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告诉我,华北的饥荒会在夏收之后缓解,但城市里依旧还有大约四五十万市民没有住房,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还好,天气比较暖和,窝棚便可以住下,但到了冬天,问题便严重了,华北冬天非常寒冷,所以我们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建起足够的住房,这是件非常艰难的工作。”蒋介石说着。
霍普金斯以为蒋介石会顺势提出在美国发行债券的事,可蒋介石的话题一转又跳到东北前线:“中苏问题解决后,我们便可以集中力量进攻关东军,在华北,文革提出了一个方案,以四十九集团军为主,穿越外兴安岭,突袭长春哈尔滨,另外以空降师空降到沈阳;山海关集中三十万兵力强攻,拖住曰军主力,另外集中二十万部队,从热河北部直插锦州,配合从长春南下部队,将关东军围歼在锦州附近”
提起战争,蒋介石便红光满面,霍普金斯强烈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自信,蒋介石接着说:“光复东北后,我军便会挺进朝鲜,韩国流亡政斧已经在中国二十多年了,他们成立了光复军,这支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两万人,国民政斧为他们提供了装备和训练,现在这支部队已经抵达冀东。”
早在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运动,提出朝鲜读力的主张,运动受到曰本的残酷镇压,大批读力人士逃亡中国、苏俄。逃亡中国的读力人士在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斧,选举李承晚为临时政斧总理,安昌浩为内务部长、金圭植为外务部长,并制定出宪法。
在1919年底选举李承晚为大总统,几年以后,临时政斧分裂,李承晚退出临时政斧,带领部分人流亡美国,游说美国政斧。临时政斧改选金九担任政斧总统,继续在中国从事读力活动。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加强了对朝鲜流亡人士的支持,在南昌、杭州、郑州设立了多个韩国流亡人士培训学校,黄埔军校也招收了部分朝鲜籍人。
抗战开始后,韩国临时政斧组织了朝鲜义勇军,参加抵抗曰军的战斗,不过这支义勇军的左翼色彩比较浓,让蒋介石不喜欢。蒋介石在1940年帮助韩国临时政斧成立光复军,光复军总司令池青天。
在成立之初,整个光复军只有三百多人,随着[***]反攻,俘虏了不少加入曰军的朝鲜人,这些绝大部分在韩国临时政斧的劝说下加入了光复军,此外还有不少朝鲜人渡过渤海,从山东进入中国,加入中国抗曰队伍,这支部队迅速扩张,人数在直冲上万人,蒋介石在这里说有两万人,是夸大了。
“根据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战后朝鲜将获得读力,由朝鲜人民自己决定他们的命运,霍普金斯先生,我和金九先生谈过多次,我建议您也与他谈谈,他认为战后东北亚地区要保持和平,美国必须发挥更大作用,他对苏俄非常警惕,认为苏俄与曰本相同,曰本是想登上大陆,苏俄是想获得不冻港,东北亚地区最好的不冻港便是釜山。”
霍普金斯明白了,蒋介石绕了这么大一个圈,目的是让他见见金九,这让他为难了。李承晚到美国后,依旧以韩国临时政斧总统的称号在美国活动,罗斯福没有见过他,但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一些议员则见过他,在美国有一定影响力。
对战后朝鲜政斧的人选,罗斯福还没有作决定,另外,霍普金斯猜想,蒋介石不遗余力的推荐金九,对另一个韩国读力运动领导人李承晚却提也不提,目的是想通过朝鲜政斧人事,在战后继续对朝鲜施加影响。
“委员长先生,这个事情我还不能决定,总统没有授权我与韩国临时政斧领导人见面,我需要几天时间来向总统请示。”霍普金斯的回答非常委婉,但其中的拒绝之意却非常明显。
蒋介石略略有些失望,他还想做些努力,可宋美龄却已经站起来:“今天晚上,妇女联合会在南山宾馆举行舞会,邀请了魏德迈将军和高斯大使,霍普金斯先生,请您也务必光临。”
蒋介石稍稍一愣,宋美龄用眼角递给他一个眼色,蒋介石只好闭口不言,此刻的宋美龄就像一位美国女主人,邀请邻居参加在家举行的party一样,正用期望的目光望着霍普金斯。
(未完待续)
------------
第十节 江户之花(一)
六月初的东京已经有了夏季的炎热,阳光照在地面,直晃人眼睛,这样的天气下,人们本就不太愿上街,立高之助从有轨电车上下来,头也不回的走上街道,两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远远的跟在身后。
街上的行人不多,特别是年青男人更少,这两个西装在街头显得很显眼,俩人也不想隐瞒自己的行动,始终紧跟在立高之助身后,在他身后七八米远,不紧不慢的跟着。路过的女人们将热切的目光投在他们身上。大部分精壮男人都已经应征入伍,街上的男人稀少,立高之助三人吸引了沿途很多女人的目光。
尽管九州地区频频遭到中国空军袭击,但东京还是比较安静,这得益于官方宣传,官方承认九州遭到轰炸,但又告诉市民们,东京有完善的防空体系,除了数千门高射炮外,还有上千架飞机保护,这在很大程度稳定了东京市民的情绪。
忽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响起,立高之助吓了一跳,他的第一反应是难道中国空军居然白天空袭东京?这也太大胆了,他急忙抬头向天空观望,天空中万里无云,天蓝得令人陶醉,没有看见丝毫飞机的影子,最后他看到了几朵挂在高处旗杆上的红色气球,他的心里稍稍安定,还好,只是演习。
警报持续不断的响着,刺耳般尖锐,随着警报声,人们纷纷从家中和店铺里跑出来,手臂上套着各种袖套的男人和女人在大街上奔跑,一些人站在路口协助警察宪兵指挥交通,另外一些人则挨家挨户提醒人们关上电关上火,尽快出门。
“先生,先生!还楞着做什么,敌机就要来空袭了!赶快去防空洞!”
立高之助扭头看却是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女人穿着件半旧的麻袋式的宽松衣服,此刻衣服被绳子扎起来,两条白生生的手臂裸露在外,让女人显得很是精干。此刻女人的神色有些严肃也有些焦急,见立高之助还站在那没动,又催促道:
“先生!先生!虽然是演习,可您也应该认真对待,请快点吧!”
立高之助仿佛这才醒过来,他冲女人一笑:“是,是,我这就去。”
说完之后,立高之助转身便顺着人流向防空洞走去,人越来越多,年青女人背上背着小孩,稍微大点的孩子则牵在手中,边走还边在与邻居小声谈论着最近的柴米油盐。
曰本正实行着最严厉的配给制,几乎所有物质都实行配给,大米、面粉、蔬菜、肉类、布匹、肥皂、火柴,甚至洗澡的热水都有规定,邻里会每天都要上门检查;邻里会是在太平战争前一年成立的,类似中国的保甲制,不过比保甲制要宽松得多。
曰本男人大都出征在外,女人们在家更多依靠邻居,亲友这时往往不那么重要,因为当你需要帮助时,能为你提供帮助的往往是邻居,而亲友可能在数百公里以外。
不过立高之助很快发现,许多人还是没有进入防空洞,而是站在洞口外面,看着街上一队队义勇队在演习传递水桶,看木头和递沙袋,担架人员则扛起担架将伤员送到救护点进行包扎。
立高之助注意到,无论是救火还是抬担架,绝大多数都女人,男人很少,佐世保被烧毁后,东京立刻重新制定了防火措施,各个街道都清理出防火带,每个居民点都准备了水缸和沙包,每个居民区都成立救火队和医疗小组,医疗小组的成员都接受过简单的培训,可以进行伤口处理和包扎等简单的处理。
救火车打着铃铛飞驰过来,车停下后,穿着红色队服的救火队员跳下车将水管接在水龙头上,几个女人则提着灭火器对着火头喷射。这一切都有条不紊,旁边观察的市民们饶有兴趣的观看着,边看还在边小声议论。
立高之助注意的听了下旁边的几个女人的议论,他忍不住露出丝笑容,女人们议论的居然是那几个救火队的队员和旁边维持秩序的警察。
“曰本现在太缺男人了。”立高之助心中暗笑,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寻觅,想看看刚才跟着他的两个便衣在那,很快他便看到两个便衣,他们就站在距离他不远的台阶上。立高之助挑衅的冲他们一笑,然后扭头继续看演习,就在这转头之间,他感到有个熟悉的面孔闪过,他急忙回看,果然在人丛中看到了他以前的助手田边。
立高之助微微皱眉,想了想便举手高呼:“田边君!田边君!”
人丛中的田边闻言,扭头很快发现了高举手臂的立高之助,脸上浮现出笑容,从人丛中挤过来。
“将军,您怎么在这?我以为您回京都了。”田边很高兴,依旧保持在军中对立高之助的称呼。
“没有,我是个没家的人,在那都一样,”立高之助乐呵呵的,丝毫看不出他刚刚被强制退役:“对了,田边君,我现在也不是什么将军了,,咱们的年纪差距也不大您还是叫我名字吧。”
田边神情很坚决的说:“那怎么能行,在我心中,您永远是将军。”
“你怎么在这,没回家乡?”立高之助问道,田边是山形县人,在本州北部,家里有老婆孩子,最小的女儿只有11岁,大儿子也只有13岁。
田边摇摇头,神情有些凄凉:“我正准备将他们接到东京来,我已经找到一处房子,打算过两天便接他们过来。”
立高之助稍稍迟疑下便明白了,田边这是不敢回家,他是被强制退役,这会让他和他的家庭在家乡被人瞧不起。
“你的家乡是在农村吧?”立高之助试探着问道,田边点点头,立高之助压低声音说:“最好还是让他们留在家乡,东京肯定是盟军的轰炸重点,农村应该安全些。”
田边苦笑下,他不是没想过这些,可现在曰本那座城市是安全的呢?如果留在家乡,邻居们的冷嘲热讽便很难忍受,而且作为被强制退役的军官,宪兵还可能随时到家。
田边忽然感到,天地之大,却没有他容身之处,绝望之情油然而生。立高之助叹口气:“田边君,我看最好这样,你暂时不要回家,先在外待一段时间,待战争结束再回去吧。”
“战争结束?”田边苦笑下,天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立高看着两个女人抬着担架快速跑过来,担架上躺着个十来岁的孩子,孩子的身上抹着红色液体,看上去就象浑身是血,身边的女人发出低低的惊呼。
“你以为我们还能撑多久,”立高之助叹口气,继续压低嗓门说:“曰本就这么大点地方,就这么几个城市,能承受几次轰炸,佐世保、福冈已经被摧毁,这不过是支那人的侦察行为,也是为吸引保卫本州的飞机到九州,一旦他们查清楚了,下一步就是本州,东京大阪京都,都是他们的目标,越是重工业城市,越危险。”
最近身份的巨大变化,让田边的战争嗅觉退化不少,立高之助的提醒来得非常及时,他的神情顿时轻松不少。
“走吧,演习已经快结束了。”立高之助说,田边抬头看去,周围已经有人开始悄悄离开,田边随着立高之助也慢慢向外走去,街道现在更加空旷,俩人沿着街道向涩谷区走去。
“将军,后面那两个人是?”田边很快发现后面跟着的两个西装,这两个人明显是在跟踪他们。
“我所以没回京都,就是因为这个,我要回去了,人家也挺麻烦的,就留在东京吧,大家都简单点。”立高之助自嘲的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066
39067
39068
39069
39070
39071
39072
39073
39074
39075
39076
39077
39078
39079
39080
39081
39082
39083
39084
39085
39086
39087
39088
39089
39090
39091
39092
39093
39094
39095
39096
39097
39098
39099
39100
39101
39102
39103
39104
39105
39106
39107
39108
39109
39110
39111
39112
39113
39114
39115
39116
39117
39118
39119
39120
39121
39122
39123
39124
39125
39126
39127
39128
39129
39130
39131
39132
39133
39134
39135
39136
39137
39138
39139
39140
39141
39142
39143
39144
39145
39146
39147
39148
39149
39150
39151
39152
39153
39154
39155
39156
39157
39158
39159
39160
39161
39162
39163
39164
3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