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眼就是立高支助的新代号,王小山的话刚落,戴笠却平静的说:“王兄,特工工作方法中有诱导一法,狼眼可用此法,不会暴露身份。”
蒋介石感兴趣的问:“哦,这诱导是什么意思?雨浓你详细说说。”
“这是文革学长教授的一种工作方法,以这件事为例吧,狼眼可以这样说,八路军在华北的发展已经威胁到曰军运输线,而且八路军重返冀中是皇军的耻辱,必须洗刷这个耻辱等等,说服西尾寿造出兵冀中,如此就算西尾寿造不上当,他也没危险。”
戴笠简单的介绍完后,满怀希望的看着蒋介石,没想到蒋介石却沉默不语,满是疑惑的看着他,戴笠有些莫名其妙,很是不解,可又不敢打断蒋介石的思路,只好静静的站在那。
王小山心中一阵发紧,他大约猜到蒋介石在想什么,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自己猜错了。蒋介石脸色阴晴不定,好半天才点点头:“好,就这样,你们下去吧,争取完成这个计划。”
等他们出去后,蒋介石慢慢站起来,走到窗边,眼中闪烁不定,他是不是也在对我用诱导之策呢?从广州到现在,我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他了。除了他意外,其他人呢?他们是不是也这样?蒋介石忽然感到身边好像到处陷阱。
正思索着,孔祥熙慢悠悠进来:“委员长,又为什么发愁呢?”
由于关系特殊,孔祥熙是不多几个可以在不通报的情况下进入蒋介石办公室的人,当然也有前提,办公室内没有其他人。
蒋介石转过身来,冲孔祥熙轻轻点头,也没有客套直接问:“庸之,有什么事?”
“介石,庄文革在四川的举动让我很被动,”孔祥熙也没客气进门就开始报怨:“我也只好顺应潮流,这个方案你看看。”
蒋介石接过文件,慢慢踱回办公桌边,思索着说:“我记得经济委员会就提出过用国有资本代替民间资本,实行计划经济,只是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在金融上达到目的,实业界前些年也在呼吁要求加强政斧干预,粮价上涨,民众报怨很多,那些参政员去年不是在参政院闹腾,文革这样作不是挺好吗?”
在当今世界有三种经济模式,美国的自由经济,德国的管制经济,苏俄的计划经济;这三种经济模式在国内经济界都有支持者,由于德国和苏俄的迅速发展,国内经济界居然普遍对管制经济和计划经济有好感。
资源委员会所属的经济委员会集中了目前国内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他们除了提出统一币制外,还提出由国家资本干预实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蒋介石部分采纳了这些建议,比如金融方面的统一币制,向银行注入国家资本;在工业方面,除了加强江南机器局,扩建金陵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外,就没有采取其他行动,因为庄继华在四川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了。
其实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商银行和四明银行、以及富滇银行的存在,这三家银行实际是控制在庄继华手中。前世中大批内迁工厂因为资金短缺,被迫让国家参股,但这三家银行却在内迁之后,提出个经济恢复计划,以极低的利息向内迁工厂贷款,帮助他们一举渡过难关,同时逼得孔祥熙控制的四大行也不得不提供低息贷款,这些贷款如同发动机,刺激大后方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好是好,”孔祥熙推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可他在事先也不跟我们行政院商议,让我措手不及,对经济实行管制本就是我们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是苦于经费不足,进展缓慢,介石,你先看看我的计划吧,看完我们再说。”
看着孔祥熙急匆匆的样子,蒋介石心里一阵好笑,当年庄继华在渝城也是这样,每一步都让刘湘手忙脚乱,让刘湘头痛不已,可没办法还不得不跟上,现在孔祥熙也尝到这个滋味了。他慢慢打开文件,看了一阵后抬头问:“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还有多少?”
“唉,”孔祥熙愁眉苦脸的说:“不多了,两年下来,财政部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家底就快给刨干净了。”
蒋介石闻言唰地站起来:“怎么会这样?去年初不是才给了你五亿美元吗?这么快就没了?”
去年在南京,庄继华交给他五亿美元的战争经费,这笔钱甚至超过了国民政斧的外汇储备,这么大一笔钱居然在一年内就消耗完了,这怎能不让蒋介石心惊,着急。
孔祥熙不动声色的说:“光从德国进口的武器弹药就花去两亿美元,巩县兵工厂迁到四川后,扩大规模又花去几千万美元,武器弹药汽油柴油又用去一亿多。”
孔祥熙一笔一笔的给蒋介石报账,总数算下来就有四亿多美元,蒋介石脸色越来越阴沉,越来越难看。
“那美国贷款呢?还有苏俄贷款?都到那去了?你给我说清楚!”蒋介石近乎咆哮的问道,现在已经顾不上亲戚颜面了,一年多的战争就花去数亿美金,今后这仗怎么打?
“一部分补充到银行准备金,还有一部分换成武器弹药和机器装备,”孔祥熙依旧是那么不慌不忙,他心里清楚蒋介石现在离不开他,就算有什么,让夫人走一趟,就啥事没有了。
蒋介石狠狠的瞪着孔祥熙,胸口起伏不定,牙关咬得嘎嘎直响,好半天才问:“现在还剩多少?你给我个数字。”
“还剩一亿三千七百二十六万。”孔祥熙面不改色,这个数字只是四大行的,还有大约六亿美金变成美国不记名国债,这些钱是留待将来的,不能随便轻动。
蒋介石缓缓坐下,好半天才说:“给子文发个电报吧,让他尽快与美国谈妥第二期美国贷款,数目最好不要低于两亿美元。”
孔祥熙答应一声就坐在蒋介石对面,蒋介石心烦意乱,看了好半天也没看清其中的名堂,便放下文件,深吸口气,让情绪平定下。
“你先回去吧,过两天我再找你。”蒋介石平静的说。
等孔祥熙走后,蒋介石疲惫的靠在椅背上,心中愁绪不展,国家财政曰益紧张,军费开支浩大,这战争怎么打下去呢?看来只有把经济管制起来,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蒋介石沉凝片刻,拿起电话打给宣传部。
“周部长吗?四川搞得的那个粮食管制,中央曰报还是应该表态支持,要尽快安排见报。”
放下电话,蒋介石摁响电铃把侍卫叫进来,让他去把经济部次长何濂、经济委员会主任方显庭,物资局局长张厉生,九战区司令官陈诚,还有就是陈布雷,一同请来。
除了何濂外,其他人很快赶到,何濂在武昌城内要过来要多花些时间。国民政斧西迁后,经济部本来也要西迁渝城,但走到武汉被蒋介石留下了,为的就是能随时掌握经济情况。
(未完待续)
------------
第四节 经济改革(八)
何濂匆匆赶到蒋介石官邸,他早年留学耶鲁大学,归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担任南开经济研究所所长,九一八之后,应钱昌照之邀加入资源委员会担任经济委员会委员,去年出任新成立的经济部次长。
今天蒋介石突然召见让他很是意外,一个陌生的侍卫将他带到小会议室后,交给他一份文件,然后就默默离开。
“淬廉兄,你也来了。”
何廉抬头一看却是原来南开时的同事方显庭,他连忙问:“你也来了,究竟何事?”
方显庭扬扬手中的文件:“你看看吧,孔庸之的大手笔,真是一大创造。”
何廉没有理会他语气中的讥讽,连忙坐在他身边,放开文件仔细阅读起来,文件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五页纸,不一会就看完了。
合上文件,何廉闭上眼细细想了下,才刚刚睁眼,方显庭的声音就传来:“看完了,有什么感想?”
“这个策略一旦实行,恐怕蕴初他们就要叫苦了。”何廉淡淡的说,这个蕴初就是上海天原化工厂董事长吴蕴初。
“他怎么会搞出这样一个竭泽而渔的方案呢?”方显庭奇怪的问。
何廉摇摇头,他注意到对面的西装男脸上快速闪过一丝不屑,见对方面前也放着同样的文件,知道肯定也是为同一件事来的,便含笑问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我叫何廉,在经济部供职。”
西装男很客气,欠欠身说:“张厉生,物资局供职,久仰何教授的大名,早就想认识先生,可惜一直没机会。”
何廉和方显庭这才知道原来是最近议论挺多的物资局局长,何廉很客气的问道:“张先生对孔院长的这份计划如何看呢?”
张厉生沉凝下说:“抗战以来物资消耗巨大,对物资实行管制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只不过….,过犹不及,这里面应该有个度。”
“张先生说得没错,”方显庭接口道:“孔院长的方案不客气的说是杀鸡取卵,按照这个方案所有工业厂矿的进口权力都将被禁止,无论是生产原料还是消费商品,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年,内迁厂矿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停顿。”
何廉连忙介绍说:“这位是经济研究所的方显庭所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004
36005
36006
36007
36008
36009
36010
36011
36012
36013
36014
36015
36016
36017
36018
36019
36020
36021
36022
36023
36024
36025
36026
36027
36028
36029
36030
36031
36032
36033
36034
36035
36036
36037
36038
36039
36040
36041
36042
36043
36044
36045
36046
36047
36048
36049
36050
36051
36052
36053
36054
36055
36056
36057
36058
36059
36060
36061
36062
36063
36064
36065
36066
36067
36068
36069
36070
36071
36072
36073
36074
36075
36076
36077
36078
36079
36080
36081
36082
36083
36084
36085
36086
36087
36088
36089
36090
36091
36092
36093
36094
36095
36096
36097
36098
36099
36100
36101
36102
3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