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娘穿着轻裘,头戴一顶漂亮的白狐帽,挡住了半边清丽的脸孔,正和丫环小艾屏息躲在假山后,手里牵着一根丝线。

    雪地上有一个大簸箕,用一根小木棍支撑着,清娘手中的那根丝线就绑在小木棍上,簸箕下撒了些谷物。

    高墙上几只麻雀正叽叽喳喳地叫着,雪花掩盖了大地,让它们无处寻食,看到雪地上撒的谷物,贼头贼脑的张望一会儿,便飞了下来。

    清娘从假山后探出个小脑袋,眼看麻雀在簸箕边跳来跳去,一进却不进去,紧张得她小手直打颤!

    “娘子,娘子,进去一只了!”

    “嘘!再等等,等它们都进去了再拉”

    清娘和小艾都是既紧张又兴奋,声音被压得低低的,生怕把麻雀惊走。

    一只、两只、三只……看看六只麻雀都进簸箕下了,清娘正想拉绳子,花坛那边突然扑出一只白狼,惊得麻雀纷纷飞走。

    功亏一篑!

    清娘看看那捣蛋的家伙,还得意洋洋的在簸箕边转悠着,气恼之下一拉绳子,簸箕一下压在白狼的大尾巴上。

    那白狼似乎知道自己闯了祸,也不敢嗥叫,跑到清娘面前用力地摆着尾巴讨好。

    “小白,都怪你!不理你啦!今天不许你吃东西!”清娘未脱少女心性,双腮气得鼓鼓的,瞪着白狼直跺脚。

    杨逸引着十三娘在曲廊里散步,瞧见这一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清娘立即跑到他身边投诉道:“杨大哥,你看小白它就会捣乱。”

    “那咱们不理它了,走,回屋去,可别冻着了。”杨逸笑着帮她拂去帽子上的落雪,顺手在她那冻得有些发红的鼻子上捏了捏。

    “嗯,咱们不理它了,晴儿姐姐,我来扶你。”清娘皱皱自己的小鼻子,摆脱杨逸的手指后,跑到十三娘身边。

    十三娘本来就挺着个大肚子,杨逸怕她着凉,给她裹了一层又一层,看上去就象个雪人似的。

    杨逸和清娘一左一右将她扶回花厅里,茗儿和春妞早就把炭火烧旺,厅里一片暖融融的。

    十三娘还未生产,但环州百姓为表爱戴之情,已自发的送来许多小儿玩具,象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儿,陶瓷玩具等等。

    桌子上摆着的那些陶制玩具品种繁多,惟妙惟肖,最高不过两寸。姿态有立、卧、伏、蹲各式,有的以色彩夺目,有的以装束动人。

    如白釉绿彩爬娃,全身施黄白釉,眼嘴却以绿釉点出,臀部用绿彩装饰。

    又如白釉盘髻娃,着右衽交领长衣,发髻前方饰二莲蓬,十分新颖。

    有的则态憨神朴,有的则威猛强健,如立耳、圆睛、翘嘴,四肢粗壮,前后伸开的褐釉小狗,如昂首、狞目、宽鼻、张口,披毛竖立,尾贴背上,前腿直,后腿屈,蹲踞于地的绿釉狮子,均生气勃勃。

    这些玩具儿生动明快,伏卧的白釉榴子男娃,下肢为石榴体,这是取其石榴房中多子之意而创作的;白釉盘髻娃,髻呈鱼饰,右手持莲,寄寓着“连年有余”的美意……不看不知道,一看杨逸都不禁惊叹于大宋的小儿玩具如此齐全,而且寓意良好,生动之极,连大人也忍不住想赏玩一翻。

    这些东西也花不了什么钱,百姓一翻心意送来了,十三娘一般也就收下,若是稍为贵重的物品,便送些回礼,久了久之,东西便摆满了花厅。

    她笑吟吟地看着这些玩具,脸上满是幸福之情,在她看来,这就象是百姓送杨逸万民伞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有夫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清娘能体会到十三娘的感觉,她自己何尝不是时常以杨逸为傲,扶十三娘坐下后,她娇俏地说道:“杨大哥,你说,谁是这天下最好的官?嘻嘻!”

    杨逸笑道:“清娘,莫要再淘气,莫要再让我再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的品格要求我谦虚…….哈哈哈……”

    十三娘在清娘那小腰身上一捏,笑道:“那清娘你说,谁是这大宋第一才女?”

    一提到这,清娘神情顿时妞妮起来,如今外面人人都在传她是大宋第一才女;那些士子们天天守在慈幼局外边,就是为了多看清娘一眼。

    “清娘,做人要诚实哦!”杨逸补了一句,让清娘更为窘迫。

    她顾不得十三娘在旁,扑进杨逸怀里头也不敢抬,过了许久才弱弱地说道:“都是外边那些人乱说啦,真论才华,晴儿姐姐就比人家强多了!睛儿姐姐精通天文、历法、还会制作各种巧精的器械……”

    “清娘,你漏了一样,你晴儿姐姐还会生孩子,她制作的最精巧的一样便是肚子里的……”

    “官人,你莫要胡说八道!”

    “我胡说八道了吗?哈哈哈……”

    (未完待续)
------------

第239章 梁格方的情报

    梁太后企图通过一场大清冼,来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权位,她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但也因此给党项八部带来了一场大劫难,同时让西夏与辽国的关系出现了很大裂痕。

    嵬名氏、细封氏、往利氏三部中有许多贵族暗通辽国,希望辽国帮助他们从梁家手中夺回皇权;

    而梁太后对宋作战一败再败,这也不符合辽国的利益,因此辽国也有意让西夏皇权回归。

    结果梁太后先下手为强,对党项八部中反对自己执政的人大加清洗,大力提拔梁心腹之臣,辽国还需要西夏牵制大宋,也只能接受这个既成的事实。

    党项八部中有不少人叛逃大宋,也有叛逃西州回鹘的,不一是足。还有往利氏的一部,占领了肃州北面、弱水下游的黑水镇燕军司,自成一体。

    此处四面尽是沙漠,只有弱水北流形成的一条绿色走廊,地理位置十分利于防守,梁太后一时无力清剿,往利乞光在此处大有发展壮大之势。

    从细作传回的情报来看,西夏这个冬天将是极为艰难的,由于物资缺乏,大批的难民无力安置,无衣无食,冻死饿死无数,即便是兴庆府外,也是尸骨累累;

    许多百姓为了活下去,只得为匪为贼,四处抢掠,也有许多人携家带口向大宋逃难,环州就零零星星接收了数百西夏难民。

    大宋不缺人口,但西夏缺,人口就是西夏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战争归战争,战争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对这些逃来的西夏难民,西北各路都是尽力安置,尽力宣传大宋的仁义之名。

    当然,也有尽量吸引更多西夏难民之意。

    梁太后通过一套凌厉的组合拳,她本人的权位是暂时稳定了,但西夏朝堂并没因此稳定,而且埋下了更大的危机。

    他的心腹手下和娘家人一个掌军,一个掌政,看似很妥当,偏偏她没有萧燕燕那种把情人和儿子调教得相亲相爱的手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126 29127 29128 29129 29130 29131 29132 29133 29134 29135 29136 29137 29138 29139 29140 29141 29142 29143 29144 29145 29146 29147 29148 29149 29150 29151 29152 29153 29154 29155 29156 29157 29158 29159 29160 29161 29162 29163 29164 29165 29166 29167 29168 29169 29170 29171 29172 29173 29174 29175 29176 29177 29178 29179 29180 29181 29182 29183 29184 29185 29186 29187 29188 29189 29190 29191 29192 29193 29194 29195 29196 29197 29198 29199 29200 29201 29202 29203 29204 29205 29206 29207 29208 29209 29210 29211 29212 29213 29214 29215 29216 29217 29218 29219 29220 29221 29222 29223 29224 2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