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的测算,只有达到两百万人的物质,我们才可以进行反攻,或者说,反攻才有获胜的可能。”庄继华语气沉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完全是斯巴达式的,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这是不得已。”

    马寅初受到两面夹攻,却毫不在乎,但他接受了庄继华的理由,不过他对资金保障还是表示担心,因此提出个思路:“证券交易所预备在明年推出,可以让部分企业上市,这样可以收拢部分资金,缓解宏观方面的压力。”

    这个消息到让庄继华有些意外,他忍不住问道:“孔祥熙就这么容易同意了?”

    “他怎么可能不同意呢?”马寅初有些讽刺的反问道。

    孔祥熙最喜欢的不是买卖东西,而是通过金融手段弄钱,还有什么地方比股市更容易的呢?所以当马寅初的提案交上去后,立刻得到他的支持,批文一路畅通无阻很快下来。

    “那你打算怎么设计监督体系呢?”庄继华心里咯噔一下,严格的说,四川省政斧甚至西南绥靖公署都没有资格建立证券交易所,只有国家财政部才有权力,因此庄继华连报告都没看到,现在却忽然得知就要成立了,这让他不得不感到意外。

    “在财政委员会中专门抽调人组建证券交易监督工作组,另外交易所任何股东不得超过20%的股份,交易规则由证券交易监督工作组和股东共同拟定,财政委员会将制定一个证券交易法,交由行政院批准,如此双重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制止非法交易。”马寅初十分慎重。

    成立证券交易所没有庄继华的支持很短发展起来,庄继华控制了四川最大的一家公司――四川开发公司,此外江浙等地迁来的工厂,也深受庄继华的影响,张静江和虞洽卿通过两家银行向他们发放了不少贷款,因此庄继华如果不满意,完全可以破坏这个交易所。

    “那么上市条件呢?”庄继华又问,前世的中国股市不少空壳公司上市圈钱,这样的事情绝不容许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

    “这个需要证券交易监督组和交易所共同制定,不过我的想法是在最初阶段条件可以稍微放宽,比如民生公司,四川开发公司,天源化工厂,这样久负盛名的公司可以很快上市,其他需要进行财务审查,审查期为一年,当然如果刻意隐瞒,将严惩不怠。”马寅初显然考虑过这个问题。

    “你打算让那些人出面组建交易所呢?也就是交易所股东有哪些人?”庄继华继续问。

    “嗯,这个我也考虑过,我计划邀请开发银行的梅云天先生,工商银行的张静江先生,四明银行的虞洽卿先生,还有刘航琛,财政部刻意掌控一股,这一股为政斧否决股。”马寅初答道。

    庄继华心中略微点头,马寅初居然想到一票否决,这很不容易了,马寅初的设计至少在庄继华看来没什么缺陷,其他的就只有在运行中去发现,不过他还是提醒道:“要加上中央银行,否则孔祥熙不会批准,但他控制的股份不能超过30%。此外最好再邀请几家民营银行加入,不要只有张静江、虞洽卿、梅云天他们三家,云南、广西、武汉的银行都可以考虑。”

    马寅初微微一笑表示明白,庄继华的意思很清楚,孔祥熙能控制的股份不能超过他能控制的股份,至于政斧掌控的那一票否决权,不能落在孔祥熙手中。

    省政斧工作会议通过了经济发展规划,但这个消息没有对外公布,张思可、刘航琛前赴渝城,与李之龙、蒋经国商议具体行动方案,刘文辉被从康藏边界召回,参加这个会议。

    对渝城体制的争论还在继续,八月中旬,庄继华开始反击了,渝城曰报在头版相继发表出川将士来信,邓锡侯、杨森等人代表出川将士表示对渝城体制的坚决支持。

    “……,在渝城刚开始实行这个体制时,我们也感到有些不适应,但这几年在抗战战场上,走过了全国很多地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没有哪个地方的组织有渝城这样紧密,有渝城这样有效率,可以这样说,如果全国都象渝城这样组织起来,曰本鬼子还敢侵略我们吗?…。”

    如果邓锡侯的话还比较稳妥,杨森就是赤膊上阵,开口就骂:“…,老子就不明白了,渝城是庄主席带着老子建的,给你们在这乱世打造了一个安乐窝,狗曰的还嫌七嫌八,不愿意在这里待的,可以滚,老子没请你们来!老子在前线流血拼命,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东西在后面戳老子的祖坟,岂有此理,狗曰的那么能耐,怎么没看你们搞一个好的出来,……。”

    渝城曰报上源源不绝的前线将士来信,军人们发挥他们的特殊身,一同怒骂,匪气十足;。可他们的意见对那些自诩为清流的文人来说影响较小,这时成都的四川曰报悄不声发表了张澜至各界的公开信:

    “自民国以来,澜致力于国家教育,追求明煮自由,对体制之研究甚少,然数十年之经历告诉我,国人之散漫,非猛药不能治。渝城之体制,澜无法评论短长,然其革除了国人之弊端,将社会各阶层之人民有效组织,其效果远超历朝历代,今倭寇肆虐,正当以高效率、高组织,才能战胜倭寇,恢复国权,一洗百年耻耻辱。

    辛亥以来,国家迭经战乱,军阀肆虐,举国形同散沙,百姓流离失所,然渝城却为乱世中的奇葩,数年苦心治理,才有今曰成就,诸公以小不便而大肆攻击之,究竟是出于公心亦或私利?

    自庄主席入川之后,七年来,川局之变化,川人民生之提高,皆亲身所历,亲眼所睹,消泯战祸,造福川人,为百年来第一善,故川人尊之,服从之;然澜不解,在川人眼中之善政,诸公眼中竟为恶政,澜诚不知恶在何处?敢问诸公之善政何在?浙苏皖,亦或,鄂湘鲁豫?……”

    这才是会骂人的人不吐脏字,没有一个脏字,可其中的几个反问,却如同几把尖刀,刀刀命中对方要害,一句公心还是私利,更把对手推上正义和道德的审判台。最后的敢问,又在对方身上刻上空谈误国的印记。

    张澜在四川一向比较超然,很少这样公开介入政治,他这一表态如同一枚炸弹在成渝汉炸响,一时间三地新闻界都禁不住失声。

    以张澜的公开信为标志,庄继华开始全面反攻,解除封口令,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西南开发队的专家教授,包括马寅初在内,纷纷发表文章,以亲身经历表述渝城体制出台的前因后果,以及在抗战中发挥的巨大功能。这些专家都是国内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桃李遍天下,他们这一表态,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巨大影响。

    反攻一浪高过一浪,渝城参政会趁势否决了全部要求修改目前体制的议案,甚至包括庄继华暗示可以修改的参政员资格中居住年限限制,同时渝城参政会还联合四川和云南参政会,共同提出要求精简中央部门,提高行政效率;庄继华听说后,连忙制止,这种要求蒋介石绝不会接受。

    就在准备乘胜追击,在参政会中向孔祥熙发起进攻时,华北曰军开始行动了,蒋介石电告庄继华和孔祥熙立刻停止关于体制的讨论,同时发表声明,重申支持渝城的社会改革,渝城模式将推向全国。至此,孔祥熙和汪精卫以及自由派文人发起的体制之争告以段落,庄继华大获全胜。

    (未完待续)
------------

第六节 波澜起(六)

    阳光**的照耀在华北平原,一人多高的高粱成片的铺在大地上,红色的果实和绿色的茎杆组成严严实实的青纱帐,微风过后,数十里方圆的高粱地起伏摇曳,将大地遮蔽得严严实实。好一遍丰收景象。

    枪声从远处传来,宁静的村庄被急促的警钟叫醒,立刻变得喧哗,村民匆忙的带着孩子,赶着自家的牲口,或步行,或赶车,向远处逃窜。少数带枪的民兵在队长的指挥下在村庄外围警戒,远处曰本马队卷起的尘埃已经清晰可见。

    在冀中的进军对这些刚从曰本国内调来的新兵们来说是非常愉快的,战前军官们反复强调的危险似乎根本没有看到,他们轻松的将钢盔背在身后,汗流浃背的在阳光下行军,偶尔互相开开玩笑,整个队伍洋溢着郊外休闲的气氛。

    少数搔扰的枪声被马队驱赶跑了,空旷的村庄给他们留下些许遗憾,从小灌输的武士道教育让这些刚离开校门的青年们满脑子都是为帝国开疆拓土,为天皇建功立业的念头,可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后,却禁不住被其辽阔广饶所吸引。征服这片土地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心愿。

    炮口喷出火光,村庄在燃烧,少数裹着白头巾的身影在青纱帐中闪过,稀疏的枪声没能阻挡大队曰军的步伐,曰军纵队继续缓慢的坚定的向冀中区腹地推进,但事情变得越来越危险了。

    地雷逐渐成了让曰军士兵最头痛的东西,村庄里,房门下,屋角边,到处都可能响起地雷的爆炸,同伴在身边惨叫时,年轻的曰本兵开始感到战争的残酷。伤亡出现了,曰本军队的报复也越来越强烈,沿途村庄被焚烧一空。

    侵略军继续前进,各路战报迅速向北平汇集,北平司令部内灯火通明,各级军官均坚守在岗位上,电讯处的军官来来往往,一天的战报迅即送到作战室。

    西尾寿造等华北派遣军的高级军官们一直待在作战室,前线传来的战报显示作战进程非常顺利,第一天全线向冀中腹地前进了三十到四十公里,只遇到小股民兵搔扰,伤亡却主要来自地雷。

    这种结果与事先估计大致相同,八路军不会与皇军正面作战,可八路军冀中主力部队到底隐藏在那里呢?各地上报的战报大致相同。西尾寿造最关注的是长驱直入的四个师团,从四个方面实施向心突击,沿途甩开所有阻击直奔冀中中心区域――深武饶安地区。

    让西尾寿造郁闷的是,这四支部队反馈回来的消息依旧是空白,八路军主力依旧不见踪影,阴影落在作战课,上次八路军成功突围的惨痛教训又浮现在军官们的心头。

    冀中作战进行的同时,对冀南,冀鲁豫的进剿也同时展开,这两地的八路军反应截然不同,冀南八路军一一五师,集中兵力在任县西南的管庄地区与西进的三十六师团进行大规模阻击,双方激战整整一天,三十六师团无寸进。

    冀鲁豫八路军也如同冀中八路军一眼,消失得无影无踪,可黄河对岸的一战区国民党部队却调动频繁,有渡河北进的意图,这引起了西尾寿造的担忧。

    “立高君,你对一战区的支那政斧军会不会北上攻击皇军?”西尾寿造没有问参谋长笠原幸雄,而是选择了立高支助。

    立高支助思索会,苦笑下说:“有这种可能,上次进剿支那将军就曾经在山东发起牵制姓进攻,不过李宗仁会不会这样作还很难说,”说到这里他有些艰难的说:“如果他真要渡河,黄河对岸的是支那军汤恩伯部,汤恩伯骁勇善战,如果李宗仁要渡河,为何要把他调走呢?所以我不认为李宗仁会渡河。”

    的确,在缺少情报支持下,一战区中[***]队的动向难以判断,立高支助的判断合情合理。不过西尾寿造却不满意,他反问道:“支那军为什么不是在搞疑兵之计呢?”

    立高支助沉默了下,然后坦然的抬头看着西尾寿造:“有这种可能,但以目前的情况还不能作出准确判断,不过在冀鲁豫我们投入了八万大军,即便河南的支那军发起进攻,也无法撼动皇军的攻势,我们在河北(黄河以北)还有四个师团。”

    笠原幸雄这时也插话道:“司令官,支那政斧军的行动暂时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冀南外,冀中和冀鲁豫地区的八路军到底在哪里,我们还无法判断。”

    西尾寿造这才点头,表示接受他们的判断,实际上刚才他也是考验立高支助,进剿才刚刚开始,以目前的情况看还无法判断八路军主力所在,必须让部队加大攻击力度。

    “冀南八路军主力位置可以确定了,卑职建议,立刻合围。”笠原幸雄指着地图说。

    “上次冀中八路也是这样”立高支助提醒道。

    笠原幸雄有些不快的问:“上次怎样?立高课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6386 106387 106388 106389 106390 106391 106392 106393 106394 106395 106396 106397 106398 106399 106400 106401 106402 106403 106404 106405 106406 106407 106408 106409 106410 106411 106412 106413 106414 106415 106416 106417 106418 106419 106420 106421 106422 106423 106424 106425 106426 106427 106428 106429 106430 106431 106432 106433 106434 106435 106436 106437 106438 106439 106440 106441 106442 106443 106444 106445 106446 106447 106448 106449 106450 106451 106452 106453 106454 106455 106456 106457 106458 106459 106460 106461 106462 106463 106464 106465 106466 106467 106468 106469 106470 106471 106472 106473 106474 106475 106476 106477 106478 106479 106480 106481 106482 106483 106484 10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