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碧儿,咱们回家”
“不嘛,杨郎你再抱抱奴奴好吗?奴奴想你了!”
韩碧儿扑在他怀里赖着不起来,那妖娆的身体象水蛇般扭动起来,一张千娇百媚的粉脸嫣红欲滴,媚眼儿满带着春意。
杨逸又好气又好笑,重重地在她俏臀上赏了个巴掌说道:“你这妖精,少总装模作样的。”
韩碧儿怕他心里还有不快,想用身体取悦于他,以其让他彻底忘了刚才的不快,杨逸岂会不知?
被杨逸看破之后,韩碧儿俏脸儿更红了,不依地腻到杨逸怀里,娇声说道:“杨郎,奴奴才没有装模作样呢,奴奴真的想你了,不信你摸摸……”
说着她捉住杨逸的手,引向自己胸前那高耸的双峰…
(未完待续)
------------
第265章 两手闲棋
***听了韩碧儿一翻话,让杨逸不得不惊,若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什么理想都是笑话!
为此,杨逸下定决心加快布局,主动出击。
什么是君子?胜利者就是君子。
历史上每个玩政治的人,都不可能象表面上那么光鲜,他们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君子,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是胜利者。还有一部人他们当时失败了,他们的理念却在后来占据了主流。
这种想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杨逸没有退路了,他的处境迫使他必须有这样的认知。
第二天的朝会上,御使刘海向朝廷举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叫沈清直,另一个是南阳郡王的次孙赵偌;赵偌经举荐为大理事评,由于建安郡王赵宗绰病重,大宗正一职由南阳郡王赵宗楚接任,大家都以为这是对赵宗楚的变相赏赐,而且一个大理事评的小官职,也引不起大家的兴趣。
前些天南郊大祀,恩荫了不少高官子弟,现在多一个赵偌不多,少一个赵偌不少,此事连个水花都不泛就通过了。
但对赵偌本人来说,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标致着他可以自立了,可以扬眉吐气了!不用受家里人的白眼,无须忍受长辈的打骂,无须吃家里的嗟来之食了。
杨逸这么快便兑现了他的承诺,赵偌对他可谓是感激万分,当天黄昏便硬将杨逸拉到撷芳楼,请上届行首之一的楚楚姑娘相陪。
杨逸不禁暗暗苦笑,这个愣头青,今天刚得举荐为官,立即便拉自己来撷芳楼,若是此事传出去,不等于告诉人家,此事背后的推手是自己嘛!
但又不好不去,以免挫伤了赵偌的颜面,这种叛逆少年,往往最在乎颜面。
为此杨逸还真煞费了一翻苦心,仔细给自己化了妆,换了一身极具异域特色的着装,走的还是撷芳楼的后门。
赵偌见到他时,不禁咕咕直笑:“大哥,你怎么这付模样?幸好小弟我眼神还行,换了别人怕是认不出您来了。”
杨逸没好气地答道:“你要是也认不出来那也妨,大不了我再揍你一顿,以加深你对我的印象。”
赵偌讪讪地笑道:“杨大哥,瞧您说的,上次小弟有眼不识泰山,今儿要是再认不出来,我还算是个人嘛!”
俩人说话间进了一个雅间,后窗外有一个大池塘,塘边柳色如烟,春光正好,室内装饰古色古香,翠帘朱幔,屏风小几皆镂刻鸟兽图纹,十分精致美观。
杨逸在一个几案后盘腿落坐,趁着侍酒的姑娘未到,对赵偌谆谆告诫道:“二郎,你叫我一声大哥,我也不得不说你两句,但愿你能听得进去。”
“大哥有话请讲,大哥所言,小弟岂敢违背。”
赵偌平时好勇斗狠,骨子里多少有些英雄情绪,杨逸战功郝郝,名满天下,加上言而有信,这么快便举荐他为官,对杨逸他是非常佩服的,打算好今后就跟着杨逸混了。
杨逸点点头说道:“二郎你以前的事我也听过一些,打架斗殴、眠花宿柳……”
赵偌听杨逸对自己以往的“英雄事迹”如数家珍,脸上不觉露出尴尬之色;只听杨逸继续说道:“人嘛,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你以往纨绔一些没什么,但从今天起,你也是朝廷官员了,可得注意一下自身的形象,收收往日的性子,好好做事,有了成绩将来才有升迁之途,除非你还想依靠你南阳郡王府博得封赏,若真是那样,那就算为兄看错人了。”
大宋的爵位是一代一代往下降,不象明朝那样王位可以世代往下传;象南阳郡王的爵位,传给长子时便是国公了,等传到孙辈爵位会更低,而且赵偌不是长孙,家里的爵位跟他基本没啥关系。
如今经杨逸周旋,给他弄了一个大理事评的官职,虽然官阶很低,却是实职,不是虚衔,这就给让他有了施展的空间,赵偌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连忙拍胸脯保证道:“大哥放心,小弟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做事,绝不辜负大哥今日息心教导。若违此誓,大哥尽管将小弟这条性命取去。”
杨逸听了他这翻誓言,真是哭笑不得,果然是愣头青,说他傻吧,他一点不傻,但言行之中有时又表现得一根筋,杨逸都不知怎么说他好,总之这家伙在皇族成员中就是个异类。
等那千娇百媚的楚楚姑娘进来献舞侍酒,杨逸便再不提正事,与赵偌开怀畅饮,纵情宴乐,到初更乃罢。
沈括死了,死于绍圣二年,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能;熙宁八年(1075年)辽国向大宋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沈括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分,出使契丹交涉划界事宜;在谈判时,沈括提出以《澶渊之盟》为基础,以《天下郡守图》为依据,有理有节,寸步不让,而辽国宰相杨益戒找不到重划边界的理由。沈括终于使得辽国放弃了对宋朝的领土要求。
沈括对大宋的贡献、以及学术上对中国的贡献无须赘述,但他死得却有些凄凉,没人给他建碑,没人给他写墓志铭,连前往吊唁的人都少得可怜。
他曾经为大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被人遗忘了。
他的品格也倍受世人诟病,原因是他在参与攻击过苏东坡。
沈括不知道,象苏东坡这种千年难得一见的大文豪,是不容许别人攻击的,他必须是星光闪烁,完美无缺,受世人顶礼膜拜的,谁攻击他,谁就是与世人为敌,终将被打上小人的烙印。
沈清直进京后的第一天,不是去吏部领取差使,而是直奔景明坊杨家。他是沈括次子,今年三十三岁,个子瘦小,五官平凡,是那种走入人堆就认不出来的人。
杨逸将他迎进前厅,沈清直一正衣冠,就地跪倒给杨逸行起大礼,他这一礼,不是因为杨逸举荐他做官,而是因为杨逸亲自提笔为他父亲撰写了墓志铭。
墓志铭往往代表着对死者一生功过的定论,杨逸如今是天下名士,他在墓志铭中,客观叙述了沈括一生的事迹及成就,多有褒扬之语,在沈清直看来,这无异于是替自己的父亲昭雪了冤屈。
“沈兄不必如此,这让我如何当得起。”杨逸连忙上前扶起他。
沈清直哽咽地说道:“先父晚年被贬,郁郁而终,世人对先父多有诽语,唯杨学士直言为先父正名,使先父在天之灵得以瞑目,杨学士大恩,沈某将铭记五内。”
“令先尊学究天人,为大宋殚精竭虑,即便没有我这篇铭文,一生功迹将来也必有公论,沈兄大可不必对我言谢。来,沈兄快快请坐。”
杨逸热情地招呼着沈清直,家中丫环端上茶来,沈清直又连忙对杨逸道谢,执礼甚恭。
杨逸见他如此,便笑道:“沈兄请随意,你我同乡,我对令先尊更是万分佩服,在杭州时,就听说沈兄尽承令先尊一身所学,此次举荐沈兄入司天监,既是表达对令先尊的敬佩之情,也是希望沈兄一身所学能为朝廷所用。”
杨逸这话倒不假,他之所以举荐沈清直,而不是沈括的长子沈博毅,就是因为听说沈清直所学远胜其兄;特别是天文历法方面,沈清直尽得沈括真传,是以才选择举荐他,司天监掌观测天象,推算历书,正好可以让沈清直一展所长。
沈清直不敢托大,谦虚地答道:“清直所学,不及先父万一,多谢杨学士错爱,加以举荐,清直虽才疏学浅,敢不尽忠职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9796
89797
89798
89799
89800
89801
89802
89803
89804
89805
89806
89807
89808
89809
89810
89811
89812
89813
89814
89815
89816
89817
89818
89819
89820
89821
89822
89823
89824
89825
89826
89827
89828
89829
89830
89831
89832
89833
89834
89835
89836
89837
89838
89839
89840
89841
89842
89843
89844
89845
89846
89847
89848
89849
89850
89851
89852
89853
89854
89855
89856
89857
89858
89859
89860
89861
89862
89863
89864
89865
89866
89867
89868
89869
89870
89871
89872
89873
89874
89875
89876
89877
89878
89879
89880
89881
89882
89883
89884
89885
89886
89887
89888
89889
89890
89891
89892
89893
89894
89895