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西夏乱局

    ***

    西夏使者在辽国上京哭诉的时候,辽国使者在大宋东京同样想抱头大哭。

    之前形势对辽国有利的时候,辽使萧望咄咄逼人,坚持要大宋割让三关十县,现在好了!

    西夏被打成了半残,辽国没占到什么便宜不说,反而被河东军占了武州。

    另一方面,在辽国西京道兵马全力攻打雁门关时,阻卜部的长辖底瞧准机会,一举攻破辽国西南路招讨司治所丰州,声势更为之大壮,如今总兵力已经超过两万,已经成了辽国剿之难灭的心腹大患。

    大宋将辽使萧望晾了几天,终于派出一个礼部郎中吕敬,去都亭驿与萧望接触;

    吕敬开口便是停赐辽国岁币,双方互相放还俘虏,并以目前实际控制区重新划定国界,两国罢兵,从此互不侵犯。

    萧望实在难以接受这种角色互换的心里落差,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什么以目前实际控制区重新划定国界?感情是铁了心不还我辽国武州了。

    萧望撸起袖子正准备和吕敬一争到底,结果吕敬象是晚上在小妾身上耗费了太多精力,说完大宋的和谈条件,就打起瞌睡来!

    任萧望如何叫嚷,都未能把他从周公那儿拉回来。气得萧望把桌子拍得呯呯响。

    等到萧望闹够了,吕敬才悠悠醒来,打着哈欠说道:“我大宋的和谈条件不会打半点折扣,贵使若是做不了主,可以先请示一下贵国皇帝,我大宋静候佳音,告辞。”

    见吕敬这种态度,萧望不甘心地威胁道:“宋国如此藐视我大辽,当我大辽是好欺负的吗?我主已集结五十万大军,宋国若还是这种态度,我主定会挥军南来,直下东京!”

    吕敬冷冷一笑,答道:“贵使无须虚言恫吓,贵国有五十万大军,我朝有百万王师,贵使既然这么说,那咱们两国不妨分出最终胜负再谈,告辞!”

    嚣张!太嚣张了!

    望着吕敬远去的背影,萧望怒气难歇,他浑然忘记了,之前他逼大宋割让三关十县时有多嚣张!

    无法可想的萧望,只能先请示国内,否则根本谈不了。

    大宋不急,朝廷正咬紧牙关,尽量调拔钱粮,加紧修缮武州北面的长城;

    大宋这次是差点把国库打光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久秋税就能收上来,咬咬牙也就能撑过去了。

    提到骆驼,中秋过后不久,一支由近两百头骆驼组成的商队,浩浩荡荡地从东京出发了;

    商队带的商品最要是比较轻便的丝绸和茶叶,这些商品在东京采购花不了多少钱,但若是能运到西域,绝对能赚大钱。

    杨逸让刘清菁给商队一份中旨及相应的国书,这些国书虽然没有经由朝堂,但盖有玺印,必要时商队可以拿出来,以大宋使者的身份与西域各国打交道。

    河西走廊未曾被西夏隔断之前,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黑汗国都曾遣使向大宋进贡过。

    象黑汗国过去遣使来朝时,国书上称大宋皇帝为“东方日出处大世界汉家阿舅大官家”,这是因为前唐曾将公主下嫁过黑汗王,至今黑汗国为了交好中原王朝,对大宋皇帝依然以外甥自居。

    有大宋的国书在,商队到了西域,应该还是可以得到许多便利的。

    商队到京兆府时,马汉卿带着两百人马又加入了进来。这两百人马是杨逸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半数是环州最精锐的特战队员。

    杨逸给他们任务不轻,让他们对西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地形、物产、各国各部的矛盾和交往等等,尽量摸清楚,记录造册带回来,寻找李湘弦倒成了次要的任务。

    正所谓远交近攻,向西域发展外交探路同时,对西夏的渗透破坏更不会有丝毫松懈。

    现在宋、辽、夏都很累,需要时间来喘口气,大规模的战争短期内是打不起来了。

    但为了抑制西夏恢复的速度,西北各路的细作、硬探更是成倍的进入西夏,光是泾原路和环州,合计人数就已接近一千。

    这些人如水滴渗入沙地一般,除了斥探消息,一有机会就策反、破坏,制造矛盾,煽动西夏民众。

    灵州府,这个西夏最富饶的地方,前些天苗授一万人马在这里来回蹂躏,虽然只是短短两三天,但放眼望去,处处是焚毁的村庄,倒塌的残檐,无家可归的难民哭声遍地,扶老携幼,纷纷涌向灵州城。

    短短一年多来,西夏屡屡兴兵,却又都是以惨败告终,兵力损失达到惊人的十五万,粮草物资不可计数。

    长辖底刚刚从北面肆虐过来,苗授、王愍他们又从西南杀入,这些人的破坏力都是惊人的,西夏本身国小民穷,如何受得了?

    这会儿连梁太后都差点要喝粥度日了,哪里有能力救济百姓?

    杨志和阮二郎他们,也混在成千上万的难民中,和他们一样,混杂其中的细作还有很多,这些汹涌的难民潮对他们来说,就象肥沃的土壤,只要稍稍浇灌一下,就能开出一朵朵妖艳的花来。

    在他们不断地地鼓动下,饥肠辘辘、而又得不到救助的百姓,情绪很快被点燃起来,对食物的渴求、对生存的企望、对官府的不满,在灵州城迅速演变成一场暴乱。

    西夏是全民皆兵制度,这些逃难的百姓可不是手无寸铁;

    数万难民引弓持刀,冲入城中官仓,勋贵、官僚、商铺、富户家中,抢夺粮食财物。

    杨志、阮二郎他们这些细作,则趁城中暴乱,四处放火,让场面更加不可收拾,整个灵州城里浓烟滚滚,火势弥漫,搏斗声、刀斧声、哭喊声、惨叫声,就象正在进行一场惨烈的战争。

    消息一传到都城兴庆府,梁太后立即下令戒严,将所有涌入兴庆府的难民驱赶出城,生怕兴庆府也出现灵州那样的暴乱。

    被驱赶出城的百姓,这下连个遮风挡雨的屋檐都没有了,官府虽然尽力安抚,开了许多粥铺,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府自身也缺乏粮食啊!

    那粥稀得捞不起几粒米来,无数的难民依然忍饥挨饿,在生死边沿挣扎,眼看一场暴乱又在酝酿着,随时可能暴发……

    西夏朝堂之上,每日愁云惨淡,暗流汹涌,梁太后自身更是焦头烂额,算上几年前败给章楶那次,梁太后“御驾亲征”换来的都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如今她是威信扫地,党项各部对她的不满和怨恨,已经到了顶点。只不过李乾顺现在还小了些,否则那些大头领们,恐怕已经联合起来逼梁太后还政了。

    梁太后也深切地意识到,危机正在向她步步紧逼而来;

    趁着战后赏功问罪的机会,她大力培植心腹之臣和梁家;

    梁格方、梁定山等人都被她提到了高位,再度把持朝政;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吴这两个心腹则主掌军事;

    而对嵬名氏、细封氏、往利氏这几个一心想收回皇权的部族,梁太后再次狠下心肠大加清洗。包括大首领嵬名咩布、阿骨录、细封乞买等人都在清洗之列。

    梁太后一系列的清洗在西夏激起了不少反抗,细封乞买的儿子细封英哥率本部一千多人马,干脆叛逃大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076 33077 33078 33079 33080 33081 33082 33083 33084 33085 33086 33087 33088 33089 33090 33091 33092 33093 33094 33095 33096 33097 33098 33099 33100 33101 33102 33103 33104 33105 33106 33107 33108 33109 33110 33111 33112 33113 33114 33115 33116 33117 33118 33119 33120 33121 33122 33123 33124 33125 33126 33127 33128 33129 33130 33131 33132 33133 33134 33135 33136 33137 33138 33139 33140 33141 33142 33143 33144 33145 33146 33147 33148 33149 33150 33151 33152 33153 33154 33155 33156 33157 33158 33159 33160 33161 33162 33163 33164 33165 33166 33167 33168 33169 33170 33171 33172 33173 33174 3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