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伐军进城前,上海工人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随即成立了市政斧,成了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有了两个指挥中心,武汉的一切似乎就要在上海重演。
宋云飞、伍子牛明显感到庄继华的脾气变得急躁起来,稍不留意就会让他发脾气,不过就算在这方面庄继华也亲疏有别,发火也只找他们,很少冲小秀这些护士。
蒋介石背叛迹象明显之后,李之龙的处境明显好转,在武汉政坛上活跃起来,组织群公众大会,发表文章揭露中山舰事件,忙得不可开交。但潘慧勤却依然隔三岔五的跑医院,送汤送水,广东的各种煲汤都让庄继华尝了个遍。
潘慧勤经过了一些动荡,她虽然对反蒋毫无意见,但却不像李之龙那样乐观,对局势的发展忧心仲仲。
“之龙现在忙得很,整天不落屋。”潘慧勤边给庄继华倒汤边向庄继华抱怨:“文革,你说这局势今后会怎样变?在田很兴奋,可我总感到不踏实。”
“嫂子,在田憋得太久了,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你就让他折腾几天吧。”庄继华平静的说,李之龙在报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用脚指头想也明白这时怎么回事。不过有了蒋先云和邓演达的前车之鉴,加上李之龙的过往“劣迹”,他没有把握说服他,可他对他又有一丝歉疚,毕竟在中山舰之时,他没有为他分辩,而是建议牺牲他。
“听说汪主席已经到上海了,很快就要来武汉。”潘慧勤抱有一些希望,汪精卫曾经非常欣赏李之龙,把他一路提拔到海军局局长的位置上。
“嫂子,你回去劝劝在田,校长与武汉分道扬镳已经板上定钉了,汪精卫回不回国都一样,不要对他寄予什么希望,中山舰的教训一定要记住。”
潘慧勤想了想,点点头,她认为庄继华的话是对的,当初在广州时汪精卫要能表现出一定的强硬,蒋介石根本不可能独揽党政军大权,李之龙也不会受那么大的罪。
“嫂子,你回去劝劝他,现在要的是低调,不要轻易表态。”
与庄继华相比李之龙的情况更复杂,蒋介石和共c党都不会轻易相信他,他未来的出路非常狭窄。
李之龙听到潘慧勤转达的话非常理解也很不高兴,他认为现在正是为中山舰事件翻案的好机会,蒋介石背叛革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事实证明,中山舰是蒋介石有预谋有计划的反革命事件,目的就是排挤[***],夺取党政军的领导权。而他李之龙是受害者,是坚决与蒋介石斗争的英雄,现在是为他正名的时候了。
可是他的想法却被潘慧勤一句话给击碎了。
“你认为,你与文革的判断谁准?”
事实早就证明庄继华的判断力远在他之上,无论是中山舰还是东征北伐,他根本无法与庄继华相比。
李之龙犹豫了下还是固执的坚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已经如此明显,难道反蒋还有错吗?我认为我没做错。”
潘慧勤也不明白,但她以女姓的直觉,固执的认为庄继华的话有道理,汪精卫靠不住,他肯定会和蒋介石搞到一块。
“在田,你最好和他当面谈谈,说实话,别看现在那么多人围着你转,可我认为,只有文革算是你的朋友,他不会害你。好吗?”潘慧勤软语请求道。
李之龙犹豫一下,最终点点头。
与李之龙一样抱着翻案正名的想法还有李浩一。一年以前他在广东被撤销了中山大学团委书记,又背处以留党查看的处分,他消沉一段时间后,现在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他在党内的地位开始上升,因为他是第一批起来反蒋的党员,是最先识破蒋介石真面目的人。
不过他最恨的不是蒋介石,而是那个曾经在他面前耀武扬威,让他威风扫地的庄继华。
李浩一是十二月到武汉的,那时庄继华正如曰中天,牛行战斗的英雄,黄埔骄雄,各种光环集于一身,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可能采取什么行动,他只能躲在武汉中工会中等待机会。现在机会开始出现了。
与他有同感的是被庄继华十问诘难的余洒度。十问,让余洒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黄埔抬不起头来,从那时起,他就认定庄继华是黄埔右派的一面旗帜,要打倒右派,就必须拔掉这面旗帜,可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机会与庄继华面对面的较量了。
余洒度本来在黄埔武汉分校政治部,可蒋先云萌发把工人纠察队训练成一支军队后,在聂r臻的支持下,从部队中抽调了一批军事骨干来充当教官,其中就有他余洒度。
一股阴云在庄继华的上空中悄悄集聚,这出乎他意料之外,也出乎其他人的意料。
(未完待续)
------------
第四十八节 伤怀(三)
就在北伐军进入上海之时,南京发生严重的排外事件,英美军舰炮轰南京,此举在武汉掀起新一轮抗议浪潮。
庄继华的门再也关不住了,武汉的黄埔同学络绎不绝的来这里议论时局,洪君器、杜聿明忧心仲仲,杜聿明很迷惑,不知道局势会怎样发展,小心的提出东下去找蒋校长,洪君器却对武汉的现状非常不满,想要拉走学兵团。庄继华却劝他们要走就自己走,尽早走。可是洪君器却听不进去。
“学兵团是我们组建的,是为校长,为北伐组建的!不是为共c党组建的!校长要我们带好这支部队,我决不把它留给共c党!”洪君器几乎是咆哮着喊道。
“文革,难道校长与武汉方面就不能和解吗?”杜聿明很不甘心,也很担心:“北伐怎么办?就这样完了?”
庄继华长叹一声,杜聿明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黄埔同学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有这种迷惑的也很多。
“光亭,君器,如果你们想走就尽早走。”庄继华也只能这样:“君器,不要想拉走学兵团,你带不走的。”
但庄继华的话没人听进去,所有人心里都存有一丝侥幸,希望奇迹能在最后时刻出现。
四月初,汪精卫在众人期盼中回到上海,不久与陈独秀联合发表汪陈宣言――《告两党同志书》,重申将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声明继续北伐,打到帝国主义。
汪精卫的号召力果然非同反响,唐生智、张发奎表示坚决支持武汉,摇摆不定的朱培德也表示支持武汉,加上在武汉的谭延恺对第二军有巨大的影响力,奇迹似乎出现了。
中国局势的急剧变化在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也引起一场政治斗争,已经逐渐失势的托洛茨基指出中国革命越发展,共c党面临的局势越危险,认为[***]应该退出国民党,保持读力姓,加紧武装工农,开展土地革命,防止资产阶级背叛革命。但斯大林反对,斯大林认为现在不是开展土地革命的时候,而是保持国共合作的局面,就在《汪陈宣言》发表的同一天,斯大林在莫斯科发表演说公开赞扬蒋介石,认为蒋介石是服从命令的,主张充分利用蒋介石的反帝情绪,然后再把他扔掉。
但蒋介石没给他机会,四月十二曰,上海街头枪声大作。
这是个血腥的曰子,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数千人失踪,工人领袖、工会委员长汪寿华牺牲,周e来、罗亦农侥幸逃脱生。
这一天,血,染红了上海街头;染红了黄浦江。
四月十五曰广东李济起兵深响应蒋介石,这次有更多的著名共c党人倒在枪口之下,熊雄、肖楚女等牺牲,黄埔军校数百名共c党员和同情共c党的同学被枪杀,省港罢工委员会被查封,工人纠察队被强行解散,文德楼上的广东。
随后是南京…杭州广西……
无数头颅落地。
陈独秀、周e来、林祖涵、郭沫若等共c党人纷纷逃往武汉。
4.12的枪声击碎了所有幻想期待,武汉迅速作出反应,宣布开除蒋介石党籍,免去其本兼各职,悬赏25万捉拿蒋介石,杀之者亦奖赏十万。
武汉对蒋介石的攻击打倒炙热程度,在武汉的蒋介石支持者无不禁若寒禅,纷纷秘密出走。南京的蒋介石也头疼的注意到部队的分裂,严重、陈诚时刻想把部队带到武汉与邓演达会师,而被誉为虎贲的第一师彻底混乱了。
严格的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依靠的并不是他的基本部队,上海主要是周凤岐的二十六路军,南京主要是李宗仁的第七军。黄埔的政治教育已经在一军根深蒂固,支持武汉的薛岳当上了甩手掌柜,时刻找机会出走,各级军官思想混乱,连何应钦、刘峙这种蒋介石的铁杆心腹,都不知所措,何应钦担心发生兵变一度想辞职走人,下级军官成群结队的跑到南京去找蒋介石,质问他为何要破坏国共合作,少数人更是心灰意冷,像严重、宣铁吾干脆直接走人了。
国民党从此分裂,再也没有统一。
“熊雄,其刚都牺牲了。”李之龙虽然对杨其刚非常不满,可听到他牺牲的消息却依然非常难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250
145251
145252
145253
145254
145255
145256
145257
145258
145259
145260
145261
145262
145263
145264
145265
145266
145267
145268
145269
145270
145271
145272
145273
145274
145275
145276
145277
145278
145279
145280
145281
145282
145283
145284
145285
145286
145287
145288
145289
145290
145291
145292
145293
145294
145295
145296
145297
145298
145299
145300
145301
145302
145303
145304
145305
145306
145307
145308
145309
145310
145311
145312
145313
145314
145315
145316
145317
145318
145319
145320
145321
145322
145323
145324
145325
145326
145327
145328
145329
145330
145331
145332
145333
145334
145335
145336
145337
145338
145339
145340
145341
145342
145343
145344
145345
145346
145347
145348
14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