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闻言冲罗斯福微微点头,然后才开口:“从军事上说,在法国登陆能更直接的打击德国的军事力量,从法国到柏林的距离是最短的,而巴尔干地区,虽然没有登陆的危险,但巴尔干地区的地形利守不利攻,总体上看,如果通过巴尔干地区到柏林,伤亡肯定超过从法国到柏林。
法国登陆的最大优势,在于盟国占据海空优势,我们曾经在上海与曰军作战,我军投入了大约七十万部队,试图将曰军赶下大海,可我军遭到失败,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海空优势,曰军舰队给我军造成极大的伤亡,所以,我认为,在法国登陆是完全可能的。”
蒋介石明确表态这支持法国登陆,这让丘吉尔显得更加无助,斯大林这时发出决定姓一击,他站起来坚定的宣布:“不管盟军在什么地方登陆,不管有没有第二战场,红军将会继续加强对德军的打击,我们相信,我们能打败希特勒,获得战争的胜利。”
罗斯福用眼角扫了丘吉尔一眼,然后才开口道:“斯大林元帅和委员长阁下都认为在法国登陆是最直接打击希特勒德国的途径,我赞成他他们的意见,虽然在巴尔干地区登陆也能打击德军,但马歇尔将军的判断与委员长阁下的判断相同。
首相先生,德军在最近两年里,遭到重大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再加上北非战役,这三场战役的胜利,动摇了德国在欧洲的统治,为我们在法国登陆扫清了障碍,恰如委员长阁下的所言,我们拥有海空优势,这个优势十分巨大,对我们在法国登陆将产生重要影响。”
罗斯福开口后,整个会议的形势一边倒,所有目光和压力都集中到丘吉尔身上,丘吉尔已经看到罗斯福开口前的眼色,他也听懂了罗斯福话里的含义,罗斯福在暗示,如果事情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苏军完全有力量独自击败希特勒德国,到那时候,还有必要开辟第二战场吗?苏联红军可以通过德国,一路杀入比利时、荷兰、法国,战后整个欧洲都可能变成红色。
会议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等待丘吉尔的决定,丘吉尔低声咕哝两声,然后才开口:“好吧,既然三比一,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在法国登陆。”
斯大林立刻贴身紧逼:“那么盟军会在什么时候在法国登陆呢?”
斯大林很现实,你不能口头同意在法国登陆,却迟迟行动,这不是忽悠我吗!罗斯福这时插话了:“具体的登陆时间,就交给马歇尔他们去商议吧,我们最好不要代替军人作决定。”
“为什么?”斯大林露出奇怪的神色,他的烟斗现在放在面前,一只手撑在前面:“难道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决定的吗?”
罗斯福心中暗骂,这个多疑的家伙,他勉强挤出个笑容,向斯大林解释道:“登陆涉及很多技术姓工作,比如潮汐,天气,后勤,这些都必须要有详细准确的计划。”
斯大林摇头表示不接受:“总统先生,事情其实很简单,盟军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英国储备有大量的作战物资,我相信物资上根本不缺,即便有所欠缺,以盟国的海运力量,完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补充充足。至于潮汐、天气,这些条件,也可以找到。我想知道,盟国是真想开辟第二战场,还是仅仅只是为了安慰俄国人民。”
面对咄咄逼人的斯大林,罗斯福与丘吉尔交换个眼色,然后无奈的说:“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将事情定下来。”
蒋介石实际参与国际事务的时候非常少,今天他算开了眼界,斯大林一直采取进攻方式,丘吉尔完全处于防御状态,斯大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完全是因为,苏俄在对德战争充当主力,死人最多,杀死的德国人也最多。
接下来的会议进程中,蒋介石基本没什么事,斯大林似乎非常急迫,先是要求在三月,后来让步到四月,最终确定在五月,盟军在五月开辟第二战场。
这个结果还是让斯大林比较满意,实际上苏俄也很困难,从战争开始到现在,苏俄伤亡极大,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万,国内兵员紧张,连罪犯、残疾人都应征入伍,对兵员的需要简直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同时由于主战场在苏俄,几乎整个乌克兰被摧毁,所有城市均毁于炮火,战争难民高达数千万,工厂里绝大部分均是女工,包括军工厂和需要重体力的炼钢厂。
所以,斯大林才这样急迫的要求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现在他达到目的了,于是斯大林很大度的宣布,当盟国在法国登陆时,苏联红军将在东方战线发动进攻,予以配合。
上午的会议到这里便宣告结束,中午,斯大林邀请三国首脑共进午餐。苏联大使馆早就有所准备,从苏联国内带来的鱼子酱、伏尔加摆满一桌。斯大林的酒量,让蒋介石很不舒服的是,斯大林上桌便把目标对准了蒋介石,蒋介石的酒量很差,基本不喝酒,所以他一上桌便要了杯白水。
“在我们俄罗斯有句谚语,酒量有多大,气魄便有多大,委员长阁下,您不应该喝水,应该为我们的团结,胜利举杯。”斯大林端起酒杯冲蒋介石说。
蒋介石看着那长长的酒杯,里面的酒至少有半斤,他坚决摇头,端起面前的水杯:“很遗憾,我从不喝酒。”
斯大林呵呵笑道:“不,不,俄罗斯有句明言,不会喝酒的将军就不会打仗,委员长先生,您身经百战,酒量一定好,您是不是认为我们俄罗斯的伏特加不够烈。”
蒋介石心里很不高兴,可又不好发作,他灵机一动,想起当年与鲍罗廷的交谈,他淡淡一笑:“呵呵,您不是第一个对我说这个谚语的俄国人,我曾经与加仑将军谈过这个谚语,不过,据我所知,库图佐夫将军也不会喝酒。难道他不是俄国将军,是法国人?”
斯大林笑着摇头:“不,不,您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还是不多,库图佐夫可不是将军,他是元帅。”
这时,白斯同站出来了,他端起一杯酒说:“不,不,斯大林先生,在我们中国,同样有关于酒的传说,您想知道吗?”
斯大林作了个请的动作,白斯同淡淡一笑:“在中国关于酒,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的著作,据今已经有五千多年,据传酒是由禹的女儿令人制作,禹喝过以后便感叹的说,今后一定有人因这个而亡国,所以酒,在中国一向与[***]堕落等不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委员长,感于国家的衰落,要振奋民众的精神,提出新生活运动,里面便有戒酒戒烟,他以身作则,不喝酒不抽烟。”
白斯同这番话让斯大林哈哈大笑,不过心里却暗自警觉,中国的历史实在悠久,一个酒的记载便有五千年,俄罗斯那时在作什么呢?好像是茹毛饮血。当白斯同站出来,说到酒的历史时,现场的中国人都有种强烈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如此强烈,不加掩饰,让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感觉到了。
丘吉尔是知道蒋介石不喝酒的,他在开罗便见识过,他本想看热闹,不过他在上午的会上受够了斯大林的嘲弄挖苦,心中有气,他的酒量也很不错,现在可算抓着机会了。
“斯大林先生,这伏特加虽然是烈酒,不过比起威士忌来说还差点。”丘吉尔向斯大林发出了挑战:“我们英国产的威士忌远远超过伏特加,这次来开会,我也带了几瓶过来。”
“好,那我们要尝尝。”斯大林淡淡一笑,立刻接受挑战。
白斯同悄悄后退,心中有种怪异的想法,这些世界领导人,怎么就像小孩一样。他蛮有兴趣的站在一边,等着看斯大林和丘吉尔拼酒。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德黑兰(九)
中国代表团的其他人也都打定主意,准备看看俩人怎么斗酒,这时,罗斯福开口了:“斯大林元帅,首相先生,我建议,将这场酒放在三天之后,到时候,我给您们作裁判。”
罗斯福一句话便将这场小风波化解了,斯大林和丘吉尔也知道,现在不是斗酒的时候,下午还要讨论亚洲战场,也正是因为如此,斯大林才向蒋介石施压。
蒋介石也猜到斯大林的目的,因此心里非常愤恨,他有种强烈的受辱感,不过丘吉尔这一打岔,蒋介石顿时有种看戏的感觉,他也没有料到,在这个决定整个战争的会议,世界最高层级的国际会议上,居然能看到十里洋场夜总会才能见到的情景,这不能不让他有些感慨,心中的那种受辱感淡化了很多。
午饭期间再也没什么波澜,饭后,丘吉尔、罗斯福都有午休的习惯,蒋介石也返回美国大使馆,进门之后,宋美龄再也憋不住了,整个午餐她都在强力克制自己,斯大林和丘吉尔,两个老头居然还有兴趣拼酒。
“夫人,”白斯同却没有笑,他提醒宋美龄和蒋介石:“斯大林此举一定有原因,您看,上午会议上,在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对丘吉尔的态度便是这样。”
蒋介石对白斯同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他示意白斯同坐下,然后温言问道:“你看,斯大林的目的是什么?”
白斯同想了想说:“从昨天霍普金斯的传话来看,我认为,斯大林对我们对蒙古的要求有所察觉,委员长,我建议,我们的策略变一下,下午的会上,不提蒙古,只要求苏军加强对曰军的进攻,曰本人为了抵抗我军的进攻,几乎抽空了苏俄战场上的兵力。”
陈诚从萧赞育那接过一杯水,他点头赞同的道:“白秘书说得不错,委员长,蒙古问题不能急,昨天委员长提出向蒙古进攻后,我回去又想了想,感到这是个非常高明的主意,斯大林绝不会向远东增兵,所以我们越是强烈要求,他对我们的防范更低,委员长,在下午的会上,我们要强烈要求苏俄在北方发动进攻,牵制曰军。蒙古问题可以暂时不提。”
宋美龄这时走过来坐在蒋介石身边,听到陈诚的话,她略微想了想问:“按照白秘书的说法,斯大林已经察觉我们的想法,他要是首先提出呢?”
白斯同想了想,感到这是个问题,以斯大林的精明狡诈,他完全有可能利用现在地位的优势,迫使英美对他让步,不但在第二战场上,也在蒙古问题上,对他让步。
林蔚这时插话说:“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不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委员长,我建议那就当场提出,将蒙古归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斯大林会打什么牌。”
“斯大林不可能答应,”陈诚摇头说,王宠惠也说:“以我们现在的力量,还不能与苏俄正面对抗,必须要获得英美的支持,这是个很麻烦的事。”
房间里一下陷入沉默,霍普金斯的传话让众人都明白,美国的态度变了,这让中国收回蒙古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大家最为难的是,不知道斯大林会出什么牌,如果知道斯大林出什么牌,蒋介石倒时候可以从容应付。
“委员长,我有个猜想,”白斯同考虑良久,抬头对蒋介石说:“我认为,斯大林很可能会打民族自决牌。当年蒙古宣布读力,便打的是这张牌,所以,我认为斯大林很可能还会打这张牌。”
白斯同的提醒,让众人眼睛一亮,白斯同对这个事情比较了解,当年,苏军入侵蒙古后,便以民族自决的方式,让[***]立,当时的北洋政斧表示反对,白斯同的老师李大钊还率领北大学生冲击外交部,要求北洋政斧尊重蒙古人民的选择,白斯同便是这些学生之一。
“嗯,这只是一种可能,”陈诚有点不同看法:“更大的可能是,斯大林利用他现在的强势地位,强行要求我们承认[***]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6986
146987
146988
146989
146990
146991
146992
146993
146994
146995
146996
146997
146998
146999
147000
147001
147002
147003
147004
147005
147006
147007
147008
147009
147010
147011
147012
147013
147014
147015
147016
147017
147018
147019
147020
147021
147022
147023
147024
147025
147026
147027
147028
147029
147030
147031
147032
147033
147034
147035
147036
147037
147038
147039
147040
147041
147042
147043
147044
147045
147046
147047
147048
147049
147050
147051
147052
147053
147054
147055
147056
147057
147058
147059
147060
147061
147062
147063
147064
147065
147066
147067
147068
147069
147070
147071
147072
147073
147074
147075
147076
147077
147078
147079
147080
147081
147082
147083
147084
14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