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洪君器、杜聿明等人同时露出怀疑的神色。
“这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你们去找他吧,就说是我让你们去的。”庄继华露出些许疲倦,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枕头上。
杜聿明见状连忙站起来:“文革,那我们回去了,得空再来看你。”
庄继华没有回答,杜聿明拉拉洪君器几个人就要走,庄继华忽然说:“你们知道最近谁要去南昌?”
杜聿明、洪君器等人互相看看,洪君器说:“张教育长最近可能要去南昌,你有什么事吗?”
“他什么时候走?”
“具体不太清楚,估计就是这几天的事。”洪君器说。
“你能不能替我带句话给他,让他走之前来我这里一趟,帮我带封信给校长。”
“好,一定转告。”洪君器说完之后转身要走。
“等等,”庄继华喊住,几人回头望着他,庄继华沉思片刻才慢慢的说:“记住,祸从口出,慎言慎行。”
洪君器显然有些失望,他很随意的答道:“没事,这天下他们还没坐上。”
杜聿明却很慎重的点点头:“我明白,你放心吧。”
1927年的元旦刚过,报上就传来汉口、九江相继收回英租界的消息。这可是两个惊天动地的消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重来都是割地求和,只看见租界扩张,洋人横行,历届中国政斧都有收回租界的言论,却从未见实行。消息传开,全国上下为之轰动,民心士气一振。武汉的工人运动、两湖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
张治中到南昌时,南昌正是英才满城。迁都问题没有解决,尽管加仑一再建议向南京发起进攻,但蒋介石就是停在南昌不动。此刻他的身边聚集了更多的人,一直在上海的张群到了南昌就任副官长,隐居天津的黄郛也到了南昌,蒋介石请他担任自己的私人外交顾问。
“文白,你总算来了,武汉的情况怎么样?”对张治中的到来,蒋介石很是高兴。
“有喜有忧;一言难尽。”张治中答道。
“文白,你是君子,君子是可以欺之以方的,”蒋介石丝毫不感到意外,汉口九江的行为他与黄郛张群等人早已经商谈过了:“这是他们有意为之的,他们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向我施压;另一个是挑起国际争端。”
张治中有些奇怪,他不明白蒋介石的这个判断是因何而来:“总司令的话我不明白,这样作对革命有什么好处?”
“好处?当然有了。”蒋介石冷笑一声:“可以逼我同意迁都武汉,还可以逼我承认联席会议,然后再用联席会议推翻二中全会的决议,以后就全由苏俄顾问说了算。”
张治中这才清楚当前局面激烈转变的原因,事实上他离核心圈子较远,比起庄继华来还不如,蒋介石对他还不完全信任,因此才派他去武汉组建学兵团,同时又把冯诡派到武汉分校。
“总司令,我还是认为应该请汪精卫回来,让他与[***]和苏俄打交道,”张治中的神色很诚恳,这个意见他以前也给蒋介石提过,后者没有明确反对也没有接受:“汪先生是我党元勋,在党内和民间有很高的威望,他能回来,也显示我党的团结,对革命大有助益。”
蒋介石看着张治中的脸,心中却微微摇头,文白还是天真了,政治上太天真,汪精卫回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推翻中山舰,然后再以此对我下手。
张群和黄郛互相交换个眼色,黄郛慢慢开口:“文白,你说的只是事情的表象,就说收回租界吧,收回租界是好事,可采取的方式却耐人寻味。收回租界完全可以由政斧出面,通过谈判解决,为什么非要让群众冲击呢?长江上就停着好几艘英美军舰,当时要是英美军舰开火,我们是还击还是不还击?不还击有人就要指责我们卖国,还击,我们无疑就被绑上苏俄的战车,国民革命尚未完成,现在就与欧美列强全面冲突,这合适吗?”
“汪精卫在广州时,事事都听苏俄的,先是鲍罗廷后是季嘉山,要不是总司令当机立断,能有今天的局面?让他回来,由他主政总司令主军,这正是他们希望的。国民政斧还没迁到广州,他们就搞出个联席会议,而且居然有最高决定权,试问他们把国民政斧,把我党中央置于何处?把总司令置于何处?”有点胖的张群补充道。
张治中有些糊涂了,这收回来总比不收回来强吧,这大涨国人士气的行为,怎么在他们俩嘴里竟变得跟犯罪似的。
“武汉的诸位同志上了人家的当,一味以为左就好,邓演达还是我们的总政治部主任,可他居然公开反对我,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蒋介石愤恨不平的说。
张治中知道蒋介石说的是邓演达在武汉民国曰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邓演达在文章中指责蒋介石有读才思想。
“我只知道我是革命的,我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前线流血牺牲的士兵,对得起总理的在天之灵,所以,谁阻挡我革命,妨碍我革命,我就要打倒他。”提起这件事,蒋介石就生气,他感到自己对邓演达够好了,黄埔军校教育长,总政治部主任,够重用了,他就不明白,为何他还要反对自己。
“总司令原谅他这次,我也不赞成他的言论,不过据我所知,他不是[***],总司令若原谅他,我回去后就同他讲,让他向总司令承认错误,促使他觉悟,他总会觉悟的。”张治中的态度很诚恳,这让蒋介石心里很是舒服。
“好,好,我是没什么,只要他转变过来,我是可以原谅他的,你跟他说,他若能来南昌,我会和他好好谈谈。”蒋介石说道。
“好,我一定跟他好好说说。”张治中点头答应,随后从掏出庄继华的信:“临走前,文革托我带封信给总司令。”
“文革,”蒋介石很是高兴,伸手接过信,边拆边问:“他现在怎么样?”
“恢复比较慢,每天可以坐两个小时的轮椅。”张治中叹息道,随即想起庄继华的样子又感到有些好笑。
“文白,有什么好笑的?”张群奇怪的问。
“我在想文革,坐在轮椅上还不老实。”
“哦。”张群和黄郛对这个名字不陌生,这些天他们在报上在黄埔系军官的口中能总听到这个名字。
蒋介石没有说话,而是仔细的全神贯注的看信,他此刻心里又喜又忧。庄继华在信中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并向蒋介石提出建议:
“联席会议的目的毫无疑义的是针对校长的,他们的目的是分权,欲把党权和政权从校长手中分出来,为达此目的,鲍罗廷一方面设联席会议制约校长;另一方面又欲借助唐生智的力量。唐生智心有异志,早就窥探最高权力,二者必然一拍即和。现在校长成为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欲要解此局面,学生建议校长暂行退让,如其所愿,专注于军事,驻足南昌,静待局势发展。
学生担心的是,两湖的过激现象必然有人劝校长以手中的军权行武力镇压,学生以为千万不可。现在针对校长的不仅仅是[***]和苏俄,而且还有我党内部同志,武力一动,则我党必然分裂,即便消除了[***]这一因素,可党内的依然存在,要求校长分权的力量依然存在,而校长却要背上破坏国共合作的名声。因此此举断然不可行。
学生以为,最佳策略是暂时退让,以退为进。当前局势风云激荡,隐忧重重,两湖农运,各城工运都有失控苗头,湖南打土壕分田地,必然侵害八军军官集团的利益,因此他们必然起来反对,唐生智是肯定压不住的,若其强行打压,其部下将会连他一齐反,八军一反,校长再举手平叛,然后纠正农运工运中的过激现象,一举两得,此举虽然收效缓慢,但却可以保住两党合作,维系总理开创的合作局面,在政治上保持主动。”
蒋介石看后沉默不语,庄继华重伤之下还在为他谋划,这让他很是高兴,但却不赞成他提出的对策。
蒋介石把信递给张群和黄郛,两人都感到蒋介石的神情有异,连忙接过来细看。
“此策不妥,”黄郛首先提出异议:“权力一旦交出去,要想收回来就难了。况且他们的目的并非只在党权和政权,况且现在是战争时期,没有党政的配合,军事上谈何胜利。”
(未完待续)
------------
第四十七节 分路(一)
“再说,他也太一厢情愿了,唐生智要是不反呢?幼稚!名不符实呀。”大慨黄郛是第一个评价庄继华的,正在看信的张治中都有些惊讶的抬头看着他。
在张治中看来庄继华的对策真是煞费苦心,蒋介石退让之后可以缓解党内压力,也可以缓解来自苏俄和[***]方面的压力,如此蒋介石就可以抽身局外,坐观其他各方势力的拼斗。
“我倒认为这是个很不错的对策,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局。”张治中反驳说:“至少暂行退让是可行的。”
张群站起来给自己倒了杯茶,然后坐回座位,手捧温暖的茶杯,一股热意从手掌上传过来,他脸上露出舒坦满足的神情:“如果换个环境这个策略是可行的,不过不适合今天,今天的实质是[***]和苏俄向国民党夺权,所以不能退,权力更不能交。他们搞出的那个什么联席会议不能接受,如果要成立也必须是在南昌,在总司令指导之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192
76193
76194
76195
76196
76197
76198
76199
76200
76201
76202
76203
76204
76205
76206
76207
76208
76209
76210
76211
76212
76213
76214
76215
76216
76217
76218
76219
76220
76221
76222
76223
76224
76225
76226
76227
76228
76229
76230
76231
76232
76233
76234
76235
76236
76237
76238
76239
76240
76241
76242
76243
76244
76245
76246
76247
76248
76249
76250
76251
76252
76253
76254
76255
76256
76257
76258
76259
76260
76261
76262
76263
76264
76265
76266
76267
76268
76269
76270
76271
76272
76273
76274
76275
76276
76277
76278
76279
76280
76281
76282
76283
76284
76285
76286
76287
76288
76289
76290
7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