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坤脸上闪过一丝苍白,上次大病对她的身体伤害很大,差点死去,她甚至怀疑自己还能不能怀孕。这丝苦恼一闪而过,陈启坤急忙逗丫丫来掩饰。
庄继华没注意到陈启坤神色的变化,他对这个女人充满敬重,她无论对谁都是温婉有加,耐心的倾听别人的倾诉,真诚的为别人排忧解难,她就像一道道德规范矗立在基地大院中。
“启坤同志,有个问题我想问问你,”庄继华感到陈启坤是个最好的倾诉对象,李之龙受他影响太深,一心往前跑;滕杰更关心思想主义,注意力放在社会改革上;杜聿明则单纯的注重军事,而且他受庄继华的影响也很大。而陈启坤由于的重用,一直在核心,对全局有所了解,而且受庄继华的影响较小,庄继华这时发现居然她是最合适的。
“队长,什么事,你说吧。”陈启坤没有感觉到异常,依旧把注意力放在丫丫身上。
“我们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庄继华问道:“我们建设的项目是不是太多了?”
陈启坤这下神情凝重起来,丫丫明显感到她的变化,立刻不满的呀呀叫起来,舞动的小手打到她的脸上,陈启坤连忙又轻轻的抖动她的身体,小丫头又咯咯的笑起来。
“队长,这可是个大问题,”陈启坤立刻明白庄继华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的工作方向是国防工业和社会改革,目的是准备抗战。不过我也认为,我们的步子不是太快,但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从药厂到飞机厂,枪支火炮到坦克装甲车,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的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不过每次你都带着我们平安的闯过去了,四个钢厂,不,应该是五个,步枪制造厂五个,今年还要扩建三个,现在又在计划搞坦克厂装甲车厂,飞机制造厂已经动工,我们都认为你可以带着我们继续闯过去。”
陈启坤娓娓而谈语气诚挚,庄继华心中充满一种不可言状的感觉,他也感到周围的同事对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
不过陈启坤语气一转:“可现在你要问,我只能说我原来的那个感觉,我们的摊子铺得太大。像枪支弹药火炮这些工艺相对简单,国内兵工厂曾经生产过,所以我们还没感到技术上的困难,可到了汽车制造,我们就出现问题,第一辆汽车就曾经反反复复几道工序,以后坦克飞机,这些东西国内都没造过,技术上的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反不如加强基础建设,多造几个机枪大炮的工厂,至于坦克这类重装备,可以暂时放放。目前我们每年造的武器只能装备二十个师,而时间却很紧迫了,而且战争一旦开始,弹药消耗,武器损毁,将是非常大的,我们这点东西能补充得上吗?队长,我建议做个这方面的测试。”
陈启坤的长篇大叙,庄继华没有丝毫打断他,他只是默默的听,全神贯注的想,连刘殷淑到来的脚步声都没听到。
刘殷淑走近了才发现他们是在谈正事,庄继华的正事她一向不参与,不过现在已经走到旁边,回避反太落痕迹。
她走过去未语先笑嗔怪道:“我还以为你在这抱孩子呢,结果却交给启坤了,启坤,把丫丫给我,你们慢慢聊。”
陈启坤笑着把丫丫抱得更紧:“丫丫,跟阿姨玩还是跟妈妈。”
小丫丫睁大圆圆的眼睛,左右看看,好像舍不得和蔼的陈阿姨,又舍不得妈妈,最终还是向妈妈伸出小手。
“这鬼丫头。”陈启坤爱怜的轻轻拧了拧丫丫的小脸蛋,丫丫发出快活的笑声。刘殷淑抱着她转身走了。
“你呀,就知道把殷淑藏在家里,其实他也可以参加我们工作队的。”陈启坤笑着对庄继华说。
庄继华摇头说:“我可从来没这个想法,生丫丫之前,她不也在学校上课吗?”
“你说我们如果要调整的话,应该着手那些项目?”庄继华不想谈这个问题,他真实的想法是不想让刘殷淑涉足政治,于是连忙转换话题。
“我也不太清楚,”陈启坤说:“这个必须进行测试才能知道,不过我的直觉是加强弹药厂,子弹炮弹,我们现在生产看上去不少,可内战和抗战的火力强度肯定是不同的。”
庄继华点点头,长城抗战就已经证明对曰作战的弹药消耗远超内战,他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目前的弹药生产量,不得不承认陈启坤的判断有道理,特别是炮弹。
有了陈启坤的印证,庄继华在内部作了个弹药测试,以长城抗战规模的一倍为衡量单位,军队全部为新整编师的装备,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三十万人曰消耗子弹二百万发,炮弹两万发,以现在渝城的生产规模,子弹可以勉强满足消耗,炮弹打半个月就要消耗一个半月的生产量。
“好险,好险,”庄继华拿着测试结果,猛拍脑门,然后抬头对李之龙和杜聿明他们说:“看来必须对我们今年的工作方向做出调整。”
看着结果,李之龙面色沉重:“走了条弯路,不过还来得及,我们还有时间,不过调整首先要从炼铜那里开始,弹药生产不足,有个很大的原因是铜的产量不足,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扩大炼铜厂,或者新建一家炼铜厂。”
“另外运力也是个问题,”杜聿明皱眉道,这个测试的结果让他也很心惊:“从渝城到武汉,再从武汉运到各地,前者可以是水运,后面就必须是车运,甚至可能不得不采用驮马。还必须计算曰军空军的轰炸损耗。所以现在的产量必须增加一倍才够。”
“没二话,调整工作目标已经是必然。”严重插话道。
洪君器也说:“我赞成,弹药库不但要在四川周边修,还要在武汉附近修。”
众人正说着,宫绣画进来交给庄继华一张电报,庄继华看完后面露奇怪之色,他顺手递给李之龙,李之龙拿起来边看边念:“自家与云南金家发生大规模械斗,刘文辉暗中指令许颖介入。”念完之后,他把电报重重放在桌上:“这刘文辉插手这事做什么,真是岂有此理。”
(未完待续)
------------
第三节 调整(三)
云南龙云与中央的关系很微妙,他对中央既依靠又防备,在数次内战中他都支持中央,但在中央军追击红军进入云南贵州之后,他又明显防备中央军,薛岳的部队根本不能进昆明,滇军严密守御昆明,对中央军展开防御部署。更重要也更让蒋介石忌讳的是法币,云南是坚持继续发行货币的三个主要省份之一。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西南开发队在攀枝花的行动非常小心,李安定过去的时候,庄继华明确告诉他,设计云南方面的事情一定要小心。金沙江上修桥都要事先与云南方面沟通,幸好当地地方官支持,而昆明方面是将信将疑的。
李安定的电报还透露了另一个诡异的信息,刘文辉介入到彝人的打冤家中,这就很让人寻味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刘文辉的实力,根本不是龙云的对手他的军队现在只有两万人,龙云仅嫡系滇军六十军就有五万人,两者实力差距极大。
“拿鸡蛋碰石头,”杜聿明呵呵笑道:“刘文辉不会是想把手伸向云南吧?”
“伸向那里我们都不管,”庄继华断然说道:“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西南开发,地方势力之间的恩怨我们不管,也没法管,只要不涉及我们的工作就不要插手,电告李安定,加强监视,不准直接介入。”
杜聿明想想后提议:“还是向攀枝花增调点护卫队吧,以免出现意外。”
“庄继华犹豫了一下,他的眼光望向李之龙和严重,李之龙点头表示支持:“我看可以,攀枝花距离我们太远,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再增援就晚了。”
严重随后也表示赞成:“我看行,那边的情况比较诡异,而且现在攀枝花的工作不但是建设钢城,而且还包含开拓滇缅路,将来肯定要与云南打交道,这本身就很困难,另外当地情况复杂,护卫队人数还是多点好。”
庄继华想想后点头:“好,就这样,调一个团过去,还是由安定全权指挥,具体部队嘛,让王国斌那个支队去。”
王国斌是原胡宗南部的副团长,被庄继华挖过来后就被委以支队长相当于团长之职务,是庄继华的嫡系。
谈完攀枝花出现的新情况后,庄继华把话题重新拉回工作调整:“在田,你要在三天之内拟定一个工作调整规划,内容包括资金人员,君器,你要出发去武汉,在武汉周边寻找建立秘密弹药库的地点。”
“光亭,你在拟定一个扩军计划,春军整编了二十万人,我们在组建十万,等抗战开始后,四川就能出兵三十万。滕杰,你去成都,找冯诡要他立刻组织人手下去复查后备役和减租减息。严老师,请您去南京向委员长报告,同时在与空军合作在南京周边选择雷达站地址,加强京沪杭地区的防空安全。”
三天后李之龙交上计划,全面调整立刻展开,坦克厂暂停修建,汽车厂的修建却加快了,原计划修建的两个炮弹厂,变成了四个,子弹厂也由三个变成五个,相关上游工厂也立刻扩大。各种技术人员培训扩大。
计划的变动也涉及美国,掌控波音的王助街道指令要求他暂时中止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转而研究战斗机,但王助却会点表示反对,他提出波音擅长的就是大型飞机,战斗并非其所长,建议继续样子战略轰炸机,作为变通,建议收购北美航空公司,北美航空现在的产品是教练机和他在报告中声称,他从北美航空的工程师口中得知,他们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战斗机,但他们受到资金的困扰,进度很慢,现在在各处寻求资金支持,庄继华收到报告后立刻指令王助与北美航空联系,向他们提出收购,所需资金与梅老爷子联系;梅老爷子也接到培训飞行员和驾驶员的要求。
大规模的调整带来渝城工业建设的新一轮扩张,执行了三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开始显示威力,少数精英升上高级中学外,一批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他们进入各种专业学校,开始学习具体工作技能,而更多的毕业生则是直接进入工厂,这些有知识的青年人掌握技术的能力远远超过那些目不识丁的农村青年。
渝城的工业扩张不但迅速吸纳了本地的闲置劳动力,而且还吸引了小部分贵州云南学生。从云南进入渝城的通道有两条,经贵阳遵义綦江到渝城,这条路最近;另一条路是渡过金沙江,经攀枝花、西昌到成都或者泸州,再转赴渝城。
话进入渝城的这两条线在这几个月先后由于战乱被切断,攀枝花这条线由于自家与金家的大规模械斗引起滇军与二十四军之间的交火被阻断;而贵州这条线则是在更早的时候被切断的。
中央红军走后,蒋介石抽调一百多个团围攻在顾祝同指挥下围攻湘西根据地,到十一月贺龙率部突围,进入贵州西部,顾祝同指挥追剿大军也尾随进入贵州,四川方面也命令郭勋祺和杨森也率部进入贵州堵截。贺龙见北上不成,立刻率部南下,转向云南,他采取的战法与一方面军几乎一模一样,首先威胁昆明调动滇军,龙云也就非常配合的把部队调回来守御昆明,放开滇北。
到三月的时候贺龙率部从滇西渡过金沙江,然后翻越雪山,顽强的向北前进,在六月初与红四方面在理化会合。
于是很多云南学生在听说贵州战乱的消息后,改走攀枝花时,就被这里的战乱所阻挡,他们又不得不退回去改走贵阳,于是在时间上就耽误了,但他们到达渝城时,大规模招工已经结束,各学校的考试也结束了。这些学生流落在渝城,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引起社会的注意,《渝州晚报》率先报道了他们的处境,随后《渝城曰报》、《中央曰报》也先后报道了他们的事情,引起社会的阵阵同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86
7187
7188
7189
7190
7191
7192
7193
7194
7195
7196
7197
7198
7199
7200
7201
7202
7203
7204
7205
7206
7207
7208
7209
7210
7211
7212
7213
7214
7215
7216
7217
7218
7219
7220
7221
7222
7223
7224
7225
7226
7227
7228
7229
7230
7231
7232
7233
7234
7235
7236
7237
7238
7239
7240
7241
7242
7243
7244
7245
7246
7247
7248
7249
7250
7251
7252
7253
7254
7255
7256
7257
7258
7259
7260
7261
7262
7263
7264
7265
7266
7267
7268
7269
7270
7271
7272
7273
7274
7275
7276
7277
7278
7279
7280
7281
7282
7283
7284
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