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很富裕,这样的车他们都不要了,我们只好捡来用用。”戴安澜没有答话,卫士长替他回答了,伸出一支手把他拉上车,然后吉普车一溜烟向他瓦大街开去。

    “mygod,他们就没打算在这里作战。”奥尔丁顿看到沿途的情景,心中大失所望,街上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英军士兵,这些士兵大多数是空手,或者提着不知从那来的皮箱,脸上尽是惊慌之色。

    “喂,喂,你们是那支部队?曰本人现在到那里了?”奥尔丁顿叫住一个上士,那个上士茫然的盯着他,奥尔丁顿又问了一遍,上士还是茫然的摇摇头。

    “开车吧,他已经吓破胆了。”戴安澜淡淡的说,这些士兵让他很熟悉,抗战刚开始时,有些中国部队的士兵就是这样,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敌人在那,只要听到枪响,肯定朝响声的相反方向逃跑,谁都拉不回来。

    快到他瓦街时,从南边又出现一群难民,十几个英国士兵裹在他们中间,其中只有一半人有枪,路边一个中尉正努力想将这些士兵集合起来,可这些士兵却假作没看见,依旧埋头赶路。

    “中尉,城防司令部在那?”奥尔丁顿问,那个中尉看了他们一眼,向奥尔丁顿敬了个军礼,然后答道:“前面右拐就能看到。”

    戴安澜脸色一寒,按照国际惯例,敬礼应该首先向军衔最高的敬礼,这个中尉却好像没看见他肩上的金星,他重重的哼了声:“开车。”

    卫士长不懂这些礼节,发动吉普车就走,但他知道长官不高兴,车尾轻轻一摆,中尉忙不迭的躲开。

    奥尔丁顿不知戴安澜为何生气,转弯后,他就明白中尉为何说能看到了,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前,四五辆卡车停在那,士兵正忙碌的装车,文件扔得满地都是,门口站岗的士兵看到吉普车,也不管任由他们开进院子。

    奥尔丁顿抓住一个红脸的中士问司令官在那,中士喘着粗气指指上边,戴安澜一行甩开其他人,直接到二楼指挥官办公室。

    “告诉他们,最晚在今天中午十二点,我们就走,中国人到不到我不管,我不能让我的士兵在这种情况下作战。”

    还在走廊上,就听见里面传来一个精神气很足的声音在大叫:“那些黄皮猴子就在后面,再不走,我们就全完了!”

    戴安澜听得懂部分英语,他看了奥尔丁顿一眼,奥尔丁顿面露尴尬。奥尔丁顿推开门,一个少校正在房间里指手画脚,大声的训斥一个中尉,看到推门进来的奥尔丁顿和戴安澜,立刻面露警惕。

    “我是美军联络官奥尔丁顿少校,我陪同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将军来接洽防务。”奥尔丁顿的语气有些僵硬。

    少校的脸色立刻松弛下来,奥尔丁顿感到他明显松了口气,他在心中暗骂,少校随即立正向戴安澜敬礼:“我是英军同古城防司令麦克佛森少校,我已经接到新任帝国缅甸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通知,中[***]队将接防同古,我们正等待你们的到来,将军,我奉命向贵军移交同古防务。”

    戴安澜面无表情的说:“我是中国远征军新编三十九师师长戴安澜少将,我奉命接收同古城防。”

    双方都没有要举行什么交接仪式的意思,戴安澜随即占据了麦克佛森的办公桌,然后问:“少校,说说你掌握的情况吧。”

    “我军放弃勃固后,一部向同古撤来,主力撤向仰光,原本是打算坚守仰光,可我军还没到达仰光,曰军五十六师团和十八师团就在仰光登陆,仰光在昨天失守,原定撤往仰光的十七师和第七装甲旅正撤往普洛美,另外还有部分部队正向同古撤来,预计他们在两天后到达。”

    “曰军的情况呢?”戴安澜问。

    “曰军,曰军的情况不太清楚,”麦克佛森说:“据我所知,曰军五十六师团和十八师团攻占仰光后,正在城内休整,三十三师团和五十五师团也在勃固休整,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

    奥尔丁顿非常失望,情况太含糊了,而且很可能是错误的,曰军都在休整,我军都在逃命,上帝,缅甸是我们送给曰本人的。

    “你打算去那里?”奥尔丁顿鄙夷的问。

    “你们到后,我将率部撤往仁安羌,司令部命令我们去那里集结。”麦克佛森好像没注意奥尔丁顿的神情,说完后他如释重负,他用轻松的口气说:“将军,现在同古是您的了,希望你们能交好运,听说那些黄皮猴子很难缠。”

    “我和他们打了四年的交道,他们是些什么东西,我很清楚。”戴安澜无可无不可的说。

    麦克佛森淡淡一笑,他对能及时逃离这座危城感到非常满意,他向戴安澜和奥尔丁顿敬个礼转身离去,不过戴安澜让他把地图留下,英国人的地图绘制很准,中国的还是粗糙了点。对这个麦克佛森认为这是皇家军队的荣誉,因此并没有拒绝,相反心中更加轻视。

    戴安澜和奥尔丁顿正在欣赏英国地图,这是张同古地图,非常整洁,上面山川河流,教堂寺院,什么都有,就一样没有:布防。从地图上看英国人只在机场作了简单的防御布置,其他地区什么都没有,戴安澜甚至怀疑皮尤河大桥上是否安装了炸药。

    “用这张地图旅行的话,一定不会迷路。”奥尔丁顿讽刺道,戴安澜微微一笑,他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曰军看来不会在今天赶到,所以他至少有两天的时间来布置防务。

    忽然窗外传来一阵愤怒的吼叫,两人连忙到窗前,院子麦克佛森正心疼的冲两个印度士兵怒骂:“[***],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十七世纪的古董!缅甸文明的代表!就这样毁在你们手里!你们这两头蠢猪!”

    地上一堆被打得稀烂的瓷片,隐约可以看见是尊彩绘的佛像,戴安澜看清后,转身离开,奥尔丁顿忍不住骂道:“英国人要想守住缅甸,必须首先把这样的混蛋枪毙了。”

    “你现在还想与他们共同作战吗?”戴安澜把椅子搬到地图前,边看边问。奥尔丁顿顿时哑口无言,他与西蒙斯一样,而且走得更远,甚至希望新三十九师能与英军联手对曰军展开反攻。这个要求当然被戴安澜坚决拒绝了。

    停顿会,他抬头若有所思的看着戴安澜,他有些明白这些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了,他们早就知道英国人不可靠,所以宁肯慢点,宁可冒失去仰光的风险,也不愿与英国人为伍,可这牺牲的就是缅甸战局。

    正要开口,院子里又是一阵嘈杂声,他愤怒的走到窗前,推开窗正要呵斥那个只顾逃命的麦克佛森,却看见一群中[***]人涌进院子,将院子塞得满满的,参谋长黄镇正指挥人把装备抬进楼内。

    “黄参谋长,东西别往里抬,我下来。”

    奥尔丁顿扭头见戴安澜不知什么时候到了窗前,正冲下面叫道,黄镇立刻让那些人不再动,就在院子里等着。

    戴安澜吩咐卫士长把地图取下来,然后扫视了下这间华丽而凌乱的办公室,轻轻叹口气就离开了,奥尔丁顿跟在他身后,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曰本要到城外,这里首先就得挨炮弹,指挥部不能放在这里。”戴安澜对黄镇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指挥部的位置:“这条街的后面有栋别墅,地形不错,庄园也够坚固,咱们到那去。”

    “这里?”黄镇有些犹豫,他看看座大楼,这是座楼是水泥建筑,英国人对住房建设还是很讲究的,房屋建得极为坚固,这样的地方正好适合作指挥部。

    看到舍不得的样子,戴安澜淡淡的说:“曰本人肯定认为我们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一旦开始攻城,这里将是他们的攻击重点。”

    奥尔丁顿忽然间有了信心,他感到这些中国人对战争很熟悉,有丰富的经验,此前的外在表现只是因为他们不信任英国人,实际上他们对如何在缅甸作战早有准备,甚至很可能已经有一套全面战略,缅甸作战的前景或许并不如此悲观,或许他们能在缅甸给大家一个惊喜。

    上午十点半,副师长郑亦浓率领走公路的部队也赶到同古,新三十九师全师到达同古,全面接防同古小城。

    (未完待续)
------------

第二节 初战(四)

    曼德勒,缅中重镇,德亚河在他的西侧汇入伊洛瓦底江,而后向印度洋奔腾涌去,城东的曼德勒山扼全城制高点,山上庙宇林立,为缅甸著名佛教圣地,早晚课间庙宇的钟声,吟唱即传遍全城,漫步期间,方佛沐浴在佛的光辉下。

    然而1942年3月这里云集的不是释迦牟尼的信徒而是一群群来自异国的军人,一车又一车的中国士兵从火车或被卡车载来,在最初的部分已经向南开去,可随后涌来更多的军人,他们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们在当地华人的协助下,挨家挨户的全城居民劝离家园,然后登上曼德勒山,将寺庙的和尚劝出庙门。而后就在山上,城外,城内大兴土木。

    曼德勒山的侧后,有一处庄园,这是当地富豪兼华侨领袖陈老太爷的别院,可自从中[***]队在这里出现后,这所别院陈家人就再也没出现过了,在这里进出的全是穿军装的军人,这段时间白皮肤的洋人也逐渐多起来了。

    从别院里开出几辆吉普车,沿途的士兵看到纷纷停下动作,向吉普车敬礼,很显然车上的军官非同小可。

    “庄将军,为何让部队在这里停下?你是不是不打算反攻仰光?”现在问话的不是西蒙斯,他正坐在另一辆车上。

    “史迪威将军,中国的国力比不上美国,但论对战争的认识,我们却比你们深刻得多,”庄继华的眉宇间流露出些许轻松,112军的两个主力师在夏阳林和陈明仁的率领下,已经抵达曼德勒,剩下的一个师在两天内赶到;五十八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国门畹町,剩下的部队在卢汉率领下正沿滇缅入疾进;更重要的是新八军的三个师已经在铁路沿线展开,戴安澜从同古报告,全师抵达同古,还没有与曰军接战。这些消息让庄继华感到少许宽慰,他至少赢得一周的备战时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84 7385 7386 7387 7388 7389 7390 7391 7392 7393 7394 7395 7396 7397 7398 7399 7400 7401 7402 7403 7404 7405 7406 7407 7408 7409 7410 7411 7412 7413 7414 7415 7416 7417 7418 7419 7420 7421 7422 7423 7424 7425 7426 7427 7428 7429 7430 7431 7432 7433 7434 7435 7436 7437 7438 7439 7440 7441 7442 7443 7444 7445 7446 7447 7448 7449 7450 7451 7452 7453 7454 7455 7456 7457 7458 7459 7460 7461 7462 7463 7464 7465 7466 7467 7468 7469 7470 7471 7472 7473 7474 7475 7476 7477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