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稍稍一愣,他有些不明白,罗斯福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改变,说实话,他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去干预欧洲事物。
见蒋介石没有反应,宋美龄立刻答道:“非常感谢总统先生的好意,我们明天会准时出席会议。”
“在开罗会议期间,委员长先生曾与总统讨论过蒙古的问题,”霍普金斯斟酌着说,蒋介石的精神顿时集中起来,两眼紧盯着霍普金斯,霍普金斯心中有些惊讶,不过他依然说:“斯大林元帅也很关注蒙古问题,所以,”霍普金斯看了蒋介石一眼:“总统希望您能在私下里与斯大林元帅讨论,这次会议上,不作讨论。”
蒋介石脸上的期望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眉头皱起来,这是个不好的信号,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经承诺支持中国对蒙古的要求,可现在罗斯福的态度在退缩。
宋美龄显然了解蒋介石的想法,她微微一笑,神情没有变化:“在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曾经答应支持我们的。”
“我们现在依然支持贵国,”霍普金斯郑重的望着蒋介石说:“总统从遥远的美洲到这里来,我们希望能达成一些协议,以便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并规划好战后的和平。”
霍普金斯话里暗示意思非常强烈,罗斯福不能空手回国,德黑兰会议必须取得成果。蒋介石沉着脸,轻轻哼了声,他心中有些失望:“可我们认为美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苏俄更需要美国。”
作为军人,蒋介石的话要直接得多,以美国现在强大的实力和苏俄面临的危险局面,苏俄更有求于美国,罗斯福在德黑兰绝不会空手而归。
宋美龄再度抢在霍普金斯前面开口:“我们能理解罗斯福总统的心情,我虽然不懂战争,可也知道,目前战争对我们非常有利,意大利已经投降,盟军消灭了欧洲大陆以外的所有德军,苏俄也取得很大进展,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地平线升起,邪恶正被驱离,我们来到德黑兰,为的是伸张正义。在上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在战后曾经蒙受羞辱,我们不希望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这次大战中。”
宋美龄显然要婉转得多,她没有要求罗斯福立刻实践他的诺言,可却提醒他,中国不会接受损害中国利益的决议。
“我非常理解委员长的担心,”霍普金斯显然也听懂了,他微笑着对蒋介石夫妇说:“总统让我告诉您,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贵国的要求,但这个要求的实现恐怕需要些耐心。”
送走霍普金斯后,蒋介石有些沮丧,会议还没开,还没见到斯大林的面,就输掉了第一回合,这让他很不甘心。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德黑兰(七)
尽管有些沮丧,不过能被邀请参加关于欧洲的会议又让蒋介石有些欣慰,他再次意识到随着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显著上升。蒋介石连夜召集陈诚林蔚王宠惠白斯同等人商议,陈诚认为中国在欧洲没有切身利益,对欧洲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在击败德国的大前提下,可以紧跟美国意见,见机行事。
林蔚则认为可以更主动点,在欧洲战场最要紧的是击败德国,开辟第二战场是目前三方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应该明确支持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这可以有效减轻苏俄的负担。苏俄在欧洲的压力一减轻,就会增强远东的部队,这间接支持了中国战场。
陈诚则认为不会如此简单,德军的主力始终在苏俄,由于中国的反攻行动,曰军对苏俄的压力大为减轻,苏俄只会在曰本极其虚弱的时候才会发动进攻,简单的说,苏俄只会在中国将曰军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进攻。
陈诚的观点得到白斯同的支持,白斯同对欧洲事务了解更多,在他看那来,美英苏从战争一开始便决定欧洲第一,现在他们依旧是这个战略,无论亚洲战场怎么变化,在德国战败前,苏俄也不会将主力从欧洲调回,他们可能的攻势只会在华北决战之后。
白斯同自从参加开罗会议后胆量大了很多,在很多场合敢于发表意见,他的意见在多数时候也会被蒋介石采纳。白斯同认为明天讨论的重点很可能是第二战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可以支持苏俄,不过,在另外的问题上,比如战后欧洲的势力划分,中国则应该保持中立,或者跟着美国走。
蒋介石还想着心里冒出的那个想法,左右衡量,一会感到有把握,一会又没有成算,考虑许久,终于他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这突入其来的想法让众人愣住了,白斯同、陈诚、林蔚都诧异的望着蒋介石。
看着他们的模样,蒋介石有些失望,脑中禁不住想起庄继华,要是庄继华在的话,肯定能在两分钟内得出结论,五分钟内将各方面利弊为他分析清楚,可现在陈诚林蔚只是有些呆滞的望着他。
过了两分钟,陈诚首先反应过来,他故作思索的望着蒋介石说:“曰军在蒙古的兵力要么被调到华北,要么被苏军的反击吸引到北方,如果这个时候派出一支有力部队,从绥远地区进入蒙古,我想我们可以成功。”
“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成功,我们可以抽调傅作义部、胡宗南部,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部,晋绥军一部,”林蔚这时也想清楚了,他立刻将正在山西绥远的部队番号报出来,这些部队总兵力大约三十万人。
“不,绝对不能算上八路军,如果通知了他们,就等于通知了斯大林。”陈诚立刻反对,林蔚没有反驳,冲他点点头表示赞成。
“如果不算八路军新四军,总兵力就只有二十五万左右。”林蔚说完之后便转头问白斯同:“政治上和外交上呢?”
经过林蔚和陈诚的分析,白斯同这时也反应过来,他抬头望着蒋介石:“从外交上说,我们此举是针对曰军,斯大林无法反对,不过在击败曰军后,蒙古军队势必要进入我们的占领区,那时便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外交局面,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极大。”
陈诚神色严峻,他心里还在判断,蒋介石这突如其来的一招,对即将进行的华北决战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且,一旦中[***]队进入蒙古,曰军会不会坐视不理,占领苏俄远东地区的曰军会不会大举西援;一旦他们大举西援,会对远东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好吧,这个问题大家考虑一下,”蒋介石实际也没想好,特别是抽调部队北上蒙古后,对华北决战有什么影响:“蒙古现在是冬天,苏俄不会在冬季展开进攻,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
蒋介石说完之后便站起来:“明天的会议,我们应该支持斯大林,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对于击败希特勒有重大帮助,不过有一点,美国的援助物资,辞修,现在每个月运到国内的物资有多少?”
随着战争的进行,国内的物资越来月紧张,山东光复后,难民赈济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蒋介石对美援物资越来越看重,几乎每个月都要盘点下进入中国的美援物资。
“现在能达到九万吨,距离十万吨还有段距离。”陈诚立刻报出数字,在准备德黑兰会议时,他就特地调查了每月进入中国的美援物资。
实际上蒋介石也清楚美援物资的状况,滇缅路重新开通后,进入中国的美援物资增长很快,可依旧没有达到每月十万吨的要求,江北战区数次进攻,后勤保障主要来自中国自行生产的物资,贵州和云南相继建成大量工厂,原四川工厂经过这一年多的扩大,基本能满足江北战区的作战需要。
但这也是仅仅能满足一个战区的作战需要,江南战区、第二战区、第八战区,特别是后两个战区,得到的物资就很少,得到的物资也主要装备了胡宗南部队,阎锡山和傅作义都曾经抱怨,但蒋介石没有理会。
“从目前的作战规模上看,物资应该达到每月十五万吨,否则无法满足国内作战的需要。”蒋介石的语气很肯定,苏俄和英国每月得到数百万吨物资,中国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不到:“辞修,你在参谋长会议上,要提出来,最好让美国将物资直接运到青岛,美国有强大的海军,这个要求应该可以满足。”
“嗯,”陈诚犹豫下说:“委员长,美国海军现在还没有突破曰军的绝对国防圈,只有在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后,才有可能直接向我军运送物资。”
“没有什么,你提出来就行。”蒋介石面无表情的说。
林蔚连忙冲陈诚递个眼色:“委员长说得对,即便我们付出重大牺牲,消灭了在大陆上的曰军,美国海军不能消灭曰本海军,我们也无法在曰本登陆。”
陈诚一下明白过来,蒋介石让他在参谋长会议上提出来,目的就是催促美国海军尽快对曰本展开进攻,消灭曰海军,牵制曰军,迫使曰军不敢再从南洋抽调兵力。
“我明白了,还是委员长高瞻远瞩,算无遗策。”陈诚立刻拍了下蒋介石的马屁。
第二天,蒋介石换上了正规的中[***]装,宋美龄在他身边忙碌半响才满意,这身军装是新作的,用美国昵子裁剪的,笔挺贴身,穿上这身军装,让蒋介石看上去非常英武。宋美龄则为自己挑了件暗红色的缎面旗袍,旗袍上用黄线绣了数朵梅花,领子略微竖起,只在正面露出白皙颈部。
在会议室门口,蒋介石遇上了斯大林,矮壮的斯大林依旧穿着昨天的服装,胸前依旧挂着列宁勋章,不过脚下蹬着一双短筒靴。
斯大林没有想到宋美龄居然也会出席这个会议,斯大林粗壮的身材看上去比起宋美龄来还差一点,在俄国人中算是矮子,他稍稍楞了才首先向宋美龄问好,然后才轻轻握了下蒋介石的手。
“委员长先生,我可是很早就想见见您了,可惜晚了近二十年。”
蒋介石稍稍一愣,立刻明白,斯大林这是在说当年大革命,如果要不是他发动四一二,中苏两国的关系将完全不同。蒋介石比较拙于言辞,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还击,宋美龄在旁边轻轻一笑:“元帅先生,委员长也很早就想拜访您了,真诚向您请教中国革命的发展方略,共同打击曰本侵略者,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此言一出,斯大林顿时明白为何蒋介石会和宋美龄同时出现在会议上了,这女人好利害,一席话连消带打,不但把他暗讽蒋介石的话打回来,同样暗讽斯大林,鼓动中国gcd反对政斧,另外还提醒他,在曰本进攻苏俄时,国民政斧主动对曰发起进攻,牵制曰军,向苏军提供帮助,而此前他曾经承诺直接出兵,帮助中国打击曰军,可最终却背信弃义。
俩人一同走进会议室,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看见他们进来,冲他们笑笑,丘吉尔叼着他的大雪茄,端着在椅子上,似乎没看见蒋介石和斯大林。斯大林轻轻哼了声,站在那没有动,蒋介石却依旧走向自己的座位,圆桌上早摆上了标示牌。
宋美龄一把拉住蒋介石,蒋介石略有些意外,他扭头看着宋美龄,宋美龄给了他一个眼色,蒋介石这才注意到,斯大林站在门口没动,目光威严的打量着罗斯福和丘吉尔。
罗斯福没有动,只是冲斯大林和蒋介石笑笑,算是打了个招呼。宋美龄对欧美礼仪了解很清楚,她一下明白过来,斯大林在追究丘吉尔的礼仪,罗斯福身有残疾,见到他们没起身,这是情有可原,丘吉尔就应该站起来迎接。
场面有些尴尬,可丘吉尔却纹丝不动,斯大林也不动步,宋美龄略想想,挽着蒋介石的手臂轻轻推了他一下,蒋介石还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了,不过依旧按照宋美龄的暗示,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前。
按照往常的习惯,宋美龄这时该松开手臂,可这时,宋美龄反拉紧了蒋介石的手臂,蒋介石这下知道有事了,宋美龄轻轻一带,蒋介石便向罗斯福走去,到了罗斯福身前,俩人先后与罗斯福问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837
24838
24839
24840
24841
24842
24843
24844
24845
24846
24847
24848
24849
24850
24851
24852
24853
24854
24855
24856
24857
24858
24859
24860
24861
24862
24863
24864
24865
24866
24867
24868
24869
24870
24871
24872
24873
24874
24875
24876
24877
24878
24879
24880
24881
24882
24883
24884
24885
24886
24887
24888
24889
24890
24891
24892
24893
24894
24895
24896
24897
24898
24899
24900
24901
24902
24903
24904
24905
24906
24907
24908
24909
24910
24911
24912
24913
24914
24915
24916
24917
24918
24919
24920
24921
24922
24923
24924
24925
24926
24927
24928
24929
24930
24931
24932
24933
24934
24935
2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