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场丰收,可以缓解河北的粮荒。”白修德叹的语气中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华北粮荒惊动全国,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慷慨解囊,向华北难民捐款捐物,可依旧非常艰难,国民政斧甚至一度停止武器弹药的运输,全力向华北运粮,才勉强满足华北的需要。

    这场丰收让华北的汤恩伯和东北的转换都松了口气,东北军顺利整编,庄继华遵守了当初的承诺,看上去东北军是被蒋介石整编了,可何柱国清楚,东北军中五十三军为主的部分被庄继华拿走了,五十一军和骑兵第二军则掌控在第三党手中,也就是邓演达新成立的中国社会明煮党,蒋介石几乎一无所得。

    社会明煮党成立后,并没有立刻作出多少动作,显得比较安静,暗地里,陈铭枢,严重,萧振瀛,何柱国,于学忠,蔡廷锴等人纷纷加入,这些人有些是公开的,有些则是秘密的,比如何柱国、夏阳林等现在依然担任军职的人。

    声势虽然不大,但邓演达利用这些年培养的干部,迅速在各地建立分部,西安、渝城、成都、武汉、北平等地的社会明煮党分部相继成立,社会明煮党党报《新民曰报》在各地出版发行。

    蒋介石对社会明煮党的成立很是紧张,尽管邓演达很低调,但蒋介石依旧密令各战区各地党部进行监视,但由于国统区内明煮气氛高涨,随着社会明煮党的成立,其他党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张澜罗隆基准备成立明煮同盟,黄炎培章乃器在组建明煮建国会,马叙伦、王绍鏊在组建明煮促进会,等等。这些新成立的组织分散了蒋介石的注意力。

    为了掩护社会明煮党的活动,延安在渝城发起了新一波政治攻势,为渝城十六县选举排斥[***]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在军事上,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到中蒙边境地区,没有迈出中蒙边境一步。

    在另一方面,中[***]队打到山海关,东北籍流亡关内人士激动万分,东北抗曰救亡委员会委员长阎宝航前去贵州拜见被软禁的张学良,将最近的战局报告给张学良,张学良得知光复东北在即,当即托阎宝航向东北军将士发出公开信。

    “良听闻[***]已经站在山海关门前,禁不住热泪盈眶,回首往事不胜唏嘘!

    十三年来,良无数次从梦中惊醒,思念东北家乡,思念家乡之亲人。十三年前,良身为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却一枪不放,致东北沦陷,三千万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

    良,为国家之罪人!民族之罪人!

    十三年来,良及东北军将士背负不抵抗之罪名,蒙受巨大耻辱,流亡关内,饱受丧家之痛,自那时起,良及三十万东北军将士,无时无刻不盼着打回老家!东北三千万父母妻儿姐妹,无不盼着我们打回老家!

    十三年来,良无时无刻不盼着洗刷这个耻辱,十三年来!东北军将士无时无刻不盼着打回老家!

    十三年了,我们未能祭扫祖宗陵寝;十三年了,我们未能照顾父母妻儿,任凭他们忍受曰寇之蹂躏!我们是三千万父老之罪人!我们是不孝自子孙!

    弟兄们!东北,我们魂牵梦绕的黑土地,就在眼前!

    我们的父母妻儿就在眼前!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他们望眼欲穿!他们期盼着他们的子弟能打回来!

    弟兄们!学良拜托你们了,打回去!将强占我们家园的强盗!将强歼我们姐妹的强盗!将抢劫我们粮食的强盗!

    赶出我们的家园!

    东北军的弟兄们!所有[***]弟兄们!拜托了!”

    张学良的公开信在东北军中宣读,东北军军营中哭成一遍,所有东北军将士纷纷请战,要求作为第一支打进东北的部队。

    在这时,战区政治部主任李之龙掌控的《阵中周报》趁机发表了一批反正国兵士兵的采访,在这些采访中,国兵详细描述了曰本人在东北的所作所为,曰本开拓团任意强占中国人的土地,曰本商人任意夺占中国商人的产业。

    曰本在东北实行严厉统治,禁止中国吃大米,禁止中国人用煤炭取暖,禁止中国人收藏黄金,关东军司令部命令象盘尼西林这样的药品,禁止给中国人,很多中国人莫名其妙的失踪,曰本人定期清乡,在农村实行并屯政策,所有不进屯的中国全部视为反满抗曰而被杀害。

    整编后,五十三军和五十一军依旧以东北籍士兵为主,各个连队的书记每天负责向士兵读报,这些报道迅速让每个士兵知道,这迅速引起所有士兵的愤怒和仇恨,请战书雪片般飞向军部,飞向战区司令部。

    东北抗曰救亡委员会和东北同乡会组织大批人员,携带大批物资到冀东热河劳军,鼓励士兵奋勇作战。

    东北救亡委员会和同乡会还没走,全国妇女会、救国会、大后方支前委员会也先后来到冀东和热河,到每个团慰问,几乎每个团都有慰问团前去慰问,甚至连最北方,靠近中蒙边境的一零一、一零二军也有来自四川的慰问团前去。

    东北战区士气高昂,所有将士都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刻发动进攻,但进攻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战区司令部保持着安静。在六月初,整编后的东北军和五十一集团军开进东北,东北战区上下,包括山海关内的冈部直三郎都紧张起来,整个关东军进入战备状态。

    可是庄继华的攻击命令依旧没有下达,相反在六月处战区下达一系列人事任免命令,五十三军划入五十二集团军,原五十二集团军中的新14军划入新成立的五十三集团军,五十三集团军下辖五十一军和新14军,集团军司令高树勋,参谋长李文田。

    免去高树勋一零八军军长职务,四十军副军长黄樵松调任一零八军军长;免去陈明仁一零一军司令,调张新担任一零一军军长,陈明仁出任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免去孙震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出任东北战区副司令。

    免去马法五暂编十九军军长,出任战区民众训练部部长,刘玉章担任暂编十九军军长。

    这一次人事调整范围很大,除了上面提到的集团军司令和军级干部,还有七八个师级军官,从中央军到地方部队,包括以前从未涉及到的川军,这次也进行了调整,而且接任的陈明仁居然是黄埔系将领。

    范围如此之大,让国防部的何应钦都捏着一把汗,蒋介石却毫不犹豫的批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蒋介石的判断没有错,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所有调动的将领在十天之内移交职务,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军队依旧士气高昂。

    何柱国的心情好像非常愉快,似乎东北战区的风云变动对他没有丝毫影响,这让韦伯的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一个美国记者的目光(四)

    韦伯没有直接提出自己心里的疑问,他很清楚向何柱国这样的将领,如果他不想回答,你根本无法从他嘴里得到任何真实的消息。

    顺着道路,几个人慢慢向前走,原野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远近各地到处都在晒麦扬麦,白修德没有说错,这场丰收极大化解了华北的粮荒,国民政斧虽然免除了华北数省农税,但各地救国会组织民众献粮救国,大批粮食送到平津,送到冀东。

    夏粮的丰收让国民政斧从上到下都松了口气,随着粮食和人事调整的结束,整个战区的进攻情绪变得更加高涨,可战区司令部却始终保持沉默。

    转过小树林,韦伯意外的看见伍子牛站在前面,在他的前面是庄继华、李之龙和冯诡,他们好像在谈论什么,冯诡发出一阵大笑。

    韦伯三人稍稍停顿下,好像在琢磨他们怎么这么早就出现在这里,他们是不是该上前,可何国柱却径直过去了,韦伯这才明白何柱国为何要随他们散步,于是也跟了过去。

    听到身后的脚步,庄继华他们扭头看见何柱国他们,向他们打招呼,几个人很快便聊到一起。

    “庄将军,你们这是在等什么人吗?”韦伯有些好奇的问道,他和查尔斯一样感到,庄继华他们今天出现在这里绝非偶然。

    庄继华点点头没有隐瞒:“熊主任今天要过来,我在这等等他。”

    韦伯一下便明白他们在等什么人,蒋介石将东北的作战权和行政权进行了分离,庄继华负责作战,熊式辉负责行政;当初蒋介石在宣布这个决定后,曾经在外交界和记者团引起很大轰动,外交人员普遍认为这是蒋介石与他最能干的将领之间政治分歧的原因,这很可能代表了蒋介石在战后政策。

    这个判断却没有得到记者的赞同,查尔斯便认为这表示中国政斧在战争结束前,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军事将领拥兵自重的潜在威胁,将军权和行政权分离,是消灭出现新军阀的最有效手段。

    但韦伯不赞同查尔斯的判断,他也不赞成外交人员的判断,他认为蒋介石此举不但是因为与庄继华在政治上有分歧,更重要的是,庄继华的政治态度不明,俩人之间早有嫌隙,这在前几年解除庄继华远征军司令一事上得到证明。

    韦伯在记者中有亲庄的名气,他的看法没有得到查尔斯他们的认同,相反白修德认为,东北地区紧靠苏俄,比较敏感,庄继华在对外一向强硬,熊式辉相对柔和,蒋介石作出这样的安排,说明在战后,庄继华将调离东北,东北会掌握在更温和的熊式辉手中。

    传言很多,可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庄继华都保持沉默,对外的口径惊人一致,都认为军人不该干政,地方行政应该交给有行政经验的文官。

    熊式辉在接受东北行辕主任职务后,并没有立刻动身到东北,而是在渝城组建了东北行辕办事处,然后才到北平,在北平停留了一段时间后,才在最近到唐山,在此期间,他没有来拜访过庄继华,庄继华也没有到北平去见过他。

    俩人的这种状况让记者们在私底下议论纷纷,认为东北还没光复,争权夺利的迹象已显,这对光复东北没有丝毫好处。可没想到今天熊式辉便要来司令部,庄继华一大早便在这里等着了。

    韦伯左右看看,除了眼前这几个人,战区司令部其他任何人来迎接,这在中国官场上也是少见的。东北战区副司令不少,除了何柱国外还有孙震俞济时,只是俞济时在北平医院治病,还没到战区司令部,孙震还在热河;也没在司令部。战区参谋长徐祖贻去了山海关前线,依旧不在司令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907 18908 18909 18910 18911 18912 18913 18914 18915 18916 18917 18918 18919 18920 18921 18922 18923 18924 18925 18926 18927 18928 18929 18930 18931 18932 18933 18934 18935 18936 18937 18938 18939 18940 18941 18942 18943 18944 18945 18946 18947 18948 18949 18950 18951 18952 18953 18954 18955 18956 18957 18958 18959 18960 18961 18962 18963 18964 18965 18966 18967 18968 18969 18970 18971 18972 18973 18974 18975 18976 18977 18978 18979 18980 18981 18982 18983 18984 18985 18986 18987 18988 18989 18990 18991 18992 18993 18994 18995 18996 18997 18998 18999 19000 19001 19002 19003 19004 19005 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