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乌恰的叛军,刘文辉亲自率领军警卫团和直属团坐镇哈什,指挥三路大军,从南北迂回包抄乌恰叛军,而中路则是136师师长刘元瑄率领师主力直扑乌恰。
当136师开始行动后,乌恰叛军即得到情报,叛军立刻撤围乌恰,向中苏边境撤退。刘文辉得报后,立刻电促刘元瑄不要最接追击,翻越兀自松山在玉其塔什堵截叛军,同时电告左右迂回的414旅和骑兵第2团,加快行军速度;骑兵第2团以强行军到格拉山口堵住叛军。
首先是骑兵第2团在格拉山口堵住叛军,双方在山口地区展开激战,第2团以重大代价拖住了叛军主力,叛军急于夺路逃亡,分出部分兵力牵制骑兵第2团,主力则绕道戈壁,继续向中苏边境逃窜。
叛军穿越戈壁后,进入玉其塔什草地,遭到等候在那里的刘元瑄的伏击,经过长途行军,疲惫不堪的叛军受到这致命一击,顿时大乱,刘元瑄大获全胜,叛军首领买合木被当场击毙。刘元瑄击毙两千多人,生俘近五千人,不过返回哈什的刘元瑄没有带一个俘虏,所有俘虏全部在路上被枪决。
(未完待续)
------------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十六)
南疆的胜利却不能掩盖北疆的糜烂,最让蒋介石怒火中烧的是,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临走之前,正式要求他向斯大林让步,至少接受斯大林对蒙古和中东路的要求,这让他再度感到屈辱。
中国目前抗击着曰军八成兵力,消灭曰军上百万,付出了巨大牺牲,可换来的依旧是列强的轻视,成为列强交换利益的砝码。
要不是宋美龄在场,蒋介石当场便会发作,现在的蒋介石心里有底气,宋美龄在美国购买的五亿美元的工厂设备,正陆续运抵中国,已经有十多家工厂投入生产,后续设备运到,产能将扩大数倍,原有工厂也依旧扩大产能,弹药物资基本能满足两百万人需要,与抗战刚开始时,有天壤之别。
出于对华莱士的愤怒,蒋介石甚至罕见的失礼,没有送他出门。当天便召陈诚何应钦,商议决定加强疆省力量,空军再抽调战斗机和轰炸机各一个大队,停止对华北的空运,所有运输机全部用来向疆省运送物资和兵员,抽调马步芳所属的82军进入疆省,82军全部是骑兵,正适合对付满是骑兵的叛军。此外,为对付苏俄的坦克部队,命令抽调第一读力坦克师和第八装甲机械化旅,组成第二机械化集团军,全部调入疆省。
迪兰铁路的安全成为所有军事中的重中之重,陈诚建议成立迪兰铁路警备队,抽调甘肃地方保安团和陕西地方保安团,组成铁路警备队,保障迪兰铁路安全,从后勤部抽调两千台卡车,组成疆省平叛运输队,专司疆省平叛运输。
无论陈诚还是何应钦都感到蒋介石太心急了,疆省问题的关键是苏俄,蒋介石在平定叛乱之前便关闭了苏俄在疆省的全部领事馆,这等于关闭了与苏俄的谈判,对疆省平叛很不利;其次,平叛最大的问题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后勤不畅,从目前叛军表现出的战斗力来看,只要保证运输,只要兵力到位,便有能平定叛乱;所以现在需要的是等待。
林蔚也赞同他们的判断,但谁也不好出面劝说,林蔚想起庄继华,如果庄继华在渝城,肯定会劝说蒋介石。目前在军内,庄继华有很高的威信,而且也是很少可以,也敢于与蒋介石当面争论的将领。
“就看白健生能不能在近期作出成绩,稳住北疆局面了。”林蔚心里期待着,可事情总是不能随人愿,很快北疆传来消息,承化被叛军攻克,守军省军31骑兵团团长高伯玉率部突围。
高伯玉判断叛军主力在南部和东部,于是他决定向北突围,冲到蒙古,希望蒙古能看在同为盟国的份上,同意他们经蒙古转到国统区,但部队冲到中蒙边境,却被蒙古军队阻击,最后被追来的叛军全歼,守将高伯玉被俘,只有极少部队冒险穿越沙漠戈壁,逃到国统区。
攻克承化后,叛军几乎占领了整个阿山,阿山叛军兵分两路南下。一路向塔城进攻,以打通与伊犁的联系;另一路向青河进攻,此举一方面可以扫清与蒙古联系的障碍,另一方面可以迂回到迪化侧后,将叛乱扩大到疆省东北部。
伊犁叛军则集中力量全力围攻坚守艾林巴克的预七师部队,杜德孚一天之内给白崇禧发来七封求援电,请白崇禧尽快派出援军。
而白崇禧每次都回电,要求他们坚守待援,空军紧急出动,对围攻艾林巴克的叛军展开狂轰滥炸,同时向机场的坚守者空投了一批弹药和药品。
对伊犁的轰炸,受到来自苏俄境内的战机的阻挠,双方在伊犁上空展开激战,中国空军大获全胜,苏军投入的主要是老式的伊15、16战斗机,而中国空军投入的是p40和p51野马战斗机,两者完全不是一个辈分的机种,中国飞机姓能明显超过苏军,苏军的主力飞机全部集中在苏德战场,这里只能投入这些老式飞机。
让中国空军感到麻烦的是,苏军飞机是从苏方境内起飞,受到中国空军打击后,便逃向苏境内,让中国空军无法追击,也无法对苏军机场进行轰炸。
但从迪化起飞,飞行半径比较大,空军飞行距离比较远,这严重影响了滞空时间,空军开始在昌吉,石河子地区构筑机场,石河子原来有一个军用机场,苏俄有一个航空中队驻扎在这里,在苏军撤退时,将这个机场的大部分设施摧毁,机场被废弃,疆省叛乱爆发后,朱绍良只顾抢建迪化附近的机场,倒忽略了这个机场,胡宗南来了后,下令抢修石河子机场,可同样受限于物资,直到白崇禧上任,机场还不能使用。
林蔚和陈布雷在闲聊,对疆省目前的状况都感到有些担忧,白崇禧虽有小诸葛之称,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就算有三头六臂,没有兵,也没有任何办法。
“没有那么悲观,”对林蔚的态度,陈布雷有些不以为然,他微微一笑:“蔚文兄,华北会战结束,那里至少可以抽调五十万兵力,兵力充足得很。”
林蔚有些着急了:“布雷先生,你怎么就不明白,这不是兵力问题,是运输问题,就算调五十万一百万,这五十万一百万人总要吃饭吧,枪膛里总得有子弹吧,这些都得靠后方送过去,可是从西南到,甚至从缅甸到迪化,先火车,再汽车,再火车,上万里,就算有迪兰铁路,这运输也同样困难。”
说道这里,林蔚叹口气:“当初庄继华建议继续修,一直修到西安,与陇海线连通,看来当初他便意识到疆省可能会出事。”
陈布雷迟疑下,默然的点点头,当初庄继华在蒋介石面前与宋子文争得面红耳赤,坚决主张继续修,可宋子文从财政角度出发,认为国家财政困难,苏俄自顾不暇,根本无法顾及疆省,坚决主张停建,蒋介石最后支持了宋子文,导致迪兰铁路在距离兰州几百里的地方停下了,从西安到兰州,数千里路,只能靠汽车了。
面对困境,蒋介石终于意识到停建迪兰铁路的失误,又下令抢建迪兰铁路,将铁路修到兰州,数万修路大军又赶赴工地,好在最困难地区已经过了,可要修到西安,困难之大,一两年之内是不用想通车的。
两千台汽车说少不少了,可先对于需要的物资,可前线的消耗来说,又实在太少,每辆汽车跑一趟五吨,一次能运一万吨,一万吨,要是粮食呢,够二十万大军吃几天。
黄山的夜很寂寞,别墅孤寂的挺立在山间,四周的山间响起了春虫的鸣叫,沉默了一冬的春虫,在山间欢快的鸣叫着。山风吹来,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陈布雷缩了缩身子,将大衣稍稍裹了裹。
俩人沿着山道慢慢往回走,林蔚抬头看看满天繁星,星星布满天空,将黑色的天幕照亮,陈布雷却看着灯火通明的黄山别墅,这座别墅现在是这个国家的中心,别墅内的电台二十四小时不停机,全国各个战场的情况迅速汇集到这里,然后再将命令迅速下达到各个战场。
作为蒋介石的主要助手,俩人心里都清楚,这场危机恐怕是战争以来的最后一场危机,只要顺利平定疆省叛乱,中国的整个局势便在政斧的控制之下,光复东北,攻入朝鲜,然后在海边等待美军舰队。
“布雷兄,听说,邓演达与李济深分道扬镳了。”林蔚想起军统最近提供的情报,李济深搬出了特园,邓演达正加紧筹备新党,军统搞到的文件称,新党名叫社会明煮党,党纲从原来激进的社会革命改为比较温和的改良,主张对现行政治制度进行改良,推动明煮选举。
很显然的是李济深似乎不赞成成立新政党,邓演达却坚持,俩人因此分道扬镳,这个消息让蒋介石高兴了好一阵,还特地派李宗仁和何应钦去见李济深,可何应钦带回来的消息却不是很好,李济深依旧坚持要求结束一党[***],实行普遍的明煮选举。
可即便这样,蒋介石依旧比较满意,邓演达李济深联合起来,整个广东军人和政治人物便联合起来了,他们分裂了,力量便小了,可以分而治之。
“分是分了,”陈布雷的语气平淡,没有丝毫喜悦表示:“李济深在党内串联,要在党内成立个什么反对派,我党最大的问题便是党内不团结,委员长提出抗战建国,这条路是任重道远呀。”
林蔚漫不经心的踢走一块小石子,让开路旁的一朵小花,早春的黄山,山花已经迫不及待的吐出蓓蕾,附近的南山上已经有等不及的游人开始游山赏花。
“是呀,”林蔚似乎漫不经心的答道:“抗战不说了,建国才是最重要的,党外,有gcd这道障碍;党内,少了个汪精卫,可还有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这些人,中央,地方,派系林立;唉。”
林蔚重重的叹口气,想想这些便令人头痛,陈布雷推推鼻梁上的眼镜,也叹口气:“说得不错,你说,庄文革是怎么整党的,西南派系不少,党内派系也不少,可对西南的工作却没多少影响,工厂矿山,社会改革,建立预备役,整编川军,哪一样都不好作,可他全作了。”
林蔚没有回答,心里却想着陈布雷的话,西南开发对全党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他,连党内的元老,居里、戴季陶、吴稚晖等人都在反思,熊克武最逗,他重返渝城后,对渝城的巨大变化,先是惊讶,后是振奋,最后是佩服,公开宣称,要是他当四川督军,庄继华要在便将督军位置让他。
这些年林蔚也研究过西南开发的全过程,他对庄继华整党的方法最感兴趣,要知道庄继华根本不掌控党部,那是陈立夫的地盘,可就用了简单的两招,一招是发展新党员,招收青年入党;第二招便是修改干部提升办法,由任命制改为选举制。就这平淡无奇的两招,就将渝城党部打造成全国最有战斗力的党部。
林蔚每次研究了这段经历,便忍不住在想,要是在全国推行这两招呢?整个国民党会不会大变样,至少有渝城党部战斗力的一半吧。如果能达到这样,建国是不是更容易点。
(未完待续)
------------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十七)
俩人边聊边往回走,还没走到一半,便看见萧赞育急匆匆过来,看到俩人便急忙招呼:“林主任,陈主任,委员长急招。”
林蔚和陈布雷心中一顿,林蔚连忙问:“出什么事了?”
“曰军在苏北发动进攻,”萧赞育看上去有些着急,说话的语气有些快:“关麟征报告,曰军调集两个师团,在泰兴靖江一线突然发动进攻,泰兴守军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和新编三十一军措手不及,正向如皋姜堰撤退,他正抽调五十七军增援,可五十七军和九十二军增援,但五十七军借口缺少弹药,迟迟没有开拔。相反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五十三军,骑兵第二军、张文清108师联合向委员长提出,要求调到华北战区,参加光复东北的战斗。”
林蔚开始还舒口气,曰军在苏北进攻,这没有什么,无论从华北还是从江南战区抽调两个军便可稳定苏北,而且曰军的进攻是战术姓的,曰军兵力不足,根本无法向更远的海安、东海等城市进攻。
可听到东北军如此要挟,便知道麻烦了,蒋介石对东北军一向警惕,东北军返回东北,这不是养虎遗患吗,蒋介石怎么会同意。随即他进一步想到,他们在此时同时提出这个要求,是商量好的,还是背后有人在推动,如果是后者……,林蔚的背心禁不住阵阵发凉。
“怎么会这样?”陈布雷有点意外,他考虑的角度又不一样:“这庄文革整军,地方势力束手就擒,关麟征整军怎么就整出这么多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7274
97275
97276
97277
97278
97279
97280
97281
97282
97283
97284
97285
97286
97287
97288
97289
97290
97291
97292
97293
97294
97295
97296
97297
97298
97299
97300
97301
97302
97303
97304
97305
97306
97307
97308
97309
97310
97311
97312
97313
97314
97315
97316
97317
97318
97319
97320
97321
97322
97323
97324
97325
97326
97327
97328
97329
97330
97331
97332
97333
97334
97335
97336
97337
97338
97339
97340
97341
97342
97343
97344
97345
97346
97347
97348
97349
97350
97351
97352
97353
97354
97355
97356
97357
97358
97359
97360
97361
97362
97363
97364
97365
97366
97367
97368
97369
97370
97371
97372
9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