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罔罗率军离去两个时辰之后,姚雄又象行踪诡秘的恶狼一样,出现在了罗萨岭。
没等岭上三千夏军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两万熙河军已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只花一个时辰,就用无比强悍之势踏平了罗萨岭。
这回姚雄没有立即高歌猛进,而是留在了罗萨岭等着,没多久,熙河方向便涌来数万厢军与民夫,扛着修建关防的工具与材料,蜂拥而至。
之前西夏人在罗萨岭修建的工事,是针对大宋的,宋军夺下了也不利于防守,现在熙河军打算把面对西夏一面的防御工事也建起来,今后这道险关俺就霸着不走了,爱咋咋嘀!
同一天,兰州王愍和雷秀也率两万大军出嗥兰川,与西夏卓罗和南军司都统军乞力刚战于百兽岭,双方还在僵持之中。
至此,西军全面发动了,整个大宋的全面战争进入了最激烈的状态,真正从大海边到河西走廊,万里边疆烽烟滚滚!
大宋的战略很明确,东守西攻。
河北三关、河东雁门关、鄜延路米脂城、环州,都处于防守之势,就象一面面盾牌,这些盾牌只要有一面被攻破,就可能引起雪崩反应,整个大宋就可能沦陷于四十万辽夏铁蹄之下。
而熙河军与兰州军就是大宋的长矛,虽然合计只有五万兵力,但他们却承担着破局的重任;
现在宋辽夏之间,就看是宋军的盾先被攻破,还是熙河、兰州两个军团先将长矛直插西夏心脏了。
(未完待续)
------------
第223章 韩碧儿献计
***
一辆马车徐徐驶向玄武门,守门的皇宫禁卫立即大喝道:“停车,来者何人?”
车帘掀开,一个俏丽的丫环伸出一块雕有凤凰的玉牌,禁卫一看,连忙放行,马车就那样徐徐进了小侧门。守门的禁卫纷纷低语起来。
“哎,来的又是三生楼那位妖娆的女东家,定然又是给刘皇后送安胎药膳来了。”
“你说三生楼日进斗金,这位女东家坐辆车子还这么简朴,咋就这么节省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三生楼是赚得不少,不过百草堂那边也是个无底洞,没瞧见吗?每旬到了施药之日,成百上千的百姓去排队取药,象我隔壁王二家的,病早好了,见百草堂的药好,硬是装成病没好,又去讨几回药。也亏得三生楼赚得多,不然这位女东家怕是要赔光了。”
“没你们说的那么严重,这位女东家精明着呢,听说一颗治疟疾的药丸子,卖给那些大户人家要好几十贯呢。百草堂每天进项多少,你们怕是不知道哩。”
“不是说那治疟疾的药丸用的都是名贵药材吗?她能赚多少?”
“说你傻吧,你想想,就那么小一颗药丸子,就算全用人参制成,也不值得了这么多钱啊?她能不赚吗?”
“就你聪明,人家那些有钱人家都象我一样傻,明知她那药卖得贵还去要?”
“整个京城就百草堂的药丸治疟疾管用,你不要试试,那些贵人命金贵着呢,为了保命几十贯钱算什么?”
“到也怪了,百草堂和三生楼这么赚钱,却是没人去打主意?”
“你个傻大郎!打什么主意?你去试试,知道这女东家是谁家的人吗?”
“我怎么知道?听说这女东家身份神秘得很。”
“我也是隐隐听到些风声,说这女东家是杨学士的小妾。杨学士什么人?契丹人,党项人,被他杀得屁滚尿流,当初他还没授官呢,就差点踏平开封府、掀翻大理寺!连遂宁王都敢打。这位主和章相公是忘年之交,苏相公是他老丈人,李相公是他祖父,满朝宰相都是他家人,谁敢去打他家的主意,这不寿星公上吊,赚命长了吗”
“哦……对了,杨学士不是与李相公断绝祖孙关系,另立门户了吗?”
“杨学士倒是说到做到,另立门户了,但李相公大概舍不得,你想啊,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孙子,你舍得不认吗?我家住景明坊,常瞧见李府那位千金往杨学士家跑,你说李相公要是真不认杨学士,能让孙女整天往杨家跑吗?”
“……”
车子里,青叶两眼总觉得不够用,这一辈子,她从未想过可以这么轻易地进出皇宫过。
以前在杭州时,哪怕是传说中繁华无比的东京城,对她来说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现在,竟然能轻易出入大宋的皇宫,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青叶每次进来还都像做梦一般。
过了针工局,就该下车了,往里是不允许行车马的,前面一个小太监的引路,青叶提着食盒跟着韩碧儿身后。
坤宁宫里静悄悄的,小太监通报了一声,里面立即传进。
到此韩碧儿脸上也露出谨慎的模样,进殿看清情形,盈盈拜道:“皇后娘娘圣躬万福!”
“免礼吧!”刘皇后躺在小榻上,她分娩的日期估计就在这十天八天,本该好好歇着,但如今大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她也不得不坚持批阅两省送进来的奏章,脸上尽是疲惫之态,“你来得正好,我正想着传你进宫呢,这儿有几份奏章,你先看看,然后帮我参详一下。”
“是,皇后娘娘。”这样的事韩碧儿这阵子经历多了,也没再刻意推托,小菊把三份奏章递到她手里,她又向刘皇后福了一福,便打开来看。
第一份是江南东路江州上的奏章,称江州发生洪灾,澎泽、湖口两县数万百姓遭灾,请朝廷调拨救灾钱粮。
尚书省草拟的处理方案是着江南东路自行解决,但却被门下省封驳了回来。
理由是地方官府的夏税已经全部押解进京,如此大的灾情,若由江南东路独力承担救济,恐怕灾民难以得到安置。
一边小菊解释道:“如今北边、西边战事连绵,处处催要粮草,户部钱粮十分紧张,圣人本想按尚书省的意思,以战事为重,但门下省以数万百姓生死为由,封驳了回来,一时便作难了。”
韩碧儿想了想说道:“皇后娘娘,如今大宋两面受敌,自当以战事为重,但灾情也不能不管,灾民一但得不到及时救济,很容易引发民乱,真到那时,外有强虏,内有叛乱,大宋处境恐怕会更加艰难。”
现在大宋就象一只骆驼,承重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哪怕再增加一根稻草,恐怕就会轰然倒下。
韩碧儿把事情这么一分析,刘皇后便紧张了起来。
“皇后娘娘莫急,其实地方官府为了多要钱粮,上报灾情时,往往会把灾情报得严重些,江州的灾情未必有这么严重。
奴家长在江南,对那边的情况有所了解,通常进入八月后,江南很少有大水,江州地阔民稀,非大水不可能一次让数万百姓糟灾。
因此朝廷救灾的同时,应派御使前去实地查看,免得被地方官虚报灾情套取钱粮。
另外,有关调拨钱粮之事,现在朝廷要应对辽夏大军,钱粮自然不能再从京里调拨。
其实地方并非无粮,而是都集中在那些大户手中。朝廷可令地方官府以免除来年赋税等形式,先向地方大户借粮赈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052
18053
18054
18055
18056
18057
18058
18059
18060
18061
18062
18063
18064
18065
18066
18067
18068
18069
18070
18071
18072
18073
18074
18075
18076
18077
18078
18079
18080
18081
18082
18083
18084
18085
18086
18087
18088
18089
18090
18091
18092
18093
18094
18095
18096
18097
18098
18099
18100
18101
18102
18103
18104
18105
18106
18107
18108
18109
18110
18111
18112
18113
18114
18115
18116
18117
18118
18119
18120
18121
18122
18123
18124
18125
18126
18127
18128
18129
18130
18131
18132
18133
18134
18135
18136
18137
18138
18139
18140
18141
18142
18143
18144
18145
18146
18147
18148
18149
18150
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