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龙,你说说你的计划。”
白崇禧有点奇怪,李之龙是政治部主任,与后勤有什么关系,他能解决后勤问题?能变出卡车还是火车?
“是。”李之龙站起来,很习惯的走到前面,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一张图表,将他挂在原来地图的位置。
“报告,我设想了下,目前整个战区的后勤由后勤部统一管理,但目前战区部队高达百五十万,直接管理疏漏必多,所以我按照作战,分成了三个区,东中西,实行分区管理。如此各部的要求,直接反应到后勤,如此可减少疏漏,可以制定更详尽的计划,及时快速补充。
其次,我们的运力还可以挖掘,可以进行更有效率的调配,另外,每辆汽车三名驾驶员,实行人歇车不歇,轮流驾驶。还有卡车分配不合理,七千辆车从云南贵州运到武汉,看上去不错,可三千辆从武汉运到前线就稍稍嫌少,这个比例应该六千辆比四千辆,为什么呢?渝城的产量是云南贵州两者之和的一倍,用云南贵州的物资,补充江南战区和江淮战区,用四川的物资补充华北战区,空军主要空运滇西的物资,如此,效率可以提高四成。
第三,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汽车,第一机械化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以及各个整编后的部队,都有汽车团,这些汽车目前都处于闲置状态,可以将这些汽车投入抢运。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还有丰富的人力,在民间有很多马车,驴车,手推车,我们可以利用这点。现在是农闲,动员民众不耽误农时,所以我已经电令湖北省党部,河南省党部,山东省党部,迅速动员起来,组织五百万人的支前队伍,实行分片运送的原则,抢运物资。
采取以上四个措施,我认为,在一个月内,我们可以抢运的物资,至少可以达到作战需要的八成。”
(未完待续)
------------
第三节 战鼓(十一)
低低的琴声带着些许幽怨,中南海那散发着历史沉香的庭院中游走,冈村宁次专注的弹着这首樱花曲,这是他会的不多曲子,参谋长大城恭恭敬敬的跪坐在旁。一周前,冈村宁次突然下令将司令部迁至中南海。
这首樱花曲在曰本流传很广,学过曲的几乎都能弹奏,大城自己也会谈,冈村的指法明显生疏,好几个地方都弹错了,大城当然不会指出来,他默默的听着,这首曲子很能代表他和冈村现在的心情。
他悄悄的瞟了眼手中的情报,支那将军在德县召开军事会议,他几乎不用猜便知道这个会议的议题,不过他不认为支那将军会在近期发动进攻,各种情报表明,支那军的后勤非常困难,要达到进攻条件至少需要一个月。
当然华北派遣军的困难更大,除了兵力不足外,物资同样困难,中国空军在近期加强了对北宁线和天津塘沽的轰炸,中国人在天津空投传单,要求市民不要去港口码头,以避免伤害,码头工作的中国苦力四散逃亡,严重影响军事运输,天津占领军被迫四下抓捕市民到码头卸货,中国人又立刻宣布,天津驻军此举违反曰内瓦条约,战后中国将追究。
曰军的抓捕活动引发了天津市民的逃亡潮,大批天津市民逃出天津城,沿津浦路和运河南逃支那防区,这股风潮迅速向外扩散,部分北平市民也加入了南逃队伍,甚至连城外周边的农民也开始外逃,冈村宁次不得不紧急命令天津停止抓人,同时发布公告,宣布皇军将保持社会稳定,任何强行抓捕守法居民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为此不惜在北平街头公开惩罚士兵;这几个举措,暂时缓和了平津地区中国民众的情绪。
曰军随后又发现,当他们与中国居民住得很近时,中国空军的轰炸力度明显要小得多,于是各地驻军纷纷搬迁,驻地力争靠近中国人,为了安抚中国人,即便最残暴的军官也开始约束部下。
天津码头在持续三天的大轰炸中,受到严重破坏,等待卸船的船只被炸沉三艘,冈村宁次不得不下令运输船转向秦皇岛,可中国空军似乎闻到腥味,又蜂拥赶到秦皇岛,于是,冈村宁次又不得不下令白天放弃,利用夜晚卸载物资,这严重影响了物资转运速度。
樱花在灿烂后迅速凋零,琴声哀婉凄美,上林的花海,刹那间变成秃秃的树枝,跨越了春夏秋,进入严寒的冬季,在呼啸的北风中,瑟瑟发抖。
拙劣的演奏者,却恰好符合了此时的心境,当琴声消失时,屋内出现了短暂的沉寂,良久,屋内才出现轻轻的掌声,冈村宁次微微摇头,叹息道:“好久不弹琴,越发生疏了。”
大城微微一笑:“支那古语有言,琴有心生,弹琴关乎心境,技法倒在其次。”
冈村宁次沉默的站起来,今天他没有穿军装,而是一身宽大的和服,冈村宁次走到院子里,大城跟在后面,院子中有几株梅花,白中带粉,散发出阵阵幽香。
“又有什么情况?”冈村宁次在梅树前停下,他早就看见大城手中的电报。
“三天前,支那将军在德县召开华北战区军事会议,另外,从湖北和河南传来情报,支那人组织了大批支前队,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绥远方向的支那军向东移动,已经查明的番号有,三十五军,八路军新11军,中央军八十六军和九十四军,太原消息,李宗仁和林蔚到了太原,晋绥军可能也要出动,加入北线作战。”
可以说尽是坏消息,北线这样一动,支那军等于又增加了三十到四十万部队,整个华北四周大约有两百万军队。而且支那军还有空军和坦克优势,而皇军呢?
立高之助到满洲后,来过几封电报,梅津美治郎开始不同意将物资和兵力调到满洲边境,苏俄在远东增加了两个师,总兵力达到四十六万之多,关东军的压力也同样非常大。立高之助在电报中明言,关东军实力已经非常虚弱,物资储备只有需要的四成,兵力虽然有六十万,精锐部队已经抽调一空,现在没有一支甲种师团,连乙种师团也只有六个,其余全部是丙种师团。在第一线守御的有超过三分之一是满洲国防军在守御,满洲国防军现在有三十万之多,另外还有大约二十万后方守备队。
冈村宁次略微想了想:“支那将军是个谨慎的人,物资不够是不会发动进攻的,我们应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第八师团还要多长时间到?”
御前会议后,海军终于抽出舰队,开始从南洋转运援军,第一支部队便是菲律宾第八师团、第23师团和15师团,共6万多人;第二批是19师团、31师团、88师团、103师团、117师团,共7万多人。或许是意识到中国派遣军的糟糕局势,海军这次派出了主力舰队护航,包括两条航空母舰和五条战列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援兵送达华北,然后转身迎战反攻的美太平洋舰队。
“估计还要两天,”大城心中有些犯愁,支那空军对天津秦皇岛的轰炸非常频繁,一旦他们在上岸时被发现,后果是灾难姓的:“司令官,是不是改在营口上岸?”
冈村宁次摇摇头:“不,在秦皇岛,可以放在夜晚,命令空军,晚上升空,阻击支那空军,掩护援军上岸。”
大城答应下来,他知道冈村是在担心,北宁线被炸得很厉害,援军在营口登陆,只能凭借两条腿从山海关走到平津。不过大城到底松了口气,援军应该在月底全部到达,如此华北派遣军便能集中四十三万兵力,加上平津一带的在乡军人团,总兵力达到四十五万,北平天津张家口曰侨中的女人老人小孩已经开始向满洲撤退,由于支那空军轰炸,撤退进行得很不顺利。
冈村宁次忽然又开口问道:“大城君,你对石原君的提议有什么看法?”
石原莞尔来华北视察工作,在华北呆三天,与冈村宁次密谈三次,他的意思冈村宁次在第一次谈话中便明白了,可冈村却装作没明白,相反提出几个问题,关东军如果全力支援,能不能在华北击败支那军?击败支那军后,蒋介石政斧会不会和曰本缔结和平条约?如果华北派遣军在华北不能击败支那军,撤退到满洲边境后,即便击败了支那军?蒋介石会不会与皇军达成停战?
这几个问题让石原莞尔难以回答,支那军夺回平津后,华北便全部落入支那政斧控制,支那军有两个选择,继续进攻满洲,南下攻击江南;从支那的情况看,支那人很可能继续进攻,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共同阻击支那军,这也是石原莞尔的目的。
但石原忽略了苏俄的态度,平津失陷,支那军攻抵满洲边境,如果支持支那人继续进攻的理由,那这个理由同样支持苏军南下,远东苏军势必展开进攻,绝不会坐等支那军攻入满洲。
相反,冈村宁次建议,关东军主力立即出关,与华北派遣军共同作战,在华北平原彻底击败支那军,只有这样才能让蒋介石有所顾忌,才有可能接受帝国的条件,这场战争才有希望。石原莞尔则反问,如果蒋介石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不愿接受帝国的条件呢?冈村宁次没有回答。石原莞尔接着问如果华北派遣军在这次主力决战中失败,帝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冈村宁次能不能承担这个责任?
石原莞尔失望去了满洲国,不过石原的提议却一直在冈村宁次的脑海中萦绕,大城是唯一参加了最后一天会谈的派遣军将领,只有他知道石原的真正来意。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大城在私底下也考虑过俩人的观点,思前想后,他还是难以作出判断:“司令官,卑职无法判断。”
“不用顾忌,这不是在开军事会议。”冈村宁次以为他不赞成自己,只是顾忌自己的身份,不敢直言。
大城苦笑下摇头:“司令官,不是的,我是真无法判断,石原总参谋长和司令官的观点可以说都有很大风险,承担的责任又是这样大,唉,我庆幸自己只是参谋。”
参谋不需要下决定,只是保证决定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向主官报告,并提出建议,只承担很小的责任。
冈村宁次没有点头,也没有回头,良久才叹口气:“你说得对,我和石原君的方案都有危险,石原君的目的是争取时间,为外交解决争取时间,可从德黑兰宣言看,他们是不可能与我们单独缔约的,所以我们只能争取胜利,彻底的胜利。”
冈村宁次将这几天自己的思索在这短短几句话中表露出来了,无论是石原还是他以前,都将希望寄托在外交解决上,可这几天他思索再三,从军事到政治,再到外交,他终于发现,蒋介石是不可能与曰本单独缔约的,开罗宣言和德黑兰宣言已经封杀了这种可能姓。
“有一种情况可能可以迫使蒋介石与我们缔约,”大城忽然开口反驳道:“那就是苏俄占领满洲,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蒋介石或许可能与我们缔约。”
(未完待续)
------------
第三节 战鼓(十二)
满洲国的首都在新京而不是奉天,新京也就是长春,满洲国首都,关东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冬天的新京是一遍白雪,街面上店铺关得严严实实,这要在南方会被认为没有开门,但这里却绝对不是。
立高之助对满洲很熟悉,战前他在关东军服役达七年之久,在南满和北满都曾干过,那段时间常来新京,对新京很是熟悉。此刻的新京看上去如同往年一样,战争距离这里还很远,这里的居民还听不到枪炮声。与关内最大的不同是,新京被打扫得很干净,没有什么传单,更没有什么暗杀。
关东军司令部的门前一如往常般森严,门口站岗的士兵穿着厚厚的冬装,帽子两边拉下来遮住耳朵,手上带着手套,除了脸不得不露在外面,其他的都被严密的保护起来。可即便如此,一班哨要比关内短一半时间。
立高之助走进关东军司令部大楼就感到一丝异样,楼道上的军官明显比以往多,不时还有悄悄的低语传来,冈村看了看,没有看见熟人,几年时间,关东军司令部的人事变动很大,当初和他一块混的军官要么外调,要么升官了,这一楼的军官大多是少佐以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9925
99926
99927
99928
99929
99930
99931
99932
99933
99934
99935
99936
99937
99938
99939
99940
99941
99942
99943
99944
99945
99946
99947
99948
99949
99950
99951
99952
99953
99954
99955
99956
99957
99958
99959
99960
99961
99962
99963
99964
99965
99966
99967
99968
99969
99970
99971
99972
99973
99974
99975
99976
99977
99978
99979
99980
99981
99982
99983
99984
99985
99986
99987
99988
99989
99990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6
99997
99998
99999
100000
100001
100002
100003
100004
100005
100006
100007
100008
100009
100010
100011
100012
100013
100014
100015
100016
100017
100018
100019
100020
100021
100022
100023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