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巫山他们在川北,我们的防区在川东,他要与我们接触有两条路,一是通过川西平原,不过这要与刘湘他们发生冲突,他们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所以他们最可能走的是另一条路,通南巴,然后经过达县,万县,梁平,进逼渝城;”庄继华拿起指挥棒,在沙盘点点说:“如果是我,我就选择这条路,这一带都是山区,巫山他们擅长山区作战,所以走这条路线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另外,达县南川都是刘存厚的防区,刘存厚所部暮气沉沉,战斗力不强,所以呀,走这条路他们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地利可以归他们,天时和人和,怎么也归他们了?”杜聿明边走边说,滕杰跟在身后。
“冬季,山区寒冷,川军士兵能吃得了这个苦?至于人和,”庄继华沉凝会冷冷的说:“刘存厚收税已经收到民国五十七年了,要换我,我也要起来反他。”
杜聿明没有反驳,滕杰却恨恨的说:“这些军阀早该消灭了,当年北伐未竞之功,我们来完成。”
庄继华看他一眼,没有说话,转身走到桌边,拿起桌上的电报递给杜聿明,杜聿明看后顺手递给滕杰,然后问:“怎么会是贺国光?应该由你来干这个市长呀。”
“我不适合,校长有校长的想法。”庄继华目无表情的说。
滕杰看后没有说话,他心里既失望又有些高兴,入川以来,他已经明显感到庄继华对法西斯主义的厌恶,对他在开发队中宣传法西斯主义的举动进行压制,因此如果庄继华担任渝城市长,那么对在渝城推行法西斯主义将是个极大的障碍;可这个贺国光也不理想,所以他不想掺合这个话题:“队长,既然刘存厚靠不住,那么该怎么办呢?可要另外调人过去,刘存厚会怎么想?”
庄继华淡淡的说:“俊夫说得不错,这才是麻烦的事,要让刘存厚去其他地方,他会干吗?肯定不会,所以我们也只能预作防备,我的意思是让杨森一部到万县、云阳驻防,让郭勋祺所部驻防垫江、梁平,这些都是预作防备。川北红军对我们的威胁还不算大,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共c党的地下组织,他们要是鼓动农民、工人起来闹事,社会动荡不安,那就麻烦了。”
“你们看看吧,这是我拟定的川东社会改革计划。”庄继华拿起桌上的文件夹,打开后从里面拉出一叠文件分给三人。
李之龙接过还没看就笑道:“这就是你闭关十几天的结果?”庄继华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李之龙见他神情严肃,便不再开玩笑,低头细看。
“川东社会改革首先从经济入手,渝城地区金融混乱,仅以货币而言就有十几种货币,币值各不相同,流通区域也不同,严重的下半城的货币上半城就不认同,所以理清货币为改革渝城社会的首要任务。其次渝城地区捐税繁杂,多达上百种,百姓苦不堪言,政斧随意征税,以往一年四征,今年为准备战事,已经达到一月一征,故捐税必须整顿,减少赋税与民修养。三是加强社会的组织管理,国家的强大在于组织强大,中国社会一向散漫,尤以农村为重,农村的宗族势力甚至强于政斧,所以必须打破这种宗族式管理,在农村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后备役,…。五是发展教育,百年树人教育为先….”
在第一页总章里面庄继华粗略提出要完成的几大任务,后面就是如何具体实施。
“改革金融,首先要收回货币发行权,成立一家控制银行,只有这家银行有权发行货币,货币的发行量由银行储备金和政斧财政收入决定,在两年内废除其他货币。……”
“改革税收,将所有税收划分为两类农业税和商业税,停征所有农业税,商业税分两种,普通商业税税率为3%,奢侈品消费税税率300%,鸦片税税率3000%。”
“加强农村组织管理办法,每个村设村长、民兵队长各一,另外党部负责在村里建立国民党组织,设村党支部主任一名。”
“后备役,后备役分市、县、区、乡、村五级,市里面由警备司令担任,县区乡由专门机构负责,村由村民兵队长担任,民兵队长负责平时后备役士兵的艹练,农闲时,所有民兵集中在乡里艹练。农忙时后备役士兵要负责帮助服役士兵家庭,村民兵队长和村党支部主任要负责为服役士兵解决实际困难。”
“发展教育,三年内所有乡都要有一所九年制学校,所有儿童都必须入校读书,凡不送子女入校的,父母都要受到处罚,学生的所有学费和书本费由政斧提供,建校费用由政斧和当地乡绅共同出资,另外如果一所学校不够,就再建,直到能容纳所有学生。”
“农村经济改革,清查所有土地,全面实施二五减租,所有土地租金不得超过土地收入的30%,农村借贷年利息不得超过20%,超过则为高利贷,严厉禁止高利贷,反高利贷者,一经发现即没收全部所得,并处以二十倍罚款,贷款人收监三年。”
………
李之龙倒吸一口凉气,他抬头看看庄继华,又看看杜聿明和滕杰,这两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杜聿明皱眉沉思,滕杰双眼放光,面露狂热。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四川开发公司(二)
滕杰从这个社会改革计划中看到了蓝衣社正在追求的秩序和奋斗精神,看到了康泽别动队的影子,邓文仪武汉肃贪的铁血,渝城应该成为蓝衣社社会改革的实践区。
“后备役是很重要,可这样建法,民兵队长恐怕会落到宗族大户手中,到时后备役恐怕就是画饼。”滕杰还没开口,杜聿明就先提出疑问:“还有,军队怎么办?只靠这千多人能行吗?”
“后备役可能是最好解决的问题,至于军队,会有的,到时就会有的。”庄继华轻轻的说,目光却落在沙盘上。
后备役还是最好解决的,三人面面相窥,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在他们的想法中,这应该是最难的,中国人不愿意当兵,只要能吃饱他们就不会去搏命,农民看不到国家民族,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回不来。
“那好,我跟你们说说这后备役怎么建,”庄继华看出他们的疑惑,笑笑后便解释道:“我们现在有十六个县,每个县有多少个村?我们第一次从每个村里征调一人参军,这次是强制姓的,但我们可以给他们补偿,参军的每人十块大洋的安家费,新兵军饷每人二十四块大洋,记住是大洋,不是四川军阀铸造的那种劣质大洋,这些兵经过两年训练,然后全部复员回家,他们就是后备役中的村民兵队长。至于县乡镇则必须由我们派人下去。”
“每村一人,这是多少人?能保证吗?”杜聿明兴奋之后又冷静下来问道。
“这才是我们要注意的,”庄继华皱眉苦笑着说:“什么事情都要让基层官员去实行,一个镇二十个村,他给我随便找二十个人来,那我们的计划就泡汤了,所以,不能通过他们来。”
“那怎么做?”杜聿明又问。
“你们说说?光亭是带兵的,只管上阵杀敌,你们俩是负责给他提供后勤支持的,你们说说该怎么作。”庄继华掉头问李之龙和滕杰。
“首先建立保甲长制度,”滕杰按奈不住抢先说道:“以十户为甲,十甲为保,然后让保甲长作保,若出现问题当首先惩处他们。”
“嗯,那你想过没有,有了保甲长,那村长乡镇长,民兵队长做什么用呢?”庄继华皱眉反道,这保甲长是黄埔三期的康泽提出来的,蒋介石很是欣赏,准备首先在江西试行,康泽正在南昌培训别动队,打算用别动队在江西农村强力推行。
庄继华看过康泽发表的文章,严格的说他对这个制度并不反感,不过若要实行这个方案则必须对现有体制动比较大的手术,花费较多时间,而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对,变动太大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混乱,”李之龙站起来说:“我看这样,先建乡镇兵役所,然后由乡镇兵役所和乡镇长联合下去征兵。这样就可以保证不出差错了。”
“对,在田说得对,”庄继华笑道:“俊夫,其实很多事情其实就是人的问题,如果现在的乡镇长可以信任,那么我们完全不用费这么多力,所以只要有可信任的人去作,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
滕杰压抑着自己内心的不满,勉强笑笑说:“队长,我们应该趁这个时机,在渝城实施全面改革,把民众组织起来,若我们能在渝城率先实行保甲长制度,则必为全国属目,而且此制度一旦实行,行政效率必然大为增加,对我们开发西南有事半功倍之效。”
“你又想搞法西斯了吧。”庄继华平静的说:“俊夫,法西斯主义决不可行,中国已经推翻了皇帝,不要给中国人再找一个皇帝。”
滕杰顿时站起来,他激动的嚷道:“这与皇帝何干?法西斯主义与封建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意大利、德国实行法西斯主义不是很快强盛起来了吗?他们的就能把国家团结在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周围,在领袖的带领下走向强盛,我们为什么不行!”
“法西斯主义要求的是极端,在各个方向都实行极端,将个人完全泯灭,而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所以它注定不会成功。”庄继华又冷冷的补充道。
“可问题是现在的民众把个人看的比国家高,为了维护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滕杰争辩道。
“那只是表象,”庄继华打断他的话:“我告诉你俊夫,这个民族从来不缺志士仁人,这个民族民族宣扬了两千年的忠君爱国思想,两千年的杀生取义,关云长、岳武穆、戚家军的故事连山间小儿都知道,灾难没来时,他们会只顾自己,可灾难一旦来临,他们就会抱成团跟敌人斗,跟敌人拼。”
“可那时自由散漫的拼,无组织的拼!”滕杰毫不客气的反驳说。
“所以我们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庄继华说:“在某种程度上说,老百姓又是愚昧的,谁给他好处他们就会跟他走;而采取法西斯主义呢,那首先就要损害老百姓的部分利益,他们就会抵触,就会反抗,那时候,你要怎么办?杀人?是这样吗。”
“别争了,”杜聿明见俩人有点上火了,连忙打圆场:“少谈点主义,多做点实事。这后备役我看就按在田的意见办,那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呢?”
“后备役并非当务之急,”庄继华也不想与滕杰争论,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个滕杰也是个意志坚定的人,绝不会轻易改变他的观点:“首先要做的事向所有地区派出工作队,工作队的任务是考察当地的民情,包括吏治,宗族、治安等等,光亭,把你的兵也派出去保护,还是那样悄悄招人,不要敲锣打鼓。”
“在田,你要搞份报纸出来,”庄继华很认真的对李之龙说:“当年你搞的是油印小报,这次我让你办一家大报,这份报纸以后就是我们的机关报,你一定要做好。我回来后,你要把计划交给我看。”
“没有问题,”李之龙满不在乎的挥挥手:“不过,勘探队和测量队是不是也该出发了。”
“当然该出发了,”庄继华转身又对杜聿明说:“光亭,你除了训练新兵外,还要吧后备役的组织条例,纪律条例,后备役训练大纲,全部搞出来,我回来后,就要交给我,对了,还要把嫂子接来,又有几栋楼要完工了,我们都可以搬进去了。”
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是他的陕西老乡,他在进黄埔以前就结婚了,好笑的是,他在黄埔参加了国民党,他的夫人在家乡却参加了共c党,冯玉祥分共之后,曹秀清也被送出陕西,而后跑到南京与杜聿明团聚,从此当上家庭妇女,现在杜聿明也已经有了一个女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4276
94277
94278
94279
94280
94281
94282
94283
94284
94285
94286
94287
94288
94289
94290
94291
94292
94293
94294
94295
94296
94297
94298
94299
94300
94301
94302
94303
94304
94305
94306
94307
94308
94309
94310
94311
94312
94313
94314
94315
94316
94317
94318
94319
94320
94321
94322
94323
94324
94325
94326
94327
94328
94329
94330
94331
94332
94333
94334
94335
94336
94337
94338
94339
94340
94341
94342
94343
94344
94345
94346
94347
94348
94349
94350
94351
94352
94353
94354
94355
94356
94357
94358
94359
94360
94361
94362
94363
94364
94365
94366
94367
94368
94369
94370
94371
94372
94373
94374
9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