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絮菲脸上微微一红,心里暗骂,却又点点头,轻轻叹口气:“是有个东西,还没宣布,泰安失守了,孙连仲退守大汶河以南,张自忠退守新泰,汤恩伯也放弃了莒县,唯一的好消息恐怕是孙立人还在临沭坚守,总的来说,我军在东线后撤了五十到八十里,战局不容乐观。”

    叶絮菲说到这里,目光向那边正兴高采烈谈论菏泽反击的记者们瞟了一眼,眼中流露出一丝轻蔑。

    “看来我的预感是正确的,战局正向对中国不利的方向发展。”罗根点燃一个香烟后缓缓轻轻吸了一口,烟雾随着他的话向外窜:“南线有什么变化吗?”

    “有,”叶絮菲今天很大方,把从徐昌明那里得到的消息一股脑透露出来:“曰军新增的两个师团到达前线,澥河防线被全面突破,我军退守浍河北岸。另外还有一件事,江苏保安旅在盱眙附近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发生交火,保安旅下属一团被击溃。庄司令恐怕又要头痛了。”

    庄继华对共c党的暧昧在战区内有目共睹,上次关麟征和汤恩伯被处置就是证明,战局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又发生这样的事,恐怕不仅仅是头痛的问题了,而且上次是占了便宜,这次是吃了亏,恼怒的恐怕不仅仅是庄继华,甚至还有武汉的蒋介石。

    韦伯楞了下:“盱眙附近?新四军怎么到了那里?”

    “谁知道呢?”叶絮菲摇头说:“他们总是乱跑,那里空虚就去那里,打的旗号却是抗曰。”

    “可盱眙没有曰军啊。”韦伯说。

    叶絮菲微微点头,国共两党出现纠纷是曰本人愿意看到的,这还不够,全面打起来最好。

    “菏泽方向呢?”韦伯想想后,感到是条新闻线索,可以去采访下,但目前不是最关紧要的,最紧要的还是菏泽。

    “这个我也不清楚了。”叶絮菲很遗憾,徐昌明从南线回来,对南线和东线的情况比较了解,但对菏泽方向不是很了解,那里由王庚亲自掌控。

    韦伯和罗根同时露出遗憾的神情,叶絮菲说了半天,对他们而言有价值的线索只有盱眙的消息,其他的明天大家都会知道,韦伯现在感兴趣的是为何徐州依然如此平静,难道又是一场南京式的撤退。

    叶絮菲没有全部透露她获得的消息,中[***]队有撤退的打算,徐昌明透露徐州附近的物质开始逐步向西搬迁,不过幅度不大,但这已经足够了,说明庄继华开始采取预防措施,获胜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她忽然想到,东线的撤退是不是庄继华有意安排的呢?这个问题一经产生,立刻像毒蛇一样撕咬她的心。

    但东线后撤并非庄继华主动求变,而是不得已,曰军加大了在南线的攻势,两个新增师团赶到澥河前线,一一零师团和十一师团组成西线攻击兵团,向澥河上游的罗集方向进攻,阻击谷寿夫的五十八军和四十五军侧翼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向临泱祁家集一线作长距离撤退,曰军从上游渡过澥河,正面防御也就失去意义,李品仙指挥部队退到浍河以北。

    南线的迅速恶化让庄继华不得不收缩东线防线,否则一旦南线曰军突破,攻占永城,。整个东线的部队就有被包围的危险。中[***]队开始东线边打边退。

    为挽救南线危机,庄继华命令廖磊加大定远攻势,逼羽田从前线调兵回防。

    “你们大可不必攻城,可分作数路,以一部监视第三师团和一零六师团,主力全力向津浦线南段出击,切断津浦线南段运输,逼西尾寿造调兵回防,减轻正面压力,南线阻击能否成功,全看你们攻势是否奏效。”

    庄继华的电报中透出的焦虑让廖磊有些心惊,第三师团撤向定远后,他以李延年追击,自己却率主力二十一集团军南下,与李仙洲一同合围一零六师团(欠111旅团),但松浦淳六郎动作很快,得到第三师团撤离的消息后,立刻向定远开溜。廖磊和李仙洲在高集追上,一场血战后,歼其一个联队,松浦淳六郎率领剩下的部队逃进定远。

    廖磊指挥三个军向定远缓缓包围过来,藤田进频频告急,西尾寿造却不为所动,西尾寿造坚定认为,藤田进攻虽不足,守应该没有问题,廖磊吃不下第三师团。

    廖磊接到庄继华的电报后,立刻改变战术,以二十一集团军监视定远,李延年第二军立刻南下,越池河,向滁州攻击前进;李仙洲九十二军向东北,破袭津浦线。

    战术一变,无论南京的西尾寿造还是前线的羽田都立刻感到压力,中[***]队根本不攻城,李延年绕过滁州,攻克滁州南面,津浦线上的小站担子,一举掐断津浦线运输;宋云飞炸毁明光附近铁桥,随后在临淮关高碑店伏击曰军车队,炸毁三十辆军车,押车的一个中队曰军被击毙;李仙洲横扫三界到管店沿途曰军据点,拆毁沿线所有铁路,将铁轨枕木付之一炬。

    “八格!”西尾寿造接到报告后,愤怒的将面前的茶几劈成两段,中[***]队两次采取相同的战术,可他却偏偏没办法,除非再次增兵,可兵力从那里来呢?两个师团北上后,连南京都十分空虚,京沪线上中国游击队空前活跃,部分游击队甚至深入到上海近郊。

    “命令藤田进留下一零六师团守卫定远,第三师团立刻撤防津浦线,扫荡沿线的支那军,务必保证军事运输通畅。”西尾寿造咬牙坚持,拒绝从前线调兵回防。

    藤田进接到电报后十分无奈,这根本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中[***]队目前采取的战法根本就是不与你交手,他一个师团若是分散,将被一口一口吃掉,若聚在一起,根本无法顾及整条铁路。藤田进决定向西尾寿造说明,一个师团根本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保障军事运输。可没想到遭到西尾寿造的严厉训斥,差点就要撤销他师团长职务。

    “没有办法,只好执行这荒唐的命令。”西尾寿造无可奈何的对松浦纯六郎说,松浦只能报以苦笑,第三师团离开后,他手上只剩下不足一个联队的兵力,如果城外的中[***]队发起进攻,他很难守住定远。

    藤田进离开定远后,廖磊立刻感到战机来临了,他以一个师作出要强攻定远的架势,而自己却秘密率领主力跟在藤田进后面,同时秘令李延年留下一部继续南下威胁浦口,主力偃旗息鼓绕过滁州北上。

    藤田进被定远外围中[***]队的活跃迷惑,没有觉察跟在后面的廖磊,他目前的要决定的是南下还是北上,南下是去找李延年,北上是对付李仙洲;思虑再三,藤田进决定南下,因为李仙洲是游击,实力肯定不强,李延年却是在明火执仗的进攻,显然是中[***]队的主力部队之一。

    被破袭后的道路在风雪的浇灌下变得更加泥泞,笨重的皮靴沾满泥土,变得愈发沉重,炮车陷在结了薄冰的泥坑里,士兵在后面奋力推动,两边稀疏的树木和杂草在寒风中发抖,士气也如这寒冷的天气,压抑得令人害怕。

    藤田进勒住缰绳,站在路边,看着队伍从面前走过,心中有些感慨,刚在上海登陆那会,士气是何等高涨,与现在相比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士兵们是唱着歌冲向敌人的防线,可现在呢?那批唱着歌冲向敌人的士兵现在大都埋骨在中国的江南。

    “唱首歌吧,这样的情绪可…。”

    藤田的话音未落,一枚炮弹就在不远的前方爆炸。

    这两天都在往医院跑,昨天耽误的更新,以后补上。

    (未完待续)
------------

第八节 黄河南岸的曙光(一)

    战争在改造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习惯胜利的军队和习惯失败的军队,将领和士兵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胜利者总是轻视对手的实力,失败者总是高估敌人的强大,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前世一个大队的曰军敢追着一个军的中[***]队跑,一个排的解放军敢攻击一个团的国民党军,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行为。

    在一年以前让廖磊采取这样的伏击行动,那是不可想象的,可一年后他不仅这样干了,而且还是主动干的,说穿了其实就是胜利带来的不同思想。在寿县他击败了藤田进,在淮南再度击败藤田进,连续的胜利让他有勇气采取主动攻击行动,结果倒霉的藤田进第三次败在他手下。

    李延年的第二军和桂系精锐第七军如两只雌伏已久的猎豹从山林中呼啸而出,凶狠的扑在藤田进疲倦的躯体上,撕下一块块带血的肉。

    刹那间,寂静的山野变成血肉横飞的战场,炮声不绝于耳,枪声如织,呐喊声传遍整个双头山。

    面对狂涌而出的中[***]队,藤田进在最初的慌乱之后,恢复镇静,他不惧怕被伏击,相反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举击溃津浦路南段中[***]队的机会。

    第三师团不愧是曰军精锐,军官战斗经验十分丰富,迅速稳定部队,向两侧山头的中[***]队还击。先头部队第五旅团首先顶住第二军的攻击,护卫在师团部的二十九旅团随即向两侧山头发起进攻,只用了一个冲锋就拿下两个山头,但曰军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

    第七军以一七零师和一七一师缠住二十九旅团争夺两个山头,以一七二师向第五旅团和二十九旅团的结合部发起猛攻,试图割裂曰军。

    但在曰军队列最后的辎重部队却受到四十八军和九十二军的沉重打击,辎重部队的战斗力本就比野战部队差很多,在中[***]队猛烈的攻势下,部队苦苦支撑,轻重兵联队很快被打垮,联队长冈本中佐战死,工兵联队金井满重伤,重炮悉数被毁。藤田进被迫将骑兵联队回调增援,但骑兵在山野间威力大降,遭到中[***]队的火力杀伤,伤亡惨重,藤田进被迫再度从二十九旅团抽调一个大队增援,曰军陷入全面被动。

    激战持续了整整三天,藤田进始终无法摆脱被动,部队被围困在方圆五里的两座山峰之间,中[***]队牢牢掌握着主动权,曰军在饥寒交迫中苦苦坚持。

    藤田进被围的消息传到南京,畑俊六惊怒交加,他没想到中[***]队居然敢在离南京如此近的地方围歼曰军主力师团,他不能坐视第三师团被歼灭,也不能坐视津浦路被中[***]队切断的后果,于是顾不得再管七十五军周喦,命令111旅团立刻南下为第三师团解围,又担心111旅团兵力不足,又从前线紧急抽调十一师团南下,彻底廖磊,保证津浦路南段运输安全。

    “干得漂亮!廖燕农干得漂亮!我要给他请功!”庄继华接到廖磊包围了第三师团和十一师团南调的报告后,惊喜得跳起来,一拳击在桌上,震得桌上的杯子叮当乱响。

    南线的情况像块巨石压在他心上,曰军攻势凶猛,南线部队步步后退,而他却不敢轻易向南线增兵,因为东线曰军的攻击力度也增大了。

    泰安失守后,连带六十军在平阴也站不住脚,杜聿明率部向东平撤退,在大清河南岸建立防御阵地东线曰军在越过泰山山脉后,炮火优势得到充分展现,结冰期中的大汶河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险要,曰军在狭窄的山地中被束缚住的手脚终于可以施展开来,四个师团沿大汶河大清河展开猛攻,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终于让曰军占尽优势,孙连仲在苦苦坚持两天后向庄继华求援。

    大汶河防线频频告急之际,中路的张自忠虽然得到新二十二师增援可情况依旧未见好转,曰军攻势依旧猛烈,张自忠依托地利苦苦坚持。

    整个南线和东线的曰军都在拼死进攻,曰军的目的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就是配合北线杀来的本间围歼五战区主力部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196 51197 51198 51199 51200 51201 51202 51203 51204 51205 51206 51207 51208 51209 51210 51211 51212 51213 51214 51215 51216 51217 51218 51219 51220 51221 51222 51223 51224 51225 51226 51227 51228 51229 51230 51231 51232 51233 51234 51235 51236 51237 51238 51239 51240 51241 51242 51243 51244 51245 51246 51247 51248 51249 51250 51251 51252 51253 51254 51255 51256 51257 51258 51259 51260 51261 51262 51263 51264 51265 51266 51267 51268 51269 51270 51271 51272 51273 51274 51275 51276 51277 51278 51279 51280 51281 51282 51283 51284 51285 51286 51287 51288 51289 51290 51291 51292 51293 51294 5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