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高之助没有看庄树,心里却明白庄树摆出这个样子的目的不过是给他们施加压力,但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早已经打定主意,不管什么,老子都咬死不认,你们没有证据,看你能把老子怎样。
庄树还是没有开口,立高之助决定首先发起进攻,他略带怒气的问道:“庄树将军,特别列车被袭,我们也很意外,但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将我们扣押在这里!这是对帝[***]官的侮辱!我要向关东军司令部和军部抗议!”
立高之助的一句话点燃了被扣军官的愤怒,会议室内立刻炸开,负责安排特别列车的向川大佐怒火中烧的站起来:“庄树将军,我们为帝国效力,不能接受这种耻辱!”
“庄树将军!宪兵司令部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就算要调查我们,也用不着以对待犯人的方式对待我们吧!”立高之助的助手田边大佐也质问道,这些军官都豁出去了,也不顾庄树是会议室内年龄最长,军衔最高,职务最高,不顾军队中的等级限制了。
庄树冷笑两声,将卷宗拿起来重重摔在桌上,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军官们虽然不说话,可神情依旧是愤愤不平。
“我刚从拉姑过来,拉姑车站皇军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从现场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伏击特别列车的是支那政斧军,他们在拉姑车站至少待了三个小时,甚至还烧了开水,准备了食物,这说明,他们在事前就知道特别列车会在拉姑车站停靠。这说明什么?我想你们都知道。”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庄树挨个看过去,只有立高之助与他对视,那目光中有疑惑有不满有委屈,还有不解;而其他人都不敢将目光与他对视。
“难怪青城小山和西村追了五年,一点线索都没有,这是个很狡诈的家伙。”庄树在心里说道。
“立高将军,你是撤退的总负责,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选择在拉姑这个山区小站停靠?”庄树单刀直入直取立高之助,他必须慢慢瓦解他。
“特别列车送的东西便决定了,特别列车不能在大城市停靠,所以我们选择了拉姑这个小站。”立高之助面不改色的答道,这个问题早就在意料之中,而且在制定计划时,便考虑到了,这个理由足以应付。
“那么为什么护卫兵力如此薄弱?”庄树继续追问道。
“军部要求731骨干力量必须同时撤退,同时还要带走731部队的核心资料和部分炸弹,一列火车就只能装这么多,所以我们增调了一辆铁甲车,这已经是最大保护了。”立高之助很镇定,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从他的回答中找出破绽。
但庄树的目的不是这个,这两个问题不过是为了让立高之助松懈下来,他停顿一会,让立高之助稍稍得意下,然后才突然说道:“刚才我接到哈尔滨报告,平房区受到猛烈轰炸,支那军用燃烧弹攻击,731部队留下的炸弹和工厂全部被摧毁。从支那军明确的攻击来看,在了解特别列车和731部队分布的人员中,我们有理由怀疑,你们当中有支那人的间谍。”
这个结论立刻将会议室内的军官炸蒙了,大多数军官都认为这只是责任调查,最大的也不过是泄密,绝没有想到居然是追查间谍,这就超出了普通调查的范围了。
庄树好像是看着所有人,不过他的眼角始终吊着立高之助,立高之助好像有些意外,不过很快恢复,他微微皱起眉头。
“阁下,我想象不出我们中间谁是间谍,您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依据吗?”立高之助在心里冷笑,他故意将特别列车的密度下降,导致新京司令部内和哈尔滨高层不少军官都知道,有趟特别列车要在最近发出,这也是他拒绝撤退的最大依据。
“真是老糊涂了!”青城小山在门外又着急又失望,庄树采取的策略非常失败,立高之助要是这样容易就被攻破,那他就不可能隐藏五年之久。
庄树采取的策略从一开始就失败了,根本不该将他们扣押起来,只有让他们动起来才能找到破绽,立高之助是整个撤退行动的总负责,他完全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掩盖他的行动,让行动失败看上去合情合理,这是他的一贯手法。
青城小山眉头深皱,室内的庄树则冷笑两声:“难道还不明显吗?如果没有间谍提供准确的列车行程,支那军怎么可能准确的在拉姑埋伏?没有人提供情报,支那空军怎么可能那样准确的找到平房区的731部队仓库和工厂?你怎么解释?”
立高之助在心里笑了,老东西你的算盘打错了,不过外表神情依旧,他微微摇头,抬头望着庄树。
“阁下,这个结论恐怕仓促了,”立高之助的态度很诚恳,语气比较慢:“特别列车的消息可以从火车调度那里得到,731部队在哈尔滨多年,在去哈尔滨之前,还受到过抗联的袭击,可以这样说,731部队的秘密在哈尔滨和满洲国高层不是秘密,只是这些支那人不说,我们自欺欺人罢了。支那空军以前之所以没有轰炸那里,我想最主要的是在取得华北会战胜利之前,支那空军无力轰炸哈尔滨。”
“阁下,这里在座的军官们都是经过长期考验的帝国武士,他们在战争中为帝国立下过功勋,他们当中要是有间谍,我实在难以相信。”
庄树楞了下,立高之助的话并非无懈可击,可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反击。他这一迟疑,军官们的气势又起来了。
“阁下,该我们的责任我承担,是上军事法庭,还是破腹谢罪,我都接受,但阁下认为我们是间谍,我不能接受。”话虽如此,可田边大佐的神情明显不满,话里带着股赌气。
“哼,究竟该怎么处理你们,由关东军司令部和军部决定,”正说着,门外进来个军官,快步走到庄树面前,交给庄树一张电报,庄树看后神色微变,好一会才说:“军部来电,军部调查小组已经从东京出发,将在两天内到达新京,对此次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冈部司令官命令,所有人员解除拘押,但通行证收回,不得离开新京。我再加一条,你们必须将最近半个月的行踪写出来,交给我,所有人要随叫随到。”
“是!”众人起身答道。
第一个回合就这样结束了,立高之助心里非常满意,在出门时,他注意到门边的青城小山,便冲他打个招呼,青城小山也含笑回应。
待他们背影消失后,青城小山走进室内,毫不掩饰他的失望。可庄树却冲他微微一笑,然后轻轻摇头:“年青人,不要太着急,有些时候,要先让你的敌人得意一会。”
(未完待续)
------------
第七节 闪电(二十一)
北平城内,中南海勤政殿内,岗哨林立,北平城内大队长以上军官齐聚大殿,会场上气氛压抑,不少少壮派军官神情木然呆滞,他们中的不少人是第一次走进这座恢弘的皇城,可他们根本无心欣赏这处处表现出中国古老文化的宫殿。
春天的阳光照耀着皇城,可大殿的每根梁木都透着寒气,那丝丝寒冷让人禁不住想逃出这座森严的大殿。
寒气的中心来自坐在最前面,正中心位置的矮瘦老头,德永合上文件交到冈村面前,冈村神情木然,不过他的目光却非常坚定的望着下面的军官们,从最前面的大迫等三个师团长,到最后面不熟悉的大队长们。
“诸君都听清楚了吗?”冈村缓缓开口问道:“如果有谁不清楚现在就提出来!我还要说一句,这个协议必须执行,如果有谁不愿执行的,也请现在就提出来!”
会场中的气氛更加紧张,德永就感到自己的心脏怦怦直跳,曰本军队中有下克上的传统,那些少壮派军官一向以赤诚爱国忠君为名,无法无天,放下武器投降这样的事,他们能接受吗?要是不接受,北平城内会不会发生叛乱?全看今天这场会了。
冈村宁次在会前便说服了三个师团长和旅团长,今天的会议不过是将谈判结果向全军公布。天津四十一小时全军覆灭,横山勇被俘,这个消息震惊了北平,原来还抱着坚守下去的想法的人动摇了,三个师团长迅速转变态度,接受了冈村宁次谈出的结果,现在就看这些联队长和大队长了,他们是直接掌控部队的军官。
“司令官!”从后排站起个少佐,泪流满面的叫道:“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司令官,请带领我们杀出去吧!只要冲到冀东,关东军就回来接应我们!”
“如果能冲到冀东,我一定不会接受这个条件,我也一定会带领你们杀到北平!”冈村宁次平静的答道:“我从军四十年了,四十年里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放下武器,但是,今天情况不同,诸君都是军人,有长期的军队实践,应该非常清楚我们面临的情况,城外已经发现的支那军番号就有三个集团军,总兵力在二十五到三十万,刚刚攻克天津的支那军还有三十万左右,他们可以在一天之内赶到北平城下,在冀东地区支那军至少还有四十万兵力,这样的兵力和火力对比,相信诸位可以判断我们是不是能冲到冀东?”
会场上再度陷入沉默,即便是那些桀骜不驯的少壮军官也不敢说能冲到冀东,其实他们非常清楚,以城内四万左右的兵力,能不能冲到通州都不知道。
“司令官!”另一个中佐站起来双眼通红:“就算我们全体玉碎,也只不过尽了武士职责!这种….,这种……。”
军官低声抽泣起来,冈村叹口气站起来,慢慢走进军官中间,走到中佐身边,轻轻拍拍他的肩头。
“如果仅仅是为了武士的荣誉,我也不愿就这样放下武器,可是,你们也听到了,我们不是无条件放下武器,我们放下武器,支那人可以不轰炸皇宫,陛下的安全就得到保证,曰本的文化就得到保护,有这个结果,总比我们就这样冲出去玉碎强些,也足以弥补我们承受的屈辱。”
冈村说完后,再没有人站起来反对,良久中佐重重坐下了,少佐也无言坐下。这个中佐和少佐一向是军中少壮派中坚,现在连他们都无言默认,剩下的自然再没有人起来反对。
冈村宁次又等了会,见再没人站出来,他轻轻叹口气,郑重的宣布:“既然没人再反对,那么我希望诸君能言行一致,回去后切实掌握好部队,请记住,要让支那军遵守条约,我们自己便不能出现任何动乱。”
“司令官说得对,”大迫师团长站起来支持冈村宁次:“如果我们现在出现动乱,支那军趁机打进来,我们就丧失了一切,如果陛下因此受到伤害,那我们便百死不赎了,诸君,拜托了。”
这时另外两个师团长也站起来,他们也都要求部下遵守条约,不能出现丝毫动乱,遵守派遣军司令部的命令。
最后,冈村宁次宣布:“请诸位回去后封存弹药库,派遣军司令部会派人检查,将部队集中起来,明天上午八点在朝阳门集中,下午十四点,从朝阳门出城。”
在这个重大变故时期,冈村宁次不敢留出太多时间,他担心还是有少壮派军官不服,私下串联,最终导致产生不可知的变乱。
第二天,朝阳门外,大批中[***]队聚集在朝阳门外,工兵营纷乱的忙碌着,很快一个简易受降台和一个观礼台就竖立起来,还没到午后,大批记者蜂拥而至,这些记者并没有去观礼台,而是各自行动,强占最有利位置,只有实在没有占到位置的才上了观礼台,他们愤愤不平的看着在受降台上的三个身影,他们是唯一被允许登上受降台的记者。
受降台正中挂着两幅巨大的照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照片,照片正上方是三个大字――受降台,在两幅照片的上方则是中国民国国徽,青天白曰旗在阳光下,迎风飘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4562
64563
64564
64565
64566
64567
64568
64569
64570
64571
64572
64573
64574
64575
64576
64577
64578
64579
64580
64581
64582
64583
64584
64585
64586
64587
64588
64589
64590
64591
64592
64593
64594
64595
64596
64597
64598
64599
64600
64601
64602
64603
64604
64605
64606
64607
64608
64609
64610
64611
64612
64613
64614
64615
64616
64617
64618
64619
64620
64621
64622
64623
64624
64625
64626
64627
64628
64629
64630
64631
64632
64633
64634
64635
64636
64637
64638
64639
64640
64641
64642
64643
64644
64645
64646
64647
64648
64649
64650
64651
64652
64653
64654
64655
64656
64657
64658
64659
64660
6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