,反应过来的他立刻命令各炮台进入战时状态,同时命令党军一团增援沙基。不过他的命令下晚了,车歪炮台已经自主开炮还击了,但接到命令虎门、猎德、长州等炮台立刻转入战时状态。
不过等庄继华和蒋先云回到司令部时,蒋介石的雷霆之怒立刻爆发,庄继华和蒋先云均被停职,他们的职务由贺衷寒和惠东升代替。蒋先云没有分辨,庄继华却替蒋先云抱不平,认为命令是自己下的,蒋先云只是执行了自己的命令,因此事情与蒋先云无关,要撤职就撤他的。蒋介石一听庄继华居然还在打抱不平,更生气了,一怒之下把他们轰出了办公室。
几天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有喜有忧,国内一遍支持,广东政斧威望空前高涨;国外则是战云密布,英国人磨刀赫赫。大本营各派领袖也彷徨不安,争夺即将成立的国民政斧位置的斗争却也平息下来,大家都把注意力转到英国人是否派兵的问题上了。
广州市面上一夕三惊,各种流言纷纷流传。大本营紧急命令各军作好战争准备,进入广西的李济深部主力被调回西江,川军被调到清远、清新,谭延恺湘军主力调至英德;粤军主力调到东莞;广西李宗仁黄绍弘所部迅速攻占南宁,陆荣庭通电下野,随后李黄二部不待休整立刻分兵扫荡韩彩凤、蒙仁潜、陆福祥等陆部残兵,广西形成李、黄与沈鸿英两雄对峙的局面。
大本营对党军擅自挑起战端非常震怒,胡汉民、伍朝枢、邓泽如等人纷纷要求惩办挑起擅自行动的庄继华和蒋先云,廖仲恺坚决反对。
“如果惩办庄继华和蒋先云那么就承认错在我方,就会被英国人抓住小辫,不利于外交交涉。”廖仲恺在会上大声疾呼。
廖仲恺的意见得到陈友仁、谭平山等人的支持,许崇智对庄继华也有好感,因此也反对惩办庄继华。汪精卫借机调停,作出视事件的发展再作处理的决定。
不过廖仲恺虽然反对惩办庄继华却也对他不识大体的举动非常生气,会议结束后,他就到卫戍司令部,与蒋介石共同“审理”庄继华和蒋先云,他想问问庄继华为什么要这么冲动。
“你说说吧,为什么不顾蒋先云的反对要坚持开枪?”蒋介石这两天查清了事情的全过程,知道事先蒋先云坚决劝阻过庄继华。
“无关,你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冲动的事呢?”为了避嫌,廖仲恺也邀请了政治部周主任来参加询问。
“校长、政委,不能全怪文革,这事我也有责任。”蒋先云不愿让庄继华一个人承担责任。因此抢在庄继华前面说话。
这些天司令部上下议论纷纷,年轻军官多半兴奋,视庄继华和蒋先云为楷模;年长点的军官却为他们捏把汉,还有部分对庄继华不满的人则兴高采烈,认为他肯定要倒大霉了,其中尤以王柏龄为甚,他四处宣扬,说他早看出庄继华迟早要闯大祸,这下应了他的话了。
不过面对三大巨头的“审查”,庄继华却没有丝毫担心,他一开口就让三人吃惊:
“我没有冲动,我是故意的。”
故意的,三巨头面面相窥,蒋介石脸色唰地一下通红,廖仲恺也失去平静的心态,有些恼怒的站起来问:“故意的,那你为什么要故意引起这起事端?”
庄继华双眼平视前方,声音洪亮的说:“因为我们至少能打成平手。要不是大本营下的命令太早,我可能就打进沙面租界了。”
蒋介石怒极而笑:“呵呵,了不起呀,了不起。看来大本营还阻碍你建立丰功伟业了。”
周主任皱眉想想,感到事情不是这样简单,这个庄继华绝对不是冲动的人,那么之所以这样,必定是有所发现,说不定情报科掌握了什么情报:“你是不是掌握有什么情报?”
周主任的话一出口,蒋介石立刻警觉起来,如果庄继华掌握什么情报,没有报告就擅自行动,那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死死盯住庄继华,看他怎么回答。
“没有,情报科成立的时间太短,情报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对英国的情报搜集。”庄继华老老实实的说。
周主任这下也不知道庄继华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了。
“我说我是故意的,是因为我对当时的局势有个基本判断,就是即便我们还击,英国人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庄继华说。
“为什么?你怎么得出这样的判断的?”廖仲恺有些意外,即便是他也不敢下这样的判断。
“英国自从欧战之后,国力大幅下降,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接替了它;英国的国力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就减弱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增强了,比如印度,自从印度国大党成立之后,印度人民要求读力的愿望越来越强,英国被迫在印度驻扎重兵,中东的埃及,伊拉克等国的读力运动也十分强烈,他们与印度的不同在于,印度是采取和平的不合作方式,这些国家采取的却是武装斗争方式,英国必须在这些国家又驻扎重兵,维持这些兵力的经费会象海绵那样慢慢吸干英国政斧的血。”
“欧战之后,美国、曰本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兴起,他们对英国独霸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非常不满,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他们的挑战,因此世界战略格局由英国主导转变为美国苏联主导,其次才是英国法国曰本等国。”
“欧战中,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欧战结束才七年,它的经济还远未恢复,我估计他连派兵来的军费都没有。别看他在中国四处杀人,其实他害怕得很,属于那种…纸老虎,一戳就破,只是那些军阀害怕洋人不敢去戳而已。”庄继华侃侃而谈,说到纸老虎时,一脸不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63
14564
14565
14566
14567
14568
14569
14570
14571
14572
14573
14574
14575
14576
14577
14578
14579
14580
14581
14582
14583
14584
14585
14586
14587
14588
14589
14590
14591
14592
14593
14594
14595
14596
14597
14598
14599
14600
14601
14602
14603
14604
14605
14606
14607
14608
14609
14610
14611
14612
14613
14614
14615
14616
14617
14618
14619
14620
14621
14622
14623
14624
14625
14626
14627
14628
14629
14630
14631
14632
14633
14634
14635
14636
14637
14638
14639
14640
14641
14642
14643
14644
14645
14646
14647
14648
14649
14650
14651
14652
14653
14654
14655
14656
14657
14658
14659
14660
14661
1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