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惠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与英国大使卡尔交涉,态度虽然温和,但实质问题上却坚决不让步,中国政斧没有同意英国在拉萨设立办事处,因此拉萨办事处是非法的,不受外交保护,关闭该办事处是中国政斧的权力,希望英方能够理解,同时还提醒卡尔,不要再插手藏省,中国政斧绝不会同意西[***]立。

    卡尔对这个答复非常不满,向伦敦报告,要求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首先是关闭滇缅通道,其次,联合美国和法国向中国施加压力,最后在印藏边界集结军队。

    为了摸清美国和法国在藏省问题上的态度,卡尔邀请法国驻华大使那齐雅和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到英国大使馆聚会。

    “以往我们在对华问题上一贯采取共同行动,这次我也希望我们能采取共同行动,”卡尔在他的办公室内有些愤慨对两位大使说:“中国人用及其野蛮的方式关闭了大不列颠设在拉萨的办事机构,这是拉萨条约和西姆拉条约同意了的,这是对国际法和西方权威的挑战,这种行动必须得到制止,否则将严重动摇我们在中国的威信。”

    卡尔一番义正严辞的声讨,却没有收到相应的响应,这让他有些丧气,气势顿时落下来,那齐雅玩着手中的红酒慢吞吞的说:“巴黎现在没有能力对中国采取行动,在巴黎看来,德国人的威胁更大。”

    卡尔正要反唇响应,随同詹森来的那个叫托马斯的年青人却先开口了。

    “卡尔先生,据我所知,中国政斧从没承认西姆拉条约,另外拉萨条约也没有在拉萨设立办事处或领事馆的条款。”

    卡尔抬眼看了这个栗色头发的年青人,有些瘦削的脸颊,下颌的胡须剃得很光洁,一双眼睛正平和的注视着他。

    “西姆拉条约是我们和藏省政斧签订的条约,我们一直在与中国中央政斧协商,签署这个条约,袁世凯政斧曾经同意签署这个条约,只是它倒台太快,条约才未能最终签署。”卡尔狡辩道。

    “如果是这样,中国政斧这样作就没有违反国家法。”托马斯毫不放松,立刻以结论的口吻紧逼上来。

    “但,这是对西方的挑战。”卡尔咆哮道:“一百多年来,西方不断努力才迫使中国政斧屈服,如果这次我们退让了,下次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如果这次我们不能团结一致,整个西方都会在中国失去威信。”

    “西方在中国早就失去了威信,”托马斯毫不客气,他就像新闻记者那样尖锐:“九一八时,西方就失去了威信;一二八时,西方再度失去威信;卢沟桥时,中国寄希望于九国公约;可中国人什么都没等到。既然西方在曰本面前步步退让,那么已经在战场上数次击败曰本的中国,为什么不能像曰本那样挑战西方呢?”

    “卡尔先生,”詹森感到自己的属员过于激烈,卡尔就快暴走了,立刻出面缓和:“青年人说话太冒失,您不要计较,”说着瞪了托马斯一眼,这个年青人真的不是太适合干外交工作:“不过,卡尔先生,华盛顿给我的情况通报提到了另一件事,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陈介密谈,劝说中曰和谈,德国愿意在两国间充当调停人。”

    卡尔冷笑两声轻蔑的说:“蒋介石委员长恐怕会高兴得跳起来,这个消息恐怕他已经期待很久了。”

    詹森在心里微微摇头,这个卡尔看来是被愤怒烧晕了头,失去了起码的警觉姓,自己不得不提醒他了。

    “亲爱的卡尔先生,如果德国调停成功,曰本从中曰战争中抽出手,加上与德国签有盟约,中曰如果携手…。”詹森说到这里暂停下来,看着卡尔,后者禁不住打个冷战,他立刻想到拉萨事件是不是中国故意搞出来的,目的是向曰本和德国传递某种信息。

    随即另一个念头浮上脑海,中国与曰本联手向东南亚进攻,曰本有强大的海军,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边境,东边攻击缅甸泰国,西边翻越喜马拉雅山,冲进印度,与甘地领导的国大党结合,印度,女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将不再属于大不列颠帝国。

    看着卡尔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詹森轻轻叹口气:“看来大使先生已经明白其中的微妙,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坚定蒋介石抵抗之心,决不能让蒋介石与曰本构合,与这个相比,拉萨发生的只是件小事。”

    卡尔这时冷静下来,他听出了詹森语中的劝谏之意,但他心里却很不甘,曾几何时,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地位跌落到这个地步了。

    (未完待续)
------------

第十节 拉萨风云(七)

    现在不但卡尔明白了詹森的意思,那齐雅也听明白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更薄弱,如果中曰徳真的联手,那么首当其冲不会是英国,而是法国。那齐雅心中暗骂,这些美国佬真不是东西,这样重要的情报却丝毫不向他们透露,真是该死。

    “詹森先生,贵国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知贵国打算采取那些措施呢?”那齐雅看上去好像漫不经心,眼光却迅速扫了眼卡尔,可卡尔立刻明白他的目的。

    “是的,詹森先生,贵国打算怎么阻止曰本的扩张呢?”卡尔紧跟上来。

    詹森微微一笑:“我们推行的政策是门户开放,只要遵循这个原则,就不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詹森这话的潜台词很清楚,无论是印度支那还是印度,都没有美国利益,所以美国不会干涉,当然具体的决定是华盛顿作,他的判断就是这样。

    那齐雅在心里冷笑下,看来美国人又要采取上次大战时的策略,先发战争财,然后等到最后时刻再出兵,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润,真是狡诈的美国佬。

    “我听说美国国会已经暂停向中国提供贷款,是这样吗?詹森先生。”那齐雅不冷不热的问,然后将手中的雪茄微微吸了口,轻轻吐出烟圈,透过轻薄的烟雾盯着詹森。

    “先生们,”詹森仰天打个哈哈:“对中国不能一味迁就,也不能一味打压,对我们来说,只有中国抵抗下去才符合我们的利益;可怎么才能让他们抵抗下去呢?一手硬,一手软,明白吗?”

    詹森说着用手比划两下,仿佛控制缰绳的骑士,卡尔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有些明白詹森的意思了,那齐雅却不理会詹森的“玩笑”,继续迫问道:“大使先生,您判断武汉失守后,蒋介石会与曰本和谈的依据在那呢?”

    “连武汉都丢了,他们还能打下去吗?汪精卫先生不是已经在鼓吹和平了吗。”詹森平静的答道:“那齐雅先生认为他们还能打下去?”

    那齐雅顿时语塞,实际上在给巴黎的报告中,他也作出相同的判断,可此刻他却要挺中国。卡尔却站出来替那齐雅答道:“我认为他们还有打下去的能力,中国政斧很有远见,他们的军事工业设在渝城,而不是武汉或长沙,现在他们又在开发贵州,一旦贵州开发成功,他们就具备了打败曰本的物质条件。”

    “大使先生说得对,”托马斯接口道:“对于藏省事件我倒有个想法,不知可不可以。”

    卡尔作了请的手势,詹森却微微皱眉,他有些不高兴的打断托马斯:“那只是你的个人想法,托马斯。”

    “詹森先生,这只是我们私下里见面,所有交流都是私下的,不代表政斧意见。”卡尔立刻表明态度,他很想知道托马斯的想法,即便是他个人看法,至少可以从中找到美国政斧态度的蛛丝马迹。

    托马斯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丝毫不顾及詹森不高兴,顺着卡尔的话就说:“既然这样,那我就说说。拉萨事件中,中国政斧采取的手段及其强硬,这与西方数年来在中国采取的错误政策有关,中国从中看到西方的弱点,他们知道现在是西方最虚弱的时候,因此他们开始行动了,大使先生,您不得不承认,即便中国在藏省采取了这样强硬的措施,贵国依旧无法采取强硬对应,德国已经牵制了你们的力量。既然无法采取强硬应对,那么我建议贵国采取措施将这一事件的影响压到最低。”

    卡尔扬脸准备反击,眼角却撇到那齐雅在频频点头,已经到嘴边的话立刻压下去,詹森心里却在暗暗点头对托马斯的评价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个小伙子虽然急躁了点,但眼光却是十分准确,是个不错的人才。

    忽然之间,卡尔明白了,托马斯的建议恐怕是目前最好的处置方式,詹森已经暗示,只要蒋介石打下去,美国就会支持他;那齐雅实际也表明态度,法国无力干预藏省事件,巴黎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中国拖住曰本,保住印度支那;唯一利益相关方,就剩下英国了,可大英帝国还能向藏省派出军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小轿车飞驰在公路上,渝城的交通秩序显然比上海南京更好,宽敞的四车道公路,有专门供行人穿行的人行横道线,十字路口有交通警察指挥车辆,公路两旁是繁华的大楼,各种广告遮蔽了大楼的外墙,这一切让詹森恍然感到似乎回到纽约华盛顿这样的现代城市。

    “您真认为武汉失守后中国政斧会与曰本人和谈?”托马斯耐不住寂寞,首先开口打破沉寂。

    詹森依旧注视着公路两边不断闪过的工厂,迎面而过的满载各种物质的军车,在来渝城之前他也听说了这座城市,也从驻渝城的领事馆那里看到过报告,但没有身临其境还是无法感到其中的震撼,中国人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就创造了这样一座城市,奠定了对曰作战的基础,也创造了工业发展史中的奇迹。

    托马斯没收到詹森的回答,他顺着詹森的目光看过去,好一会,他忽然明白了詹森的想法。

    “中国人为准备这场战争作出的准备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久,看看这座城市就知道了,他们的决心有多大。”托马斯有些感慨。

    “孩子,你今天的话太多了。”詹森感到还是必须提醒他,外交领域中,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

    托马斯有些羞愧,他知道自己今天又冒失了,詹森看着这个有些羞涩的大男孩,心中有些高兴,这个孩子很有前途。

    “你对英国的分析是正确的,不过,中国政斧为何要这样作却让人有些捉摸不透,现在触怒英国人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我认为他们是在冒险,”托马斯点点头,表示同意:“这几天我看了一些关于藏省的材料,中国人的,英国人的,我都看了,这些材料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人对英国这些年在藏省的所作所为十分恼怒,如果仅仅是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中国人可能还能忍受,但他们却是在鼓动西[***]立,这是中国人绝不能接受的,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把英国人赶出藏省,现在他们找到了。”

    詹森心里一惊,他扭头看着托马斯,后者又露出些许羞涩,詹森微微皱眉:“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是不是那个梅记者告诉你的?”

    梅记者就是梅悠兰,她陪着梅老爷子在西北走了一圈后,前段时间返回渝城,托马斯很快得到她的消息,两人经常见面,詹森刚到渝城时也接受过梅悠兰的独家采访。

    “不,不是,”托马斯连连否认:“我承认受她的影响,她向我推荐过几本篇文章。”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2236 52237 52238 52239 52240 52241 52242 52243 52244 52245 52246 52247 52248 52249 52250 52251 52252 52253 52254 52255 52256 52257 52258 52259 52260 52261 52262 52263 52264 52265 52266 52267 52268 52269 52270 52271 52272 52273 52274 52275 52276 52277 52278 52279 52280 52281 52282 52283 52284 52285 52286 52287 52288 52289 52290 52291 52292 52293 52294 52295 52296 52297 52298 52299 52300 52301 52302 52303 52304 52305 52306 52307 52308 52309 52310 52311 52312 52313 52314 52315 52316 52317 52318 52319 52320 52321 52322 52323 52324 52325 52326 52327 52328 52329 52330 52331 52332 52333 52334 5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