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后勤部仓库领的,上司命令,无论如何也要把这车弹药送到宜昌,否则军法从事。”少尉毫不含糊的直视洪君器。
“你们是那支部队?”洪君器皱眉听着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
“八十六军一零三师。”少尉答道。
洪君器不再理会,他挥手把自己的司机叫来:“给他们看看,我怎么觉得有问题,你给他们看看。”
“是。”司机跑到驾驶室,冲驾驶员叫道:“你下来,我来试试。”
洪君器这才转身面对少尉:“我是后勤司令部司令洪君器中将,我再给你二十分钟,如果车还不能走,就必须把他推到路边,我会给你出证明,证明你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卡车的。”
“是。”少尉立刻答道,洪君器转身离开后,他却有些心痛的看着车上的物资,这样满载的弹药在103师是很少见的,他们是贵州地方部队,姥姥不痛,舅舅不爱,补给从来没给足过,从田家镇退下来,他们就没得到过补充,无论是人员还是武器弹药。何师长冒险带全军退往汉口不时没有原因的,就是为了补充弹药,田家镇战役过后,全师平均每个士兵只剩下五发子弹,炮弹全部打光,在汉口他们终于拿到补充,而且是仓库中的物资随便拿,这才有了这一车弹药,现在要把它毁了,怎不让人心痛。
洪君器返身向吉普车走去,他有些不忍看难民们有些呆滞的神态,“将军,曰本人进城了吗?”
一句话打断了洪君器的思路,洪君器抬头看见是个外国人,他有些疑惑的看着他,那个外国人连忙介绍自己的身份。
“我是泰晤士报记者查尔斯,车内是我的同行华盛顿观察家报的记者韦伯先生,那位也是泰晤士报的记者罗根先生。”查尔斯微笑着看着眼前这位佩着中将军衔的将军,心里却在琢磨他的身份。
“哦,”洪君器本没打算理会他,可听到韦伯的名字后,他改变了主意:“记者先生,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我们打算去宜昌,然后到渝城去,去渝城的船票太紧张,等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将军,曰本人进城了吗?”查尔斯委婉的解释了下,依然坚持自己的问题。
洪君器目光朝车内看了眼,见韦伯在后座上用一台手提式打字机在打印,打字机敲击敲击的声音在嘈杂的公路上依旧隐约可闻。
“还没有,不过现在可能已经进城了,我离开时的最新情报是曰军前锋距离城市只有十公里了。”
查尔斯明显感到对方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韦伯身上,他没有在意这点,韦伯在报道中对中国的**裸的支持,然后他在中国人中赢得很高的好感,在中国的名气越来越大,由于拉萨事件,英国人封锁了滇缅公路,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斧更加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宋美龄因此接受了韦伯的独家专访,此举导致韦伯的名气更加高涨,几乎成为欧美记者在中国的第一人。
“这糟糕的天气。”查尔斯没有急于打开话题,而是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渐渐阴沉,天色也渐渐变暗,预示着一场大雨或者大雪即将来临。
洪君器抬头看看,心有所感,他重重的叹口气,大雨或大雪会给难民的逃亡带来更多的困难,道路将变得更加泥泞,宜昌会变得更加遥远。
“将军,还没请教贵姓?”罗根从车的那边走过来。
洪君器警惕的看了他一眼,迟疑下才说:“洪君器,后勤司令部司令。”
查尔斯和罗根交换个眼色,他们同时从对方眼中读到逮到大鱼的兴奋,中英关系恶劣后,英国记者在中国受到了特殊待遇,中国官员集体封杀了英国记者,只有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会让他们参加,其他人均拒绝接受他们的采访,他们的采访证也受到极大限制,因此要采访这样一位掌握实权的中将实在难得。
“你们怎么没去英国领事馆呢?”洪君器疑惑的问。
“我们不想去那,我们认为英国领事馆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迁到渝城。”罗根慢悠悠的答道,目光却打量着从身边经过的难民。
“为什么?”这下引起了洪君器的好奇。
“没什么,我们不是外交部的傻瓜,中国和英国迟早会走到一起,共同抗击曰本人。”查尔斯淡淡的说。
洪君器很是意外,英国人中居然也有这样认识,他锐利的看了看查尔斯,想看看他是不是说的是真话。
“希望伦敦也这样认为,尽快开放滇缅公路。”洪君器不置可否的答道。
“广州失守后,滇缅公路就成了贵国对外唯一联系的通道,抵抗曰本人需要开放滇缅公路。”罗根点头表示赞同。
广州是在五天以前失守的,广州失守让国民政斧深感意外,曰军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围攻武汉,国民政斧上下都没意识到曰军还有力量进行广州作战,河南吃紧时,蒋介石一再从广东抽调军队,到田家镇激战时,蒋介石还让余汉谋抽调一个军北上,到曰军登陆前几天,蒋介石还抽调了一个师,到曰军登陆时,广东全境只剩下两个师两万余人。
广东的实情早被曰军侦知,曰军从台湾,朝鲜和江南抽调了五万人,组成二十一军,由古庄干郎大将为司令,在大亚湾登陆,随后连下淡水、惠州、增城、博罗,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打到广州城下,中[***]队增援不及,广州失守,余汉谋北撤韶关。
“所以贵国政斧想用滇缅公路来逼迫我们让步,或者用滇缅公路来与曰本人做交易,是这样吗?”洪君器的问题十分尖锐。
“伦敦的想法是什么我不清楚,但这个决定无疑是十分错误的。”查尔斯郑重的说,老实说在刚听说拉萨事件时,他也十分震惊,认为这是针对英国的阴谋,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逐渐接受了韦伯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爆发。
对于外交界关于武汉失守后中国会与曰本和谈的消息,他和罗根都认为不会发生,中国政斧中主战派的实力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强大,就算蒋介石也无法与他们对抗。
“希望张伯伦先生能与你们有相同的认识。”洪君器淡淡的说:“不要以为封锁滇缅路就比我们让步,我们早就预料到伦敦会这样干的。”
车内打字的声音忽然停止了,洪君器透过车窗看见韦伯正取出一张纸在仔细阅读,他扭头对罗根说:“走这条路的只有你们三个人?我听说武汉可有不少外国记者。”
“我们是最后面的,他们走在前面,我们被那该死的卡车挡住了。”查尔斯无奈的示意前面那辆抛锚的卡车。
(未完待续)
------------
第一节 遏制(三)
“五天以前,蒋介石委员长发布《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事实上武汉撤退的工作在二十天前就开始了,田家镇失守后,武汉就开始疏散市民,汉阳钢铁厂则在更早时候就开始迁往西南,这一切说明,武汉撤退是中国政斧计划的一部分。
战争持续了两年,很多西方军事专家一直在猜测中国政斧什么时候求和,淞沪战役时他们认为是三个月,南京失守后,他们认为是两个月,徐州失守后,他们又在猜测,现在武汉失守了,外交界认为中国很快会向曰本求和。
但外交人士都错了,他们忘记了两年来他们在中国问题上缕缕失误的根源,西方法则不适合中国。
中国人早就预见到武汉会失守,所以他们把他们的工业基地修建在西南,而不是交通更加便利的湖北和湖南。
曰军占领了武汉广州,但战争不会因此停止,蒋百里将军在他的国防论开篇就告诉中国人,战胜曰本的方法很简单,‘胜也好,败也好,只要不与它讲和,’中国人在一开始就确立了长期战争的思想。
南京战役,他们在消灭十万曰军后,放弃了南京;徐州战役,他们消灭了十二万曰军,又放弃了追击;枣阳反击,他们消灭了三个曰本师团,却放弃了继续进攻,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中国方面的战略。
诱敌深入,利用中国广阔的战略空间,消耗曰军,他们没想明天就击败曰军,他们设想的胜利在五年、十年之后。
曰本人又胜利了,他们在攻击武汉的同时还乘虚攻占了广州,从战术上说,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但这样的胜利恐怕是最后一次。
曰军在中国节节胜利,一步一步进入中国内地,但在战略上却始终被中国人牵着鼻子走,每一次都抱着打完这一仗回国的念头,但每一次都让他们失望,战争结束绵绵无期。
让我担心的不是中国的抵抗决心,而是西方社会实施东方慕尼黑阴谋,在武汉保卫战后期传来英国人封锁了滇缅公路的消息,这个消息比田家镇广州失守更打击中国人,我们不必讳言,中国自身的工业能力的薄弱,也不必讳言中[***]队装备的低劣,正因此他们才更需要西方的援助,英国人此举是在帮助曰本人。
两年战争,中国人孤军抵抗强大的曰军,如果中国战败,符合西方利益吗?英国人会为此感到安全吗?答案显而易见。
现在能改变局势的只有一个国家,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罗斯福总统应该立刻采取行动,干预英国人的行动,以坚决的态度告诉中国,合众国没有抛弃他们,合众国民众正关注他们英勇的战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884
70885
70886
70887
70888
70889
70890
70891
70892
70893
70894
70895
70896
70897
70898
70899
70900
70901
70902
70903
70904
70905
70906
70907
70908
70909
70910
70911
70912
70913
70914
70915
70916
70917
70918
70919
70920
70921
70922
70923
70924
70925
70926
70927
70928
70929
70930
70931
70932
70933
70934
70935
70936
70937
70938
70939
70940
70941
70942
70943
70944
70945
70946
70947
70948
70949
70950
70951
70952
70953
70954
70955
70956
70957
70958
70959
70960
70961
70962
70963
70964
70965
70966
70967
70968
70969
70970
70971
70972
70973
70974
70975
70976
70977
70978
70979
70980
70981
70982
7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