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梁格方和杨逸私下通通气,因此信上条款不多。
杨逸看完后作沉思状,好一会才为难地说道:“冲着梁大人的交情,此事我会尽力帮着周旋;开启和谈之事想来不难,不过东京作何决定就不是本官左右得了的了;还有便是赐岁币之事,这很难,相信梁大人也听说了,我朝刚刚宣布停赐辽国岁币,此时转赐西夏岁币,恐怕朝中大臣多半不会同意。”
药清又是一躬身,谨慎地说道:“总之,还望杨大人帮着疏通一下,事成之后,我主尚有重谢。”
“好吧!本官会尽力,这衙门里人多眼杂,我就不多留你了!”
“多谢杨学士,小人告辞!”
药清出去后,杨逸随手拿起那份礼单,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好家伙!梁格方这个暴发户还真是下了血本了。
杨逸看他用两个破竹筐装着,外边垫些干草遮挡,还以为是西夏一些土特产呢,结果掀开干草一看,里面还有一层油布包着,夜明珠,玛瑙,红宝石、绿宝石镶嵌的首饰,皆是价值连城之物。
杨逸心中大乐,梁格方还是挺会做人的嘛!找两个破竹筐来装,还真是瞒天过海的好法子。
之前西夏就曾几次派人投书,希望能与大宋和谈,大宋担心开启和谈会让西夏局势稳定下来,因此一概拒绝了,想来正因如此,梁格方才不得不在自己这儿下重注吧!
西夏人送来的钱财,不要白不要,杨逸这回是心安理得笑纳了!
此时开启和谈已无大碍,仁多保忠与嵬名阿吴被俘后,西夏还想稳定下来吗?难!难!难!
何况开启和谈可以,能不能谈得拢鬼才知道!
大宋开出的条件恐怕是西夏难以承受之重,杨逸的目光透过窗子,向西望去,河西走廊是个好地方啊!
(未完待续)
------------
第244章 回京
***从除夕夜开始,十三娘的肚子就开始有阵痛的现象,这可把杨逸一家紧张坏了,他医术还行,但没接生过啊!
俗话说得好,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整个环州排名前五的稳婆,都被杨逸接到州衙来住了;自己也闭门谢客,日夜守在十三娘身边,按十三娘抱怨的话说:脉门都被他摸破皮了!
几个稳婆也没闲着,什么催生符、马衔铁、煎药炉、滤药帛、醋炭盆、暖水釜、灯笼、灯心、火把、油烛、发烛、缴巾、洗儿皂、断脐线、剪刀、催生歌等等,一应准备着,而且这只是用的。
还有各种吃食,如一口蒸羊、八节生羊剪花、羊六色子、枣大包子、枣浮图儿、豌豆枣塔儿、炊饼、糕、糖饼、髓饼等等……这些东西或许不会真给产妇吃,但各有寓意,都寄托了早生顺产之意,准备的数量也有讲究,样样马虎不得。
杨逸看得眼花缭乱,但为了十三娘,只要稳婆说要的,杨逸都一一着人办妥!连萧忆都被杨逸抓来当管家使唤了!
结果十三娘硬是拖到正月初七才分娩,也不知道谁把消息传出去,成千上万的百姓拥到州衙前,也不敢高声说话,都窃窃低语着、期待着、祈祷着!
抛开杨逸不论,十三娘本身就很得百姓敬重,当初环州围城,她挺着个大肚子,还亲自上城墙巡视,战时又亲手给伤者包扎上药,战后多次去营寨看望无家可归的百姓;平日种种善行更是不胜枚举。
在万众期待中,十三娘顺利产下一子,得知母子平安的消息,外间的百姓忍不住了发出一阵欢呼,感谢菩萨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杨逸出门致意之后,百姓们怕影响十三娘休息,这才慢慢散去。
到了第三天,给孩子落脐带炙囟脑门儿日子,好家伙,州衙外更是挤满了黑压压的百姓,人人手上提着礼物;小的几个果子、两个鸡蛋,一盒糖糕,大点儿的有小儿尿裤、衣裳、锦段、洗巾、绣工、香包、抱毯、木马、玩具,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无奇不有;有的百姓甚至赶着几头香猪来,阿甘山下何老汉家的两个小孙子,还用绳子牵来了一只产奶的母鹿。
杨逸出来看见这架势,满脑门晕晕呼呼的,这些东西要是都收下,家里根本放不下;你不收嘛,百姓一片心意,盛情难却!
清娘跟着杨逸出来,见场面如此浩大,也不禁暗暗乍舌,悄悄问杨逸道:“杨大哥,怎么办?”
杨逸还来不及答她,一个老大娘已经挤上前来,把一篮鸡蛋直往杨逸手里塞,殷切地说道:“知州大人,老婆子知道您为官清廉,不收贵重之礼,老婆子别的没敢拿来,送几个鲜蛋来给夫人补补身子,你可要收下这点心意!”
一人带头,别人也纷纷拥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东西一件件的往杨逸手里塞,清娘被挤得发横钗乱,花颜失色,杨逸更惨,不知谁家的香猪跑了出来,拱了他一鞋绑的口水。
无奈之下,杨逸只得使出河东狮子吼的功夫来:“乡亲们!乡亲们!你们听我说!都听我说!”
他功力不错,勉强把场面镇下来了,于是接着喊道:“乡亲们,你们爱戴之情,殷殷之意,我与十三娘心领了,但这东西我们不能收,感谢乡亲们的关怀,十三娘母子都很好,各位还是把东西拿回去吧!”
刚才往他手里塞鸡蛋的老大娘立即说道:“那怎么行?知州大人,老婆子只送几个鸡蛋来,您还让我拿回去,这可不行!邻里间平日里有个喜事,彼此还走个礼呢,知州与夫人爱民如子,造福万家,如今喜得贵子,百姓们送些几个鸡蛋您也不收,这如何说得过去!”
“就是!就是!大人您就收下吧!”
“小妇人就送了几个鲜果,大人您就收下吧!”
……眼看场面又乱起来,杨逸连忙大喊道:“乡亲们,听我说,你们说得在理,你们这些小礼物我也想收的,可是不行啊!我总不好厚此薄彼,收东家的不收西家的,可若是全收,家里放不下,我们十三娘恐怕就得搬到街上去睡了,这天寒天冻的,乡亲们忍心嘛!”
杨逸这翻话说出来,惹得下面的百姓发出一片哄笑声,大伙看看这人山人海的,杨逸这话还真不夸张,在他一再劝说之下,人潮才慢慢散去;杨逸手里一篮鸡蛋,那老大娘怎么也不肯收回,杨逸一塞,她跑得真……比兔子还快,从背影消失的速度看,你实在无法相信她是年近六十的人。
何毅何坚兄弟俩牵来的那头母鹿,杨逸也收下了,回头给他们一个大大的银饼作压岁钱。银饼用红纸包着,俩兄弟不明所以,见杨逸收下了礼物,拿着红包欢天喜地的回去了,结果回去之后,被何老汉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正月二十四,刘皇后扶赵煦灵柩前往永泰陵安葬,一路上几度恸哭昏厥,引得地方官员与百姓同情不已。
正月二十八,奉符再报祥瑞,金光笼泰山之巅,有金色雏鸡啼于金光内。
正月三十,日旁有五色云。
二月初二,赵捷所居隆福宫有赤光大盛。
二月初八,朝廷象掐好时间一样,杨逸之子刚满月,调令就到了,杨逸回京任天章阁侍讲,苏东坡迁济州知州。
环州知州和通判之职分别由种朴、梅正清接任。
济州位于京东不远,这下好了,杨逸与苏东坡同来,又同走。
俩人商议了一下,本打算不惊动各方,悄悄离任,结果马车出城时,却发现清晨的小雪中,环州三军默然伫立,寒风萧萧吹不动那凝冻的旌旗。
漫山遍野的百姓夹道相候,雪花细细,老弱妇孺泪眼依依。
“敬礼!”
种朴大吼一声,三军轰然击甲,气摧山岳,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尽量昂着,不让眼中的热泪流下来!就连横蛮的刘老虎,也是虎目通红,钢牙紧咬……漫山遍野的百姓象风吹过的麦浪,纷纷跪倒在地,无数的饮泣声汇聚在一起,如同潮汐涌起的海浪声,流荡着,回应着……清娘不堪这等压抑的气氛,抱着十三娘哭成了泪人儿。
杨逸与苏东坡停下车来,快步踏雪前行,几个须发尽白的环州长者迎来,身后几个后生抬着桌子,桌上置火炉,暖着醇酒。
未等杨逸与苏轼行到,几个长者分别打开两把万民伞,伞上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绸条,然后柱伞颤悠悠地跪下,杨逸行动便捷些,连忙跑上去把老者扶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3237
83238
83239
83240
83241
83242
83243
83244
83245
83246
83247
83248
83249
83250
83251
83252
83253
83254
83255
83256
83257
83258
83259
83260
83261
83262
83263
83264
83265
83266
83267
83268
83269
83270
83271
83272
83273
83274
83275
83276
83277
83278
83279
83280
83281
83282
83283
83284
83285
83286
83287
83288
83289
83290
83291
83292
83293
83294
83295
83296
83297
83298
83299
83300
83301
83302
83303
83304
83305
83306
83307
83308
83309
83310
83311
83312
83313
83314
83315
83316
83317
83318
83319
83320
83321
83322
83323
83324
83325
83326
83327
83328
83329
83330
83331
83332
83333
83334
83335
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