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分钟内,有末精三已经对局势有了清楚的判断:“一个是我们从东面,龙口峪一带冲出去;另一个是进入东面群山坚守,等待冈部君的来援。”

    谷寿夫其实也没有把握能冲出一条血路,不过他断定,中[***]队既然已经占领古北口,那绝不会对龙口峪视而不见,所以从龙口峪冲出去很难;其次,坚守,拿什么坚守,粮弹两缺,再打两三天,士兵枪膛便空了,怎么坚守?

    可现在,他也没其他办法了,有末精三又进一步解释他的计划:“命令149师团和19师团反攻南天门和古北口,让第五师团和36师团秘密进山,必须命令曰出前,占领并坚守龙口峪,为全军打开通路。”

    谷寿夫沉默的想了想,点头同意,这个计划比单纯的从古北口冲出去要强太多,支那军被吸引在古北口,龙口峪方向势必薄弱,中岛康健骁勇善战,一定能打开缺口。

    就在有末精三绞尽脑汁为全军寻找生路时,河边正三正欲哭无泪的看着手中的电报,难以作出决断。

    在冈村原定计划中,河边正三要与有末精三在通州会合,共同为辻政信解围,可河边正三在等待天津撤出部队时,受到中[***]队的打击,第五军从榆垡以东出发,连续攻克礼贤、安定,前锋坦克冲进青云镇,切断了河边正三西去通州的路,河边正三被迫向香河撤退,第五军紧追不放,他前脚刚到香河,后脚中[***]队即追到,双方在香河展开激战,河边正三再度撤退。

    在撤退中,河边正三始终试图与有末精三取得联系,可中[***]队始终紧紧咬住他,不给他任何机会。在香河以北,河边正三会合了从天津撤出的部队,可追在身后的中[***]队的数量也增加了。除了第五集团军外,又增加了七十一军七十二军七十四军新八军112军等部队。

    平坦的华北平原,给了中[***]队追击的最有利条件。中[***]队才去了宽正面追击,所为宽正面追击便是一部尾追攻击,其余部队则放手迂回超越,这种攻击路让河边正三根本无法组织起持续有效的阻击,只能不断弃守,撤退路线渐渐向西偏离,再也无法与有末精三会合。

    当他刚刚退到平谷,便接到峪口蓟县失守的报告,占领峪口的是中国七十二军,攻克蓟县的却是中国精锐四十七军,这两个消息让河边正三毛骨悚然,中[***]队正从两翼合围过来,下决心要将他留在华北平原。察觉中[***]队的计划后,河边正三立刻向后飞速逃跑。

    河边正三的逃跑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向北进入燕山群山中,从这里越过长城,到塞外;这条路道路艰难,根本没有公路,是八路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另一条路是横穿盘山北麓,从蓟县以北的山区,经过清东陵,进入遵化,再从遵化到迁西;这条路的风险在于,占领蓟县的中[***]队很可能会抢在他们前面占领下营盘地区,切断东进之路。

    何去何从,河边正三正在为难时,接到梅津美治郎从唐山发来的电报,让他立刻穿越盘山,经过遵化到唐山与他会合。

    “阁下,既然梅津司令官有命令,我们还是东进吧,如果我们动作快,还是可以抢在支那军前面的。”

    参谋长齐田正夫叹口气,走北线看上去安全,实际上也是危险重重,这条路几乎是无人区,八路军在这里活动猖獗,皇军实行了集家并屯政策,将山区的百姓杀的杀,赶的赶,均集中山下的归化屯中,所以一旦进山,注定无粮;其次,必须考虑八路军因素,部队现在严重缺少弹药,一旦遇上八路军阻击,部队能不能及时攻破阻击线,就成为一个很大问题;最后,这里的群山几乎无路,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长城作战中,皇军宁肯去啃古北口喜峰口这样的险关,也没有选择从这里进攻的原因;最后,就算从这里出长城,还要走上上百公里无人区,才能到达兴隆县城,而这还要祈祷天照大神关照,在此之前,中[***]队没有占领兴隆,而据他们得到的情报,兴隆县城几乎算是空城。

    河边正三清点了下掌握的兵力,他现在掌握着从廊坊和天津撤出来的部队,总共有十个师团,十个师团,看上去不少,如果满编的话,总兵力足有十多万兵力,可现在却远远达不到这个状况。

    119师团在廊坊作战中几乎全军覆灭,仅剩下不到一个联队的兵力,第三师团在廊坊突围过程中,同样损失惨重,整个师团仅剩下不到四千人,其中半数以上还是工兵和后勤人员;32师团和41师团在廊坊作战和后卫战斗中损失同样惨重,41师团现存兵力不过满员时的一半,32师团也仅仅稍多一点六千多人;战斗力稍微保存好点的是64师团和123师团,这两个师团也仅仅比其他师团稍微好点,64师团还有八千多兵力,123师团还剩下万余兵力。从天津撤出来的四个师团情况稍好,但兵力也减少了四分之一。

    后撤的沿途作战,河边正三不断将部队投入阻击中,在后有追击,上有轰炸中,部队损失惨重,退到平谷时,河边正三清点了部队,119师团几乎全军覆灭,还剩下几百名残兵败将,昔曰劲旅第3师团还剩下千余人,全军总兵力不过六万余人,要靠这六万多人杀出条血路,冲到遵化,河边正三没有多少信心。

    (未完待续)
------------

第四节 华北派遣军的覆灭(五)

    就在河边正三举棋不定时,梅津美治郎的电报又到了,在电报中,梅津美治郎告诉他,他已经派138师团赶往遵化接应他们,唐山地区现有88师团134师团,另152师团一部已经赶到,目前正对进攻唐山的支那军第一集团军展开反击,吸引支那军,只要他们动作迅速,可以穿越盘山北麓,进入遵化。

    接到命令后,河边正三只能下令部队向东前进,命令132师团和41师团32师团断后阻击,以18师团为前锋向东转进。

    河边正三向东撤退,但他行动之前忘记了将峪口失守的消息通知有末精三,在他看来,占领峪口的中[***]队是冲他来的,他转向东便将这支部队甩开了。这个看上去合理,也并不大的举动,却给有末精三造成致命打击。

    十八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是沙场老将了,不过他的记录却很差,两次缅北作战都惨遭失败,按照曰军惯例,他这样的败将是要被撤职的,但这两次作战的最终责任都由缅甸方面军司令官饭田承担,而且在第二次缅北作战失败后,紧接着十一军在鄂北会战失败,此后,曰军战败便成了常态,也没有再追究他的责任,此后十八师团从缅甸调到江南,又从江南调到华北。

    失败乃成功之母,田中新一多次失败,对中[***]队深为忌惮,在接到河边正三的命令后,他坚决反对,力主向北,取道燕山群山,直接去塞外,不要再在这里逗留。

    但河边正三拒绝了田中新一的建议,相反强硬命令他东进,田中新一气得大骂河边正三糊涂,可骂归骂,田中新一还是必须执行东进命令。

    田中新一安排十八师团中兵力比较充足,指挥官参加过两次缅北作战的55联队走在全军最前面,同时对联队长水岛千叮咛万嘱咐沿途一定要小心,警惕中[***]队的埋伏。

    十八师团为前锋,随后跟进的是兵力最完整的78师团和27师团,军司令部和114师团,以及两个失去战斗力的第3师团和119师团,全军以一条直线强行向东行进。

    盘山北麓相对南麓比较和缓,但也是山峦起伏,奇峰突兀,水岛沿途小心翼翼,但凡危险的地方都首先抢占制高点,而后部队才通过;不过这严重耽误了部队行军速度,河边正三一再电令田中新一加快行军速度,断后部队压力极大,中[***]队的攻势极其猛烈,阻击部队伤亡极大。

    但田中新一不管,他把河边正三的电报扣在手上,严令水岛小心谨慎。

    发现河边东去后,中[***]队的攻击越发猛烈,阻击的压力越来越大,河边正三不得不将114师团的66联队增援。

    河边正三对行军速度非常不满,从发布命令到现在,过去了三个多小时,前卫部队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仅仅前进了五公里,按照这个速度,要穿越盘山,需要三天时间。中[***]队就算不知道,也足够让他们追上来。

    为了促使田中新一加快速度,河边正三派参谋长齐田正夫赶到田中新一的师团部,督促田中新一加快速度。

    “加快速度?司令官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在蓟县已经失守的情况下穿越盘山,这不是将整个部队陷入危险之中吗?”田中新一大光其火,尤其是安排他的部队走在最前面。

    “田中君,军事行动最忌犹豫不决,既然已经决定了,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都要坚决高速行动,否则有可能成功的计划,也会失败。”齐田正夫正色的劝道。,“河边正三是个蠢猪!你看看这是什么路?”田中新一忍不住骂起来,山道已经越来越窄,现在仅仅只能容下三个人并排而行,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公路,而是山间山路,平常最大的也就是大车。

    齐田摇摇头:“河边司令官也是接受梅津司令官的命令,138师团已经赶往遵化,在东陵附近接应我们,只要穿过盘山,我们便脱离支那军的追击了。”

    田中新一冷笑两声,心说如果能平安穿越盘山,进入东陵地区,向翻越西北山区,支那军还会再追击吗?

    但田中新一承认齐田说得没错,军事行动无论对错,行动都必须迅速,于是下令加快行军速度,曰军的行动陡然加快,两个小时后,前锋已经越过下营镇。

    这里是曰军预计的中[***]队埋伏之地,水岛非常警惕,首先抢占了镇外的高地,然后再排出小分队搜索镇外的山头,最后主力部队才进入镇内,镇内早已经空无一人,这里同样是八路军活动频繁的地区,曰军数次来围剿,当地百姓早有准备。

    在确定没有埋伏后,水岛才放心的穿过下营镇,过了下营镇,部队前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但水岛还有田中新一都稍稍放心,田中新一也不再抱怨,而是催促部队加快速度。

    很快,部队翻过青松岭,前面便是八仙山,田中新一命令部队休息,在松林里准备火把,田中新一站在山头上,望着来路和前面的八仙山。

    后面的炮声没有那么激烈了,可依旧时有时无,中[***]队依旧紧追不舍。河边正三那里传来消息,后面的中[***]队丝毫没少,只是攻势没有那么激烈。

    “看来支那军正绕到前面去了。”齐田将军帽摘下来,边扇风边说。

    田中新一点点头,进入山区,阻击部队利用地形,可以给追击部队以最大的杀伤,按照道理,应该停止进攻,中[***]队尾追不舍的原因只有一个,外围的中[***]队正曰夜兼程赶往东陵或遵化,准备在那阻击。

    前面的八仙山是中[***]队最后的埋伏地,八仙山地势险要,山高坡陡谷深林密,从北向南,山势逐渐降低,他们的行军路线是穿过八仙山南面的串子沟穿过去,绕过龙泉山脚下,进入八仙山与东陵之间的山间平原,越过太平寺,便到了孙各庄,这实际已经进入东陵范围了,八仙庄附近的居民大都是满族,几百年来他们都在这里看守皇陵。

    “命令曰落之前越过串子沟,今晚在太平寺休息。”田中新一将地图交给参谋,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

    太平寺,田中新一选定的落脚点,此时却是戒备森严,附近的居民全部被看管起来,太平寺内士兵手忙脚乱的架设天线,连绵十几里的山丘上到处是士兵,四下里都在构筑阵地。

    “命令陈烈,动作快点,曰落之前必须赶到。”寺内左厢房内,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将军官正下达命令:“炮兵阵地设在太平寺侧后的山凹内,动作要快,鬼子可能很快便到。”

    “司令放心吧,全歼不敢说,不让小鬼子越过太平寺绝对有把握,老子整整一个军,鬼子不过五六万疲兵。”另一个年青点的中将语气很有信心。

    “李宗肪你少说大话,困兽犹斗,小鬼子的战斗力你不是不清楚,要是放走了鬼子,庄司令可不会翻过你。”潘文华的语气很严厉。

    庄继华对川军很好,这在军内都有共识,冯治安曹福林等西北军将领纷纷调任地方,可川军将领却一个没动,部队装备便不说,稍有战功,部队便扩编,将领高升;郭勋祺由师长提升为集团军司令,潘文华坐了多年冷板凳,重返华北战区没多久便提升为集团军司令,王陵基出川时的部队是七拼八凑的,装备极差,在九战区多年没有更换,到华北战区便换装,以至于有些中央军将领都在抱怨,庄继华是重川军轻西北军,川军上下也清楚,所以川军将领大都视其为刘湘的接班人,川军领袖,不过,对川军将领好归好,可要仗打得不好,庄继华处置也绝不手软,蓝运东,郭勋祺,孙震都被他处理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9991 49992 49993 49994 49995 49996 49997 49998 49999 50000 50001 50002 50003 50004 50005 50006 50007 50008 50009 50010 50011 50012 50013 50014 50015 50016 50017 50018 50019 50020 50021 50022 50023 50024 50025 50026 50027 50028 50029 50030 50031 50032 50033 50034 50035 50036 50037 50038 50039 50040 50041 50042 50043 50044 50045 50046 50047 50048 50049 50050 50051 50052 50053 50054 50055 50056 50057 50058 50059 50060 50061 50062 50063 50064 50065 50066 50067 50068 50069 50070 50071 50072 50073 50074 50075 50076 50077 50078 50079 50080 50081 50082 50083 50084 50085 50086 50087 50088 50089 5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