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柱香之后,杨逸回到宝文阁,发现章惇和苏颂竟然也到场了,而且章惇似乎与向太后有所争执,场面有些乱。
;
------------
第091章 生死一线
向太后让侍卫死死守着殿门,坚决不让章惇进殿一步,杨逸上去拉住他,轻声说道:“章相公,没用的,除非陛下醒来,否则咱们想进去怕是不可能了。”
章惇脸上冷得能刮下一层冰,见是杨逸到来,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接着对向太后说道:“太后,杨校理医术精湛,太后不让老臣进去也行,就让杨校理进去一同诊治吧,多一分希望也好!”
向后太立即冷脸否决道:“不必了,宫中太医已尽数在殿内,目前官家的身体情况已稍为稳定,太多人进去反而容易惊到官家,夜已深,二位丞相还是先回府等消息吧!”
章惇哪里肯走,苏颂作为尚书右仆射,此时也不可能离开,杨逸将苏颂扶到殿边的回廊里坐好,三人默默无言。
这是一个沉重的夜晚,新党旧党的命运如何,全看殿中那人能不能撑过这一关。
杨逸不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赵煦是死于何症,若不是猝死,当时内廷也必已被向太后控制,因为赵煦还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而他竟来不及留下继位诏书,让自己的弟弟顺利登位,最后便宜了赵佶这个轻浮的家伙。
宝文阁前凝重的气氛,让大部分人都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杨逸与章惇不时对望一眼,杨逸让人尽快通知章惇,就是希望他先与蔡京、张商英等人先打好招呼,统一口径,万一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首要之事便是抢到拥立之功!
无论如何,一定要抢到!否则新党将死得很惨。
只要大家意见一致,向太后势单力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除赵煦外,目前神宗皇帝尚有五子存世,分别是九子赵佖,十一子赵佶,十二子赵俣,十三子赵似,十四子赵偲。其中十三子是赵煦母弟,同为朱太妃所生。
现在关键是赵似还太小,不可能立即亲政,一但拥立他,谁来辅政?
若是没有赵煦钦命,辅政权还将落到向太后手上,对新党而言,这同样是非常被动的。
章惇脸上一片沉冷,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但杨逸能体会到,这一刻他承受着怎样的重压和精神煎熬,而杨逸此刻心中反而平静了下来,事已至此,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杨逸心中也愈来愈不安,每次有太医从殿内出来,杨逸就上前逼问赵煦的情况,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要赵煦能清醒片刻,也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出来的太医都守口如瓶,绝不多说,让杨逸无比愤慨;
但此刻的宝文阁,成排的班值刀枪出鞘,森然以待,谁敢妄动?
杨逸与章惇找到朱太妃,希望他能出面说句话,让杨逸进殿去,然而这个柔弱的妇人,除了以泪洗面,她根本做不了主,连一句多余的话也不敢说。
向太后坐镇宝文阁前殿,她也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事情来得太突然,她丝毫准备没有。大宋有兄终弟及一说,若是把执朝堂的新党以此为由,一致扶持赵似继位,她一个人恐怕也反对不了。
向太后想找人商议对策,然而旧党经过几次清冼,京中连个够分量的人都没余下,她实在找不出一个适合的旧党大臣来撑场面。
向太后没有处理朝政的经验,此刻脸上虽然极力让自己表现得镇定些,但心里却是茫然不知所措,除死死守住这座宝文阁,她现在也是一筹莫展。
这里是她寸土必争、绝不容退缩的、唯一的阵地!守住这里!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这里!
天空中阴云越积越厚,沉沉的向皇宫压过来,给原本就沉重的气氛增添了无尽的压抑,人们仿佛承受不住这种重压,胸口都快炸开来了。
东京是不夜城,不实行宵禁,皇宫外,一辆辆马车在夜色中飞驶过沉沉的街道,但哒哒的马蹄无力敲散天空浓浓的阴云。
一家家高门大宅的灯火相继亮起,一盏盏灯笼散发着妖异的光芒,但照不透这深夜沉沉的黑暗。
蔡京府上的侧门如同巨兽张开的大口,吞噬着一辆辆飞驶而来的马车,张商英、蔡汴、李清臣、曾布、黄履、林希、何世宽等人,一个个脸色阴沉,冰凌四射!
现在大家就是一条藤上的瓜,除非背叛,否则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然而在没有确定赵煦生死之前,谁敢背叛?
在蔡家下人的带领下,众人脚步飞快的往蔡京书房而去。书房门轰然关上,里面灯火昏暗,外面由护卫层层把守,谁也不知里面在商议些什么!
宝文阁外的章惇,此刻已经如老僧入定,坐在那里就象一座棱角分明的雕像,能做的都做了,该布置的都布置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等待命运、等待上天落下定音的那一锤!
杨逸也坐着,一道道闪电在他背后的天空劈开,让他看上去就象开天辟地时就耸立在那里的峰峦,目光凝结成两道寒芒,仿佛随时能刺穿一切!
他在冷宫那边,并不只图下半身爽快,在刘婕妤那妖艳的玉体上纵横驰骋时,他就交待清楚了,一但赵煦驾崩,哪怕是栽赃嫁祸、无中生有,也尽一切可能把向太后掀倒在地;这需要焦守、刘瑗等人的配合,这不成问题;
上次赵煦膳食中出现韭菜,至今没查出是谁指使,若是这个时候赵煦房中再出现巫蛊什么的,只要布置得好,向太后!或许有你百口莫辩的时候。
这一切,还需等赵煦有了生死定论再说!
因为,这是拿命去博的事,若是赵煦不死,就没必要行此险着。
五更时分,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带来一阵阵的寒意。
“官家醒了,官家醒了!”
就在这时,宝文阁里传出两声压抑而兴奋的声音,向太后先从前殿快步进入后殿,脸上尽是喜色,但心里是什么滋味就很难说了。
章惇、苏颂还有杨逸相继站了起来,很快,一直没见到人的焦守出殿来,宣章惇三人入殿觐见。
宝文阁里,赵煦双颊深陷,脸色惨白,虚弱就象一根风中的残烛,那生命之火摇晃不定,似乎随时都会息灭。
杨逸三人进来后,赵煦表示自己无碍了,让向太后等人先回去休息;向太后本不愿走开,赵煦以有政事交待为由,态度坚决,向太后只得带人退出去。
章惇立即向杨逸示意,杨逸挤开几个御医,上前给赵煦把脉,他二指轻按在赵煦的脉门上,却几乎感觉不到赵煦的脉膊,而且脉象极为混乱,这是严重的阳损阴亏之象,现在除了慢慢调养,根本没有其它办法,问题是赵煦气血亏损严重,虚不爱补,能撑多久,后果如何,根本无法确定。
杨逸把完脉,又看了御医开出的方子,都是些平补之药,感觉没什么问题,他便不再说什么,说实话,这个鬼时候能不用自己开方子是最好的。
殿中静得落针可闻,就在这时,赵煦虚弱地说道:“立普宁郡王赵似!”
确实,这声音极为虚弱,但却让在场的人有石破天惊之感!
由章惇带头,三人跪倒在赵煦床前,章惇沉声问道:“敢问陛下,由谁听政?”
这话本不该问,但章惇还是问了,现在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着大宋的命运,必须问清楚。
“招范纯仁为尚书左丞,与章相、苏相一同辅政,新法不能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9924
49925
49926
49927
49928
49929
49930
49931
49932
49933
49934
49935
49936
49937
49938
49939
49940
49941
49942
49943
49944
49945
49946
49947
49948
49949
49950
49951
49952
49953
49954
49955
49956
49957
49958
49959
49960
49961
49962
49963
49964
49965
49966
49967
49968
49969
49970
49971
49972
49973
49974
49975
49976
49977
49978
49979
49980
49981
49982
49983
49984
49985
49986
49987
49988
49989
49990
49991
49992
49993
49994
49995
49996
49997
49998
49999
50000
50001
50002
50003
50004
50005
50006
50007
50008
50009
50010
50011
50012
50013
50014
50015
50016
50017
50018
50019
50020
50021
50022
5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