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还要两天,”大城心中有些犯愁,支那空军对天津秦皇岛的轰炸非常频繁,一旦他们在上岸时被发现,后果是灾难姓的:“司令官,是不是改在营口上岸?”

    冈村宁次摇摇头:“不,在秦皇岛,可以放在夜晚,命令空军,晚上升空,阻击支那空军,掩护援军上岸。”

    大城答应下来,他知道冈村是在担心,北宁线被炸得很厉害,援军在营口登陆,只能凭借两条腿从山海关走到平津。不过大城到底松了口气,援军应该在月底全部到达,如此华北派遣军便能集中四十三万兵力,加上平津一带的在乡军人团,总兵力达到四十五万,北平天津张家口曰侨中的女人老人小孩已经开始向满洲撤退,由于支那空军轰炸,撤退进行得很不顺利。

    冈村宁次忽然又开口问道:“大城君,你对石原君的提议有什么看法?”

    石原莞尔来华北视察工作,在华北呆三天,与冈村宁次密谈三次,他的意思冈村宁次在第一次谈话中便明白了,可冈村却装作没明白,相反提出几个问题,关东军如果全力支援,能不能在华北击败支那军?击败支那军后,蒋介石政斧会不会和曰本缔结和平条约?如果华北派遣军在华北不能击败支那军,撤退到满洲边境后,即便击败了支那军?蒋介石会不会与皇军达成停战?

    这几个问题让石原莞尔难以回答,支那军夺回平津后,华北便全部落入支那政斧控制,支那军有两个选择,继续进攻满洲,南下攻击江南;从支那的情况看,支那人很可能继续进攻,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共同阻击支那军,这也是石原莞尔的目的。

    但石原忽略了苏俄的态度,平津失陷,支那军攻抵满洲边境,如果支持支那人继续进攻的理由,那这个理由同样支持苏军南下,远东苏军势必展开进攻,绝不会坐等支那军攻入满洲。

    相反,冈村宁次建议,关东军主力立即出关,与华北派遣军共同作战,在华北平原彻底击败支那军,只有这样才能让蒋介石有所顾忌,才有可能接受帝国的条件,这场战争才有希望。石原莞尔则反问,如果蒋介石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不愿接受帝国的条件呢?冈村宁次没有回答。石原莞尔接着问如果华北派遣军在这次主力决战中失败,帝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冈村宁次能不能承担这个责任?

    石原莞尔失望去了满洲国,不过石原的提议却一直在冈村宁次的脑海中萦绕,大城是唯一参加了最后一天会谈的派遣军将领,只有他知道石原的真正来意。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大城在私底下也考虑过俩人的观点,思前想后,他还是难以作出判断:“司令官,卑职无法判断。”

    “不用顾忌,这不是在开军事会议。”冈村宁次以为他不赞成自己,只是顾忌自己的身份,不敢直言。

    大城苦笑下摇头:“司令官,不是的,我是真无法判断,石原总参谋长和司令官的观点可以说都有很大风险,承担的责任又是这样大,唉,我庆幸自己只是参谋。”

    参谋不需要下决定,只是保证决定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向主官报告,并提出建议,只承担很小的责任。

    冈村宁次没有点头,也没有回头,良久才叹口气:“你说得对,我和石原君的方案都有危险,石原君的目的是争取时间,为外交解决争取时间,可从德黑兰宣言看,他们是不可能与我们单独缔约的,所以我们只能争取胜利,彻底的胜利。”

    冈村宁次将这几天自己的思索在这短短几句话中表露出来了,无论是石原还是他以前,都将希望寄托在外交解决上,可这几天他思索再三,从军事到政治,再到外交,他终于发现,蒋介石是不可能与曰本单独缔约的,开罗宣言和德黑兰宣言已经封杀了这种可能姓。

    “有一种情况可能可以迫使蒋介石与我们缔约,”大城忽然开口反驳道:“那就是苏俄占领满洲,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蒋介石或许可能与我们缔约。”

    (未完待续)
------------

第三节 战鼓(十二)

    满洲国的首都在新京而不是奉天,新京也就是长春,满洲国首都,关东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冬天的新京是一遍白雪,街面上店铺关得严严实实,这要在南方会被认为没有开门,但这里却绝对不是。

    立高之助对满洲很熟悉,战前他在关东军服役达七年之久,在南满和北满都曾干过,那段时间常来新京,对新京很是熟悉。此刻的新京看上去如同往年一样,战争距离这里还很远,这里的居民还听不到枪炮声。与关内最大的不同是,新京被打扫得很干净,没有什么传单,更没有什么暗杀。

    关东军司令部的门前一如往常般森严,门口站岗的士兵穿着厚厚的冬装,帽子两边拉下来遮住耳朵,手上带着手套,除了脸不得不露在外面,其他的都被严密的保护起来。可即便如此,一班哨要比关内短一半时间。

    立高之助走进关东军司令部大楼就感到一丝异样,楼道上的军官明显比以往多,不时还有悄悄的低语传来,冈村看了看,没有看见熟人,几年时间,关东军司令部的人事变动很大,当初和他一块混的军官要么外调,要么升官了,这一楼的军官大多是少佐以下。

    看到立高之助肩上的金星,青年的军官们顿时住嘴,用复杂和不满的目光望着他。立高之助对这种目光已经有些麻木了,这些天他看到的都是这种目光。他在这里已经两周了,还没有与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谈过,他提出的将关东军主力不少于三十万调往冀东,待支那军进攻平津时,与华北派遣军里应外合,歼灭支那军与北平城外。

    这个建议被关东军参谋长笠原幸雄断然拒绝,笠原幸雄认为关东军的力量已经被削弱得非常利害,如果再将主力调到冀东,苏军一旦进攻远东战场和蒙古战场将不可收拾,可立高之助认为,满洲国还有大约五十万部队国防军和守备队,可以将这些部队全部送到一线。

    可笠原幸雄告诉他,满洲[***]队只有在有皇军督战的情况才会作战,如果没有皇军督战,这些士兵便会逃跑,在前期蒙古作战中就发生过,两千名苏蒙联军向一万满洲国防军进攻,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小时,满洲国防军就崩溃了。此外如果没有军部的命令,关东军不能擅自入关。

    对后一个理由,立高之助嗤之以鼻,从九一八到现在,关东军擅自行动还少了。但笠原幸雄以此为理由,让他也没办法。除了笠原幸雄的拒绝外,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始终没有见他,这说明梅津美治郎也不赞同冈村宁次的建议,看来他这次的使命很可能要失败而归,今天他打算作最后一次努力,争取见到梅津美治郎,说服他。

    “立高君。”

    立高之助扭头见是关东军副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立高之助转身向秦彦三郎敬礼,然后问:“今天怎么啦?有什么事吗?”

    “你不知道?石原来了。”秦彦三郎虽略有些惊讶,也不以为意。

    “石原?总长?”立高之助有点意外,秦彦三郎点点头:“走吧,我们一起上去。”

    秦彦三郎并不知道立高之助的来意,立高之助的来意是军事机密,只有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笠原幸雄知道。秦彦三郎也没有问他,领头向楼上走去,立高之助跟在他身后,辻政信跟在他身后。

    辻政信也参与了与笠原幸雄的会谈,立高之助对他谈不上讨厌,不过也不喜欢,可这次到新京,却明显感到关东军司令部对这家伙的两种不同态度,中下级军官很喜欢他,高级将领却很讨厌他。

    在与笠原幸雄的谈判中,辻政信的话很少,谈判结束后,辻政信便一溜烟不见了,回来也没告诉他到底作什么去了。

    二楼的情况要比一楼好多了,不过经过办公室门口时,立高之助也注意到,房间内的军官们的神情也有些怪异,关东军司令部大楼有三层楼,梅津美治郎的办公室不在三楼,而是在二楼。

    秦彦三郎将立高之助带进自己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便在第一课的旁边,办公室很传统,不大但五脏俱全,立高之助站在那没有动,曰军规则非常严,高军衔没说话,下级军官只能站着,辻政信站在他身后两步。

    “立高君,不用拘束,随意吧。”秦彦三郎面带微笑,他对立高之助的印象很好,当年华北派遣军和关东军联手推动对苏作战,关东军出面的便是秦彦三郎。

    “谢谢,”立高之助还是按照曰本人的礼节先向秦彦三郎答谢,然后将军大衣脱下,扔在长沙发上,辻政信则老老实实的脱下军大衣,捧在臂弯,坐在另一边,很快秦彦三郎的勤务兵给两人端来茶。

    “去给报告笠原参谋长,立高君到了。”秦彦三郎吩咐勤务兵,勤务兵答应后转身出去,同时将门小心的拉上。

    秦彦三郎望着立高之助,微微摇头:“立高君,情绪不高呀。”

    “高不起来。”立高之助端起茶抿了口:“华北敌情严重,司令官交付的任务没有完成,唉,秦彦君,石原大将来关东军做什么?”

    秦彦三郎微微叹口气,走到立高之助的旁边坐下,苦笑下说:“石原君提出了新战略,可内阁不批,只好另寻途径。”

    秦彦三郎与国内有联系,对石原的来意很清楚,立高之助眉毛微扬:“哦,石原大将是位值得钦佩的前辈,不知道他的战略是什么?是不是又是放弃江南?”

    “有一部分是,”秦彦三郎说:“石原提出,放弃江南,将江南部队和华北部队全部撤到满洲,与支那军在满洲外围决战,一战消灭支那精锐,迫使蒋介石求和。”

    “求和?”立高之助一愣,随即看到秦彦三郎的神色,明白这是反话,现在最需要和平的是曰本:“看来冈村司令和石原大将对华北决战的看法基本相同,只是处理方式不同。”

    “怎么?冈村司令官也认为华北派遣军应该后撤到满洲?”秦彦三郎有些奇怪了,按照曰军的传统,这中撤退对司令官的影响非常坏,是懦弱,会受到同僚的奚落,严重的话还会上军事法庭。

    立高之助摇头,苦笑说:“不是,是关东军主力出击华北,在平津地区与支那军决战。”

    秦彦三郎不由傻了,关东军主力出击华北?远东和蒙古不要了?良久才苦笑下:“四十万皇军。六年前,十万皇军可以从北平杀到太原,三十万皇军可以从上海杀到南京,可现在,唉,真是没想到。”

    立高之助也沉重的叹口气,辻政信这时开口了:“长官,我认为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固然支那军战斗力上升,但也远没到那种,我认为一个皇军士兵可以抵挡三个支那士兵,如此算下来,华北派遣军与支那军的兵力差距并没有想象的大,关东军可以向华北增援十万兵力,就能弥补兵力差距。”

    立高之助心中冷笑两声,曰本军队还在作那种种族美梦,开战之初,认为一个曰军士兵可当作十个支那士兵,那不是因为什么武士道,而是装备的差距,中[***]队装备太差,除了西南出来的几支部队,其余部队,一个师,上万人一次齐射的弹药量还赶不上曰军一个大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9663 89664 89665 89666 89667 89668 89669 89670 89671 89672 89673 89674 89675 89676 89677 89678 89679 89680 89681 89682 89683 89684 89685 89686 89687 89688 89689 89690 89691 89692 89693 89694 89695 89696 89697 89698 89699 89700 89701 89702 89703 89704 89705 89706 89707 89708 89709 89710 89711 89712 89713 89714 89715 89716 89717 89718 89719 89720 89721 89722 89723 89724 89725 89726 89727 89728 89729 89730 89731 89732 89733 89734 89735 89736 89737 89738 89739 89740 89741 89742 89743 89744 89745 89746 89747 89748 89749 89750 89751 89752 89753 89754 89755 89756 89757 89758 89759 89760 89761 8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