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在华北战区,在庄继华麾下,在陈铭枢刚才提交的文件中,详细列出了第三党的武装力量,总兵力已经高达六十万,比起八路军新四军来说,数量还不足,但质量和装备却超过了,特别是夏阳林等人统帅的主力部队。

    不过,李之龙看看黄琪翔:“不过,黄将军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

    黄琪翔精神一振,连连追问,李之龙笑笑说:“按照文革的惯例,战后整顿部队是肯定的,作战中表现不好的部队会被整编,另外,还要整编出几个集团军,对了,你们和于学忠有没有联系?”

    陈铭枢想都没想便答道:“有,早在西安事变之前,我党便与张学良杨虎城有联系,不过西安事变后,联系少了。抗战开始后,我们和于学忠和何柱国周福成都有联系,但他们对我们有戒心。”

    李之龙想了想便明白过来,西安事变时,邓演达率第三党通电反对,主张和平解决,此举让东北军上下耿耿于怀,不过,抗战这些年了,东北军中的有识之士也明白过来,第三党实际是他们最好归属。于学忠、何柱国和周福成开始小心翼翼的与第三党恢复接触,原东北军重将刘多荃干脆参加了第三党。

    不过,蒋介石对东北军防范很严,整个东北军被分散使用,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和缪徵流五十三军在山东,刘多荃的49军在淞沪作战后,被缩编为一个师,刘多荃被调任军事参议院,剩下的部队在王铁汉率领在江西作战;五十三军先是在湖南,现在江淮战区;此外还有被缩编为108师的67军,何柱国的骑兵第二军。

    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蒋介石想消灭这支部队,gcd和第三党在拉拢这支部队,庄继华也在打这支部队的主意。

    “老师,陈将军,平津会战后,就是进军东北,”李之龙想了想说:“你们可以联系与你们熟悉的东北军将领,要求参加光复东北的战斗,不过,委员长肯定不会就这样同意,文革,到时候就会向委员长提出改编东北,将东北军打散,与西北军和部分地方部队混合整编,重新任命一批将领,文革估计,这个条件下,委员长有可能护同意,黄将军,这样你的机会便来了。”

    严重和陈铭枢几乎同时露出笑容,整编杂牌军,这是蒋介石坚定不移的方针,庄继华这个设想的确很可能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当然他们也同时想到,庄继华当然不会这样“善良”,肯定有部分落入他的手中。

    平津会战,部队伤亡肯定惊人,陈铭枢知道,新一期的预备役士兵已经应征入伍了,正在后方加紧,河南每个县都设有新兵营,湖北山东的情况也差不多,当然西南地区更是如此。实际上,此次征兵,已经波及到两广,广东广西的新兵已经送到鄂北。

    这里必须解释下,抗战开始后,李宗仁白崇禧宣布接受中央领导,广西的所有资源愿意全部交给中央,李宗仁白崇禧说到做到,广西兵源除了补充桂系军队外,也补充中央军。

    这样一场大战后,军队肯定有三到五个月的休整,这给了庄继华一个整编军队的机会,这个时候肯定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御行要到部队中,恐怕现在就要作准备。”陈铭枢提醒道,李之龙当然听懂了,黄琪翔不能从军校直接到部队,最好现在便以某种名义到庄继华身边。

    可这是困难的,庄继华身边已经有了蔡廷锴,突然增加个黄琪翔,以蒋介石的多疑,不产生怀疑才怪。

    但李之龙也没有立刻拒绝,第三党的几个重要将领重返部队掌握军权,这是原本定好,只是需要一个机会。

    接下来,四个人到作战室,对着地图商议出关部队的数量和活动地区,在这方面李之龙就显示出他的弱点了,他缺少带兵打仗的经验,长期从事行政和政治工作,作战反而成了他的弱项,因此他主要是倾听。

    主要是陈铭枢在讲,黄琪翔偶尔插话提出疑问或补充说明,旁边的参谋又不断补充,最后陈铭枢决定让冀东热河两个根据地调集八千兵力出关,不过陈铭枢也请李之龙向庄继华报告,在出关前,为出关部队补充一批武器弹药。

    李之龙看看时间,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三个小时,已经到了上路的时间了,于是便向陈铭枢和严重告辞,可严重无论如何要他吃了晚饭再走,于是匆忙吃过晚饭,李之龙才上路。

    陈铭枢和黄琪翔没有送李之龙出门,依旧在小院内。望着李之龙的背影,黄琪翔有些不解,李之龙传递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用不着李之龙亲自跑一趟,让蔡廷锴传达不就行了。

    “这就是庄文革谨慎小心的地方。”陈铭枢叹口气。

    这次李之龙过来是代表庄继华过来,主要问题是两个,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军事问题,庄继华担心他们有疑惑或意见,所以安排李之龙来告诉他们,也向他们解释;当然,同时也是为了保密。

    (未完待续)
------------

第二节 反击之反击(六)

    “看报!看报!看平津前线最新消息![***]包围固安,倭寇猖狂反扑!”

    “看报!看当今武圣大战平津!倭寇死伤惨重退守固安廊坊!”

    福特轿车鸣叫着喇叭,从精神堡垒(现解放碑)下穿过,精神堡垒巍峨的基座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华北地图,上面用红蓝两色清楚标明前线战况的进展。

    从南京保卫战开始,但凡重要会战,精神堡垒便会悬挂起大幅地图,新闻报道报告的战斗进程标注在上面。

    这种方式已经从渝城蔓延到成都、昆明、贵阳、武汉、西安、广州等重要城市,连刚刚光复的郑州济南,都在闹市区悬挂起大幅地图。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在地图下焦急等待工作人员将新进展标注上去,只要有点进展便会响起欢呼声。

    平津会战,从一开始便被新闻界炒到最高热点,《渝州晚报》以决战平津为主题进行连续报道,每天发布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刊载军事专家的分析。《中央曰报》则以对曰寇最后决战为轴线,连续报道前线消息,《新华曰报》《醒狮周刊》《新民曰报》等所有报刊每天都在头版刊登来自平津前线的战报。

    平津前线,吸引了全国目光,前线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全国各阶层的心。

    轿车穿过人群,人们看着车头的上的星条旗,自觉的让开道路,史迪威面无表情的望着车窗外,他是上周从缅甸返回的。缅甸现在被记者们形容为安静的战场。这条战线实在太安静了,曰本人守在萨尔温江东岸,英国人守在萨尔温江西岸,中国人守在仰光附近,双方谁也不想开枪,生怕引来对方的报复。

    整个缅甸战场最有战斗精神的恐怕就只有史迪威这个醋姓子乔,醋姓子乔,这是记者们给史迪威起的绰号。史迪威为了让中国人英国人同意进攻,使尽手腕。

    恐吓,利诱,但所有手段都无效。逼急了,中国人便推到英国人身上,英国人便提出种种要求,这些要求又引起中国人的反驳,于是双方开始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中。

    史迪威给马歇尔的报告称,这里唯一的敌人是缅甸潮湿的气候,他在缅甸已经没有任何作为,缅甸的中国人和英国人都希望中国国内战场决定这场战争的结果,然后接收印度支那曰本人的投降;中英两国士兵在缅甸的唯一目的是与缅女**。

    可让史迪威失望的是,一直支持他的马歇尔这次没有支持他,马歇尔在回信中明确告诉他,目前中国国内的进展非常顺利,中国人已经收复山东,这里距离东京更近,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美国向远东提供的物资要首先保证华北作战,至于印度支那,就让苹果熟了,自己落下来吧。

    史迪威失望至于,心生去意,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离开中国,可等了几个星期后,他的调令来了,随着调令来的还有一份决定。

    新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中将在详细考察了中[***]队和军事工业后,认为美国从开始就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力量,经过五年发展,中国工业能力大为增强,虽然还不能满足全部军队需要,也已经能满足一百八十万到两百万部队的需要,中国人很快便会不再需要美国,仅凭他们自己便能在大陆上击败曰本。为保持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合作,这种合作应该现在就开始,具体是华北作战应该除了有美国的物资外,还应该有美[***]队的人员,经过与蒋介石商议,决定在每个战区设立一个美军参谋长。

    罗斯福很爽快的同意了魏德迈的建议,马歇尔决定将史迪威调到华北,作为华北战区的参谋长,与史迪威同到华北的是美国在南亚的唯一一支作战部队,梅里尔突击队,这支突击队是美英联合部队,总兵力三千多人,但英国人不愿离开缅甸,梅里尔只能带美国人到中国战场,兵力也就不到两千人。

    史迪威很是郁闷,他不是很愿意到华北战区,在他看来,江南曰军实力薄弱,而国民党军在江南四周有超过百万兵力,如果趁机在江南发动进攻,可以很容易收复京沪杭。

    其次,华北战区司令庄继华是个很难相处的家伙,当初自己将他赶走,现在自己又到华北战区,去当他的参谋长?成为他的下属,他能听自己的吗?

    魏德迈看了眼史迪威,心里微微叹口气,史迪威在庄继华问题上犯了个大错,严格的说,史迪威在战略上犯了错。他之前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的报告中,对中[***]队和中国将领的一切指责,在最近两年的战争中被证明是错误的。中[***]队极其将领不但不畏缩,相反他们骁勇善战,足智多谋。

    两年里,他们两次在缅北击败曰军,收复了大片国土,消灭了几十万曰军,将战线推进到七年以前战争爆发时的地区。

    中[***]队取得的胜利越多,史迪威在华盛顿的军政高层的威信就越低,按照他的判断,史迪威将很快调离中国战区,可能到欧洲去,英格兰现在大军云集,艾森豪威尔急需大量有经验的将领。

    魏德迈向华盛顿推荐的华北战区参谋长是原五战区顾问布雷恩,可马歇尔出于私谊,将史迪威调到华北战区,魏德迈猜测,这是马歇尔在挽救史迪威的军人生涯。

    “华北战局非常激烈,目前中国人的情况不错,”魏德迈开口打破车内的沉默:“中国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作战。”

    史迪威将目光从车窗外收回,闷闷的回答道:“在华北战区,我发挥作用的可能很小,我倒愿意去江南战区,要不然去江淮战区也行。”

    魏德迈心中直摇头,这个问题他向蒋介石提过,但蒋介石和陈诚都坚决拒绝,蒋介石甚至不愿意他去华北战区,委婉的告诉他,他认为史迪威是个果决的将领,最好能单独领导一个方面。

    在中国战区实现单独领导,这显然不可能,印度的蒙巴顿勋爵也不会同意,中英两国现在默契的联手压制史迪威,认为他现在是个麻烦。

    “江南战区最近也没有作战任务,中[***]队实行防御作战。”魏德迈耐心的解释道,这个问题史迪威此前已经表示过,魏德迈也解释过一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8843 138844 138845 138846 138847 138848 138849 138850 138851 138852 138853 138854 138855 138856 138857 138858 138859 138860 138861 138862 138863 138864 138865 138866 138867 138868 138869 138870 138871 138872 138873 138874 138875 138876 138877 138878 138879 138880 138881 138882 138883 138884 138885 138886 138887 138888 138889 138890 138891 138892 138893 138894 138895 138896 138897 138898 138899 138900 138901 138902 138903 138904 138905 138906 138907 138908 138909 138910 138911 138912 138913 138914 138915 138916 138917 138918 138919 138920 138921 138922 138923 138924 138925 138926 138927 138928 138929 138930 138931 138932 138933 138934 138935 138936 138937 138938 138939 138940 138941 138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