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意外”的战争(五)

    当天宋哲元就下令拆除北平以及北平周围构筑的防御工事,公开声明谢绝北平以及全国各地的捐款,第二天,他拜访刚赶到北平的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随后双方进行私下会谈,香月清司全盘否决以前的谈判结果,重新提出了七条要求,其中包括把反曰的党政力量全部撤出平津,解散民间一切抗曰团体,二十九军撤过永定河左岸,将卢沟桥交于曰本控制等等,宋哲元均全盘接受。

    宋哲元的举动让香月清司非常意外,到北平之前,香月清司对二十九军还有些顾忌的,喜峰口之战立下的赫赫威名让曰军上下很受震慑,二十九军将士也被视为抗曰英雄,可今天宋哲元的表现完全颠覆了香月清司的印象,他提出的条件本来就是缓兵之计,根本没想宋哲元答应,可没想到宋哲元一口就答应了,这倒让他没了主意,结果还是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给他出了个主意,就说东京不同意这个条件,发来新的条件,把加码再度提高,比如要求将宛平交出等等,同时要求宋哲元签订书面协议。

    宋哲元在北平的举动让庐山的蒋介石和东京的曰本内阁大吃一惊,双方立刻作出了不同反应,曰本内阁的扩大派信心高涨,通过决议从曰本国内再向中国增调三个师团,彻底解决华北自治问题。

    蒋介石没有收到宋哲元一个字的报告,他是通过特务处天津站的报告获知宋哲元的举措,这让他深为担心,他再度提醒宋哲元:“对于曰本的要求,切不可以轻易让步,同时应将司令部尽快迁移到保定,集结军队以备不测,…。”

    第二天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宣布解决卢沟桥事件四条原则,也即是中国政斧的底线:一、不能侵犯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二、冀察政务委员会不能有任何不法的改变。三、政斧任命的官员不得撤换。四、二十九军的防区不得变更。

    同时蒋介石宣布任何超越这四条底线的协议中央政斧均不会承认,更不会接受;蒋介石的态度十分强硬,他宣布:“卢沟桥事件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此事件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这个谈话会是国民党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其中包括北大教授胡适,上海闻人虞洽卿,不过天津化工大王吴蕴初,上海的机器大王颜耀秋等人就没来,甚至连张静江都没来,蒋介石让戴笠去打听,戴笠很快就回来报告说这些人全部在搬迁工厂,渝城卢作孚、上海虞洽卿的船队集中在江浙各地,大规模的拆迁工厂到四川,蒋介石明白这又是庄继华指使的,看来他的判断是战争不可避免,他心中立刻揪得紧紧的。

    谈话会结束后,蒋介石下令除了孙连仲的二十六路军划归宋哲元指挥外,庞炳勋的四十军和商震的三十二军也划归宋哲元指挥。

    但宋哲元拒绝了,孙连仲的部队在石家庄受到二十九军的阻拦,要求他们停止前进,退回原防;从甘肃调来的汤恩伯十三军和关麟征二十五师,在察哈尔边界受到刘汝明部的阻拦,坚决拒绝他们进入察哈尔。

    接到报告的蒋介石在庐山再也待不下去了,他匆匆与刚赶到庐山的周恩来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谈判后就邀请周恩来赴南京继续谈判。

    在九江登上准备好的轮船后,蒋介石默默的看着沿途江面上来往穿梭的轮船,心情十分复杂,杨永泰站在他的身边,而戴笠则在更远一点的地方。

    “那是民生公司的船吗?”蒋介石指着不远处过去的一条轮船,那条船上装着的货物显然十分沉重,吃水线压得很深,没有被帆布覆盖的部分显然是机器之类的东西。

    杨永泰眯着眼看着那条轮船,由于距离比较远,他没看清上面的字,他忍不住叹口气:“老了,老了,委员长,我没看清那上面写的什么。民生公司的船都以‘民’‘生’‘江’‘山’四字开头。”

    “民生江山?卢作孚好大的气魄。”蒋介石没有回头语气平淡:“畅卿,你说这次曰本人会让步吗?”

    杨永泰默默的想了会,他扶扶鼻梁上的眼镜:“恐怕很难,委员长如果硬顶,恐怕战争不可就避免。”

    “让步,”江面上吹来的风带着丝丝水意,很是舒适,可蒋介石声音充满苦涩:“说实话,我想拖,我想再拖五年,至少拖到明年,文革给我的报告说西南开发还需要五年才能完成,还有很多装备不能大规模生产,军队整编也还没有完成,可是这步我能让吗?让得过去吗?”

    蒋介石的心情十分复杂,如果不让步,那就只有迎战。杨永泰看着蒋介石的背影,他理解蒋介石的难处,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无论那个结果是什么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让步,那就意味着南京政斧倒台,国民风起云涌的抗议怒潮将浇灭国家统一的曙光,蒋介石将被钉在卖国贼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迎战,中曰之间国力的巨大差距,将让国家民族付出巨大代价,更主要的是一旦让步就很可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曰本人不可能停下脚步,他们会继续前进,下一个目标是那里,张家口、石家庄,抑或太原?谁也不知道。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决死一战。”杨永泰在卢沟桥事变刚爆发时还希望以让步来换取妥协,可这几天他也想明白了既然躲不过,那就只有战。

    “宋明轩看来没看懂,他以为让步妥协曰本人就会放弃进攻,实际上曰本人寻找这样的机会已经很久了,这几年,宋明轩与曰本人周旋,在华北自治问题上始终不肯松口,曰本人等得不耐烦了。”杨永泰叹口气:“委员长是不是再给他下个命令,要不然让汤恩伯和孙连仲不要管他们。”

    “不行,”蒋介石思索片刻后说道:“抗战需要团结全国的力量,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起内乱,曰本人会给他教训的。”

    停顿一下,蒋介石有些落寂的说:“现在我们比九一八时好多了,那个时候全国都在要求宣战,可那时根本没有战的力量,现在看来,文革的眼光确实长远,这事又让他说中了。民国21年他对我说,全面战争快则五年,慢则八年,所以他要去四川搞西南开发,搞军事工业。算算看,这不是才五年吗。”

    “还好,渝城的兵工厂基本走上正轨,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抗战需要,也勉强能满足战争需要。”杨永泰对渝城的了解恐怕比蒋介石更多,不过他对庄继华的有些做法还不是很理解:“我有点不明白,文革为什么要武装川军,中央军的整编还没完成。”

    “畅卿,这你就不懂了,装备川军有几层含义,首先川军也是中[***]队,也是抗战的一股力量,而且一旦装备了,抗战一起,川军就必须出川参战,这样为国民政斧迁都四川扫清了障碍。”蒋介石叹口气:“文革是不想使用武力,不是武力不能拿下四川,而是拿下之后的后患,那会耽误西南开发,庄文革是绝不愿做这种事的。”蒋介石扭头看看西边:“他们在四川的演习结束了吗?”

    “结束了?”戴笠从角落过来答道:“最新的报告说他们正在搞演习总结。不过,庄继华命令洪君器向武汉地区集中弹药。”

    演习进行得很顺利也很精彩,在郭勋祺和蓝运东指挥两个师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攻防转化能力,野战工事构筑以及防空防毒气的能力,可演习到后面,庄继华有些分心了。

    七七事变的消息传来后,庄继华不时向上海、云南、渝城发出命令,让李安定、范汉杰尽快赶到渝城,电告张静江立刻组织江浙一带的工厂西迁,电告天津山东等地的合作伙伴立刻西迁,电告卢作孚虞洽卿立刻组织船队东下上海,电告李之龙加快弹药的生产储备,电告洪君器立刻将弹药运到武汉储备。

    庄继华下这些命令时没有回避蒋百里和刘湘他们,而且这些电报都是以加急电报的形式发出,这让蒋百里刘湘等人有些意外,蒋百里刘湘私下里问他是不是认为卢沟桥事件真能发展成中曰之间的全面战争?刘湘邓锡侯更进一步询问他们应该怎么办?

    总结会很热闹,刘湘是最满意的,郭勋祺师是他的王牌部队之一,这两周的表现让他非常吃惊,部队完全脱胎换骨,不但武器装备,士兵个人的战斗技能,还有部队的战术执行能力,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刘湘这几天都是乐呵呵的,一张脸笑得像开了花一样;邓锡侯等人一方面有些妒忌,一方面也心存希望,毕竟部队都在渝城整训,而且也换了装备,王铭章师还在新一集团军系统内,属于庄继华亲自指挥的部队。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意外”的战争(六)

    蒋百里的总结结束之后,庄继华宣布休息半小时,众人纷纷离开座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边轻声谈论,他们很自然的分成几堆,邓锡侯田颂尧孙震刘文辉几个在一起说说笑笑,刘湘傅常潘文华郭勋祺在却眉头深皱,杜聿明蓝运东廖耀湘等人神情,王赓孙立人几个留美的则是是另一道风景,蒋百里和卢汉、安恩溥则在一边闲聊。

    在一遍众将领略有些轻松的交流中,也都有些不安,成都、渝城、泸州、南充等地相继发生抗议怒潮,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由渝城领头,渝城的大中学校、各个工会、社会团体,他们的话题已很自然的很快从演习转到卢沟桥事变上了。

    “晋康兄,你说委员长这次是真的要打还是只拉个架子(四川方言,意思是做个样子)。”刘文辉悄声问。

    邓锡侯将香烟从嘴里取下打了个哈哈:“不清楚,不过看这架势,恐怕小不了,自乾,当初不是商议好了吗?你不出兵的,你的兵负责护卫川藏线建设,对了这喻培棣建川藏线建得怎样了?”

    “唉,”刘文辉叹口气:“难呀,藏省的地形太复杂,又缺少重工程机械,全靠人力,英国人和[***]那个王八蛋又在捣乱,进展缓慢十分缓慢,快一年了才过昌都,到拉萨还早着呢。”

    “文革不是还策划了一条路,滇缅公路吗,李安定负责的那条公路,现在不知怎样了。”田颂尧说“恐怕也轻松不了,”邓锡侯摇头说:“我们在川藏公路上与英国人发生冲突,英国人还会允许我们使用或者修建滇缅公路吗?文革在这事上恐怕有些艹之过急。”

    “晋公,如果,我说如果,”孙震有些目光闪烁:“这次卢沟桥事变真的演变为全面战争,我们是真的出兵吗?”

    “当然,”邓锡侯一下就严肃起来,他看看孙震和田颂尧:“这事没商量,必须出兵,而且必须是主力部队,别说当初说好的,就算不整编,我们还都是中国人,中[***]人,保国御敌责无旁贷。”

    邓锡侯他们的谈话落到抗战出兵上了,一边刘湘他们的话题却集中在部队训练上,刘湘很是纳闷,同样的战术手册,同样的装备,为什么其他部队练出来的与郭勋祺不一样。

    “甫公,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主要有四条,”郭勋祺笑着说,这次他的部队打得很漂亮,连带着心情也十分愉快:“庄文革练兵首先练神,这个神是精神的神,所以第一条就是每个连队都有文化教员,这文化教员就相当于北伐时期的党代表,这文化教员不但教士兵识字还要教士兵认识到为何而战,所以士兵的积极姓很高,根本不需要我们督促,士兵自己就要练,训练场上一天到晚都热闹非凡。第二条就是服从,庄文革特别强调执行,命令一旦下达,必须无条件执行,即便全员战死也必须执行;第三条是合作,就是不许有任何保存实力的做法,一经发现立刻驱逐出队;第四条是团队精神,我们很少处罚个人,受处罚的都是团体,一人落后,全体受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甫公,我以前也没想到,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四条,几个月下来居然让部队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早就听孙元良说起过,庄文革善于练兵,原来还以为他只是装备好,没想到…”潘文华略有些钦佩的说道。

    不过刘湘却没听到他的话,他正注意到,不远处杜聿明蓝运东廖耀湘的谈话,他们的话题却是卢沟桥事变。

    “学长,你看校长是不是已经下决心了,要和曰本人干一场?”廖耀湘的声音有点大,以至刘湘听得清清楚楚。

    “你这可是问道于盲了,你应该去文革,黄埔同学中要论猜校长心思最准恐怕就是他了。”杜聿明闷闷的说。

    “学长,你那里还要不要人,我去给你当个团长怎么样?”廖耀湘恬着脸问,军校当老师根本不是他的愿望,要不是庄继华有严令,他早就跑回南京了。

    “团长?”杜聿明一愣,廖耀湘以为他不干,连忙说:“要不营长也行。你看看呀,这抗战就要打响了,可我还窝在学校当老师,这不让人着急吗?等战争真打起来,他要还让我留在学校,那就不要怪我不告而辞了。”

    “你要不告而辞,”杜聿明一笑:“我跟你打赌,你肯定走不了,你要敢走,我敢肯定你会后悔,以后再也没有带部队的希望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4451 134452 134453 134454 134455 134456 134457 134458 134459 134460 134461 134462 134463 134464 134465 134466 134467 134468 134469 134470 134471 134472 134473 134474 134475 134476 134477 134478 134479 134480 134481 134482 134483 134484 134485 134486 134487 134488 134489 134490 134491 134492 134493 134494 134495 134496 134497 134498 134499 134500 134501 134502 134503 134504 134505 134506 134507 134508 134509 134510 134511 134512 134513 134514 134515 134516 134517 134518 134519 134520 134521 134522 134523 134524 134525 134526 134527 134528 134529 134530 134531 134532 134533 134534 134535 134536 134537 134538 134539 134540 134541 134542 134543 134544 134545 134546 134547 134548 134549 1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